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
2018年第7期127生态产业1.概念美国著名生态学家提出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尽管不同的生态学家对于生态学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多数的生态学家都普遍认为收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些对生态学的不同定义,体现的是生态学的不同发展阶段。
生态学主要包括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都是层层递进的。
按照应用生态学来分类生态学,包括农业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野生动物管理学等。
2.生态学原理在农业和林业方面的应用2.1互利共生原理互利共生原理在农林业的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体现。
尤其是在农业建设中,这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功能,在农业建设中各个物种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能使农业系统的生产大大提高。
比如在甘蔗种植过程中,甘蔗的植株高大,所以在行间能形成适合食用菌生长环境,所以在甘蔗的行间种殖食用菌是体现植物之间互利共生技术的重要保障。
通过这种科学的组装,两者之间互利共生的关系,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农业资源,提高收益。
2.2食物链原理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依靠食物链的营养关系来完成的。
我国有句古话“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稀泥。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食物链生动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食物链。
食物链的种类分为三种,一是捕食性食物链,以植物为基础,依次是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二是寄生性食物链,比如蛔虫寄生在人体中;三是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残余为基础,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将其转化成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部分。
如枯叶和动植物遗体被土壤中的细菌分解等。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都木微生物等他们通过食物互相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所以在农业和林业的发展过程中,食物链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农业系统中一定要设置好植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的进行组织生产,挖掘资源潜力,通过进行食物链的调节来增大产量,在林业发展中要尽可能的保持其稳定性和多样性。
病虫害防治的生态学方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对环境的污染、农作物品质下降和耐药性的产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纷纷转向生态学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本文将就病虫害防治的生态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恢复是通过调整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来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
此外,种植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作物品种也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例如,种植抗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二、天敌引入天敌引入是利用一些自然的天敌来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
这些天敌可以是昆虫、鸟类、蜥蜴等。
通过引入这些天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与化学防治相比,天敌引入方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天敌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平衡也能够防止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
三、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是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例如,在农田中合理构建生态森林、湿地、水生境等,可以为农作物提供生物多样性,并提供居所和食物源给有益的生物。
同时,这些农业生态工程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源,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温度处理、电磁辐射、熏蒸等。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可以抑制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利用电磁辐射和熏蒸等方法,可以杀死害虫和病原体,从而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综上所述,病虫害防治的生态学方法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生态学恢复、天敌引入、农业生态工程和物理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子。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系统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食物连;在生态系统中,源于绿色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转化关系,使各个生物有机体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
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就是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种群共生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的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而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逆行演替;逆行演替就是指原来的群落在外界因素,如采伐、火烧、开垦、放牧、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等的作用下,群落由比较复杂、相对稳定的阶段向着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阶段退化。
逆行演替是群落次生演替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外界作用力的强弱及持续时间,当作用力强或持续时间长时,原有群落可能一直要退化到次生裸地。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微生物等)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D;C;B;B;A; B;A;A;D;C三、简答题(每小题5,共50分)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答:1. 农业生态系统除了主要依靠太阳辐射能以外,还需要人类提供辅助能源(如机械、化肥、农药、排灌、收获、运输、贮藏、加工等)。
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应用一、生态工程的原理生态工程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来改善、重建或维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
它基于生态学原理,通过模仿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修复原理自然修复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系列恢复生态平衡的过程。
生态工程通过模拟自然修复的原理,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促使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主要包括: - 排水与蓄水系统的建立,促进水环境自我净化和修复; - 植物的引入和恢复,建立适宜的植物群落,促进土壤修复;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水资源管理原理生态工程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 - 处理和净化废水,提高水质; - 建设水利设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 实施水生态修复,恢复和改善水生态系统。
3. 土壤修复原理生态工程通过合理的土壤修复措施,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主要包括: - 采用适宜的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 - 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 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干旱和水涝风险。
二、生态工程的应用生态工程在各个领域和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水污染治理生态工程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建设人工湿地、自然水系修复等方式,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2. 土壤保护与修复生态工程在土壤保护和修复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植被的引入和植被恢复,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3. 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工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绿地规划、城市森林建设等手段,为城市提供清洁空气、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4. 生态农业生态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工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工程的实例
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将种植、养殖、水产、园艺与林业、副业、加工业等进行优化,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及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将节能、应用清洁能源、生态建筑以及人口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流动的畅通,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沼气工程-—北京郊区窦店村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
中国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十分有限,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以消耗农业资源、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
农村沼气把能源建设、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农民增收链接起来,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生活文明。
发展农村沼气,优化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优质能源供应、缓解国家能源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成果:
据报道,2005年,窦店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9.2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9亿元,人均纯收入10436元,上缴国家税金1050万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191%、190%、116%和961%,集体净资产达到1。
5亿元,比1999年增长185% 。
窦店村的生态工程建设已作为样板在全国进行推广
遵循的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整体性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农业生态学题库填空题1、农业的效益可分为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生物常以种群或群落的状态存在。
3、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4、种群年龄构造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根据年龄锥体,可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5、依据取得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6、种群的发布有3种根本类型:、、。
7、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8、生物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作用四种。
9、就农业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而言,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是由生物及其环境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10、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直承受次级生产者的生物种性、生产方式、养殖技术、养殖环境所制约。
11、碳主要储藏在大气、生物体、土壤、水圈和岩石圈几个库中。
1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N2O、臭氧、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13、全球氮素储量最多的是岩石、大气,其次是煤等化石燃料。
14、循环通常包括:氮的固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几个重要过程。
15、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三种。
16、自然界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17、钾循环是以地质大循环为主,生物小循环为辅的物质循环管。
18、酸雨是指pH低于—的雨水。
19、根据杜能的农业圈层构造理论,他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6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构造,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第二圈层为林业圈、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第四圈层为谷物农作圈、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第六圈层为畜牧圈,第六圈层以外那么是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20、根据农业圈层构造,杜能得到两个结论,分别为:生产集约度理论和生产构造理论。
2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机理的科学。
▲奥德姆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学科。
简答题:▲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答.理论实用性。
2.学科交叉性。
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
论述题▲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答: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
5.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1.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2.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系统: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在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简答题:▲组成系统需要哪三个条件?答:1.必须具备两个以上都的构成要素。
2.各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
3.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系统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1.系统的有序性,包括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
2.系统的整体性。
3.系统功能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由哪些基本子系统构成的?4生态系统有哪三大功能?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论述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态系统非生物组成 生物组成非生物环境 物质代谢原料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第三章生物种群名词解释:▲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生态学原理。
生态学原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原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土壤生态学原理1.1 土壤肥力与有机质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而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我们要注重有机质的积累,通过施用有机肥、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1.2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养分,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我们要保护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通过施用益生菌肥料、采用轮作制度等方式,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二、植物生态学原理2.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品种。
例如,对于高温、干旱的地区,我们可以选择耐旱、抗热的作物品种;对于低温、湿润的地区,我们可以选择耐寒、湿生的作物品种。
这样既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因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导致的病虫害发生。
2.2 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要关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配置种植结构,实现植物间的互利共生。
例如,将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混作,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将果树与蔬菜间作,可以提高果树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促进蔬菜生长。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3.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优化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了农田、水源、野生动植物等多种要素。
绿色有机农业如何保护我们的土壤和水资源绿色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坚持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应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绿色有机农业旨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提供健康有营养的农产品。
本文将探讨绿色有机农业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作用。
一、保护土壤1. 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主要是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原料,通过堆肥、厌氧发酵等处理制成的肥料。
与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
同时,有机肥料释放慢,能够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
2. 科学耕作绿色有机农业倡导科学耕作,包括合理的种植制度和耕作措施。
通过轮作、间作和翻耕等方式,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防止土壤退化。
此外,科学合理的施肥、浇水和翻耕时间等,都能够减少土壤的侵蚀和负荷。
3. 技术创新绿色有机农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保护土壤。
例如,利用生物多样性、生物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降低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研发并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保水剂等,优化土壤水分管理,提高土壤质量和产量。
二、保护水资源1. 节约用水绿色有机农业重视节约用水,在灌溉和农田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推广滴灌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另外,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农田径流和农药残留,保护水体的水质。
2. 防止农药污染绿色有机农业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倡导使用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
生物农药能够选择性地杀死害虫,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毒害。
此外,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有机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能够减少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3. 保护水生态绿色有机农业通过构建生态农田和生态水系,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性。
生态农田是指在农田中种植一定比例的湿地、芦苇等水生植物,利用其净化农田废水和水体污染物的能力。
同时,建设人工湿地、保护湖泊河流的生态环境,促进水体的自净和富养。
第一节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第二节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
2.简述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3.分析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1.生态工程的原理及主要类型。
(重点)2.农业生态工程的意义以及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难点)生态工程的概念1.生态工程诞生的背景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空气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2.生态工程原理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
3.生态工程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1.2.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3.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4.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1.下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什么?【提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1.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2.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1)核心技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2)洁净可再生新能源开发技术:如太阳能、沼气、风能等。
(3)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如退耕还林、还草,设计高效可行的套种、间种和轮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2.在一个经常发生虫灾的林业管理粗放地带,人们提出了营造混合林和单纯林两个方案,并产生了争论。
请你判断:哪一个方案比较合理?道理是什么?【提示】营造混合林比较合理。
因为混合林的物种数目比单纯林多,生态结构较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
3.农业生态工程对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的意义(1)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将种植、养殖、水产、园艺与林业、副业、加工业等进行优化,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及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将节能、应用清洁能源、生态建筑及人口调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结合起来。
(2)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流动的畅通、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
生态工程的四大原理
生态工程是一种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改造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持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科学。
它的发展离不开四大原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过程模拟。
1. 物质循环利用
物质循环利用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通过物质间的转化和循环,使养分得以循环利用,避免浪费和污染。
生态工程通过建立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过程,通过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和再生产等方式,使浪费和污染最小化,并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2. 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是生态工程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它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过程。
生态工程通过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物质能量,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得以有效利用。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工程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指的是保护和维护一个生态系统
中各种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生态工程通过建立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保护各种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4. 自然过程模拟
自然过程模拟是生态工程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它指的是通过模拟自然过程建立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自然系统尽可能地接近。
生态工程通过模拟自然过程,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原理生态工程设计的对象就是不同的生态系统,因而其遵循的设计原理很重要的是来自生态原理。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生态学中的主要原理有:一、生物共生原理即利用不同种生物群体在有限空间内结构或功能上的互利共生关系,建立充分利用有限物质与能量的共生体系。
如稻田养鱼、农林间作等。
稻田养鱼就是利用稻鱼共生,稻养鱼、鱼养稻的互惠关系建立的一种生态工程。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作为光合作用的主体,进行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但同时受到田间杂草、浮游植物等的竞争影响。
放养鱼类后,可取食大量杂草等,防止养分流失,并将贮藏的能量转化为高营养的鱼产品;鱼在稻田中拱泥觅食,破坏稻田水面上形成的隔氧层,搅动田水,起到一定的增氧作用,有利于水稻生产;同时鱼为稻田排放出大量含丰富营养物的粪便;水稻生长的同时对水面起到遮蔽阳光作用,使稻田中的水温保持稳定,也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
因此稻田养鱼能促进水稻增产,一般增产幅度为10%,每公顷还可收到210~870kg鱼苗,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胶茶间作也是一种互利共生,并在南方植胶区大面积推广的生态工程。
通过合理调整胶茶种群结构后,既可抵抗低温、风害等不利条件,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养分,又可促进害虫天敌数量的增加,增强抗病虫的能力,也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0%~70%,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橡胶树的平均生长量比单胶林提高了17%,总产值还比单胶林提高了80%以上。
共生现象还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不同种群间,最常见的是异养生物与自养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异养者从自养者外获取食物,而自养者则从异养者得到保护。
农业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一些高等植物与菌根菌的共生,某些动物与其肠道中生活的纤维分解菌、固氮菌的共生都是典型的极有价值的例子。
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根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多类型、多途径、多层次地通过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加工、分解等完全代谢过程,完成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通常指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流动,这种物质流动的频率、速度直接决定着系统的生产力大小,并受到生物种群特性、库的吸收固定及贮存能力的影响。
农业生态工程:利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农业生态工程作为一种综合应用生态学原理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一、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1. 定义农业生态工程是指通过应用生态学原理,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的一种工程技术。
2. 重要性(1)保护土壤资源:农业生态工程可以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土壤保护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土壤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2)保护水资源:农业生态工程可以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灌溉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保护水资源的供应和质量。
(3)维护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工程可以通过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二、农业生态工程的应用方法1. 水土保持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如保持耕地平整、合理轮作、梯田建设等,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2. 有机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3. 农田生态景观规划通过设计合理的农田景观,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功能生物、降低农药使用,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性。
5.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农业生态工程的效果评估1. 生态环境指标评估通过对农田生态环境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如土壤质量、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来评估农业生态工程的效果。
2. 农业生产效益评估通过比较农业生态工程应用前后的农业生产效益,如农作物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来评估农业生态工程的效果。
生态工程的实例
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将种植、养殖、水产、园艺与林业、副业、加工业等进行优化,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及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将节能、应用清洁能源、生态建筑以及人口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流动的畅通,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沼气工程——北京郊区窦店村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
中国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十分有限,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以消耗农业资源、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
农村沼气把能源建设、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农民增收链接起来,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生活文明。
发展农村沼气,优化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优质能源供应、缓解国家能源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成果:
据报道,2005年,窦店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9.2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人均纯收入10436元,上缴国家税金1050万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191%、190%、116%和961%,集体净资产达到1.5亿元,比1999年增长185% 。
窦店村的生态工程建设已作为样板在全国进行推广
遵循的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整体性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