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喷油器喷射量特性小喷油脉宽非线性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6.49 KB
- 文档页数:4
174AUTO TIMEAUTO PARTS | 汽车零部件1 引言在发动机系统中,燃油点火系统是影响发动机燃烧的重要模块。
喷油器作为燃油点火系统的重要组件,喷油脉宽通过软件控制,发动机燃烧系统对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要求极高,主要表现早扩散锥角、油束方向、雾化粒度、射程及油雾分布等方面[1]。
喷油器的工作频率很高,属于高频、高精密部件,对喷油器软件控制、硬件响应进行研究,可为高频、高精度运动零件的软件控制开发、问题解决带来很多启发。
本文结合喷油器案例进行详细解析,对喷油器油量软件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希望对后续软硬件结合、设计改进提供新思路,针对性的采用预防措施,规避同类问题。
2 喷油器介绍2.1 喷油器的结构原理喷油器的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发动机控制电脑ECU ,根据发动机的工况需求,计算合理的喷油脉宽,喷油器根据ECU 的喷油控制信号,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磁力和弹簧弹力驱动芯体上下运动,然后芯体带动针阀总成上下运动,针阀下端与阀座开启和闭合。
当针阀向上运动,底部通道开启,高压燃油从针阀与阀座的间隙处喷出,经喷孔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当针阀在弹簧作用下向下运动,底端喷油通道闭合时,结束喷油。
[2]2.2 喷油器流量特性根据喷油器的流量特性,分为3个区间,弹道区,过渡区,线性区,其中非线性区域包含弹道区域和过渡区域,非线性区域对喷油器的控制要求极高,此时喷油器处于小流量区域(如图3),喷油散差较大。
在发动机小负荷区域时,喷油脉宽处于非线性区,关于某喷油器CVO 控制精度的研究丁相利 罗智波 谷祥盛 崔凯 王博 丛日振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336摘 要: 发动机喷油器是喷油系统的重要部件,对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文章结合对某发动机喷油器CVO 自学习的失效案例,对喷油器CVO 自学习、产生机理、常见问题改进措施进行详细的总结,希望对喷油器类高频高精密零件的控制软硬件匹配设计改进提供帮助。
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开发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研究意义柴油发动机因其高效能、高扭矩和高可靠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应用,而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该系统通过电控方式实现对柴油喷油量、喷油时机和喷油压力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柴油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排放性能和动力输出等方面的性能。
因此,开发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对于推动柴油发动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设计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研究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中的电控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电控单元的选型和设计、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的设计等。
3.研究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中的机械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包括高压油泵、喷油嘴和喷油管路等。
4.进行实验验证,测试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动力输出等方面。
本项目的研究思路主要包括:1.通过对现有的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分析,了解其优点和不足,为设计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提供参考。
2.在电控部分的设计中,应针对柴油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控制要求,选型合适的电路元件和芯片,设计出稳定可靠、性能优良的电控单元和信号处理模块。
3.在机械部分的设计中,应采用高精度的制造工艺和选用优质的材料,以确保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4.在实验验证中,应根据不同的工况参数,如转速、负载等,对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进行测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
三、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本项目预期达到的成果包括:1.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
2.研究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性能表现,分析其在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和动力输出等方面的性能优劣。
3.结合工程实际和市场需求,对新型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估。
预计本项目所获得的成果可为柴油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本科论文-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燃油喷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发动机中。
燃油喷射技术是指通过电控方式精确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和喷油时间来实现燃油与空气的最佳混合比,以及提高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和排放性能。
本文主要研究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原理、优点和应用。
一、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原理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基于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内燃原理,通过对燃油喷射器的电控方式实现对喷油量的精确控制,进而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燃油喷射器的工作原理:燃油喷射器通过电控阀门控制油压的大小,在喷嘴的开口处形成高速射流,从而实现喷油。
燃油喷射器的喷油量和喷油时间由电控系统来控制。
2.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接收发动机传感器的数据信号,包括进气量、转速、氧气浓度等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控制燃油喷射器的喷油量和时间,从而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
3.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原理:燃油喷射器将一定量的燃油喷入进气道,根据空气流速和压力的不同,形成质量和速度都很均匀的混合气,经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内燃烧,从而实现发动机的工作。
二、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优点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具有多种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提高燃油利用率:通过精确计算和控制燃油喷射量和喷射时间,实现燃油与空气的最佳混合比,提高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降低油耗。
2.减少排放: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可以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可以控制燃油燃烧的完全性和速度,减少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3.提高动力性能:通过控制燃油喷射量和喷射时间,实现精确的加速响应,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扭矩输出,提高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4.降低噪音:燃油喷射技术可以减少气道内的积碳和沉积物,降低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
5.提高可靠性:燃油喷射技术的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喷油量和喷油时间的精确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喷射器的故障和维修成本。
电控喷油器喷油特性研究摘要:本文通过自行编程的方式对电控喷油器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Matlab/Simulink 完成对其电磁液力耦合建模,并通过计算得出合理的电磁阀运动规律、控制阀芯运动规律以及喷油规律;然后又讨论了电磁阀主要参数以及喷油压力对喷油器喷油特性的影响。
1 前言:汽油机通过量调节的方式完成对其功率的调节,即通过改变节气门的开度来改变进入气缸的混合气量。
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运行工况的需要,控制喷射的燃油量,使其与吸入气缸的空气量相适应,以形成恰当空燃比的可燃混合气[1]。
喷油器作为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其喷射的燃油对混合气体的形成以及燃烧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喷射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等,因此对电控喷油器的仿真计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喷油器工作原理:本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高压燃油通过外套上的进油孔进入,然后通过阀体、阀芯、垫片2的油孔,充满控制阀座下的整个容腔;当喷油器处于关闭状态,没有电流输入到电磁阀线圈中,控制阀芯在控制阀弹簧的作用下被压在控制阀孔上,回油道被关闭。
阀芯上下表面所受油压相等,其在弹簧预紧力的作用下紧贴阀座。
当ECU 给予信号线圈通电后,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升高,作用在衔铁上的电磁力不断增大,最终控制阀衔铁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控制阀芯克服控制阀弹簧弹力抬起并保持一段时间,由于控制阀座上的孔径10.6a d mm =大于阀芯上的小孔20.5a d mm =和垫片2上的小孔30.5a d mm =,整个控制腔内的压力补充比较缓慢,控制腔内的油压迅速降低,这样在阀芯的上下端就产生了一个压差,阀芯克服弹簧弹力离开阀座,燃油在阀芯与阀座之间的环形间隙喷出。
通过控制阀孔进入上方的燃油通过各部件之间的间隙排出,完成回油。
3 电磁喷油器的工作特性讨论喷油器的工作特性,主要是讨论其响应特性,由于喷油器响应受到针阀惯性、电磁线圈的滞后性以及液力传递滞后性的影响,直接导致喷油行为相对于电流或者电压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电控汽油机喷油控制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提高,电控汽油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喷油控制策略作为电控汽油机中的核心技术,对于提高汽车的
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及性能稳定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的喷油控制策略主要有基于流量控制的燃油喷射控制策略、基于时序控制的燃油喷射控制策略和基于渐进控制的燃油喷射控制策略等。
但是,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喷油控制策略面临着新的挑战
和机遇。
本研究旨在探究电控汽油机喷油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及性能稳定性,实现汽车技术的升级和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现有的喷油控制策略,分析其优缺点,探究其适用范围和发展方向。
2. 基于电控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探究基于流量控制、时序控制和渐进控制的喷油控制策略的原理和优化方法。
3. 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电控汽油机喷油控制系统模型,进行
仿真实验,研究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及性能稳定性。
4.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控制策略,提出改进方案,验证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三、预期目标和意义
1. 研究电控汽油机喷油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及性能稳定性,为优化汽车性能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2. 探究电控汽油机喷油控制策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3. 提高我国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水平,促进汽车工程和汽车电子技术的交叉和融合,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和提升。
第一章绪论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西方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法案。
同时受能源危机的冲击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飞速发展, 也促进了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发动机的诞生。
1.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中,电控单元根据各种传感器实时检测到的机器运行参数,与ECU中预先已经存储的参数值或参数图谱相比较,按其最佳值或计算后的目标值,把指令输送到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ECU指令,控制喷油量和喷油定时。
喷油器的电磁特性对汽油机与电控系统的匹配有很大影响。
电控喷油器在工作时,其中的燃油流动和电路、磁路都达不到稳定工作状态,基本都工作在过渡过程中,这一特点决定了电控喷油喷射过程的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日渐匮乏,致使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高,而且全球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些严峻的事实都迫切地要求改进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加强汽车电子控制,尤其是加强发动机电子控制,改进供油部件的性能(主要是喷油器的性能)已经成为汽车性能研究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电控喷射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能,使发动机具有低油耗、低污染和高动力性的优点,原因之一是电子控制喷油器性能的改进带动了发动机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能的改善,良好的燃油喷射雾化性能可以改善燃烧过程进而降低发动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燃油经济法规, 传统的化油器式汽车已经难以胜任,世界汽车工业寻找各种途径以解决汽车的节能和排放问题。
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太阳能汽车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但在当前阶段,应用最广, 价格最低, 并受到广泛肯定的是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1.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在国外, 电控汽油喷射已进入实用阶段,但它曾有过一段较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二战期间,汽油喷射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上。
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一直被没有应用到汽车发动机上, 直到50年代, 这种供油系统开始用于一些高级轿车和赛车上。
电控汽油喷油器动态响应及流量特性测试系统研究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电控系统已逐渐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系统的控制中,其中电控汽油喷油系统成为了新一代汽车发动机的主流之一。
为了保证这种新型发动机系统的动态响应与流量特性,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测试系统来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估。
电控汽油喷油器动态响应及流量特性测试系统包括试验台、测试平台和相关的测试设备。
试验台需要配备专业的汽车发动机测试设备,如发动机测试台、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等;测试平台则是针对喷油器动态响应和流量特性进行测试的平台,需要配备相关的测试设备,如泵浦、压力传感器、喷嘴和流量计等。
测试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汽车发动机进行预热并稳定运行,然后将电控汽油喷油器安装在试验台上,测试仪器根据预设的参数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设备会测量出喷油器的动态响应和流量特性,包括喷嘴的开启时间、喷油量的大小、燃油喷射压力等参数。
通过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得到喷油器动态响应和流量特性的参数,并对电控汽油喷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这样可以为汽车工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使汽车制造商能够更好地优化发动机系统的设计,并大幅提高电控汽油喷油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这种测试方法也有助于管控和优化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和排放量,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电控汽油喷油器动态响应及流量特性测试系统的研究,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提高电控汽油喷油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保障环境的清洁和节能。
因此,这种测试方法将被广泛应用于未来的汽车工业中,并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除了测试系统本身的研究,喷油器的动态响应和流量特性的测量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内容。
目前,有很多研究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新的方法和理论。
其中,喷油器动态响应是指喷油器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喷嘴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及喷油量的变化规律。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电控喷油器系统中驱动信号和注射器弹簧的特性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摘要:国六排放标准的颁布,说明了国家对机动车排放要求更加严格,这就对传统内燃机汽车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以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某PFI 汽油车为研究对象,通过环境舱进行了国六排放标准要求的WLTC 排放测试,分析研究了冷机起动混合气加浓、空燃比开环控制、催化器未起燃、高速过渡工况、换挡工况及断油清氧工况对气态排放物的影响,为后续发动机及整车排放标定控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PFI汽油车WLTC气态排放物中图分类号:TK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234(2020)06-0041-06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GaseousEmission at WLTC of PFI Gasoline VehicleDong Shanxun,Zhang Wenjia,Sun Chenglong,Wu Ning,Pan Jiankao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Ltd.(Ningbo,Zhejiang,315336,China)Abstract :The release of China ⅥEmission Regulation shows that our nation has stricter requirements on motor vehicle emissions,so more advanced and better technologies are required for traditional ICE vehi -cles.A PFI gasoline vehicle meeting China ⅥEmission Regulation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emission test at WLTC was carried out in emission laboratory.The influence of mixture richment at cold start,air/fuel ratio open-loop control,catalyst before work,transient operation at high speed,shifting op -eration at high speed,and cutting off fuel to discharge oxygen on gaseous emissions has been analyzed and researched.This paper can be referred for engine and vehicle emission calibration control in the future.Keywords :PFI;Gasoline vehicle;WLTC;Gaseous emissionPFI 汽油车WLTC 气态排放物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董善巡张文佳孙程龙吴宁潘建考(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336)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SMAL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VEHICLE TECHNIQUE第49卷第6期2020年12月Vol.49No.6Dec.2020作者简介:董善巡(1984-),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燃机性能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