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1712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
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而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为政府增加财源又限制报业。
因此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逐步降低了“知识税”。
逐年取消了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英国报业背负了150年的沉重经济包袱彻底解除了。
英国报业的活力大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尤为重要的是,催生了廉价报纸的出现。
曾格案是指1733年德裔美国人曾格创办的《纽约周刊》上发表的文章,抨击了省政府管理者的政策,一年后,曾格因此被指控“对政府进行无耻的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并于11月被逮捕,最后法庭开审,陪审团宣判他无罪。
该案件是北美殖民地时期有关法律和出版自由的著名案例,是殖民地人民夺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标志着美洲殖民地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要胜利,对此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影响深远。
这个案件被称为北美殖民地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个里程碑,确立了新闻自由的原则。
爱德华·莫罗美国CBS著名记者,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广播电视活动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广播电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痕迹;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赢得极大声誉;战后,主办《现在请听》极受欢迎。
莫罗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
他的电视实践创立了严肃电视干涉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扩大电视新闻在公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报道。
曾格案: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
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
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
bbc精选100文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是英国广播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BBC精选100文是指BBC在其历史长河中,选出的100篇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章。
这些文章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新闻、时事、文化、科技、历史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几篇。
第一篇是《肯尼迪遇刺事件》。
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的事件。
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暗杀事件之一。
文章中通过详细的叙述和分析,让读者了解到当时的政治背景、肯尼迪的影响力以及这一事件对美国和全球的影响。
第二篇是《人类登月》。
这篇文章记录了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这一壮举被全世界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
文章中详细描述了阿姆斯特朗登月的过程,以及他在月球上的著名一句“这是个小步,却是人类的巨大飞跃”。
这篇文章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类勇气和探索精神的伟大。
第三篇是《乌托邦与现实》。
这篇文章探讨了乌托邦理念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距。
乌托邦是指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追求人类的幸福和完美。
然而,现实社会往往与乌托邦相去甚远。
文章中通过对乌托邦文学作品的分析,让读者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更好的社会。
第四篇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这篇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决策。
文章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
这篇文章引发了读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思考和讨论。
以上只是BBC精选100文中的几篇,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文章通过深入的报道和分析,让读者了解到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引发读者对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8部BBC历史纪录片——坚持看完,见识会大不一样图片来源| 豆瓣很多人去欧洲旅行,一开始觉得很新鲜,教堂很宏伟,城市很小资,处处风景如画,可是过几天后,审美疲劳就会一阵阵袭来,看来看去,好像都差不多啊。
说实话,欧洲要玩得好,真得懂历史。
那么,怎么才能快点对西方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呢?这种事,还是要找BBC——人家专门干这个的,巨额投入,不计回报,就是想用他们的知识给你“洗洗脑”。
今天特别整理了BBC制作的8部精彩历史纪录片,大多数是关于欧洲历史的。
藏着,慢慢看~1BBC 英雄列传Heroes and Villains 欧洲的项羽和岳飞们的故事▌《勇士》全系列共分六集,每集透过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揭开青史留名的着名将领的复杂性格。
▌第一集是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的移民野小子怎样在土伦战役中一战成名;第二集是日本的德川家康,从丰臣秀吉托孤开始到关原决战击败石田三成结束;第三集是领导英明却优柔寡断的斯巴达克斯;第四集是科尔蒂斯,摧毁阿兹特克文明的前前后后;第五集是狮心王理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与萨拉丁的双雄会;第六集是阿提拉,横扫西欧却盛极而衰的故事。
▌人物刻画很到位,演绎的有血有肉,散发着英雄气概却又绝非脸谱化的高大全。
大到史诗战役的千人混战,小到油盐酱醋的旁枝末节,配得上制作精良的评价。
链接:/a_19rrg85rdp.html2英国史A History of Britain15集看懂英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
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
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
15集,BBC就能把复杂的英国历史说清楚,确实厉害。
▌这部纪录片里有严谨的学者态度,也有尽量还原当年那些重大事件的场景,配上音乐,总的来说,坚持看下来,对西方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基本知道了。
bbc英国史英文观后感《BBC英国史》是一部英文纪录片,通过多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和重要事件,展现了英国历史的丰富和多样性。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对英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反思。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从内容、制作和感受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BBC英国史》的观感。
首先,关于内容。
纪录片以完整的时间线串联起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从古代罗马统治、中世纪光辉时代到工业革命和现代的英国帝国,每个时期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和人物。
从凯尔特人和维京人的入侵,到英国国教的建立,再到大不列颠帝国的崛起与国际贸易的发展,这部纪录片在每个时期都描绘了重大事件和决策对英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很喜欢这种通过历史故事和细节来展现大历史框架的方法。
其次,制作方面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纪录片通过精美的摄影和制作技巧,将历史场景重现得惟妙惟肖。
无论是中世纪城堡的建筑、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和机器,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和伦敦的街景,每一帧画面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诸如历史学家的解说、珍贵的档案素材和当代英国人的采访等手法,使得纪录片更加全面和具有权威性。
这种专业的制作和生动的呈现方式提升了我对英国历史的学习效果和观影体验。
最重要的是,观看《BBC英国史》让我对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兴趣。
在片中,我了解到了英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从音乐、绘画到文学和戏剧,英国艺术和文化一直是世界舞台上的佼佼者。
通过介绍莎士比亚、济慈、艾尔顿·约翰等重要人物和他们的作品,我对英国文学和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此外,还了解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重要法律的诞生,这为我理解现代英国政治体系和法律框架提供了很大帮助。
纪录片中还提到了英国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二战期间的战斗和胜利。
它强调了英国对民主、人权和国际秩序的坚定信念,以及英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精神。
这让我对英国社会和民族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敬佩。
八部BBC经典人文历史纪录片——从小看世界,另眼看世界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除了阅读各类历史著作,观看历史纪录片也是我们走进历史、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这BBC出品的8部经典人文历史纪录片,从城市、艺术、战争、领袖、宗教、王朝、音乐、建筑8个角度切入,有的以小见大,从细节处看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的则以面铺开,重新审视当时人们作出的决定及其原因和影响。
既能使观众了解历史、增长见识,还能帮助观众形成一种批判性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推荐收藏!01、失落的古代城市内容简介——本纪录片一共有3集,带我们探索那些文明古国最重要的城市,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教训。
第一集介绍了皮拉美西斯,古埃及首都,由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于3000年前建成。
当这座失落的城市被发现时,考古学家感觉相当困惑,因为拉美西斯二世根本不可能在此处建城。
本片重现了古埃及以及早期考古学家活动的场景,让我们跟随现代考古学家的脚步,看他们如何解释皮拉美西斯消失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数千年后它会出现在错误的地方。
第二集讲述了在秘鲁北部兰巴耶克山谷中,有将近250座用泥砖兴建的金字塔;很久以前兰巴耶克人存在着莫明的恐惧,他们认为建造金字塔是他们存活的关键。
在一座名为Tucume的城市中,26座金字塔并排耸立,这是这个文明消失以前最后建造的金字塔,也是整个文明的顶峰。
是什么样的恐惧让这里的人们建造了如此多的金字塔,它们有什么样的功用,为什么整个文明突然之间消失?考古学家在废墟中发现了大量活祭的牺牲者,跟随这些线索,Tucume城的黑暗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三集讲述了位于小亚细亚的文明古国——赫梯。
赫梯崛起于公元前2000年,最初是由讲赫梯语的赫梯人和迁来的讲涅西特语的涅西特人组成。
考古学家已经从这里发掘出许多遗迹,包括坚固的城墙、秘密隧道、神庙、宫殿、一座大型的仿金字塔建筑以及古代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公元前15世纪末至前13世纪中叶的新王国时期是赫梯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收藏贴BBC最经典的10部欧洲史纪录片展开全文BBC的纪录片对于纪录片的爱好者而言是必追的,自然类、科技类还有文史类,款款都是小编的最爱,这不就有十部经典的历史类BBC纪录片在等着你吗!1十字军东征>>>>内容简介BBC的这部纪录片以三集的长度为我们介绍了关于这场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并且也详细地介绍了为争夺基督教世界最神圣土地--圣城耶路撒冷的控制权,教皇对伊斯兰世界发动的新的圣战,。
而这场关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斗争持续了两个世纪,直至今日仍引发争论。
>>>>网址链接/video/av3051095/2文明的轨迹>>>>内容简介BBC的这部纪录片又名:西方艺术史话。
其两年才拍摄完毕,剧组跨越13个国家,曾走访百多个城市拍摄。
纪录片通过13集的长度为我们展现了西方文明艺术的历史,虽然由于拍摄时间较早,有些观点可能已经有所发展,但是这种通过艺术、音乐来呈现历史观点的做法,成为日后无数纪录片看齐并努力超越的基准。
>>>>网址链接/video/av1990120/3英国司法史>>>>内容简介BBC这部纪录片系统地介绍了英国司法的三部曲,共分三集:法律的诞生、追求自由、无罪推定。
虽然主题是法律(司法史),但跟随主持人的脚步,你将了解到英国法的历史不过是英国人民的历史。
>>>>网址链接/video/av4096167/4中世纪思潮-系列>>>>内容简介4集长度的BBC纪录片,在不同层面为我们展现出中世纪的历史,其包括了中世纪欧洲的启蒙、基督教信仰、中世纪阶级等方面的概述,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总让人觉得非常神秘。
>>>>网址链接/video/av2940699/5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子女们>>>>内容简介BBC这部纪录片既可以说是历史方面的纪录片,又可以说是一部有关于皇室家庭的纪录片,这三集纪录片通过维多利亚女王与她丈夫和九个孩子的私人关系来探索她的统治。
Society社会60WORLD VISION 2012.NO.22·话题特约记者|刘田子一代人偶像的倒掉BBC(英国广播公司)这次麻烦大了。
10月初,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播放了一部纪录片《萨维尔的另一面》,揭露BBC已故著名主持人萨维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多名女性的性侵犯行为,其中包括未成年女性。
英国社会各界一时轰动,对BBC更是一边倒的口诛笔伐。
偶像的倒掉萨维尔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英国电视娱乐行业的天王至尊,是偶像级的人物,BBC的门面。
他主持的王牌音乐节目《顶级流行乐》和儿童节目《吉米帮你搞定》曾是一代英国人的童年回忆。
晚年,萨维尔投身公益,为慈善事业筹集资金高达4000万英镑(1英镑约合10元人民币),盖医院、建学校,许多慈善项目都与帮助青少年有关。
1990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萨维尔授勋,出席活动的还有教皇保罗二世。
萨维尔性侵丑闻爆发后,英国民众普遍感到震惊。
从几代人的偶像到英国历史上最猖獗的色狼,令人唏嘘的不只是媒体自查与司法机构的失职,也是对英国“黄金时代”逝去的追思。
目前警方正根据400多条线索对萨维尔性侵案展开刑事调查。
证人卡琳·沃德回忆说,1974年,有一次在萨维尔的更衣室里,参与《吉米帮你搞定》节目录制的3个女孩被萨维尔等3人骚扰,她曾亲眼目睹萨维尔和摇滚明星加里·格利特猥亵两名女孩,而同时在场的弗雷迪·斯塔尔也试图抚摸她。
“我吓坏了,就跑开了,”她说。
英国警方已于10月28日逮捕60多岁的格利特。
日前又以涉嫌性骚扰为由开始调查喜剧明星弗雷迪·斯塔尔。
他是第二名因卷入萨维尔性侵丑闻而被捕的名人。
伦敦警察局发言人说,斯塔尔是由萨维尔性侵案的调查知名主持人的性侵犯丑闻,让民众对BBC 的信任度从2/3倒转为1/3。
BBC隐藏着英国历史上最猖獗的色狼牵扯出来的。
萨维尔丑闻让不少当年的明星人心惶惶,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
世界⼴播电视业的政治分野和体制类型:政治分野:各国⼴播电视事业因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播电视,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需要服务的,它有商业化和垄断化的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播电视,是为社会主义和劳动⼈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虽然各国社会发展⽔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播电视总体上都是为维护国家独⽴、经济发展、满⾜本国⼈民的信息和娱乐需要动作的。
体制类型:各国有很⼤差异。
体制有两层意思:①就⼴播电视机构本⾝⽽⾔,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②就整个国家⽽⾔,指全国⼴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法律和⾏政管理的⽅式。
⽬前主要⼏种体制类型:①国有国营(普/社、发)②国有公营(普/欧洲)③社会公营:⼀种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管理的;⼀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
④私有私营(普/美)⑤公私合营公共⼴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
⽐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的教化功能。
商业⼴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
谋求商业利润。
管理:对⼴播电视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是直接、⾏政化的。
资本主义国家是宏观的、间接的。
第⼆节 美国⼴播电视业美国和世界⼴播事业的开端:最早获得营业执照的是西屋电⽓公司在匹兹堡办的KDKA电台,1920年11⽉2⽇正式播⾳。
全国⼴播公司命名为红⾊⼴播和蓝⾊⼴播。
哥伦⽐亚⼴播公司:16家电台联合组成。
三⾜⿍⽴的局⾯:全国⼴播公司、哥伦⽐亚⼴播公司、美国⼴播公司20世纪30-40年代是美国⼴播事业成长的黄⾦时代。
内容趋于对象化、专门化,电台更为地⽅化、⼩型化,数量继续增长。
商业电台⼀直是美国⼴播业的主体。
美国⼴播电视长期实⾏私有私营体制,通过《联邦通信法》。
⽬前美国的全国性商业⼴播电视:全国⼴播公司、哥伦⽐亚⼴播公司、美国⼴播公司、福克斯⼴播公司。
它们都有直属台(直接经营);附属台(签订合同)。
全国⼴播公司(NBC):1926年建⽴,⼀直在⼴播电视⽅⾯居于地位。
世界广播电视史一、广播事业的诞生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为是电报的诞生日。
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
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的意思。
“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
KDKA成为历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
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
日本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
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
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
1926年,在他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
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
安阳工学院英国广播电视史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班级:教师:英国广播电视史摘要: 英国是世界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最早,也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欧洲,英国是除意大利外最爱看电视的国家.传统上英国人认为电视和广播原则上是对大众负责的公共服务设施并通过国会对其进行监督。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当今英国也在广播电视事业中引入商业机制和竞争,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收视选择。
关键字:商营公共体制产业化一、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历史沿革1、早期的商营体制1922年12月15日,经过邮电大臣的授权,6家大电器制造商包括马可尼(Marconi)、英国通用电气公司(GEC)、British Thomson Houston等及数家小电气公司联合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开始广播紧接着都铎王朝经由文具商对出版物进行垄断经营的传统。
2、公共广播体制的确立和发展(1)公营BBC的建立公营BBC于1927年开始广播,其后垄断英国广播业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2)BBC延伸到电视BBC于1937年获得第二个十年的广播电视特许状,并于1936年11月开办电视。
(3)探讨双重体制之所以英国广播体制会由商营体制向公共广播的转变和发展是有原因的。
纵观当时经济的趋向、商营体制的有力竞争、利益的驱动,自然而然地公共广播也应运而生了。
当时的英国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的稀缺、国土狭小、政府的相对强大、社会政治运动活跃的、公共文化理念传统的发达、广播电视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影响力等是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商营电视广播的创办1954年7月30日,《独立电视法案》终于通过了,该法案规定,成立一个与BBS性质相近的公共机构,管理商营电视广播。
从此,英国开始了商营广播电视历史的篇章;同时,出现公商并营的广播电视体制,根据《独立电视法案》,独立电视局(ITA)于1954年8月4日建立,这是一个管理商营电视的公共机构。
BBC发展史BBC(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是全球最知名的公共广播机构之一,成立于1922年。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无线电技术的兴起。
19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报和无线电广播开始崭露头角。
1919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探索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音频广播的可能性。
这个委员会由英国邮政总局负责,并很快就开始试验广播服务。
1920年,英国政府开始实施一个大规模的广播服务计划,并开始公开征求广播服务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名为John Reith的工程师和一位名叫William Perkins的发明家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议,提出了建立一个公共广播服务的计划。
这个建议得到了政府的认可,BBC的前身——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于1922年正式成立。
英国广播公司成立后,很快就开始了正式的广播服务。
第一个正式的广播节目是在1922年11月14日从伦敦的亚历山大宫(Alexandra Palace)发出的。
这个节目是一个长达两小时的儿童故事,由一个名为Hilda Matheson的人朗读。
这个节目很快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并标志着BBC的正式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BBC不断扩大其广播服务范围,覆盖了更多的地区和听众。
1927年,BBC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公共广播机构,不再受政府控制。
1936年,BBC开始提供电视服务,— 1 —成为全球第一家电视广播公司。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BBC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全球领先的公共广播机构之一。
除了广播和电视服务外,BBC还提供了一系列其他媒体服务,包括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等。
总的来说,BBC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史。
它见证了无线电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公共广播机构之一。
同时,BBC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听众和观众的需求和期望。
bbc亘古文明解说词引言概述: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是一家英国的广播公司,以其权威性和专业性闻名于世。
亘古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遗产,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智慧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BBC亘古文明解说词,深入探讨五个大点,分别是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社会结构和艺术成就。
正文内容:1. 历史背景:1.1 人类起源:亘古文明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BBC亘古文明解说词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探索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2 文明兴衰:通过解说词,我们可以了解各个亘古文明的兴盛和衰落。
例如,古埃及文明的辉煌时期、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等。
2. 文化传承:2.1 语言和文字:BBC亘古文明解说词将介绍亘古文明的语言和文字系统,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希腊的字母表等。
这些文字系统的发展对于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2.2 宗教和哲学:解说词将深入解析亘古文明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如古印度的佛教、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等。
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传统艺术:BBC亘古文明解说词将介绍亘古文明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古埃及的壁画、古中国的陶瓷艺术等。
这些艺术形式展示了亘古文明的独特魅力。
3. 科技创新:3.1 工程建设:通过解说词,我们可以了解亘古文明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创新,如古罗马的道路建设、古埃及的金字塔建造等。
这些工程项目展示了亘古文明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3.2 农业发展:BBC亘古文明解说词将介绍亘古文明在农业方面的创新,如古巴比伦的灌溉系统、古印度的农业技术等。
这些创新对于农业生产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3.3 数学和天文学:解说词将探讨亘古文明在数学和天文学领域的贡献,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古中国的天文观测等。
这些贡献对于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4. 社会结构:4.1 政治制度:BBC亘古文明解说词将介绍亘古文明的政治制度,如古罗马的共和制、古埃及的法老制度等。
英国新闻传播史一、英国报刊的发展1.早期报纸萌芽中世纪开始有手抄新闻出现,并出现本册式的新闻书,是雏形现代新闻媒介,从荷兰传入。
1476年英国出现印刷机,1528年起历任国王实行出版管制,包括:皇家特许制;皇家出版法庭。
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报刊:出版商伯特,作为特许的皇家出版公司成员,出版英最早印刷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荷兰新闻书的贩卖人。
《每周新闻》:1621年创于伦敦,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出版商鲍尔尼与阿切尔经由国王特许出版,全称为《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NEWS”作为新闻第一次被用于刊名,每期二十页,外观似荷兰新闻书,内容按政府规定,只报导国外新闻,无国内政治新闻。
2.英国大革命——光荣革命时期政治动荡,新闻政策变化快,皇家特许制和星法院被取消,出版得到自由,出现专门报导国会消息的刊物,出现较多报刊。
但由于革命反复,新闻传播业也受到影响,出版自由理论无法得到彻底执行;党报时期体现不明显。
《国会活动纪要》:1641年托马斯创,首家报导国内政治新闻的报刊;《国会辩论每日纪要》,记载每日国会主要辩论事项的周或旬刊,1642至1655年持续出版。
《牛津公报》:创办于1665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是在“特许制法令”下出版的官报,也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张报纸。
单页两面印刷,全是新闻,没有评论,主要内容是官方发布的信息,出至24期时迁回伦敦,易名为《伦敦公报》,至今出版,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公共广告者》:奈德海姆创,支持克伦威尔的报人,1657年办《公共广告者》,英第一家全广告报刊,广告报的始祖。
政党报刊:国会派——《英国信使》:保皇派——《宫廷信使》《公民信使》克伦威尔——《政治信使报》《公众情报者》,奈德海姆主编。
3.资产阶级革命后至20世纪初的报业发展新闻政策,知识税的建立与废除;废除禁止报导评论政治新闻;使用煽动与诽谤罪压制新闻媒介的传统被削弱。
工业革命推动报业产业化,传播业“稳步、全面发展”。
1. 亚瑟王King Arthur导演: Antoine Fuqua主演: Clive Owen/Keira Knightley/Mads Mikkelsen/Joel Edgerton/Hugh Dancy评语: 亚瑟王是英国历史中永远被文人学者等一干职业狗仔队包围骚扰的对象。
怎么说呢,几年前的这部商业片俺一直觉得拍的不好也不坏——算是把亚瑟王的故事讲下来了。
喜欢场面宏大、制作硬件无可挑剔的电影的朋友,这部片子还是可以去看的。
至于深度的东西,就别期待太多了。
2. 第一武士First Knight导演: Jerry Zucker主演: Sean Connery/Richard Gere/Julia Ormond/Ben Cross/Liam Cunningham评语: 出墙恒久远,骑士永流传……正如豆瓣里的朋友所说的,咳咳:“李察基尔长成那样还兰斯洛特,还能给肖恩康纳利老爷子戴绿帽子,我呸……”汗……不过故事本身很浪漫就是了,基本符合咱对于骑士文学中爱情关系的想象……OTZ……整部电影不褒不贬吧。
3. 亨利五世Henry V导演: 肯尼思布莱纳格(Kenneth Branagh)主演: Kenneth Branagh/Simon Shepherd/James Larkin评语: 莎翁名剧改编,电影最出彩的部分就是战前演说。
亨利五世在英国历史上可说是个传奇人物——在位时间只有九年,却在对法战争中征服了诺曼底全境,取得了几乎是成为法国摄政的战果。
他的军事能力比之前在位的爱德华三世更胜一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处于重要阶段的一位伟大的国王。
4. 冬狮The Lion in Winter导演: Anthony Harvey主演: Peter O'Toole/Katharine Hepburn/Anthony Hopkins/John Castle/Nigel Terry/Timothy Dalton/Jane Merrow评语: 凯萨琳赫本依靠这部电影,赢取了1969年奥斯卡奖最佳电影的桂冠——同时它也是当年金球奖最佳影片的得主。
BBC的历史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 Company),简称BBC,成立于1922年,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
BBC虽然是接受英国政府财政资助的公营媒体,但其管理却是由一个独立于政府以外的12人监管委员会负责,并且通过皇家宪章保障其独立性。
监管委员以公众利益的信托人的身份管理BBC,他们都是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士,包括苏格兰、威尔斯、北爱尔兰和英格兰的首长,由英国首相提名,英女皇委任。
监管委员会下辖执行委员会,由16个不同部门主管组成,负责BBC日常营运工作,委员会主席为行政总裁,并兼任总编辑。
BBC目前经营10个电视频道和11个电台调频,及直接由英国政府出资经营以43种语言作全球广播。
BBC在新闻界最为人乐道的是其严格的要求,所有制作人都要恪守BBC的工作规章:节目制作人准则,该准则对编辑和采访业务的各方面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在BBC建立之前,已经有很多私人公司尝试在英国做电台广播。
根据1904年的无线电法案,英国邮政局负责颁发电台广播牌照。
1919年,由于收到很多军队对过多广播而干扰军事通讯的投诉,邮政局停止发出牌照。
于是,1920年代初期,广播电台数量骤减,越来越多人要求成立一个国家广播电台。
一个由无线电收音机制造商组成的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讨论,最终提出一个方案,BBC由此诞生。
英国广播公司成立于1922年,由几个大财团共同出资,包括马可尼(Marconi)、英国通用电气公司(GEC)、British Thomson Houston等。
公司草创时最初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广播传输网络,以为今后的全国广播提供便利。
1922年11月14日,BBC的第一个电台,2LO以中波从伦敦牛津街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Selfridges Department Store)的屋顶开始广播。
次日5IT从伯明翰,2ZY从曼彻斯特也开始了广播。
1927年BBC获得皇家特许状(Royal Charter of Incorporation),由理事会负责公司的运作,理事会成员由政府任命,每人任期4年,公司日常工作则由理事会任命的总裁负责。
1932年BBC帝国电台(BBC Empire Service)开播,这是BBC第一个向英国本土以外地区广播的电台频道。
1938年,BBC阿拉伯语电台开播,这是BBC的第一个外语频道。
到二战结束时,BBC已经以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7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
这是BBC国际电台(BBC World Service)的前身。
苏格兰工程师约翰·罗吉·贝尔德从1932年开始和BBC合作,尝试进行电视播送。
1936年11
月2日,BBC开始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电视台。
电视广播在二战中曾经中断,但是在1946年重新开播。
1953年6月2日,BBC现场直播伊丽莎白二世在西敏寺的登基大典,估计全英国约有2,000万人直接目睹了女王登基的现场实况。
由于受到地下电台的挑战,1967年9月30日BBC开始了BBC Radio 1电台调频,以播送流行音乐为主。
1983年,BBC又第一个开播了早晨电视节目,叫做《英伦早晨( BBC Breakfast Time)》(现在不叫Breakfast Time而叫Breakfast),抢在了竞争对手的前头。
1991年BBC正式播出BBC国际新闻频道,后在1995年1月更名为BBC World。
与BBC电台不同的是,BBC国际新闻频道是商业电视台,通过广告营利,这也意味着该频道不能在英国本土播出。
2008年4月21日改为BBC World News。
1998年8月,BBC的国内频道也开始采用卫星播送,这么做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只要欧洲观众使用英国制造的卫星解码器,他们也可以收看BBC One(象央视一套)和BBC TWO(象央视二套)。
2003年7月,BBC4号调频(BBC Radio 4)的一个新闻节目引述了一名政府官员的话称贝理雅政府在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加油添醋”,而没有按照情报机构所提供的情报准确向公众报告,以获得公众对参与美伊战争的支持。
报导这一新闻的BBC著名记者安德鲁·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后来在一篇文章中称,贝理雅政府的新闻官阿斯戴尔·坎贝尔(Alistair Campbell)是夸大情报的幕后黑手。
英国政府完全否认该项指控,英国议会决定任命独立检察官对事件进行调查。
事件导致BBC与英国政府的关系恶化。
在原先怀疑是BBC情报来源的英国国防部专家大卫·凯利博士自杀后,事件继续恶化,BBC和英国政府都被指责应对凯利之死负责。
在独立检察官最后发表的《赫顿报告》中,吉利根和BBC高层都被指责对新闻处理不当。
事件导致吉利根本人、BBC总裁和BBC理事会主席的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