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二》PPT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7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二教案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学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词。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境:演示这部分“开心辞典”的片段。
(2)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用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可以同桌相互问答)(5)共同小结积累同音词的使用和辨析方法。
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像这样的同音词。
(学生思考、交流,列出一组或几组这样的同音词)(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题目形式也可以有所变化)(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1)说说题目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不懂的词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3)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
(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如果付出,便不期望回报”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湖水与堤岸、山岭与青草”的关系是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读过诗歌后的个人感受。
三、教学第三题。
(写好钢笔字)临写《船长》中的最后一段,提醒孩子:字写在每一行的中间,标点占一格。
第二教时教学要求:1、明确采访中的基本注意点2、知道采访的具体要求。
3、在实际活动中学习采访。
教学过程:1、采访其实是一种交往。
但并不是随意地交谈。
2、同学们在生活中,特别是想小记者的同学少不了要采访。
怎样学采访呢?我们要学会采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
《爱的教育》练习三、填空1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代洛西)1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洛贝谛)1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
)14.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
)15.爱慕虚荣的瓦梯尼因为向谁炫耀他的漂亮衣服而受到了父亲的批评?(一个盲人)16.裘里亚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他每天夜里悄悄起床帮爸爸抄字条,熬夜太多。
)17.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品行太坏)18.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
)19.狂欢的最后一天发生的意外事故是(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与母亲失散了)20.马尔可不辞辛劳,万里寻母,结局是(找到了母亲,并给了母亲治好病的信念,从而救活了母亲。
)21、这本书是写_安利柯_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
2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_卡隆_。
2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_代洛西_。
24、_卡洛斐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
2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___泼来可西__。
26、_斯代地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
27、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父亲、代洛西、可莱谛、泼来可西、安东尼、斯代地、诺卑斯28、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可以摘抄精彩的段落)29.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
)30.狂欢的最后一天发生的意外事故是(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与母亲失散了)31.马尔可不辞辛劳,万里寻母,结局是(找到了母亲,并给了母亲治好病的信念,从而救活了母亲)四、连线题。
卡洛斐泼来可西小石匠代洛西卡隆的好朋友克洛西的父亲“78号犯人” 耐利华梯尼嫉妒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饱受父亲虐待的最心爱的邮票簿五、选择题。
《练习2》教案教材分析:本次练习安排了“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部分的内容。
其中,“语文与生活” 一栏安排了“同咅词”和“近义词”辨析「'诵读与感悟”中安排的是汪国真的诗《我不期望回报》;“口语交际”中安排的是“学习采访”,采访是人际交往中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
注意釆访的注意点,以及采访的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同音词和近义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两种现象。
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不能准确辨析同音词和近义词在意义上的不同,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出现混淆。
同学们对诗歌了解甚少,教学“诵读与感悟”这部分内容应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不知道如何采访,教学“口语交际”这部分内容,应该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特点,练习采访。
教学目标:1.能准确辨析“同音词”和“近义词”在意义上的区别,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意识和习惯。
2•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汪国真的诗《我不期望回报》,并能初步领悟诗歌的一般阅读方法。
3.能在具体的模拟情境中学习如何采访。
重点难点:重点: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词、近义词。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难点:1.要有目的性;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耍内容。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恰当的词语。
2.诵读积累。
3.用钢笔临写一段话。
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词、近义词。
难点: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1.通过工具书,弄清楚“语文与生活”中出现的几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异, 明口使用范圉。
2.反复诵读汪国真的诗《我不期望回报》。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语文与生活学生自学比较诵读与感悟自由朗读,背书写好钢笔字教师指导教学过程:一、教学“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小结: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咅词,使用时需要认真加以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