国内外高速铁路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11.89 MB
- 文档页数:131
国内外高铁发展现状高铁是一种高速铁路交通工具,运行速度通常达到每小时350公里以上。
近年来,高铁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国内,中国高铁建设始于2003年,经过短短几十年时间的发展,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网,铁路运输网络完善程度远超其他国家。
中国高铁不仅在速度和技术上具备世界领先水平,还积极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高铁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节省了大量的旅行时间,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同时,中国高铁的技术和工程经验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中国高铁正逐渐走向世界。
国际上,高铁的发展也逐渐迎头赶上。
日本在1964年首次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铁路“新干线”,开创了高铁时代。
以日本的“新干线”为榜样,许多国家纷纷开始建设高速铁路。
例如,法国的“TGV”高速铁路、德国的“ICE”高速铁路、西班牙的“AVE”高速铁路等,都成为了各自国家的标志性交通工具。
这些国家的高铁在速度和舒适度上也具有很高的水平,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此外,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高铁的建设。
例如,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家纷纷投资建设高铁项目,希望通过高铁来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这些国家在高铁建设过程中也积极向中国学习,以便更快地实现高铁网络的建设。
然而,高铁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成本问题,高铁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对国家的财政压力较大。
其次是环境问题,高铁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和振动,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高铁线路的建设也需要占用土地资源,可能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综上所述,国内外高铁的发展现状可总结为:国内高铁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国际上许多国家也积极发展高铁,提升交通效率;新兴发展中国家正在加快高铁建设,为自身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高铁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加以解决。
国内外高速铁路机车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doc 10页)在CRH系列动车组中,动车组成零部件大约有12000件,拖车组成零部件也在8000件左右,大概可以分为145个子系统,涉及到电子、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机械加工、非金属材料、电器制造等等,直接参与设计制造的企业达100多家。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辛努力,掌握了在车辆的系统集成技术、轻量化技术、高速转向架技术、交流传动技术、高速受流技术、高速制动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人机工程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近几年来,高速铁路越来越被我国整个交通界所关注,CRH动车组凭借其诸多优点,已得到了世界高速铁路界的认可,有些国家已准备引入我国CRH动车组的技术。
CRH动车组虽代表了我国高速列车制造的最高水平,但其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阻碍。
接下来,我们将对CRH动车组的优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受限方面进行介绍。
CRH动车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乘坐舒适,卫生环保,低噪音。
我们将对这些优点进行一一介绍。
1.1 技术先进——采用标准先进模块化设计采用国际通用和先进的标准设计制造。
CRH系列动车组流线型车头和圆滑鼓形断面车体、高速无摇枕转向架等,使它具有优良的高速运行品质;轻量化设计的铝合金或不锈钢车体,大大降低了车体的重量,节能效果显著。
成熟的大功率交流传动技术和国际上最先进的元器件,使它具有了高可靠性;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并与地面进行通信,实现地面对动车组的监视;动车组设备均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大部分故障只需要更换部件或局部维修。
动车组所选用的非金属材料均严格按照国际的防火标准执行,重要设施都具有防火措施。
设置的防火报警系统可确保发生火灾时,动车组能够驶离不宜停车的地段。
车厢两端的防火设计,确保在l5分钟内火灾不会蔓延到邻车。
1.2 安全可靠——信息化管理自诊断功能CRH 系列动车组所具有的高强度铝合金和不锈钢车体,确保了整车的安全性。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对比分析我首先论述一下高速铁路的生存环境,继而引出日本、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高铁的发展历程,最后详细论述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并与前者对比。
适合高速铁路的生存环境其实只有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人口稠密和城市密集,而且生活水准较高,能够承受高速轮轨比较昂贵的票价和多点停靠,第二是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基础,能够保证高速轮轨的施工、运行与维修需要。
就这两点而言,以巴黎和柏林为核心的欧洲大陆和日本密集的城市带是最适合不过的。
因此世界最先进的高速轮轨技术诞生在德、法、日这3个国家就非常合乎逻辑。
日本1964年10月1日正式开通的东海道新干线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
当时的东京至新大阪“东海道”新干线仅用8年时间就收回全部投资。
日本为首的第一代高速铁路的建成,大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房地产、工业机械、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铁路市场份额大幅度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虽然新干线的速度优势不久之后就被法国的TGV超过,但是日本新干线拥有目前最为成熟的高速铁路商业运行经验———近40年没有出过任何事故。
法国TGV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传统轮轨领域的技术领先。
1996年,欧盟各国的国有铁路公司经联合协商后确定采用法国技术作为全欧高速火车的技术标准。
因此TGV技术被出口至韩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是被运用最广泛的高速轮轨技术。
德国ICE:则是目前高速铁路中起步最晚的项目。
其内部制造原理和制式与法国TGV有很大相似之处,目前的最高时速是1988年创下的409公里。
当时,国外高速铁路发展了,而中国高铁发展却不大,随着中国经济提升和技术的进步,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第一章绪论一、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二、高速铁路技术经济优势三、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高速铁路的定义界定高速铁路有以下几种标准:—1970年日本政府第71号法令中的定义为: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路。
—1985年欧洲委员会将高速铁路的最高速度规定为: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运线250km/h。
—目前,新建时速250km/h以上,既有线改造时速200km/h以上。
2015-5-233国际上根据铁路线路允许运行的最高时速作以下划分:常速铁路100~120km/h中速铁路120~160km/h 快速(准高速)铁路160~200km/h高速铁路200km/h(既有线改造)~400km/h250km/h(新建线)~400km/h超高速铁路> 400km/h铁路速度的分档普速铁路发展高速铁路的意义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行时间的节约、环保、能耗等2015-5-235一、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2015-5-236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线路设计允许最高速度240km/h,列车实际运行最高速度210km/h),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
据近年统计,目前世界上除我国外,其他有近20个国家建成或在建高速铁路1万多km。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为高速铁路发展初期,以日本为首,相继研究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有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建成高速铁路近3000 km。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欧洲形成修建高速铁路的热潮,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扩展到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和英国等。
西班牙引进了法、德两国技术,建成了马德里至塞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全长471km。
瑞典通过改造线路开行X2000摆式列车实现高速运输。
这一时期建成高速铁路约1500km。
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现在,研究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又迅速扩展,有人称其为第三次浪潮,正在修建和规划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和地区达20多个,北美、澳洲、亚洲及整个欧洲出现“铁路复兴运动”,美国、加拿大、印度、俄罗斯、捷克等国都积极筹建高速铁路,有些国家和地区已形成高速铁路网。
高速铁路-项目-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概述1.1国外高速铁路概况-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建设高潮-自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以来,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英国、瑞典、丹-麦和韩国等国家都已拥有高速铁路,还有多个国家正在建高速铁路。
回顾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高速铁路经历了3次主要的建设高潮。
1.1国外高速铁路概况-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建设高潮-1第一次建设高潮1964一1990年。
964年10月,日本东海道新千线正式通车,该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km,运营速度高达210km/h。
-东海道新干线高速铁路建设成就显著,在技术、商、财政以及运行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日本于1971年通过了新干线建设法,并对全的高速铁路网建设做出规划,开始向-全国普及发展。
日本于1972年又修建了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1.1国外高速铁路概况-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建设高潮-日本新干线的成功建设给欧洲国家以巨大冲,各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
1981年,法国高速铁路-TGV在巴黎和里昂之间开通,如今已形成以巴黎中心、辐射法国各城市及周边国家的铁路-网络。
此后,德国开发了高速铁路系统,意大利修建了罗马一佛伦萨线。
1986年,意大利政府-批准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计划修建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长达130k的T形高速铁路网1.1国外高速铁路概况-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建设高潮-为赶超日本,法国和德国先后着手开展高速路试验。
1981年,法国TGV列车的最高试验速度达-到380km/h;1988年,德国LCE列的最高试验速度达到406.9km/h;1990年,法国TGV列车-又创造了515.3km/h的界纪录。
欧洲国家高速铁路技术的进展反过来又"刺激”了日本,使之-加强了技术研究和新型车辆的开发山阳新干线和东海道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分别提高到275k/h-和300k/h。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课件 (一)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课件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通行最便捷、快速的交通方式之一,其快速、高效、安全、便捷的特点是其他交通工具难以替代的。
近年来,国外高速铁路逐步发展,在世界各国的运行和使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
一、日本高速铁路日本高速铁路又称新干线,是世界上首条商业化营运、专门用于高速列车行驶的线路,自开通以来,速度和准确率堪称全球领先。
其中最有名的是东京至大阪的山手线,列车速度一般在220-240公里/小时之间,平均车间隔在3-5分钟之间。
二、法国高速铁路法国高速铁路全长2000多公里,连接城市多,直接连接布鲁塞尔、伦敦、阿姆斯特丹等欧洲主要城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连接巴黎和马赛的高速路线,建成后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其最大设计时速可以达到320公里/小时,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三、德国高速铁路德国高速铁路紧随日本和法国,是欧洲深受欢迎的一条高速铁路。
与前两者不同,德国高速铁路不仅考虑速度和准确性,还注重舒适性。
整车采用ABS控制系统、转向架无级调速系统等,使列车行驶更加平稳,加之车内座椅宽敞、储物空间充足,使德国高速铁路成为消费者最受欢迎的高速铁路之一。
四、中国高速铁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截至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一以上。
正是依靠高速铁路的快捷和便利,使我国的交通运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出行方式。
总之,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促使全球交通事业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各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不同,但都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信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的运用和发展必将更加广泛,更加便捷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世界高速列车概况(一)高速铁路根据UIC(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透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早在20世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比比皆是。
直到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在中国,时速高达200或以上,并使用CRH和谐号列车称为“动车组”,时速160-200公里的城际列车称为“准高速”及长途列车称为“特快”,120-160称为“快速”,120以下的称为“普快”,80或以下为“普客列车”。
法国自主技术的法国TGV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在19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
直至20世纪初发明汽车,铁路一向是陆上运输的主力。
二次大战以后,汽车技术得到改进、高速公路亦大量建成,加上民航的普及,使铁路运输慢慢走向下坡。
特别在美国,政府的投资主要放在公路建设上,不少城市内的公共交通曾一度被遗弃。
如此的思维也影响不少地区,例如二次大战后的台湾及美占时期的冲绳。
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运作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于1964年东京奥运前夕正式营运。
第一代新干线列车主要由川崎重工业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超过每小时200公里。
日本新干线300及700系高速铁路与汽车及民航无论是高速公路或机场都得面对挤塞的问题。
高速铁路的优点是载客量非常高,因此得以快速代谢乘客。
倘若旅程非以大城市中心为出发及目的地,使用高速铁路加上转乘的时间可能只跟驾驶汽车相若。
但高速铁路毋须自行驾车会较为舒适。
另一方面,虽然高速铁路的速度比不上飞机,但在距离稍短的旅程(650公里以下),高速铁路因无需到一般较为遥远的机场登机,亦减省了提早划位、安检、等待登机之程序,因而仍较为省时。
国内外高铁发展现状高铁是一种高速铁路交通工具,具有速度快、舒适、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铁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许多其他国家也在努力发展高铁系统。
首先,中国高铁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自2007年起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铁网络,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市场。
截至2021年,中国的高铁里程已经超过3.8万公里,覆盖了大部分省份。
中国高铁的速度也非常惊人,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以上。
这使得中国高铁成为国内外民众出行的首选方式之一,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间的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在国际上,许多国家也在积极发展高铁系统。
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建设高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法国的TGV列车、德国的ICE列车等都成为了这些国家的代表性交通工具。
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也有发达的高铁系统,日本的新干线列车更是享誉世界。
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也在加快高铁建设的步伐,希望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国内交通网络。
最后,高铁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高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来说,难以承担高铁建设的成本。
另一方面,高铁的维护和运营也需要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因此,发展高铁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全力支持和合作。
总体而言,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中国以独特的高铁建设速度和规模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同时许多其他国家也在积极追赶。
然而,高铁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趋势浅谈所谓高速铁路,通常是指最高运行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铁路。
铁路作为一种经济的、大运量的交通工具,在许多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为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近年来,随着航空、海运和公路等运输方式在我国迅速崛起和发展,铁路运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发展趋势就促使铁路必须进行内部体制改革以及运输手段的技术创新,- 进一步加速铁路的高速化、重载化和多式运输的立体化,进而实现铁路路网的现代化。
1、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国高速铁路,其最高商业运行时速已突破300公里,同时新一代的TGV高速列车创造了时速515.3公里的超高速记录。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高速铁路的总长已达6858公里。
目前全世界已投入运行和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约占铁路总营业里程的2%.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5年,全欧高速铁路网总长达到3万公里,其中新建路段9100公里,约占30%.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做出了自己相应的规划和目标。
高速铁路的诸多特点和优势,使得传统的铁路运输重新焕发了生机,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加速了高速铁路现代化的步伐,为世界高速铁路网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2003年10月12日,随着长春开往北京的T60次列车经由沈阳北站驶入秦沈客运专线,预示着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客运铁路线--“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开通,也标志着我国从此迈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不仅如此,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而其以每小时250公里的试验速度更是迈出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一步,奏响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凯歌,揭开了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