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财政耕地质量提升任务及资金分配计划表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4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报告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推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实现“藏粮于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制定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2019年我们按照方案的要求和目标,认真履职尽能,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报告如下。
一、摸清耕地利用现状县现有耕地44.73万亩,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
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中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地为高产类型田,种植玉米,常年平均产量约为600-700公斤/亩,其面积为2.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7%;二级地和三级地为中产类型田,种植玉米,常年平均产量约为500-600公斤/亩,其面积为27.4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43%;四级地和五级地为低产类型田,种植玉米,常年平均产量约为400-500公斤/亩,其面积为14.5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60%。
二、挖掘存在的问题县垦植已有百年历史,原始植被早已被破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开垦的耕地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快,粮食单产由百斤增加到千斤以上,伴随粮食产量的提高,从土壤中摄取的养分数量不断加大,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含量数据和这次地力评价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土壤肥力变化趋势是走下坡线。
1、土壤肥力明显下降通过这次地力调查中的土壤样本化验结果可以看出,各种肥力指标基本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
耕层有机质含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们长期耕种,有机质不断分解,不合理开垦,只施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以及坡度过大的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等原因所造成的。
2、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灌溉方式仍比较落后旱田生产中仍然是靠天降水,易受春旱威胁。
水田和菜田虽能进行排灌,但方式落后。
水田基本上仍然采用土渠的输水方式,管道输水基本没有,防渗渠道也极少。
所以在输水过程中,渗漏严重。
水田发展节水灌溉,旱田实行水浇,是县今后农业生产发展中需要继续加以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1.13•【文号】国办发〔2019〕50号•【施行日期】2019.11.1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
为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聚焦重点区域,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内容,加强建设管理,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夯实基础,确保产能。
突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优势区,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依据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规划,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特征,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标准和内容,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
附表1
2019年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计划汇总表
单位:万元
附表2
2019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计划表
单位:万元
附表3
2019年中央财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资金计划表
单位:万元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2019年中央财政耕地休耕制度试点资金计划表
附表7
2019年中央财政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资金计划表
2019年中央财政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资金计划表
2019年中央财政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资金计划表
2019年中央财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资金分配计划表
附表11
2019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任务及补助资金计划表。
十四五耕地质量提升规划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对保障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质量安全,做特〃绿色食品牌〃,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对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强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提高耕地质量。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发展现状(-)耕地概况1.耕地土壤资源。
省属高原山区省份,高海拔和陡坡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o根据《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下简称〃三调〃),耕地全省8093.32万亩。
其中,水田1487.11万亩,占18.38%,主要分布于各地排灌条件较好的坝区和山麓地带;水浇地268.09万亩,占 3.31%,主要分布于有一定灌溉条件、适宜种植旱作的地区;旱地6338.12万亩,占78.31%,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
从全省不同坡度的耕地分布情况来看,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908.21万亩,占全省耕地的11.22%;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956.60万亩,占11.82%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516.31 万亩,占31.10%;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203.28万亩,占27.22%;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508.92万亩,占18.64%。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9.01.21•【文号】中农发〔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农发〔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农办、农业局,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部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现就扎实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8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农业再获丰收,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全局抓重点,担当作为抓落实,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如期推进,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9.04.04•【文号】农计财发〔2019〕6号•【施行日期】2019.04.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发〔20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财政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农业农村部相关直属单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农业生产救灾资金,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强化农业风险防范,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为指导各地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政策有效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硬任务”,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重中之重、优先发展战略定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一是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面积比例%等万公顷万亩144.33664.880.33259.27888.980.443114.081711.150.854172.242583.58 1.285366.415496.10 2.726886.5513298.29 6.5971142.7317140.978.4981183.8817758.218.7991400.1921002.9110.40101773.9926609.8613.18112032.5230487.7315.10121890.7928361.9014.04131126.7516901.208.3714766.9111503.60 5.7015501.777526.60 3.73合计13462.40201935.95100.00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启常年禁捕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02期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启常年禁捕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的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时期。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在水生生物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起全面禁捕的同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规定,长江流域除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外的重点水域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禁捕: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由有关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划定禁捕范围,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与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连通的其他天然水域,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禁捕范围和时间。
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长期以来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
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是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
据悉,此次禁捕涉及沿江10个省市的近28万渔民。
农业农村部将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沿江省市政府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创业帮扶等措施,切实保障退捕渔民的利益和长远生计。
(董峻史卫燕)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成效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84%以上的行政村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打好农村人居環境整治这场硬仗,组织开展农耕文化传承、农民文化体育等专项活动,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农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表
1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4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5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6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7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8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9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0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1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2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4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5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6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7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8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9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0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1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2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4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5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6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7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8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29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30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31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32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33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34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35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36精品文档,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