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化学键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9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3.2共价键及共价化合物》课堂学习及答案第2课时共价键及共价化合物1.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3.掌握共价化合物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
4.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以及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能通过类比的方法认识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
本课时的内容概念性比较强,宜采用直接切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
对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辅导其学习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共价键的形成(1)Cl2的形成氯原子的电子式为①,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获得②1个电子,所以氯原子间难发生电子得失;形成氯气分子时,两个氯原子各提供③1个电子,形成④共用电子对。
氯气的电子式为⑤。
像氯气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⑥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作共价键。
氯气分子中,两个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因此⑦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作⑧非极性共价键,简称⑨非极性键。
(2)HCl的形成在Cl与H形成HCl的过程中,氢原子中唯一1个电子与氯原子最外层的7个电子中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使各原子最外层都达到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HCl的电子式为⑩,氯化氢分子中,氯原子与氢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该原子相对显负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作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2.电子式与结构式(1)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写在两成键原子中间,每个原子最外层电子都要标出,因为没有电子的得失,所以表示共价键的电子式不用标“[]”和正、负电荷数。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H2O:H NH3:HCCl4:(2)在化学中,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其他电子不用表示,称之为结构式。
如氯气分子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Cl—Cl”。
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H2O:NH3:CCl4:3.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化学键[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
2.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生疏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问点一离子键与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究归纳阅读教材P21~P23,思考并填空一、离子键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离子键的形成(1)试验探究(2)利用原子结构学问解释2.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二、共价键1.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三要素①成键微粒:原子;②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③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3)分类2.共价化合物(1)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2)四类常见的共价化合物①非金属氢化物:如HCl、H2O等;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3等;③含氧酸:如H2SO4、HNO3等;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甲烷、酒精等。
三、化学键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3.化学反应的本质表象:反应物中的原子重新组合为产物分子;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自我测评►———————————————————(做一做)1.推断正误:(1)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
(×)分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2)非金属元素间肯定形成共价键。
(×)分析:非金属和非金属也能形成离子键,如氯化铵。
(3)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分析: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中,如NaOH、Na2O2。
(4)全部的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
(×)分析:稀有气体元素形成的单质为单原子分子,故稀有气体的单质内无化学键。
2.思考:(1)全部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吗?提示:不肯定。
一般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但也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
第三节化学键一.离子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猛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注:(1)成键微粒:阴阳离子间(2)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性作用(3)成键缘由:电子得失(4)形成规律: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O、K2S等(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4)铵盐:如NH4Cl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
(一般规律)留意:(1)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2)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确定含有离子键。
2、电子式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四周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注:(1)成键微粒:原子(2)成键实质:静电作用(3)成键缘由:共用电子对(4)形成规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3.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困难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4.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实力强的一方。
第三节化学键——————————————————————————————————————[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
2.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1.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价键又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用电子式表示NaCl和HCl的形成过程:离子键1.离子键的形成(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点燃(1)实验探究: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 2NaCl。
(2)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2.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3.电子式(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微粒的电子式微粒电子式(举例)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化合物(3)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特别提醒](1)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2)不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力形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离子键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力和静电排斥力,当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形成稳定的离子键。
2.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吗?提示: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某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提示:将其加热至熔融状态,检测其导电性,如果能导电,证明是离子化合物;如果不能导电,则不是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的存在(1)第ⅠA族、第ⅡA族的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第ⅥA族、第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发生反应时,一般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2)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原子团(如NO-3、CO2-3、SO2-4、OH-等)之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知识点一.化学键一.化学键:化合物中,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1.离子键(1).概念:带有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实质:静电作用。
(4).形成条件:通常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结合。
(5).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6).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等。
2.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实质:共用电子对。
(4).形成条件:通常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结合。
二.电子式(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电子式书写注意事项:①.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②.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③.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中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3).离子键的表示方法: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2S:CaCl2:②.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MgCl2:Na2O2:NaOH:NH4Cl:(4).共价键的表示方法①.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H4:CO2:②.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Cl2:N2:H2O2:CO2:HClO:CCl4:③.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形成共价键的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表示,并且略去未成键的电子的式子。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结合教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分析能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带着问题上课。
在初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和它们的一些化合物,学习了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性质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密切关系,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化合价的实质。
高中碱金属和卤素的学习,又清楚地说明了在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而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也更进一步地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离子键的知识。
虽然,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还是有些模糊。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视频、投影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离子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基本概念,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讲。
2.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设备,准备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并精心制作成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讲练相结合七、教学过程设计【设问1】:(1)我们目前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而物质的种类为什么远远地多于元素的种类呢?(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呢?请举例说明思考、回答:包括 2700 多万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每日添加约4000 种新物质。
离子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老师介绍,学生基本可说出离子键、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可识别离子化合物(2)可写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可做到举一反三。
(3)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与其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出NaCl的形成过程的离子,引起学生对物质形成过程的关注,并使学生了解离子键基本的概念和形成方法(2)通过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写出相似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体验学会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2)结合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离子键、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设计10·以此类推,总结出阴阳离子电子式的书写形式:(1)阴离子电子式:要画出最外层电子,并加方括号,括号右上角用n-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例如:(2)阳离子电子式:即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不要画出最外层电子。
如:镁离子Mg2+。
11·引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小结:1、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五·板书设计六·反思与总结本堂课重点内容为离子键、电子式与离子化合物的基本定义与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与表示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都应比较完善,也能基本进行应用,但课堂安排活动接近饱和,时间分派不够均匀合理,讲课时间控制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