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机《忆秦娥·秋萧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7.47 KB
- 文档页数:2
【描写菊花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2、短篱残菊一枝黄。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4、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5、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6、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7、**清瘦杜秋娘。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王绩《赠李征君大寿》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杜甫《宿赞公房》10、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赵嘏《长安晚秋》11、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于谦《过菊江亭》12、潮腮笑入清霜。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13、吾生如寄,尚想三径**丛。
——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14、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15、鬓发已甘尘路白,**犹送塞垣黄。
——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1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1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8、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吴文英《一寸金·秋感》1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0、**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慧霖《闰中秋玩月》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唐寅《**》22、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元好问《赋十月菊》23、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2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2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苏轼《赵昌寒菊》26、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27、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注(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㶚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此词相传为李白所作。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呜咽的箫声惊醒夜梦人,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B. 上片写闺情念远,由月色到柳色,由虚到实,道尽了离别之伤。
C. 下片写秋望伤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勾连古今,抒兴废之悲。
D. 全词意境开阔,既有时序的跳跃,又有场景的转换,开阖有致。
(2)这首词的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有何妙处?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象叠加(列锦)。
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绘出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象,营造出古朴苍凉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寓深沉的历史浩叹于开阔的景象之中。
【解析】【分析】(1)B项,错在“由虚到实”,由月色到柳色,是由眼前照着楼台的月色回想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的悲伤情景。
应该是由实到虚。
故选B。
(2)“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使用了意象叠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
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
诗人以景结情,将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境深远。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象叠加(列锦)。
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绘出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象,营造出古朴苍凉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寓深沉的历史浩叹于开阔的景象之中。
诗词名句-高考作文必备备战高考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佚名《长歌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我所思兮在雁门。
张衡《四愁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篇》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为有书来与我期,便从兰杜惹相思。
庄棫《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佚名《行行重行行》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
谢懋《霜天晓角·桂花》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佚名《长歌行》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菜根谭·概论》中秋佳月最端圆。
老痴顽。
见多番。
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范云《别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罗隐《菊》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俶真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韦庄《含山店梦觉作》莫避春阴上马迟。
春来未有不阴时。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李白《赠从弟冽》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10首《忆秦娥》《忆秦娥·箫声咽》唐代: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唐五代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作,此词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在词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小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凄婉动人。
词作气象开阔,又带悲凉之气,上片写个人忧愁,下片过渡到历史忧愁,兴衰之感都在词中,让人感慨万千。
《忆秦娥·子夜歌》宋代: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这首词是思妇子夜的悲歌,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
词虽是写的传统题材,但写景与写人的结合,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却独具特色。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宋代:曾觌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
伤行客。
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
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曾觌是汴京人,“靖康之变”发生时,他才十八岁,见证家国破灭,北宋那繁华的盛世,似乎只是一瞬间,都不堪回忆。
邯郸古道的连天衰草固然足以令人神伤,当年转瞬即逝的繁华,也因此时的政治形势和疆界的划分而成为“不堪思忆”的东西了。
《忆秦娥·梅谢了》宋代:刘克庄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开禧二年(1206年),韩惦胄仓促的北伐失败了。
和议之后,南宋朝廷昏庸的皇帝和掌权的投降派大臣立刻就把恢复中原的大业置之脑后。
南宋的许多爱国志士们没有忘记失陷的广大国土,日日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然而由于他们处于无权的地位,根本不能将复国的计划付诸实施。
心中的忧虑和期望,而作下的这首词。
词人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指责。
[优选]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11、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郑板桥《咏梧桐》2、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
——孙光宪《更漏子·对秋深》3、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4、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李梦阳《秋望》5、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7、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8、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9、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10、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杜牧《早雁》11、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姜夔《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12、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13、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1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黄巢《不第后赋菊》1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16、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17、秋萧索。
梧桐落尽西风恶。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18、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苏轼《念奴娇·中秋》19、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曹雪芹《残菊》20、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21、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22、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23、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24、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忆秦娥》阅读理解及赏析《忆秦娥》阅读理解及赏析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词中作者两次巧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了极佳的叙事抒情效果,两个“秦楼月”与两个“音尘绝”内含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5分)2.这首词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
请结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处诗文加以简要说明。
(6分)参考答案1. 前一个“秦楼月”,是指(秦娥在梦中被箫声惊醒)的环境特色;后一个“秦楼月”,借指秦娥与人在此地共同度过的难忘的恋情与往事。
前一个“音尘绝”,指当年灞陵送别时的车辆行走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土;后一个“音尘绝”,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爱人的消息。
(音尘,常指消息)2. 描绘秦娥当年在灞陵送别时,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景象,而柳色由嫩绿变为枯黄已有多少次了,可还看不到他回家。
以景象的轮回衬托别离的凄惋煎熬。
(2分)西风(秋风),“残照”落日的余晖,“汉家陵阙”汉代的皇帝的陵墓和宫殿。
(1分)这些就是秦娥伫立呆望的背景,在这夕阳沉坠,暮色苍茫中她只能辨认出那高高凸起的陵阙了。
(2分)它借助荒芜凄清的氛围,形象地烘托人物亲人失望痛苦且无奈的悲情愁绪(1分)译文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
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赏析:《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伟大诗人李白所作。
此词双片四十六字,伤今怀古,托兴深远。
上片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
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
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
小学秋天的诗句古诗酷暑之夏渐渐凉爽了起来,夏季渐渐进入尾声,秋天到了。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喜悦的季节,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小学秋天的,欢送大家阅读。
大家一同欣赏这美丽的秋天。
1.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2.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王士祯《·红桥》3.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4.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5. 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6.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王恽《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7.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李珣《渔歌子·荻花秋》8.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渌水曲》9. 秋萧索。
梧桐落尽西风恶。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10.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11.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12.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13.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秋晚登城北楼》14.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米芾《·中秋》15.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吴西逸《清江引·秋居》16.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李梦阳《秋望》17.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1.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谢灵运《七里濑》2.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3.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朱庭玉《天净沙·秋》4.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杜审言《登襄阳城》5. 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潘希白《大有·九日》6.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悲秋的诗句大全“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结,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
特别是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将悲秋写入了中国的诗坛。
古代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
所以,见到秋风起、黄叶落、万物枯,不免悲从中来。
大约自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句起,便开启了文人悲秋的传统。
古代悲秋诗词不计其数,下面十首著名诗词,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吧。
1、秋风辞汉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解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秋风辞》。
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且适合传唱,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佳作,历来受到赞誉。
草木黄落2、古歌两汉佚名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解析】《古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是一首客居胡地的游子思乡之歌。
诗歌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浓重的思乡愁绪,气氛惨烈。
这首诗以景与情,情怀激动,一泻而下,扣人心弦。
尤其是最后两句以“车轮”比喻回环于心的悲哀,形象而深刻,令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往复辗转的无限痛楚。
树木何修修3、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诗句篇11、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2、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
——张惠言《双双燕·满城社雨》3、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
——高观国《解连环·柳》4、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5、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元稹《田家词》6、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江淹《游黄檗山》7、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8、欢尽夜,别经年。
——晏几道《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9、二十年、重过南楼。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10、新岁梦,去年情。
——吴文英《醉桃源·元日》11、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黄庭坚《秋怀二首》12、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13、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14、何年废寺失题名。
——纳兰性德《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15、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陆机《长歌行》16、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17、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18、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
——陈维崧《沁园春·咏菜花》19、这一点间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20、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
——王沂孙《庆清朝·榴花》21、遇年年、嘉节清和,颁率土称觞。
——柳永《送征衣·过韶阳》22、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表达内心孤独的诗句(五篇)表达内心孤独的诗句 11、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长相思·其一》2、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3、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4、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王沂孙《齐天乐·蝉》5、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6、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李白《独不见》7、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8、啼猿何必*孤舟。
——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9、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皇甫冉《春思》10、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白居易《阴雨》11、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12、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13、迥起波摇楚,寒栖月映蒲。
——崔涂《孤雁》1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15、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崔涂《孤雁》16、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高適《东*别前卫县李寀少府》17、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18、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王维《终南别业》19、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20、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王沂孙《扫花游·秋声》21、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22、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杜甫《花鸭》23、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
——崔涂《孤雁》24、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25、月照孤村三两家。
——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2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27、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忆秦娥
黄机
秋萧索。
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
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
年年孤负黄花约。
黄花约。
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注释
⑴孤负:辜负。
⑵黄花:菊花。
1.请赏析离愁不管人飘泊的妙处。
2.前人评价这首词是一种离愁,两地相思,该词是如何表现两地相思的?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离愁以动态形象,写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漂泊的痛苦,久久不去,折磨着游子。
不管两字,无理而妙,写出了游子四处漂泊的悲愁和无奈。
首先,实写萧索的秋天景象,为写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相思之情渲染了氛围;接着,直抒胸臆,写游子的相思之苦;最后,展开联想与想象,虚写家中亲人对自己的思念这苦。
阅读练习二:
上片连用两个数声,请分析其妙处。
有人认为离愁不管人漂泊一句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数声写出声音稀疏零落,衬托出秋天的萧瑟,烘托出悲凉氛围。
②两个数声,一来于空中,一来于地上,突出了悲凉弥漫于天地之中。
③连用数声,构成反复,形成回环之美。
①离别之愁与漂泊之苦本相关联,但此处却分割开来,更突出游子的孤寂、凄凉。
②不管用拟人手法,借离愁无情,反衬游子之有情。
译文
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
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
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
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这约会的日期,无法相见。
遥想在那深深的庭院里、重重的帘幕内,对方一定不知怎样地在忍受着这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寂寞。
赏析:
《忆秦娥秋萧索》是南宋词人黄机的作品。
上片写秋景,下片写离人内心的活动。
明写游子的离愁,暗写闺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索的秋景衬托下,更显得深挚动人。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
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
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
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梧桐落尽的深秋呢?词人于西风下着一恶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
然而西风之恶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此调叠句之格,在强调西风恶三字后,又引出数声新雁,数声残角,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的心扉。
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
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离愁不管人飘泊。
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
不管
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年年孤负黄花约,游子的离愁如此难以排遣,原来更有着期约难践的歉疚。
想当初,临别这际,自己与恋人相约在菊花开放的的秋天重逢。
可是,花开几度,人别数载,事与愿违,年年负约,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肠寸断!紧接着,作者又用叠句将笔触伸向天边,从恋人的角度写情。
有味的是,作者只是描写了她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然后,戛然而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
那深深庭院里、重重帘幕中的人儿是怎样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孤寂,年复一年地翘首盼望游子归来,已是不言而喻了。
总之,此篇以直笔写游子离愁,以墨写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深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