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明清经济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65
历史旧人教一轮复习明清(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1、从封建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看: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处于衰落阶段;2、从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看: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1)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经济发展较快;(2)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出现农业专业生产区;(3)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商业空前繁荣,但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二、明清时期生产关系的调整(1)内容:1669年,康熙帝宣布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2)性质:清朝初年的土地制度;3、清朝:推行“摊丁入亩”;(1)“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①制定时间:1712年,康熙年间;②丁税标准:规定以康熙50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2)地丁银制度;①出台时间:雍正年间;②主要内容: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3)历史意义①标志人头税被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②有利于封建国家税收稳定,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三、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1、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1)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商贸城市大量涌现:如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4)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5、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1)产生条件:①基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前提:商品经济的大发展;(2)产生时间:明朝中后期;(3)产生行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4)产生地区:江南一些地区;(5)产生标志: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工生产;(6)体现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①机户:早期的资本家;出资,成为手工作坊主;②机工:早期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商品化);※机户机工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明清经济史一、选择题1.(2019·广东肇庆二模题)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由此可知||,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答案】C【分析】本题通过明朝中后期农业种植作物的变化||,考查了学生对明朝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的理解与掌握||。
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进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更加普遍||。
考查了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坚守抑商观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条件||,对传统的农业结构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区域经济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2.(2019·河北衡水一中高三上学期分科综合考试试题)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
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答案】D【分析】本题通过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工具革新的相对停滞||,考查了学生对明清时期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理解与掌握||。
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进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明清时期的政治2、明清时期的经济3、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4、康熙帝复习建议明清时期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心学、儒学的新发展。
具体的还是要紧跟教材、紧跟我们的复习资料,争取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解题起来也得心应手。
知识清单明清时期时间明(1368~1644年),清前期(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古代社会①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②,清朝设立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对外政策:从开放转向④经济农耕文明达到顶峰,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⑤,清朝时缓慢发展文化思想:产生了⑥、⑦、⑧等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科技:中国在传统科技方面继续领先世界,但在近代自然科技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学艺术:开始出现鞭挞礼教的小说、戏剧作品,如《红楼梦》等参考答案:①由盛转衰,②丞相,③军机处,④闭关锁国,⑤资本主义萌芽,⑥黄宗羲,⑦顾炎武,⑧王夫之考点聚焦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政治(一)明朝废宰相、设内阁1.明太祖废宰相。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内阁的设立。
废相使皇帝负担加重,明太祖遂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决策,内阁形成。
后来内阁地位提高,掌握票拟权,首辅权力更大。
但内阁并非法定机构而是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
(二)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1.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
2.康熙帝:设南书房,翰林院学士当值(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帝:为了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负责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明清经济明清时期的经济一、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1、政局:国家统一,社会较安定;2、政策: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特别是调整了赋税制度。
(根本) 3、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更有利于民族交流。
4、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5、文化:《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著作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 6、前代的基础7、人民的辛勤劳动二、归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生产的发展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4).国力的强盛(1)、农业生产的发展1、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促进棉纺织业发展 2、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粮食总产量增加。
—可养活众多人口。
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1)、农业生产的发展4、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推动农业的发展,5、商品货币经济繁荣使土地买卖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6、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透过人、地看明清经济耕地面积:明初为8.5亿亩;清朝10亿亩左右。
人口数量:明初为6600余万;1840年为4.1亿。
1377-18____年增长倍数6 4 2 0 5.04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
“ 没有充分的土地、但1.18 却拥有充裕的劳力,……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 《中国的现代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罗兹曼教授主编人口耕地问题2: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如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明洪武____年 0.70亿明万历____年清康熙____年乾隆59年道光____年1.97亿1.50亿 3.10亿 4.10亿思考活动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的中国通过哪些途径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高产作物的引进、耕地面积扩展、提高精耕细作技术等透过生产总值看明清经济国民生产总值所占世界比重(%)17____年 18____年年增长率人口总量19世纪中中国欧洲23.1 23.332.4 26.60.854.1亿 2.67亿0.21直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不仅在绝对规模上,而且在增长幅度上,都雄居世界各大经济地区之首。
单元三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明清时期(1368—1840)学习内容二:明清经济(参考答案)探究·拓展⒈(2010·海南单科·2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
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
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
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
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
”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
今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
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⑴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4分)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6分)【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明朝【答案】⑴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
(4分)⑵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视农业,防止弃本逐末;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妨碍商业的正常发展。
(6分)⒉(2009·江苏单科·21)(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