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图与哈密顿图s
- 格式:ppt
- 大小:742.00 KB
- 文档页数:40
图论中的哈密顿图与欧拉图图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图的性质及其应用。
在图论中,哈密顿图和欧拉图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哈密顿图和欧拉图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并探讨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哈密顿图的定义与性质哈密顿图是指一种包含了图中所有顶点的路径的图。
具体来说,哈密顿图是一个简单图,其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之间都存在一条路径,使得该路径经过图中的每个顶点且不重复。
哈密顿图具有以下的性质:1. 哈密顿图是一个连通图,即图中的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通路。
2. 图中每个顶点都是度数大于等于2的点,即每个顶点都至少连接着两条边。
二、欧拉图的定义与性质欧拉图是指一种可以通过图中每条边恰好一次的路径来穿越图的图。
具体来说,欧拉图是一个简单图,其中经过图中每条边且路径不重复的路径称为欧拉路径,而形成闭合回路的欧拉路径称为欧拉回路。
欧拉图具有以下的性质:1. 每个顶点的度数都是偶数,即每个顶点都连接着偶数条边。
2. 欧拉图中至少有两个连通分量,即图中有至少两个不同的部分可以从一部分通过路径到达另一部分。
三、哈密顿图与欧拉图的应用哈密顿图和欧拉图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应用领域。
1. 哈密顿图的应用:哈密顿图在旅行商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旅行商问题是指一个旅行商要依次拜访若干个城市,然后返回起始城市,而要求找到一条最短的路径使得每个城市都被访问一次。
哈密顿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寻找一条哈密顿路径来确定最短的路径。
2. 欧拉图的应用:欧拉图在电路设计和网络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电路设计中,欧拉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如何安排电线的布线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线的长度和复杂度。
在网络规划中,欧拉图可以用于确定如何正确地连接不同的网络节点以实现高效的信息传输。
四、结论哈密顿图和欧拉图是图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哈密顿图是一种包含了图中所有顶点的路径的图,而欧拉图是一种可以通过图中每条边恰好一次的路径来穿越图的图。
欧拉图和哈密顿图是离散数学中的两个重要的图论概念。
它们分别研究了图中的路径问题,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欧拉图是指一个无向图中存在一条路径,经过图中的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这条路径称为欧拉路径。
如果这个路径的起点和终点重合,则称为欧拉回路。
而对于有向图,存在一条路径,使得经过每一个有向边恰好一次,称为欧拉有向路径,如果该路径起点和终点相同,则称为欧拉有向回路。
1722年,瑞士数学家欧拉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并证明了一系列欧拉图的性质。
欧拉图的性质是其路径的存在性。
既然有了这个概念,那如何判断一个图是不是欧拉图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根据欧拉图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图中的每个节点的度数都应该是偶数,否则该节点无法成为路径中的中间节点。
因此,一个图是欧拉图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图中每个节点的度数都是偶数。
哈密顿图是指一个图中存在一条路径,经过图中的每个顶点一次且仅一次,这条路径称为哈密顿路径。
如果这个路径的起点和终点重合,则称为哈密顿回路。
哈密顿图的概念由19世纪初英国数学家哈密顿引入,其研究对象是关于骑士巡游问题。
与欧拉图不同的是,哈密顿路径并没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判定条件。
唯一已知的是某些图是哈密顿图,比如完全图和圈图。
至于一般的图是否存在哈密顿路径,目前尚无通用的判定方法。
这也是全世界许多数学家所面临的一个著名且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被命名为“哈密顿路径问题”。
欧拉图和哈密顿图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欧拉图的应用包括电子电路和网络的设计,路线规划等。
而哈密顿图的应用更多地涉及路径的优化问题,比如旅行商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对欧拉图和哈密顿图的研究,来寻找最优解或者设计最佳路径。
总的来说,离散数学中的欧拉图和哈密顿图是两个重要的图论概念,它们研究的是图中的路径问题。
欧拉图的判定条件相对明确,而哈密顿图的判定则是一个尚未完全解答的开放问题。
这两个概念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解决一些路径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章欧拉图与哈密顿图(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3.1环路;§3.2 欧拉图;§3。
3 哈密顿图学时分配:共2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七桥问题的实质,理解一笔画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正确理解关于欧拉图和哈密顿图的判断定理,并进行识别.其它:由于欧拉图与一笔画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本章首先从一笔画问题讲起,章节内容与教材有所不同。
课堂教学方案课程名称:§3.1环路;§3。
2欧拉图;§3。
3哈密顿图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七桥问题的实质,理解一笔画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正确理解关于欧拉图和哈密顿图的判断定理,并进行识别.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环路的概念;(2)掌握欧拉图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3)理解哈密顿图的一些充分和必要条件;教学内容:看图1,有点像“回"字,能不能从某一点出发,不重复地一笔把它画出来?这就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一笔画游戏,而这个图形实际上也是来源于生活。
中国古代量米用的“斗"?上下都是四方的,底小口大,从上往下看就是这样的图形.这类“一笔画”问题中最著名的当属“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了。
一、问题的提出图1哥尼斯堡七桥问题.18世纪,哥尼斯堡为东普鲁士的首府,有一条横贯全市的普雷格尔河,河中的两个岛与两岸用七座桥联结起来,见图2(1),当时那里的居民热衷于一个难题:游人怎样不重复地走遍七桥,最后回到出发点。
1735年,一群执着好奇的大学生写信请教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科学院担任教授的著名数学家欧拉。
欧拉通过数学抽象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欧拉发现欧几里得几何并不适用于这个问题,因为桥不涉及“大小",也不能用“量化计算”来解决.相反地,这问题属于提出的“位置几何"。
欧拉想到,岛与河岸陆地仅是桥梁的连接地点和通往地点,桥仅是从一地通往另一地的路径,一次能否不重复走遍七桥与河岸陆地大小是没有本质联系的,与桥的宽窄也是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