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福建中考作文

2018年福建中考作文

2018年福建省中考

作文题目及范文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X×代替。

【1】充电

那些精美繁复的戏服至今还桂在那里,无人问津,半垂眼帘半睡半醒着。只有当长明灯一般的穿堂风掠过,她们才会发出低沉喑哑的哭泣声。

我未曾想过会在这么一个小巷弄偶遇这家不起眼的小店。那是一个早春,徵醺的阳光慢慢悠悠地从南攀爬至了北,满目杏花却是开得有些累赘,密密匝匝地压弯了某个枝丫。

“空望想,白云遮······”与她初见时,她正哀哀地唱着某出梨园戏,一袭景泰蓝晕染的长袍将道旁的杏花衬得明媚起来,轻捻韵指,合着方步,略微个抖袖,惊起多少尘土。她的头发梳得很认真,银丝间点缀着几件秀气的饰品。微微凹陷的眼窝并没有影响眼角微微上扬的弧度,凤凰展翅般诉说着当年的骄傲,唱到动情处,脸上细碎的纹路便疯长,流露出与岁月不相符的柔情。我在她哀婉的唱腔中痴了。

从那以后,我便是这家小店的常客,这是我疲劳奔波于学业时绝妙的充电方式。从街坊口中得知,她原本是这方圆几里红极一时的花旦,清唱一曲座无虚席。那时的她,是戏台上光彩四射的明珠。只是后来,戏团散了伙,她却固执地不愿走,买下这间小店,守着她的胭脂女红凤冠霞帔,等着那一场郎骑竹马的戏,纵然无结果,却甘愿相守到枉然。她每日只是披着戏服在那反复唱,别人道她痴,她却不以为然,只做自己的事。

恍惚间,我耳边曲笛响起,笙箫紧随,芳华之年,青衣女旦莲步款款上前,柳腰轻摆,半截水袖掩面,露出粉琢琢半张芙蓉脸,明眸善昧,顾盼生辉。“咿咿呀呀”,燕啭莺啼。

那是她的时代。

即便现在不在了,披上戏袍开腔的那一刹那,她便是极开心的吧。她痴,大半辈子与戏为伴,但她愿意,那些戏服是她的青春,她的情怀,她的少女心事。这才洞悟了。也许,这是她的充电方式吧。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究竟是时代变迁,还是她太过固执呢?

——谁也说不清。

远处的高楼反射着刺目的光,工地施工的声音轰轰作响,朝着她藏在戏袍下瘦小的身躯扑来。我不知道还有几人依靠戏来充电,但她不为世事所撼动的坚持,本身就是极具能量的。

我会心一笑。我相信,这场旖旎大梦,终会有人来唱响。

【点评】与戏结缘的往事就是女人无尽的“电能”,以至于在纷纷扰扰的世间,她还能靠唱戏,在自演自赏中,执着坚守自己的人生,不为世事所撼动。似乎为了配合女人优雅而哀婉的情态,作者用从容婉约的笔调,融合拟人手法、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痴情戏曲的执着女子形象。文中两段写梨园戏演出的文字,写活了人物,写出了精神气。“我在她哀婉的唱腔中痴了”“这是我疲劳奔波于学业时绝妙的充电方式”“但她······本身就是极具能量的”等语句,表明作者也被她的坚守所感动,从其身上获得了精神力量,这也可算是一种“充电”,这些语句的加入,呼应了题目,扣紧了题意,把文化坚守、精神执着等主题装进了“充电”的瓶子里。

[2】充电

如果将生命的魅力比作一部手机,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是这部手机的充电器,我们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为生命的手机充电,让它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窗外,炎炎的夏日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叫着,平日活力四射的狗此时都伸长了舌头,趴在门口的石头上,有气无力呜呜咽咽的叫着,仿佛是对这炎炎夏日的控诉。

窗内,“滴答”,又是一滴汗水落在地上,我站在镜子面前,抬手,昂头,踮脚,跃起。“砰”的一声,又是一次重重地跌倒。看着自己通红的脚趾和淤青的膝盖,我又一次落下了委屈的泪水。

“这么多人都做得很好,唯独一个你,学了这么久,一个动作都做不好,不想学就趁早离开!”老师犀利的言语又一次在耳边响着,我不禁泪如泉涌,豆大的泪水伴着汗珠。晕满了整张脸庞,不禁将头埋进了膝盖,像遇到危险的刺猬一样蜷成一团,躲在房间的角落里,仿佛这样,才可以安慰自己的心灵。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听到了开门的声音,抬起自己满是泪痕的小脸,直勾勾的盯着来人,发现是父亲,委屈又如海浪般汹涌而来,转换成泪水夺眶而出,父亲走到我的身旁,缓缓坐下,轻抚我被汗水浸湿的头发安慰道:“跳舞这条路苦是苦,可是熬过了这些困难,走过了这些风雨,自然会迎来彩虹,就像是为手机充电一样,我们在充电的过程中,手机会发烫,人也是一样,当我们为生命充电时,会经历一个发烫的过程,可是到了最后,电量满格时,就会焕发出巨大的光彩。”

语毕,我恍然大悟。是啊,生命不就这样吗?充入能量时必将痛苦,可到最后,却是收获了光彩的人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持续不间断的为生命“充电”,才可以持续不间断的释放生命的能量。

我又站了起来,踮脚,跳跃,稳稳落地。我成功了!

泪水又夺眶而出,而我的心里却是激动,幸福的。

【点评】“充电”一词内涵宽广,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得化大为小,缩小作文的主题范围,以便选择材料,写出主题突出的文章。小作者对“充电”的把握很到位,譬喻精准,把“生命的魅力”比作“一部手机”,把“行为”比作“充电器”,要想不断的充实自己,就得为生命的手机充电,这样,人生才能换发出耀眼的光彩。文章选取了自身成长中的一段练舞经历为题材,叙述了“我”几遭失败所带来的痛苦,在几乎气馁的关键时刻,父亲一席恰如其分的话使“我”顿悟,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文章能扣住“充电”的主题,具有一定的哲思。

语言表达能力可圈可点,各种描写方法运用得得心应手。本文综合运用了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如第4段,“泪如雨下”“晕满整张脸”“埋进”“蜷成一团”“躲在”“仿佛这样才可以安慰自己的心灵”等,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被老师刺激后“我”狼狈不堪的形象,抒写了付出的努力与结果成巨大反差的不甘。再如第3段,三个“又”字的连用,高度概括地把“我”在练舞过程中遇到的艰辛、委屈、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情节处理过于简单。之前的情况是一次又一次“重重的跌倒”,中间经过父亲的一番开导,“我”“恍然大悟”,而后直接反转到“我成功了”。如此的设置并没有把情节转折的必然交代清楚,不能形成经得起推敲的逻辑关系,这也是初中生习作中常见的通病。其实,生活中的诸多“成功”都不是一念之间的事,它们需要用汗水和泪水的无重数的堆叠才能获得的,建议将文章的最后两段整合成一结语——“我又站了起来……”,以留白的形式作结,反而让文章的意蕴更深长。

[3]充电

曾经我一直认为,年轻时充满浪漫的爱情,是为之后一辈子的生活的“充电”,之后便是在缓缓放电,直至耗尽。可父母却用行动,为我无言地讲述了如此平凡而不普通的爱情。

听母亲讲,父亲曾在一个初夏的夜晚,带着她走到一个田畔高地,给她满满一盒萤火虫……霎时间,萤火漫天,又如烟火璀璨,映照出恋人温热的脸庞……那时尚且还没有我。

我静静地看着那个躺在床上的男人,头发里已有点点银光,饱经沧桑的样子,让我如何也不能将一旁母亲所讲的故事强加在他身上。父亲从小饱受饥饿,深知生活的不易,在生活上不允许任

何的浪费,记得一次,母亲炒花蛤时多放了些料酒。父亲为此唠叨上了半天,直到母亲拿起碗筷,负气地离开了饭桌。

风花雪月最终都败给了柴米油盐。我曾经端详着父母的结婚照,那上面的灼灼目光,与平时生活的琐碎争吵,令我顿感爱情的“一次充电,终身放电”。可当那次父亲突发病症,我才窥视到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一个初秋的傍晚,母亲打来电话,语气中夹杂着疲惫:“你老爹又发病了。我照顾了一夜,已经好多了。”“怎么不早通知我?”“你住在学校,回来一趟太麻烦,下午回来看看吧。”

我心急火燎地赶回家。陌生而浓烈的苦涩中,药味扑面而来。厨房里,煤炉吐着火舌,正煎熬着瓦。卧室里,母亲正以一个极不舒服的姿态,斜倚着床头,将一勺勺黄黑色的液体送至父亲口中。若不是我径直走到床边,母亲尚不知道我已到家。

母亲起身为我煮了些点心,又回到卧室给父亲拔火罐了,自从父亲第一次发病,她便从一个郎中那里学了这门手艺。推、压、拉……手上动作很是熟练。拔完火罐,母亲又给父亲按摩。揉、捏、推……父亲在阵阵呻吟声中,终于沉沉睡去。

母亲终于将身子丢在了一旁的沙发上,缓慢地闭上了沉重的眼皮。他本就深陷的眼圈似乎更黑了,几根白发藏在青丝里,恰似绵羊四散于草地。

我站立一旁,久久无语。我似乎明白了相濡以沫的真正含义——这恰如蓄电池一般,需要持续不断的充电——将山盟海誓化作平凡琐碎的日子,再将平凡琐碎的日子灌进柴米油盐。

来时路漫漫,我陪你走过霜染白发;细水长流间,涤荡着过往的雪月风花。惟愿父母在“充放电”中,继续演绎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点评】文章读来,我深深地感动于小作者的情意。作者的笔端看似平淡叙述却饱含深情,他(她)轻缓地引领我们慢慢进入他(她)父母的感情世界,笔下有美美的向往,有淡淡的感伤,有满满的钦佩。我们分明可以触摸到他(她)内心的跃动,惊诧于他(她)有这样超越同龄人的独特认知:给亲情“充电”,为爱人注力,为家庭蓄势,平淡是生活的本真。

文章选材独特出人意料;叙事笔力集中,故事性强,没有赘笔,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读来令人有眼前一亮之感;语言朴实流畅含有生活哲理;感情真挚动人出于肺腑。(林光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