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基础教程 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847.00 KB
- 文档页数:54
知识产权法律基础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论知识产权法是指对与人类创造的智力成果相关的权利进行保护和调整
的法律规范体系。
知识产权是一种由法律授予的权利,以保护创新、创造
和发明所产生的智力产权。
知识产权的核心目标是鼓励创新和创造,促进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包括多个领域,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
每个
领域都有各自的法律规范和特点。
专利权是对发明者为实现技术进步而创造的技术解决方案的一种专有
权利。
通过专利权的保护,发明者可以获得一定期限内的市场独占权,使
其能够获得经济利益并获得技术投资回报。
知识产权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依法平衡各方的利益。
例如,在专利法中,除了对发明者的专利权进行保护,还对公众的使用权、竞争
权等进行限制。
在著作权法中,除了对著作权人的权利进行保护,还对公
众的合理使用权、学术研究权等进行保护。
总之,知识产权法是重要的法律领域,涉及到各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
调整。
它在促进创新和创造、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法序:学习的误区与方法2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词曲作者 歌星 唱片公司创 作 歌曲 演唱会CD演 唱 录 制3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序:学习的误区与方法4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序:学习的误区与方法5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 序:学习的误区与方法6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本课件著作权由作者王迁享有,仅供在“人大芸窗”平台在线讲授和学习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教师和学生使用第一章 总论一、知识(智力成果)与产权什么是法律上的财产?7 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 第一节 知识与财产8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第一节 知识与财产(第1页)什么是 法律上的 财产?•因稀缺具有价值•排他性/专有性•可转让性9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智力成果天然 不是法律上的财产智力成果披露后天然无法被控制: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智力成果如何 成为法律上的财产?法律强制性地 使智力成果具备 排他性和可转让性第一节 知识与财产(第2-3页)10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智力成果财产权范围取决于法律的界定——无法律、无权利基于公共政策的考虑(第3页)为什么法律要制造垄断?11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12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本课件著作权由作者王迁享有,仅供在“人大芸窗”平台在线讲授和学习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人们依法对特定智力成果(作品、发明等)、其他特定成果和商业信誉享有的专有权利(排他权利) 客体不限于智力创造成果 仅针对特定知识形态 和其他成果等 是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特定行为的权利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第3-4页)13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传统知识产权著作权工业产权专利权商标权二、知识产权的范围(第4页)14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特征与性质15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知识产权的客体:物质载体上承载的智力成果等信息客体非物质性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特征与性质一、知识产权的特征(一)客体的非物质性(第4-6页)16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第5-6页承载知识 产权人知识产权 智力 成果 享有 客体 物质载体客体物权 享有物权人 17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承载小说 作者 著作权 作品(小说)享有 客体书本(纸张)客体 物权 享有 购书人 小说书纸张(物质载体) 文字组合(文字作品)18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本课件著作权由作者王迁享有,仅供在“人大芸窗”平台在线讲授和学习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教师和学生使用拥有一边的权利≠拥有另一边的权利 转让一边的权利≠转让另一边的权利 侵犯一边的权利≠侵犯另一边的权利第6-7页19 知识产权法课件作者:王迁 关东升诉道琼斯公司(北京一中院2003年)•道琼斯公司虽然受赠获得该作品的原件,并未获得该作品的著作权。
知识产权法律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李顺德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论学习重点和难点:1、知识产权的概念2、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3、知识产权三种法律保护的联系和区别第一节WTO与知识产权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的正式成员。
我们将面临着加入WTO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新经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重机遇和多重挑战。
WTO和知识经济、新经济、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贸易组织本身是知识经济、新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大大地推进了知识经济、新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知识产权问题与知识经济、新经济、经济全球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WTO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受到各界高度地关注。
1、知识产权纳入WTO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WTO是一个协调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的组织,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GATT)。
作为GATT来讲,主要协调的是货物贸易,而WTO协调的内容除了货物贸易以外,还包括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将其纳入WTO协调不难理解。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把知识产权纳入WTO呢?这个问题确实有些令人费解。
有人说,把知识产权纳入WTO是发达国家出于维护它们自身利益的需要、强烈要求的结果,是发达国家强加给其他成员的一个苦果。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但是,更全面地来看,应该说知识产权纳入WTO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
换言之,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
知识、信息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因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先导作用。
知识要想成为资源,其前提条件是必须首先承认知识是有价值的,而且应该从法律上给予承认和保护。
如果知识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和保护,就谈不上作为资源投入经济运作,知识经济更是无从谈起。
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一章讲“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这个名词源于西方国家,我国是从80年代才接触到了这个名词,90年代这个词铺天盖地而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这个词成了一个时髦词汇。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总论一、财产权的分类:财产权有形财产权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股权等工业产权权著作权专利权著作权的邻接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权保护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布图等条例由上图可以看出,基于智力活动产生的权利有专利权、著作权和保护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布图等法律、法规,基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权利有商标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权等。
二、什么是知识产权?从上表可以看出:知识产权——顾名思义即智慧财产权、智力财产权。
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范畴,不同于对物的所有权,它是一种对利用脑力劳动创造出的成果的所有权。
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权。
三、知识产权所包括的主要权利有:(1)著作权——保护论文、专著、文学、艺术如绘画、音乐作词作曲、小说和自然科学论文论著等作品的权利。
(2)著作权的邻近权——关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录像和广播的权利。
(3)专利权——保护一切领域内人民所做的发明创造权利。
(4)商品商标、商号和出产地标记权。
(5)反不正当竞争权等法律。
(6)保护计算机软件和布图以及其他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知识产权的权利范畴也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而延伸和拓展的。
今年的两会中有一些人大代表就提出了要增加“中药保护法”,不然的话我国的中药将步火药的后尘,墙内播种、墙外开花结果。
目前我国中药资源流失严重,尤其是韩日两国疯狂掠夺中药资源和秘方,美国以前对中药不保护,认为是巫术,《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影中就反映了这个情况,目前美国已经出台了保护中药资源的法律。
以前国际上对计算机布图和软件没有保护法律,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各国逐步建立了相关的保护条例。
由此看出知识产权的权利范畴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拓宽的。
四、知识产权产生的原因知识产权是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知识产权法讲义整理(第一章)一、知识产权总论摘要:知识与财产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知识产权的特征和性质知识产权侵权救济的程序保障第一节:知识与财产从字面来看“知识产权”指“对知识的产权”,而“产权”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因此“知识产权”表面上可被理解为“对知识的财产权”。
换言之,知识是一种法律意义上受保护的财产。
以这种方式去理解“知识产权”的结果,任何知识都成了法律上的财产。
那么,是否任何知识都是法律上的财产呢?或者有哪些形态的知识才是法律上的财产呢?在人类历史的长河,法律上的“财产”长期以来指有形财产。
波斯纳等学者认为:法律上的财产必须符合三方面的条件:一因稀缺而具有价值。
二能够归属于某一特定主体拥有,该主体能够排除他人的共享和干涉。
三可以以一定价格让渡给他人。
显然,据这三条件,有体物最容易成为法律上的财产。
发明创造和文艺作品在古代是不是法律上的财产呢?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为例,它显然具有巨大的价值。
但指南针在当时能够被称为法律上的财产吗?那么在古代社会,由于不能对发明创造成果进行排他性控制,智力成果不具备成为法律上财产的条件,更谈不上所谓的财产权了。
作品在古代也是如此。
作品创作完成之后,一旦流传出去就会被广泛传抄。
作者对此也是无力控制的。
发明创造、文艺作品等由信息构成的成果究竟是如何最终成为法律所承认并保护的财产的呢?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曾在17世纪发明了一种灌溉机。
他向当时的威尼斯国王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陛下,我发明了一种只用很简单的方法和很少的费用,而使用非常方便的扬水灌溉机械,仅用一匹马的力量,即可使二十个管口不断地向外喷水。
我费了很大力气,花了很大代价才完成了它。
因此像这样的发明,如果变成所有人的共同财产,是不能被容忍的。
所以恳求您除我和我的子孙或从我的后代手中获得这种权利的人以外,在四十年内或在规定的期间内,不允许任何人制造和使用我所发明的新机械,即使是制造了,也不准使用。
知识产权法教程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知识与财产波斯纳认为法律上的财产应符合:价值,排他性,可转让性。
劳动产品不是财产,拥有价值也不一定是财产,拥有价值并且可人为控制也不一定是财产。
发明创造、文艺作品等由信息构成的成果之所以能够成为法律上的财产,是出于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保护某些特定利益的公共政策需要。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概念: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自己特定智力成果、商誉和其他特定相关客体等享有的权利。
【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享有的基于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使用的标志等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首先,知识产权的客体不是有形物质,而是智力成果或商誉等非物质性客体,区别于物权。
其次,只有符合知识产权法规定的特定形态和特征的知识形态才可能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
再次,知识产权的客体并不一定与智力创造有关,比如把自然界的图案作为商标。
】范围: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以及新型知识产权。
第三节知识产权的特征和性质概念:知识产权的特征是指知识产权相对于物权而言所具有的特征。
一、特征:(一)客体具有非物质性【作品、发明创造、外观设计和商标标识等。
】;获得了物质载体并不等于享有物质载体所承载的客体的知识产权。
(二)专有性,是指非经知识产权人许可或法律特别规定,他人不得实施受知识产权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即独占性和排他性。
】(三)地域性,是指除非有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定的特别规定,否则知识产权的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必须分别向对方的国家重新申请。
(四)时间性,是指有多数种类知识产权的保护期是有限的,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就不再受保护了。
【对于商业标记、商业秘密等非智力创造成果或非公开性信息而言,由于其原本就不是他人进行创作或创造活动的基础,或者原本就不能为公众所获得,所以可以一直进行保护,但对于注册商标需要在法定期限内进行续展才能获得持续的保护。
】二、性质:知识产权调整的关系主要是民事主体之间等价有偿的财产关系,权利的行使主要取决于民事主体之间的意思自治,所以知识产权是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