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20司马光
- 格式:doc
- 大小:21.27 KB
- 文档页数:3
《司马光》课文
一年级语文教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苏教版第二册课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语文S版第一册课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0 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学会用“别的小朋友__,可是司马光却___。
”进行思维说话训练。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出示:司马光图片】,这个小朋友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九百多年了。
有趣的是这个孩子姓司马,名光,合起来姓名就叫【出示:司马光】【出示:司】真马虎,写“同”字丢掉了一小竖。
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九百多年前,【出示: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图片】玩着玩着,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在读故事之前,老师想检查检查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自读,领读,齐读。
2、去掉音节你还会读吗?【出示:去掉带音节的生字】3、老师把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读好它吗?【出示:生字词语】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认读了生字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流利地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出示:标序课文】2、会读了吗?老师不相信。
哪些同学原来分读一下课文?向老师证明你们读得很棒!3、想听听老师读课文吗?老师可有要求喔:【出示要求】【播放:课文范读】【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2、【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四、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指名认读,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它们记住?3、生自由读贴:在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吗?4、【出示:动态笔顺】重点、难点笔画指导。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 司马光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十四第1题【填空题】把字换一个偏旁,成为本课的生字。
谎______ 快______ 轻______ 坡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把能搭配的词连起来。
尖尖的______ 线长长的______ 笔清清的______ 丝细细的______ 水【答案】:第3题【填空题】写出形近字:快______ 缺______ 该______ 很______ 同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给下列的字组词(至少两个)。
假______ ______ 缸______ ______别______ ______ 慌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选一选。
捉看拿背______电视______虫子______石头______书包【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看拼音写部首rì zì pánɡ______【答案】:第7题【填空题】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
小朋友______慌了,有的______ ______,有的______找大人。
【答案】:第8题【填空题】选字填空。
假(如入)______水(刚缸)______别(人任)______惊(慌荒)______使(劲敬)______砸(破坡)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候”字共有______笔,第三笔是______。
【答案】:第10题【填空题】比一比,组词。
已______、己______喝______、渴______外______、处______【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将下面的词语按照结构进行归类。
光缸砸吓都快声①左右结构:______②上下结构:______③独体字结构:______【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司马光把缸砸破了。
司马光砸缸一年级课文司马光砸缸一年级课文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儿童愿意动脑的精神,使儿童主体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砸缸一年级课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砸缸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语文教科书中的“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不少人曾经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一个小儿郎何以能够举起大石,又何以能够把大水缸砸破呢?其实对有些历史故事的细节,不必过分追究,特别是当它在历史的演进中被赋予诸多文学化、传奇化的色彩时。
这个故事源自《宋史》:“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画以为图,相当于现在大众媒体传播的效用。
由此可见,早从宋代开始司马光这个儿时故事就被当作“神童”故事的典型,在民间广泛流传了。
资料显示,至少从明代起,这个素材就被编选入一些蒙学读物中,作为儿童“聪明机智”的榜样教育后人。
而这个故事最早见诸近代意义的.学校教科书中,当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二册中有一篇文章《司马温公》:司马温公幼时,与群儿戏庭前。
有一儿,误坠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温公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全文共43个字,基本忠实于《宋史》,配合文字描述绘有插图。
之后,这个故事又被选入了1912年出版的《最新国文教科书》。
从文字到插图,基本上都遵从了1905年的版本。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
该课文主要讲述司马光小时候聪明、机智故事。
具体内容涉及课文中第二、三自然段,详细描绘司马光如何用智慧救出掉入水缸小伙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遇到问题要冷静、机智地应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词语,如“缸”、“智慧”等。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进而引出本课主人公司马光。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讲解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典型句子,进行语法和语言表达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句子仿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课文节奏和韵律美。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内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话复述司马光救小伙伴故事。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复述故事,教师进行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司马光其他故事,解这位历史人物其他事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兴趣。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智慧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讲解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必须确保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有充分理解,特别是对“缸”、“智慧”等词语内涵进行深入讲解。
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词语直观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
【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的教学风格、学⽣的理解和接受能⼒⽽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
好的课件像磁⽯,能把学⽣分散的思维⼀下⼦聚拢起来;好的课件⼜是思想的电光⽯⽕,能给学⽣以启迪,提⾼整个智⼒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就由⽆忧考为⼤家带来⼈教版语⽂⼀年级下册《司马光》课件,欢迎各位参考借鉴!【篇⼀】 教学⽬标: 1、通读课⽂,⼤概了解课⽂⼤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字。
3、会写“吓、叫”两个⽣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字 教学⽤具: ⽣字卡⽚ 教学过程: ⼀、导⼊ ⽼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
今天,就请⼤家看⼀场⼩电影,好不好?(好。
⽤课件播放司马光救⼈的故事短⽚)现在我们就⼀起来看看。
⼆、初步了解课⽂内容 1、(当播放到⼩孩⼦掉到⽔缸⾥就暂停播放)⼩朋友掉进⽔缸了,是谁⽤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由朗读 2、学⽣⾃由朗读 3、⾃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朋友掉进⽔缸了,是谁⽤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的回答中,⽼师对学⽣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的回答作出评价并给以⿎励,从⽽达到使学⽣初步了解课⽂内容的⽬的。
三、学习⽣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呢?(是)⼤家看看⿊板,是不是这些?(⽣字卡⽚出现⽣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字。
那现在就让我们⼀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带拼⾳的⽣字。
2、认读⽣字 (1)请个别学⽣选读⽣字,可以是⼏个,也可以是全部⼀起。
前⾯两个学⽣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评价,然后由帮其正⾳的同学带读他帮忙纠正读⾳的,并对帮忙纠正读⾳的学⽣给以⿎励。
如果这个学⽣都能读准确,就由其带读⼀次。
(2)再请1~2个学⽣选读,然后就开⽕车练读⽣字。
3、识记⽣字 同学们认读⽣字真有办法,⼀会⼉就能读好了,⽼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字也⼀样有办法。
我们试试看! (1)学⽣在⿊板上的⽣字卡⽚⾥选择⾃⼰会的⽣字来给⼤家讲讲⾃⼰的认识⽅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司马光》,使学生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司马光的品质,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2.教学难点:理解司马光砸缸的动机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板书课题《司马光》,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1)教师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的背景。
(2)教师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3)教师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砸缸的动机和意义。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勇敢和智慧,写一篇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4.作业布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勇敢和智慧。
不足之处: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语速稍快,可能影响学生的理解。
改进措施: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适当调整语速,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课《司马光》。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机智。
课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展现了他冷静、聪明、勇敢的一面。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富有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司马光的品质,并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的品质,如勇敢、聪明、冷静等。
同时,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如: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关于司马光的问题。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司马光勇敢聪明冷静七、作业设计(1)司马光小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2)司马光是如何解决问题的?(3)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2. 答案:(1)司马光小时候,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井里。
(2)司马光冷静下来,用石头砸破了井沿,让水流出来,救了那个小朋友。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了遇到问题时要冷静、勇敢、聪明,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司马光》。
教材内容主要讲述了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英勇事迹。
具体章节包括:司马光的生平介绍、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司马光的政绩和贡献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 通过学习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发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读题: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讲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重点讲解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司马光的看法和体会。
5. 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简介2. 砸缸救友3. 勇敢机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司马光的生平事迹。
2. 作业答案: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砸缸救友,勇敢机智,政绩显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了这位历史人物的英勇和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司马光的品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练习题目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其他事迹,如他在政治、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司马光纪念馆,深入了解司马光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上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司马光》一文。
文章讲述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童年时期的一段趣事,通过故事展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流畅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学习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2. 教学重点:流畅地朗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作业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理解。
(3)分析文章内容,提炼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3. 例题讲解:(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从故事中体会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进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5.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历史人物故事。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故事。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内容:(1)生字词(2)文章大意(3)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认读生字。
1)司马光是谁?2)文章讲述了司马光的一个什么趣事?3)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2. 答案:(1)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文章讲述了司马光童年时期砸缸救人的趣事。
(3)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其他故事,进行分享。
(2)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司马光》。
文章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司马光小时候聪明机智、勇敢救人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字词:司马光、缸、裂、涌、跌、弃、持、破、水、退、走、信、勇敢、机智。
2. 课文理解: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司马光救人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激发学生学习古人智慧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光救人的勇敢和机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勇敢救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掌握情况。
3.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生字词:缸、裂、涌、跌、弃、持、破、水、退、走、信、勇敢、机智课文内容:司马光救人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朗读课文,给家长讲述司马光救人的故事。
(3)思考: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2. 答案:(1)见作业本。
(2)见作业本。
(3)见作业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感受了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司马光》一课。
文章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在童年时期的一个故事,他机智勇敢地砸缸救出小伙伴,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能正确地读写“司、马、光、砸、缸”等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重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地读写“司、马、光、砸、缸”等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书、生字卡片、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动脑筋解决问题的经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展示司马光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读写“司、马、光、砸、缸”等字。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找出课文中表现司马光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的句子。
(2)分析句子,理解句子含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聪明才智勇敢品质2. 生字词:“司、马、光、砸、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生字词造句。
(3)复述课文内容。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2)开展“我身边的司马光”主题活动,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生字词掌握2. 教学目标中关于理解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兴趣的落实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和针对性教学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1. 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让学生直观感受字形。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五篇【导语】《司马光》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
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小朋友掉入水缸,司马光与别的小朋友不同的举动。
可用来帮助学生想像当时情形,培养学生视察、联想的能力。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五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缸”3个生字,会写“别”、“到”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通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大胆、机灵的品行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大胆、机灵的品行埋下伏笔。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姓什么吗?那你知道后面那位老师姓什么吗?(师回答)那你能向后面的老师介绍下你姓什么呢?我们的姓只有一个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姓和我们有些不同,他姓——司马(板书),像这样有两个字组成的姓我们把它叫作复姓。
司马这个姓非常特别,马这个字我们早就学过了,那你能给“司”这个字找个朋友吗?他的名字叫“光”。
(板书)谁愿意和他打个招呼呢?(叫几个学生。
)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课题吧!(20、司马光)2、教师:瞧,这个就是司马光,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去认识一下他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85页,看看读书要求。
出示读文要求:(1)边看插图边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
(2)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号。
2、教师:老师看到大家读课文的时候非常认真,有的同学都已经读了好几遍了,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啊?(6个)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了?三、细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请大家看课文插图。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导语】《司马光》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爱好,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冷静、机灵、大胆、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原文】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谨慎,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
背诵课文。
通过朗诵,感悟司马光大胆、机灵的品行。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视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通过朗诵,感悟司马光大胆、机灵的品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教学案例(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诵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摸索。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3.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形。
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换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