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骨巨细胞瘤病理治疗及预后
- 格式:pptx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16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案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表面,如肱骨、胫骨等。
该疾病主要由骨巨细胞的异常增生引起,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功能受损。
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切除肿瘤、填充骨水泥以及骨移植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切除肿瘤组织,减轻疼痛,恢复患者的骨功能。
然而,由于骨巨细胞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患者长期的随访和监测。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手术治疗方案被应用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中。
例如,射频消融术通过高频电流的作用将肿瘤组织烧灼坏死,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
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小型骨巨细胞瘤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大型肿瘤的治疗中效果有限。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作为骨巨细胞瘤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在手术之前或之后使用。
主要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靶向治疗和放疗。
1.药物靶向治疗:靶向药物是指通过特定的分子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和增殖的药物。
对于骨巨细胞瘤,靶向药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肿瘤细胞增殖所需的信号通路进行阻断。
近年来,一些靶向药物如依达拉奉等已经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放疗:放疗是一种使用高能量的X射线或其他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
对于一些手术困难或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放疗可以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放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帮助控制或清除残留的肿瘤组织。
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穿刺导管将治疗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注入肿瘤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中,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
动脉栓塞是通过将栓塞剂注射到肿瘤供血动脉中,使其闭塞,从而导致肿瘤组织缺血坏死。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较大且位于靠近关节的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骨巨细胞瘤应该吃什么药。
*骨巨细胞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基于本病的自然史。
Hutter等指出,刮除者约有30%在2年内复发,50%在5年内复发。
所有复发病人中90%发生在5年以内。
因此5年以后的局部复发应考虑有恶性变可能。
他们报告经1次手术而治愈仅1/3病例,经两次手术治愈者亦为1/3病例,其余1/3则经3~5次手术才得根治。
因此若希望1次手术获得治愈,必须采取根治性手术,即彻底切除肿瘤,包括适量正常组织的大块切除术。
彻底刮除和植骨Thompon的报导第1年后复发率为29.6%至第5年复发率上升至54.1%,约有10%的骨巨细胞瘤转变为恶性。
这同样说明对大多数的骨巨细胞瘤来说刮除和植骨的治疗是不太合适的,对躯干骨的巨细胞瘤经刮除和植骨后其预后比肢体骨者为优。
经刮除而反复复发的病例,有恶性变可能者节段切除术应考虑选用,节段切除同时可行关节融合术,半关节移植术或假体成形术。
对原发恶性巨细胞瘤或恶变的肉瘤者需作截肢,肿瘤病变范围广泛或已侵入软组织内节段切除后难以重建肢体功能或不能达到根治要求者也须考虑截肢。
放射照射后发生肉瘤变的机会较多,只有在人体的某些部位不适宜手术时才可谨慎选用。
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手段。
扩大刮除是常用的病变内切除的方法。
单纯刮除术后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因而可用一些辅助方法来处理瘤壁,扩大外科边界。
常用的辅助方法有液氮、酚、高速磨钻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刮除边界扩大1~4mm,并可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
用骨水泥或植骨填充刮除后造成的空腔。
对于切除后不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的部位,如腓骨近端、尺骨远端,则可行大块切除。
另外,如果肿瘤反复复发或肿瘤巨大也可考虑行广泛切除。
由于放疗有可能导致肉瘤变或继发恶性肿瘤,所以仅对难以切除的罕见病例才考虑采用放疗。
1.肿瘤刮除+残腔植骨术(1)复发率与处理方法: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在19世纪为截肢术。
骨巨细胞瘤病理特点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它通常发生在骨骼中,特别是在长骨的表面。
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特征是骨质破坏和多核巨细胞的形成。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病理特点。
一、病理学特征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1. 骨质破坏骨巨细胞瘤的生长方式是破坏性的,它能够破坏周围的骨质,形成一个空腔。
这个空腔通常充满了红色的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在病理学上,这种骨质破坏被称为“骨皮质破坏”。
2. 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多核巨细胞是骨巨细胞瘤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这些细胞通常具有5个或更多的核,它们是由单核巨细胞合并而成的。
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不一,它们的形态也不同。
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3. 间充质细胞的形成间充质细胞是指一类非常丰富的细胞,它们位于多核巨细胞周围。
这些细胞通常具有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形态,它们的大小和数量与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有关。
间充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骨基质,它们能够形成新的骨组织。
4. 骨肿瘤的分级根据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以及间充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骨巨细胞瘤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级别。
一级骨巨细胞瘤通常具有较小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二级骨巨细胞瘤具有更大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三级骨巨细胞瘤具有最大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二、病理学标本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标本通常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 X线照片X线照片是鉴别骨巨细胞瘤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X线照片能够显示骨质破坏和空腔的形成。
2. 病理学切片病理学切片是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关键。
在病理学切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3. 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通过病理学切片进行的。
细胞学检查可以确定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帮助鉴别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类型。
三、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通常是通过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的:1. 骨质破坏和空腔的形成2. 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3. 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结果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骨巨细胞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介绍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介绍: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用切刮术加灭活处理,植入自体或异体松质骨或骨水泥。
本病复发率高,对于复发者,应作切除或节段截除术或假体植入术。
属G1-2T1-2M0者,宜广泛或根治切除。
本病对化疗无效。
对手术困难者(如脊椎),可放疗,放疗后易发生肉瘤变。
1.局部切除
骨巨细胞瘤切除后,若对功能影响不大,可完全切除,如腓骨上端、尺骨下端、桡骨上端、手骨、足骨等。
2.刮除加辅助治疗
本疗法既可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又可保留肢体的功能。
化学方法可应用酚溶液或无水乙醇涂抹刮除后的肿瘤空腔的内表面。
细胞毒素物质可用于局部复发的表面。
物理疗法有冷冻或热治疗。
用骨水泥填充肿瘤内切除所剩的空腔时,产生的热量可预防复发,即骨水泥的致热反应造成局部发热,使残存肿瘤组织坏死,却不损伤正常组织,避免并发症出现。
我们/整理搜集
3.切除或截肢
骨巨细胞瘤如为恶性,范围较大,有软组织浸润或术后复发,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局部切除或截肢。
有的切除肿瘤后,关节失去作用(如股骨颈),可考虑应用人工关节或关节融合术。
4.放射治疗
骨巨细胞瘤在手术不易操作,或切除后对功能影响过大者(如椎
体骨巨细胞瘤),可采用放射治疗,有一定疗效。
少数病人放疗后可发生恶变。
经手术或放疗的患者,应长期随诊,注意有无局部复发,恶性改变及肺部转移。
·16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AN. 2024, Vol.22, No.1 Total No.171【通讯作者】王仁贵,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淋巴影像学、呼吸肿瘤和肺部弥漫性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E-mail:******************Value of Quantitative MSCT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月 第22卷 第1期 总第171期别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证实;同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且影像学资料详细完整;检查前未经手术或其它侵入性治疗干预的病灶;患者或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文件。
排除标准:近半年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其它原发性肿瘤者;既往运动系统外伤者;合并库欣综合征、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疾病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及飞利浦Incisive64排螺旋CT 扫描系统;设置扫描参数:200~350mAs,120KV,层厚1mm,螺距1.0,增强对比剂采用碘海醇注射液(omnipaque),以3.5 ml/s静脉注射。
采集原始扫描数据上传至PACS系统工作站,病灶骨质破坏区域内软组织肿块以CT值定量测量,测量方法:选择病灶感兴趣区,注意避开病灶液化、坏死及钙化骨化影,确保选择测量层面增强后强化明显、强化均匀及密度高,在轴位图像取不受增强影响区域的CT 值,注意每个病灶选取3个不同感兴趣区;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协商确定增强扫描前后感兴趣区的选取及CT值测定。
以术后第1d作为随访起点,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为期24个月,以复发为终点事件,随访期满或出现终点事件为随访终点,观察组8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期间25例复发,55例未复发。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MSCT定量参数;(2)分析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3)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MSCT定量参数;(4)分析MSCT定量参数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5)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常识
一、概述
巨骨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发性骨肿瘤之一,会穿过骨皮质,形成卵细胞胞块,通过刮除术后它的复发率是非常的高,有少数会出现局部的病变就会出现转移,本病,一般在二十岁到五十岁,发病与性发病比较的高,会随着病情的扩展组件,侵蚀到身体的其他组织,引起巨骨细胞瘤的病因,不是很清楚他的,留住只睡功非常的丰富,像肉芽组织,细胞核比较的大形态像肉瘤。
二、步骤/方法:
1、诊断巨贾细胞瘤,它的诊断要点,临床上是出现了关节疼痛,并且出现了肿胀,会出现功能障碍,通过x线可以看到膨胀性的姑婆患病与比较的清楚,一般会有明显的包块。
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发现肿瘤有稠密的大小,一致的单核细胞群组成。
2、治疗骨巨细胞瘤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或者是植入制剂或者是异体骨制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本病的复发率非常的高,对于手术困难者可以通过放疗,但是放疗后很容易会发生肉瘤变的情况。
3、可以通过方式方法来进行治疗,对于切除后功能影响过大的患者,可以通过放射的治疗效果一般还是比较不错的,到时候也要常记得去医院复诊,注意有没有出现局部复发或者是出现恶性转移或者出现肺部转移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1.0几分之几早治疗。
三、注意事项:
一定要多注意休息,不要有一些太过于剧烈的运动,适当的散散步还是可以的,平时要补充蛋白质,多喝牛奶,多吃鸡蛋都是大太阳,心情要保持愉悦,做完手术后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