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一
- 格式:ppt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18
英汉语言差异之一综合语vs 分析语Synthetic vs Analytic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定义“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以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现代英语是从古代英语发展出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是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象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词序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的也相当频繁。
现代英语运用遗留下来的形态变化形式(hereditary inflections),相对固定的词序以及丰富的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因此属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
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
这些语法手段在英汉语言中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此外,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句有语调intonation;汉字绝大多数为形声字,字有声调tone。
英汉表达方法的差异与这些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
英语(词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英语词序比较灵活,汉语词序相对固定。
英汉都有大量虚词,但是各有特点。
英汉语言差异7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 Dynamic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现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现动态。
英语中,因为名词多,所以和名词有关的形容词,介词很发达;汉语中,因为动词多,所以和动词有关的副词很发达。
英语的静态倾向,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名词化nominalization 是英语常见的现象。
二用名词来表示施事者,以代替动词。
三用名词代替形容词,构成标题式短语Headline phrase。
四名词优势造就介词优势五动词的弱化与虚化六用形容词和副词来表达动词的意义一名词化nominalization 是英语常见的现象。
名词化主要是指用名词来表达施与动词或者形容词所要表达的概念,例如:用名次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等概念。
这种名词有时可以使得表达简洁,造句灵活,行文自然,也便于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
Eg:医生迅速到达,并非常仔细地检查了病人,因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通常这样翻译:The doctor arrived extremely quickly and examined the patient uncommonly carefully; the result was that he recovered very speedily.为什么副词这么多?可否使得句子structure简单一点: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very speedy recovery.几个主语?几个谓语呢?宾语呢?二用名词来表示施事者,以代替动词英语除了用抽象名词表达行为和动作等概念以外,还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来代替动词。
大量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既是施事者,又保留原有的动词的意义。
英译汉是国内英语考试特有的题型,因此做惯了多项选择的考⽣做英译汉时如临⼤敌;因为它的难度⼤,许多英语基础不是太差的考⽣做这类题时也觉得如履薄冰。
⼀句话,英译汉是⼀种令⼈伤脑筋的题型。
但是,像英语学习本⾝⼀样,只要⽤⼼钻研、寻找规律,英译汉也是可以突破的。
本⽂想从英汉两种语⾔在表达上的差异这⼀⾓度谈谈英译汉的技巧。
1.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
从英译汉题型的设置来看,英语句⼦⼀般⽐较复杂,这主要有两个⽅⾯的原因:⼀是考试要求句⼦要有⼀定的难度,不然⽆法检验考⽣的真实⽔平;⼆是英语可以通过结构上的安排使许多层意思在⼀个句⼦中表达出来。
下⾯我们先看⼀个例⼦: ①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who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who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
这个句⼦⽒达30个单词,是个典型的复杂句。
从内容上讲,它主要提供两个⽅⾯的信息:⼀是It applies to... historians,⼆是historians的具体情况;从结构上讲,它是⼀个主句带两个由who引导的从句。
尽管结构复杂、信息量⼤,这句话在英语⾥并不紊乱,因为句⼦结构环环相扣,语义清楚楚: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放在名词后⾯修饰这个名词,这是英语中较常见的表达形式,两个从句的语义既相对独⽴,⼜和主句连成⼀体。
如果把这个句⼦改成:It applies equally to traditional historians and to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Traditional historians(or the former) view history as only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riticism of sources. Social science historians (or the latter) equate their activity with specific techniques.表达的意思完全⼀样,但是表达⽅式略显平淡、罗嚏,这说明英语表达⾮常重视句⼦结构,句⼦结构上的适当安排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英汉语⾔之间的主要差异英汉语⾔之间的主要差异 导语:如果能够对英汉两种语⾔之间结构⽅⾯的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反复练习,做好⼝笔译也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编在此总结出英汉语⾔在结构⽅⾯的⼀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必有所裨益。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式⽽⾔,英语是⼀种形合性的语⾔,⽽汉语则是⼀种意合性的语⾔。
英语的句⼦⼀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得⼀清⼆楚;⽽汉语句⼦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本⾝的语意来表现。
【例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再试⼀次,你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就⽐较灵活,句⼦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译⽂】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缩⼩,从⽽产⽣了新⼀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个主句、⼀个定语从句和⼀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
主句⽤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般现在时,再加⼀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常清楚。
⽽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使”、“从⽽”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1)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传承,因此会存在一些十分显著的语言差异。
本文将会介绍十大英汉语言差异之一。
1. 词序英语通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即先说主语,再描述动作或情况,最后补充宾语。
例如,“I eat apples.”中,“I”作为主语,表示动作的谓语为“eat”,而“apples”是一个宾语的补充。
而在汉语中,词序则更为灵活。
汉语可以用“主谓宾”、“主宾谓”或者“宾主谓”等多种语序来表达意思。
例如,“我吃苹果。
”是“主宾谓”型的表达。
这也是中文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种差异让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困惑,但随着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学习者可以逐渐习惯这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2.冠词英语冠词分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两类。
定冠词有“the”,表示特指某一个人、物或事物;不定冠词有“a”或“an”,表示泛指一个人、物或事物。
汉语并不存在冠词这一语法结构。
例如,一个英语句子中包含有“the”,“a”或“an”这样的冠词,那么在翻译成中文时,它们没有对应的指代词。
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冠词也是常常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等因素,加以适当翻译。
3. 时态英语时态较多,一般包括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将来时态以及完成时态等,根据动作的发生时间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时态来表达。
而汉语时态相对简单,大部分情况用非时态来表达时间关系,如“昨天我去了商店”这句话并没有用到汉语时态的概念。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时态上的变化,特别是在口译和笔译上。
更好地强化对“时态”的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4. 代词英语中的代词形式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相对代词以及指示代词。
在汉语中,代词也是存在的,但代词种类较少,只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不仅如此,汉语代词不像英语代词那样有“性别”和“数”的分化,只有单、复数以及有无“自己”一说在翻译过程中,尽管汉语和英语代词的用法有所差异,但对于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熟练掌握代词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义合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动词功能强英汉句子的重心不同在复合句子中,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
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形成后中心例如:Nothing has happened since we parted. 自从我们分别之后没发生什么事They parted enemies.Table the motionSedanSaloonKnocked up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晚饭后我出去散步He cannot be operated upon as he is very weak 他身体太弱不能动手术His chief contribution was making me realize how much than knowledge I had been getting from him. Common sense他使我认识到,我从他那里学来的,远远不止是知识,这是他的最大贡献。
It was been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January我原来打算在今年一月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4英语there be 结构与虚词it 的结构用得比较广泛一词多义现象Phase常用词意:阶段物理学:相土壤学:分段数学:位相动物学:型天文学:周相军事学:战斗阶段建筑学:第几期工程Siren’s songBrokenA broken manA broken soldierA broken timeA broken sleepA broken record of argumentChallenge1.I challenge my own conclusion2.t he American hegemony is under greater and greater challenge3.n one of them challenged the validity of those resolutionsIntroductionStill to come; a car called the violet in Japan, but due for a new name before American introduction 蝌口骡拉Saudi Arabia has had problems with Iraq and South Yemen but he tired hard to maintain in touch with leaders of both states好汉做事好汉当A true man has the courage to accept the consequences of his own actions/deeds二:词的增减所谓词汇增益就是英汉互译时增词而不增义,减词不减义1)英文动词的时态,情态,语气以及非谓语动词译成汉语时,一般都要适当增词,而汉语的同样内容译为英语时一般都要减词2)英语的抽象名词或代表特殊意义的名词译成汉语一般要增词,而汉语的抽象名词或一些具体名词译成英语时则需要减词Restraint in crises must be augmented by cooperation in removing the causes of crisis 英文当中抽象名词(通常由形容词转化过来)的具体化,把英语之“虚”化为汉语之实CorrectnessDependencePossibilityCommercializationAbstractionJealousyArroganceIrregularityIn the future you will be exposed to more and more, not less3)英语中的许多代词译成汉语都要加词,回译时需要把复杂的词化为代词The powers of Europe were content to leave the last negotiations to England and Germany who could be trusted to enforce it.约翰很快在灌木丛后面蹲了下来,他想爬进树丛但树丛却长满了刺。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引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一、语法结构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 语序差异英语通常使用主谓宾的语序,而汉语则常常使用主谓宾的语序。
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导致语句结构的调整,需要进行主动调整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I love you”在翻译为汉语时,可能需要倒装为“我爱你”,以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具标准性和自然流畅。
2. 语法精确性差异英语注重对语法结构的准确控制,而汉语对于语法结构要求相对较低,更注重句子的意义表达。
这种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
例如,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汉语中往往需要进行特定的转换,以表达句子的意思。
而汉语中的动态描述也可能需要进行某些词的增加或者省略,以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二、词汇表达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翻译的准确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产生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同,因此词汇的表达方式在很多情况下也存在差异。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较好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准确理解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英文中“tea”(茶)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而在英语世界中的文化中则可能没有这么重要。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词汇的选择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动词搭配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的搭配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动词往往会搭配不同的词汇,这也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英语中的“make”这个词可以搭配很多不同的名词,而在汉语中则需要选择更加准确、恰当的词汇进行搭配。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动词的搭配方式进行准确的选择,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不同,这也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七章英汉句子互译中的词序英语和汉语词序差别很大。
下面我们先看看这两种语言在词序排列上各自的特点,然后再针对这些特点讨论一下英汉互译中词序的处理方法。
7.1 英汉句子词序的差异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这便决定了两者在词序安排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汉语组词造句时,词序主要由语义的搭配决定,即语义团块的先后次序是由人的思维逻辑来决定的。
汉语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其逻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时间上,英语句子的词序主要是根据语境的需要安排,而汉语通常按事情发生或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例如:1 He went to bed after he finished his homework.他做完作业后便上床睡觉了。
2)They started as soon as he came .他一到他们就开始干了起来。
3)Calmly Mother looked around before she turned back fearlessly, closing the door behind her and dashed to the window.母亲镇定地环顾四周,然后毫不畏惧地转身回到屋子里,顺手关上门,一个箭步奔到门口。
4)A loud applause exploded from the audience when the actress went on the stage.当女演员登上舞台时,观众中爆发出一阵掌声。
5)The invaders will not surrender until they come to the end of their tether.侵略者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不会投降的。
6)He was given a chair and asked to wait a little as darkness came on, then suddenly the whole bridge was outlined in lights.天快黑了,人家给了他一把椅子,请他坐下来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