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二)历史部分(1).pptx
- 格式:pptx
- 大小:58.18 KB
- 文档页数:6
广东省2020年(春秋版)高考历史二模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河南安阳将投20亿巨资打造“殷墟大遗址公园”。
下面关于商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 .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C . 地方封侯和伯,主体为王室D . 中央设有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2. (2分)(2016·邯郸模拟) 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A . 司法性质B . 分割相权C . 职广位重D . 抑制腐败3. (2分)有关张居正改革,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
”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A . 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B . 无地少地的贫民希望“悬法于众”、以法理政,建立公平公正的平等社会C . 实施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巩固D . 有利于保护豪强地主利益4. (2分) (2019高三上·东辽月考) 下表内容分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下面是对史实的推论。
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5. (2分) (2019高二上·延安期中)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①封建制度阻碍和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③小农经济使科技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④文化专制政策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②6. (2分)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期末) 以下是1861—1884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其中总署大臣兼任军机大臣情况统计表。
广东省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一上·浙江月考) 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宋国最初是以何身份被分封的?()A . 同姓宗族B . 功臣C . 商代贵族D . 夏代贵族2. (2分)(2017·双流模拟) 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
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
当时风气,故主有难或去世,故吏要尽力营救,甚至为之守丧三年。
被察举者承担的义务与故吏类似。
这主要体现了()A . 察举制影响了人才选拔B . 郡县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 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D .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集中3. (2分)(2017·德州模拟) “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A . 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B . 私学兴起于思想界的繁荣C . 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D . 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4. (2分) (2017高一下·菏泽期中) 《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的日常生活与习俗风情。
有人说,该画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
“时代的风采”是指()A . 手工工场兴起B .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C .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D .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5. (2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月考) 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
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
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
”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A . 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B . 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C . 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D . 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6. (2分) 1877年,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茶叶,其出口比重分别为26.9%、49.4%,而到了1894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26.2%、24.9%。
广东省2020版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下·贵州开学考)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 .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 . 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 . 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 . 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2. (2分) (2017高二下·南溪期中) 《氾胜之书》中写道:“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
望杏花落,复耕……草生,有雨泽,耕重蔺之。
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
”此耕作方法()A . 提高了农业复种指数B . 反映了农牧业共同发展C . 说明牛耕技术已推广D . 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3. (2分)古代中国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最早是在()A . 唐朝B . 宋朝C . 元朝D . 明朝4.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 . 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 . 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C . 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 . 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5. (2分)(2020·宜昌模拟) 下表为近代德国与英法两国在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热能、光学、电学、磁学等领域的物理发现数量由此可知()A . 欧洲国家内部矛盾加深B . 英法两国经济逐步衰落C . 德英法三国均向前发展D . 民主程度决定经济水平6. (2分)(2019·浙江模拟) 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枫丹白露文件》中强调:“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它国家统治。
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本卷共T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
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
作者意在说明()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文明起源争论激烈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答案】D【考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解题的关健是“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了白胡子了〃。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了白胡子了”表明作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的起源早于商代,故D项目符合题意;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商鞅变法时期推行家庭分异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汉代提倡家庭和睦,出现一些父子兄弟同产共居的大家庭。
自两汉以后,更是形成一些累世同居的义门大族,家庭人数达数百人。
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学教化功能增强B.门阀士族力量壮大C.田庄经济得到发展D.小自耕农逐渐衰退【答案】A【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
关键信息有:汉代提倡家庭和睦,出现一些父子兄弟同产共居的大家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从秦到汉再到两汉以后,血缘、亲情在维系家庭、家族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观便是以血缘感情为心理基础,以宗法人伦为主要内容;自汉代儒学独尊以来,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故A正确。
BCD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3.史载,宋太祖时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宰相赵普坚以为请。
太祖怒日:“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占今通道也。
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卒从之。
化州市202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C.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荀子的思想。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没有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故排除A项;儒法并用开始于汉代以后,故排除B项;题意无法体现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故排除D项。
根据“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可知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故选C。
2.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 七国之乱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 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 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D. 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答案』C『解析』汉武帝的政治改革与思想改革根本目的,都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目的具有同向性,从示意图可以直观看出,“推恩令”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分割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故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直接原因,根源在于地方王国势威胁到中央集权,排除A项;推恩令的根本宗旨是解決王国势力的威胁,中央不可能向地方妥协,只不过方式比较温和,故排除B项。
独尊儒术是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而推恩令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即政治统一,所以两者之间是不谋而合的,故D错。
本题选C。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2020年6月1. 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
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魯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族,则是随伯愈受封迁过去的。
这反映了分封制A. 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B. 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 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周公采取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分封同姓诸侯去管理殷人氏族,把一部分殷人迁出去以便控制,即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A 项正确;材料强调采取新办法安置旧殷商势力,而不是巩固贵族的世袭特权,B项错误;分封制下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对边远地区的开发,D项错误。
2. 东汉时,私人办学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东汉私学教授内容主要为儒家经典,教学模式上讲求“家法”,“传父业” “传家学”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以上现象A. 说明选官标准发生重大改变B. 促进豪强地主世族化C. 促使寒族士人崛起主导教育D. 推动儒家学说思辨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私人办学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上讲求家法”,“传父业传家学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大,他们重视私学教育对家族人才的培养,通过“传父业”“传家学”等方式,使儒学在其家族内部传承,从而促进了豪强地主的世族化,故B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汉代的选官标准,故A错误;东汉时期寒族士人没有主导教育,故C错误;D项是理学的影响,排除。
3.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蕴含着羽化升天的意思;右图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飞天"形象。
隋唐时披着佛教飞天的大巾、穿上长裙的无羽而飞的“飞天”普遍存在。
这说明A. 宗教与宫廷画结合催生地域特色文化B. 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C. 浪漫主义风格始终是古代艺术的主流D. 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艺术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汉代“羽人”发展到唐代“散花飞天”形象结合所学可知“飞天”是印度佛教的天人和中国道教的“羽人”融合西域飞天,在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形成的,说明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艺术创新,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宫廷画,A错误;文人画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的,材料没有体现文人画特点,B错误;浪漫主义不可能始终是古代艺术的主流,C错误。
2020年广东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二)历史部分24.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请侯国鼓励发展工商业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D.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25.汉武帝曾将关中北部的东界由黄河一线向东推进至太行山一线,将关中中部的函谷关向东迁移了三百里,从而极大地拓广了关中范围。
他还将此区域内的候国一↗次性迁到太行山以东地区重新安置。
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王国经济实力B.巩固关中控御全国C.逐步废除分封制度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26.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
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
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 B.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C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 D.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27. 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宁宗即位初科举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后期却追谥朱熹曰“文”,周敦颐曰“元",程题曰“纯",程顾曰“正”,张载曰“明”。
这一变化说明,宋宁宗后期A.理学迎合了统治需要B科举制逐步走向僵化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D. 理学有重大理论创新28. 清代乾隆以后,我国外贸出口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出口产品的主产地长期分离,直至1842年才被打破。
这是因为1842 年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近代工业传人中国G.外贸港口格局变动 D. 经济重心发生转移29.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
如《新国民》《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新小说》《新妇女》《新人》(新学生》(新共和》《新湖南)等,有数十种之多。
由此可推知,当时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30.表1 1949、1945年晋绥边区5个村各阶层户数占总户数百分比情况比较项地主富衣中农贫农雇农其他1940年 3. 8% 10. 8% 25. 8% 53.4% 5.2% 1.0%1945年 2.4% 8. 3% 44% 42% 2.0% 1.3%---括李成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表1所反映的土地政策A.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B.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D.有利于凝聚农村抗日力量31.一洛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 (200年)图51978- 1999年全国农村人均收人。
广东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20高一上·安康月考) 在商朝虽然统治区域很大,但是方国、部落遍布全国,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连年征伐,人民困苦不堪。
商王对于一些臣服的方国、部落虽加有侯伯等封号但没有一套控制办法,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
为此,西周建立后推行()A . 礼乐制B . 宗法制C . 分封制D . 世袭制2. (2分)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材料说明()A . 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 .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 .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 .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3. (2分)明洪武28年规定,凡洪武27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征税)”“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
这些措施()A . 导致了土地兼并加剧B . 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 . 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D . 增加了农民的税赋负担4.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中国知识精英在这个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
材料中“一个时代的节点”指的是五四运动()A . 引进了马克思主义B . 发展了民主革命C .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D . 发动了人民群众5. (2分)(2016·商丘模拟) 从居民等级的划分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但从公民内部享有的权利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都可担任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
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点是()A . 狭隘性和普遍性相统一B . 实行直接民主C . 广泛而又普遍D . 维护奴隶主特权6. (2分) (2020高一上·巩义月考)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财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