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111.67 KB
- 文档页数:22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与改进目录•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整合•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案例0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定义与目的定义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组织竞争力组织应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向和动力。
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应建立测量、分析和改进机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测量、分析和改进组织应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确保各部门和人员能够有效协作,实现质量目标。
组织结构和职责过程管理组织应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资源管理0201030405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02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顾客导向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顾客导向是一种理念,要求组织在经营过程中以顾客为中心,关注顾客需求和满意度。
为了实现顾客导向,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研究机制,了解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依据。
过程管理要求组织对所有的过程进行系统化的识别、理解和管理,以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过程管理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来预防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和组织绩效。
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过程管理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组织应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组织绩效。
持续改进要求组织建立一种学习型的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寻求改进机会,提出改进建议,并参与到改进活动中来。
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全员参与要求组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参与到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
为了实现全员参与,组织需要建立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一、介绍和背景1.1 目的1.2 范围1.3 目标1.4 定义二、质量管理体系概述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2.2 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2.3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2.4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步骤三、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3.1 ISO 9000家族标准介绍3.2 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3 其他相关标准和指南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管理4.1 文件管理的原则4.2 质量手册4.3 文件控制4.4 记录管理五、质量策划和目标设定5.1 质量策划的概念和原则5.2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制定5.3 质量目标的追踪与评估六、质量负责人和质量团队6.1 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和要求6.2 质量团队的组成和职责七、流程管理和过程改进7.1 流程管理的概念和原则7.2 流程设计与流程绩效评估7.3 过程改进的方法和技术八、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8.1 质量评估的目的和方法8.2 内部审核的要求和流程8.3 评估结果分析和改进措施九、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9.1 非合格品和修正措施9.2 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应用十、持续改进10:1 PDCA循环10:2 持续改进工具和方法10:3 改进成果的评估和认可十一、培训和意识提升11.1 培训计划和培训需求分析 11.2 培训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1.3 培训效果评估附件:2: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3: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2: PDCA循环:Plan-Do-Check-Act(计划-执行-检查-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资料目录一、质量管理的发展第1页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第1页三、为什么要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第2页四、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第3页五、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第4页六、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第9页七、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现状第17页八、部分术语第21页附:本公司程序文件与ISO9001标准条款对应以及文件主要相关部门的对应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一、质量管理的发展1、初级阶段:1920年以前,工业化大生产还未形成,产品和生产过程相对简单,质量是自产自检,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管理变得复杂,自检已不能达到要求。
2、1920年—1940年:质量管理进入质检阶段,美国的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质量检验作为管理机构从生产中分离出来了,但其的弊端是事后检验为主,缺少预防性的控制,发生大批量的不合格时,对企业损失很大,因此产生了预防性质量控制的思想。
3、1940—1960年:进入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C),预防性质量控制产生,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过程控制组,道奇汽车组成产品控制组对制造过程进行抽检检验,制订抽样标准、抽样方案、检查水平。
控制图等数理统计技术的应用说明质量控制达到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把预防和事后检验结合起来,其局限性是对生产过程控制,其他控制很少。
4、1960年—2000年:社会质量管理阶段(SQM),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质量控制向生产过程的前后二端延伸,“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观念得到了人们的认识,质量管理的“三全”(全面的质量、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全员参与)已经形成了共识,特别是出现了两种质量管理的理论,即质量保证的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的理论,这就导致需要组织、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而ISO9000系列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领域中被广泛接受的一种模式。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1、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为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是非官方组织。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材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本教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构建方法和实施要点,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1.定义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它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构成,致力于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作用(1)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3)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4)规范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5)持续改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1.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宗旨和方向,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具有可测量、可检查、可追溯的特点。
2.构建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应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制定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管理程序、操作程序、工作指导书等。
程序文件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和可追溯性。
4.配置资源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设施、技术、信息等。
组织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5.建立测量、分析和改进机制组织应建立测量、分析和改进机制,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点1.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应充分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2.培训与沟通组织应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与沟通,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3.文件管理组织应建立健全文件管理制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实施、修订和废止等环节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