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4
无砟轨道精调技术【摘要】通过沪宁城际铁路客运专线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及京沪高速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静、动态两个阶段的轨道精调技术实践,结合高速动车组轨栓结果分析,对无砟轨道状态调整技术进展了系统的研究,总结了精调施工方法,提出静态适算控制标准,给出动态阶段的分析方法、调整原则和目标管理值。
【关键字】无砟轨道轨道精调一、轨道精调简介待铺轨单位对长钢轨铺设放散、锁定完毕后,即展开轨道精调作业。
前后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
静态调整到达静态验收标准后,开场联调联试。
开场联调联试后,精调工作进入轨道动态调整阶段,该阶段主要通过16 0km/h 轨检车和350km/h动车组对轨道状态进展检测和评估。
静态调整阶段:是根据轨道小车依据CPIII控制点进展静态测量轨道几何状态,通过软件分析后进展线形不断完善的调整过程。
包括对轨道线形〔轨向和上下〕进展优化调整,合理控制轨距变化率和水平变化率,使轨道静态精度到达规*要求。
动态调整阶段:主要通过对动态轨检车的数据进展分析结果,分点利用静态调整的方式对轨道进展调整。
动态检测结果评估分四级,一级点只需养护,二级点需重点调整,三级点限速行车,四级点停顿行车。
通过两个阶段的调整,最终使得无砟轨道轨道状态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的舒适性和平安性要求。
二、轨道扣件系统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WJ-8C型扣件系统。
扣件组成:轨道板采用WJ-8C型扣件,WJ-8C型扣件〔以下简称扣件〕由螺旋道钉、平垫圈、弹条、绝缘块、轨距挡板、轨下垫板、铁垫板、铁垫板下弹性垫板和预埋套管组成。
每个小组配置的主要测量仪器、施工机具四、轨道板及扣件检查、清理长钢轨铺设前组织人员完成对施工现场的清理及修补工作〔包括对扣件孔的清理,道床板破损的修补,轨枕破损的修补,桥梁上单元板之间的清理及伸缩缝的整理、道床板裂缝的处理等工作〕。
轨道板应清理干净,不应有沙子、石子、混凝土残砟及建筑垃圾等。
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一、前言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和人员流动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作为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之一,轨道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舒适度。
为了提高轨道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相关的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精度:该工法采用了先进的激光测量技术和精确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轨道的高精度定位。
2. 高效率:该工法使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自动化工艺,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 环保节能:该工法采用了无砟轨道技术,减少了使用传统轨道所需的大量砟石,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4. 维护成本低:该工法采用了优质的轨道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了轨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三、适应范围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高速铁路线路的轨道施工,包括新建线路、重建线路以及提速改造工程。
四、工艺原理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的核心是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高精度的施工。
具体来说,首先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规划,在地面上设置基准点和参考线。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坑槽开挖和基础处理工作。
接下来,通过布置线路档案信息,确定轨道的位置和高度。
施工过程中,通过使用先进的激光测量仪器对轨道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计算,得出各个测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然后,使用自动化施工设备进行轨道的铺设和调整,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弧度满足设计要求。
最后,通过精密调整和测试,保证轨道的位置和高度的精度。
无砟轨道精调方案无砟轨道是一种新兴的铁路轨道建设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有砟轨道,无砟轨道能够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能。
然而,由于没有砟石的支撑,无砟轨道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轨道下沉、变形等问题,因此需要精细调整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无砟轨道精调方案。
首先,无砟轨道精调的目的是调整轨道线路的几何形状,包括水平曲线、垂直曲线和过渡曲线等,以实现铁路列车的平稳行驶。
在无砟轨道的建设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调。
首先,需要对轨道的水平曲线进行调整。
水平曲线是铁路线路上的弯道,为了确保列车在水平曲线上的平稳行驶,需要对曲线的半径、超高和线形进行调整。
曲线的半径是指曲线的弯曲程度,半径越大,曲线的弯曲度越小。
超高是指曲线内侧轨道的相对高度,超高越大,列车在弯道上受到的侧向力越小。
线形是指轨道的曲线形式,一般有克服坡度的等速直线、缓和曲线和直线三种形式。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使得曲线符合列车的行驶要求。
其次,需要对轨道的垂直曲线进行调整。
垂直曲线是指铁路线路上的坡度和倾斜度,为了确保列车在坡度和倾斜度变化的区段上平稳行驶,需要对曲线的变化率和变化幅度进行调整。
变化率是指曲线的斜率变化率,变化幅度是指曲线的高度变化幅度。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使得曲线的变化符合列车的要求,避免列车在曲线变化的区段上出现颠簸和不稳定的情况。
最后,需要对轨道的过渡曲线进行调整。
过渡曲线是指连接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之间的过渡段,为了确保列车在过渡段上平稳过渡,需要对曲线的长度和过渡曲线的曲线形式进行调整。
过渡曲线的长度应保证列车能够充分进行速度的变化和加减速,而曲线的形式应尽量保持平稳,避免列车在过渡段上出现颠簸和不稳定的情况。
针对无砟轨道的精调需求,可以采用以下的精调方案。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和列车的要求,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轨道的几何形状,合理设置水平曲线、垂直曲线和过渡曲线的参数。
通过使用现代的轨道设计软件,可以模拟列车在轨道上的行驶状况,优化轨道的设计。
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42#道岔精调施工工法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42#道岔精调施工工法一、前言高速铁路在现代交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板式无砟轨道是高速铁路轨道施工的一种重要工法,能够保证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和平稳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道岔的质量和性能,我公司结合实际工程需求,研发了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42#道岔精调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1. 高效性:采用该工法后,道岔的施工速度大大提高,能够满足高铁建设的进度要求。
2. 精确度高:工法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仪器,确保道岔布置的精度和准确性。
3. 节约材料:工法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减少了材料的浪费,节约了施工成本。
4. 质量可控: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道岔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道岔施工。
尤其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紧凑施工规划和高要求道岔精度的施工情况。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的联系进行分析,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 设计前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道岔的具体参数,并进行精确计算和测量。
2. 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和测量结果,采用专业设备进行道岔的调整和校正。
3. 对道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工艺原理的实际应用,可以确保道岔施工工法的稳定和成果。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预处理:清理施工现场,进行土地平整和基础准备工作。
2. 道岔布置:按照设计要求,通过测量和定位确定道岔的位置和布置。
3.固定道岔:采用专用设备和材料固定道岔,确保道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精调施工: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和工具,对道岔进行精确调整和校正。
5. 质量验收:对施工后的道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六、劳动组织为了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工法需要有合理的劳动组织安排。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岗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同时,需要合理分配人员和设备资源,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浅谈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正线长轨精调技术摘要:要想很好的对无砟轨道的精度进行控制,就要科学合理的对其测量,在此基础上有效的调整轨道的几何状态,该文章主要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正线长轨精调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且以哈牡客专轨道精调工作为例,对精调工作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希望能给有关部门带来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高铁运行;无砟轨道;精调技术;分析探讨引言高速铁路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进步,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对长钢轨进行精调之前,要进行合理的铺设和焊接,长钢轨的几何状态经过多次调整和修正之后,能够完全的符合验收标准,是轨道的质量符合要求,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也能够保证质量合格。
1工程概况某铁路客运专线的铺轨正线里程是DK200+140~DK296+200,在此过程中包含了无砟轨道以及有砟轨道,前者的长度为31km,后者的长度为64km,属于双线铁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时速为250km/h。
2轨道精调前期工作2.1轨道精调标准在对工程的进度进行调整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以此为依据,开展具体的调整工作。
2.2内业准备业内准备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轨检小车采集软件,该软件内要有相应的设计数据,包括平曲线以及竖曲线等,在开展坐标系投影换代操作时,要做好特殊处理工作,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建模,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复核。
在开展轨道精调工作时,一般情况下会面临着比较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做好自身的工作,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和工期要求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准备,提升整个工作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评估单位在开展常规精调工作之前,需要对CPⅢ控制网进行相应的评估,确保其是合格的,在对相应的成果进行导入时,要按照小车软件的标准开展具体的操作,确保长轨精调工作的有效进行。
3轨道精调注意事项(1)道岔前后200m应与道岔作为一个单独区间进行轨道静态数据采集和分析,并保持平顺性。
(2)在进行轨道数据采集时应合理划分每台轨检小车工作区段,同一台轨检小车应尽量连续测量,减少不同轨检小车间的搭接,避免系统误差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无碴轨道精调技术方案1、编制依据1《无碴轨道铁路工程工程测量技术》。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
4 业主下达的相关文件。
2、编制范围新建兰渝铁路1标段DK84+950—DK100+707段范围黑山隧道无碴轨道施工。
3、无砟道床施工前具备的条件⑴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施工应在隧道施工结束后,并对隧道沉降变形等进行系统的观测和分析,满足《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要求并经业主指定的有资质的单位评估合格并出具评估报告后,开始安排施工作业。
⑵无砟轨道控制网(CPIII网)的测设工作已完成,测量精度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并已报设计单位评估合格。
4、测量网控制无砟轨道测量基础网采用CPIII控制网技术,测量精度严格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在道床施工准备期间,必须查验与铺设段轨道工程有关的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报告、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及评估报告,接收线下工程单位的线路测量资料及控制基桩,对线路范围内CPII网进行加密、复测后,在施工工点范围内建立独立、完整、精确的基标控制网。
CPIII控制基标每50-80m设一对。
成对布设在线路两侧的两个基标点里程差不超过1m。
一次布设的CPIII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最短长度不得少于2km。
5、测量放线步骤1:通过不少于4对CPIII控制点按设计道床板位置在每一个纵断面上放出道床板边线控制点(直线段10m 一个断面,曲线段5m 一个断面),采用钢钉精确定位做好标记,红油漆标识,用墨线弹出道床板边线。
步骤2:通过不少于4对CPI控制点按设计道床板轨面标高在两侧护墙上放出道床板轨面绝对标高点(直线段10m一个断面,曲线段5m一个断面),采用黑色记号笔在两侧护墙上做好标记,红油漆标识,用墨线弹出道床板轨面绝对高程线。
▲人员:测量员3人,普工2人。
▲机具、材料:测量仪器1套(放线定位);斗(弹线);钢卷尺;红油漆。
浅谈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技术高速铁路轨道内、外部几何形态是保证动车组安全舒适运行的基础,因此无缝线路铺设后必须通过静态和动态检测来进行轨道精调工作,在运营期间,也需要按照一定周期检查轨道的几何形态,对轨道结构进行维修以达到轨道平顺度的允许偏差要求。
标签: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静态精调;动态精调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是个多工序过程,在众多工序中,精调工序是其中关键的工序。
轨道精调工作在无缝线路铺设完成后,长钢轨应力放散、锁定后即可开展。
轨道精调可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
1 静态精调静态调整是在联调联试之前,根据轨道静态测量数据将轨道几何尺寸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合理控制轨距、水平、轨向、高低等变化率,对轨道线型进行优化调整,使轨道静态精度满足高速行车条件。
轨道精调主要采用精调小车进行检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轨道控制网复测——轨道静态测量——轨道平顺度模拟试算——现场位置确定及复核——轨道静态调整——轨道状态检查确认。
1.1 CPⅢ控制网复测及使用经过了整个施工阶段,由于构筑物的沉降、箱梁的徐变,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CPⅢ控制网的精度,所以在静态精调以前,必须复测整个CPⅢ控制网,重新审核评估。
CPⅢ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工作主要以下几项内容:检查CPⅢ点有没有破坏、用全站仪对全线的CPⅢ点进行复测、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先对CPⅢ控制网标志进行全面检查,若有松动、损坏及埋设位置不正确的重新埋设并记录。
CPⅢ控制网应与原测网一致,采用自由设站交会网(后方交会)的方法测量。
复测宜联测与原测相同的高等级CPⅠ、CPⅡ控制点。
对于CPⅢ控制网复测成果存在系统性偏差或超限控制点超过20%的路段,应报设计院重新评估。
1.2 静态精调技术1.2.1 现场调整施工流程根据轨检小车采集的数据及软件调整的情况计算挡块及轨垫板材所需的规格,根据轨枕编号进行挡块及轨垫板的散放、松扣件、安装调整组件、放回并锁紧钢轨、重新测量;如有不合格的地方再进行一次调整。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精调整理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由于在施工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无砟道床施工后,很难一次性达到要求,因此,必须使用钢轨扣。
零件系统经多次调整后,才能满足验收的要求。
由于精调操作方式的差异,会造成精调操作次数的增加和扣件的更换数量的差异,对调整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论述不同型式的无碴轨道紧固体系对轨道线的精调原理,对无碴轨道进行的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控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钢轨精细调整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同类工程和高铁的维护与维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调整原则;调整技术引言:由于受到各施工环节的影响,无砟道床完工后,其几何形态很难满足高铁动、静态验收要求,需要通过多次优化调整,逐步满足高铁动、静态验收要求。
轨道精调品质是影响高铁行车安全与舒适度的关键因素,在建设阶段,需要对轨道进行精调,使其在平面上“顺畅”,在海拔上“平和”,使其平直、弯圆、平顺,才能确保高铁行车的平稳、平顺与舒适[1]。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率、高精度、高精度的无碴轨道优化设计方法,是目前我国高铁无碴轨道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修整原则我国高铁无轨道所使用的扣件,按型式可划分为带肩部的不分离型和不带肩部的不分离型两种,目前已知的扣件系有WJ-7、WJ-8、SFC、Vossloh300等4种。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常用扣件高程及横向最大调整量如表1所示。
表1 高铁无碴轨道常见紧固件高度和侧向最大偏差(毫米)技术革新思想:(1)根据轨道调整量的仿真分析理论,利用办公室软件编写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对轨道调整量数据的仿真分析,并与专门的轨道精调软件的处理结果进行综合比较,采用方法对轨道精调数据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快速、快捷地实现精调方案的优化。
(2)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多次使用,发现由于轨底斜度的影响,高低调节会对水平调节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在常规施工中,将“先轨向,后轨距”,“先高,后平”的操作原理改为“先高,后平”,“先轨向,后轨距”,“后轨向,后轨距”的精调节原理,大大降低精调节的工作量。
无砟轨道精调施工工艺工法1 前言1.1 工艺工法概况轨道的精调质量对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在施工阶段将轨道几何状态精调至最佳。
轨道初始不平顺是运营后各种轨道不平顺发生、发展和恶化的根源,若不进行严格控制,将给运营带来后患。
轨道精调分为静态调整与动态调整,本工法主要为静态调整。
1.2 工艺原理CPⅢ复测合格后,通过轨检小车采集轨道数据,利用系统软件对轨道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不合格处的数据进行优化调整,并形成调整量表,对钢轨的几何状态逐一进行调整,按照以上方法对轨道反复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 工艺工法特点2.1测量数据采集后利用软件处理。
2.2轨道需多次调整后方可达到标准要求。
3 适用范围本工法主要用于采用WJ-7B型系列扣件无砟轨道精调施工。
4 主要引用标准4.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4.2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4.3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 241号)。
5 施工方法采用轨检小车与其配套的全站仪,利用已建立好的CPⅢ测量控制网,对轨道数据进行采集,然后运用轨道精调软件对采集的轨道数据进行优化分析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调整量表,再按照调整量表对钢轨的高程与平面以及平顺性、轨距逐一进行调整。
第一遍调整完后,再按照第一遍的方法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调整轨道。
如此循环,直到轨道的几何状态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为止。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 施工工艺流程钢轨精调作业流程见图1。
图1 钢轨精调作业流程图6.2 操作要点6.2.1 CPⅢ复测在进行轨道精调施工前,先对管段内的所有CPⅢ的坐标与高程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轨道精调施工。
6.2.2 轨道板承轨台编号在进行轨道精调之前,为了准确记录并保证测量结果与所测承轨台对应,从而系统管理轨道的几何数据,首先就要对全管段的承轨台创建统一的编号系统。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国家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运行寿命的关键技术。
通过对现场的实践摸索和提炼,使轨道板在准备、粗铺、精调与人机结合效率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为以后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准备;粗铺;精调1前言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亦称博格板)是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调整层,铺设在混凝土支承层(路基段)或钢筋混凝土底座板(桥梁、隧道段)上。
预制轨道板分标准板和异型板,标准板结构长6.45 m,宽2.55 m,厚0.2 m,异型板结构因现场需求定制,两者均为预应力砼结构。
标准板纵向分20个承轨道台,承轨台设计适应于有挡肩扣件(VOSSLOH扣件),经过打磨后确定了其在线路上唯一位置属性,所以每一块板都有各自的顺序编号。
轨道板精调是将预制好的CRTSII型轨道板,通过测量安放在指定承轨槽上精调标架棱镜的三维坐标,计算出轨道板实测坐标与设计计算坐标之间的偏差值,调整安装在轨道板下的精调千斤顶,使轨道板位置达到设计要求的过程。
II型轨道板精调系统要求精度非常高、工序控制严格。
精度高体现在位置、几何尺寸、时间、温度等方面,譬如现浇梁的顶面平整度控制4 m/8 mm;底座板高程精度±5 mm,轨道板粗定位≤10 mm,轨道板精确定位控制在≤0.2 mm;CA 砂浆从搅拌成品到提升上桥,最终到灌注入板缝控制在30 min内;底座混凝土基本浇筑段必须在一天内完成等。
因此,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是II 型板施工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2II型板精调前的准备工作II型板精调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精调设备的选择、人员的组织及培训、GRP基准点的接收、精调测量数据(即板精调文件)的计算、粗铺轨道板的验收。
2.1人员配置及培训II型轨道板精调测量人员每班组配置一名测量组长,负责设备仪器的保养、现场工作及调板结果的确认;一名测量工,负责仪器架设、标架安装,辅助测量组长工作;调整工人6名,负责根据软件显示偏差调整轨道板,辅助测量人员进行板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