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87.12 KB
- 文档页数:11
软件工程(第五版)--习题及答案---第八章一、判断题1、(√)使用括号改善表达式的清晰性。
2、(×)对递归定义的数据结构不要使用递归定义的过程。
3、(×)尽可能对程序代码进行优化。
4、(√)不要修改不好的程序,要重新编写。
5、(√)不要进行浮点数的相等比较。
6、(×)应尽可能多地使用临时变量。
7、(√)利用数据类型对数据值进行防范。
8、(×)用计数方法而不是用文件结束符判别批量数据输入的结束。
9、(×)程序中的注释是可有可无的。
10、(√)使用有意义的标识符。
11、(×)应尽量把程序编写的短一些。
12、(×)应尽量使用goto语句。
二、选择题1、在编码中首先要考虑的是(B)。
A、程序的执行效率B、程序的可读性C、程序的一致性D、程序的安全性2、(D)。
不属于序言性注释内容的是A、模块设计者B、修改日期C、程序的整体说明D、语句功能3、序言性注释应置于文件或模块的(A)位置。
A、起始B、结束C、中间D、起始和中间4、如果编写系统软件,可选用的语言是(C)。
A、FoxProB、COBOLC、CD、FORTRAN5、选择程序设计语言不应该考虑的是(B)。
A、应用领域B、语言的功能C、用户的要求D、用户的使用水平6、与编程风格有关的因素不包括(D)。
A、源程序文档化B、语句构造C、输入输出D、程序的编译效率7、最早用于科学计算的程序设计语言是(C)。
A、PROLOGB、SmalltalkC、FORTRAND、COBOL8、功能性注释的主要内容不包括(B)。
A、程序段的功能B、模块的功能C、数据的状态D、语句的功能9、对建立良好的编程风格,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A、程序应简单、清晰、可读性好B、符号名的命名只要符合语法即可C、充分考虑程序的执行效率D、程序的注释可有可无10、源程序中应包含一些内部文档,以帮助阅读和理解程序,源程序的内部文档通常包括合适的标识符、注释和(A)。
一、选择题1、系统流程图是一种传统工具,用于描绘(D)。
A、逻辑模型B、程序结构C、体系结构D、物理系统2、软件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C)。
A、证明软件开发项目可行B、证明软件开发项目不可行C、阐述软件开发项目值得或不值得做D、为了确定软件开发项目要不要做3、技术可行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A)。
A、从技术方面说明项目是否可行B、从技术上定义项目要解决的问题C、给出项目开发可行的技术路线D、给出精简的项目需求设计报告4、可行性研究的步骤首先是(A)。
A、确定项目目标,即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定义B、研究项目要求C、对项目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D、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5、可行性研究的任务不包括(D)。
A、技术可行性B、经济可行性C、法律可行性D、政治可行性6、系统流程图是描述(A)的工具。
A、物理系统B、逻辑系统C、体系系统D、程序系统7、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A)需求分析,设计过程。
A、简化、压缩的B、详细的C、彻底的D、深入的8、系统流程图的符号不包括(D)。
A、B、C、D、二、简答题1、软件开发的早期,为什么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目标的可行性研究有几个方面?答:许多软件开发问题都不能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或资源限制下得到解决。
如果开发人员没有尽早停止没有可行解决方案的开发项目,就会造成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浪费。
为了降低软件开发失败的可能性,需要进行软件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要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运行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四方面进行。
2、简述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答:(1)审核系统的规模和目标;(2)分析研究现行系统;(3)设计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4)获得并比较可行的方案;(5)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某航空公司为了方便旅客,拟开发一个机票预订系统。
将旅客的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等)输入该系统后,系统自动为旅客安排航班。
打印出取票通知和票务账单。
旅客可在航班的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票务账单交款取票。
一、判断题1、(√)详细设计也称模块设计。
2、(×)在数据代码设计时,应尽量让一条代码代表多个信息。
3、(×)在数据代码设计时,应可能设计字母和数字混合代码。
4、(×)在输出界面设计时,要尽可能使用代码或缩写,以求简洁。
5、(×)详细设计评审应尽可能和概要设计评审一同进行。
二、选择题1、软件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A )。
A 、算法和使用的数据结构、算法和使用的数据结构 B 、外部接口、外部接口 C 、功能、功能 D 、程序、程序2、借助于软件工具,可将(C )容易地转换为高级语言源程序。
)容易地转换为高级语言源程序。
A 、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 B 、N-S 图 C 、PAD 图 D 、判定表、判定表3、不属于详细设计工具的是(A )。
A 、DFD 图B 、PAD 图C 、PDlD 、N-S 图 4、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C )。
A 、过程、子过程和子程序、过程、子过程和子程序 B 、递归、堆栈和队列、递归、堆栈和队列 C 、顺序、选择和重复、顺序、选择和重复 D 、调用、返回和转移、调用、返回和转移 5、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A )。
A 、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B 、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可以有多个出口C 、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D 、不使用goto 语句 三、简答题1、软件的详细设计阶段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算法设计;(2)数据结构设计;(3)模块接口细节设计;(4)测试用例设计;(5)数据库物理设计;(6)数据代码设计;(7)其他设计;(8)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并进行评审。
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并进行评审。
2、数据输入界面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答:在设计数据输入界面时应做到:尽量简化用户的工作、减少输入的出错率;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尽可能减少输入量并实现自动输入;尽可能减少输入量并实现自动输入; 对共同的输入设置默认值;对共同的输入设置默认值; 使用代码或缩写;缩写; 自动填入已输入过的内容;列表式输入; 数据分组输入。
软件工程(第五版)--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判断题1、(√)详细设计也称模块设计。
2、(×)在数据代码设计时,应尽量让一条代码代表多个信息。
3、(×)在数据代码设计时,应可能设计字母和数字混合代码。
4、(×)在输出界面设计时,要尽可能使用代码或缩写,以求简洁。
5、(×)详细设计评审应尽可能和概要设计评审一同进行。
二、选择题1、软件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A)。
A、算法和使用的数据结构B、外部接口C、功能D、程序2、借助于软件工具,可将(C)容易地转换为高级语言源程序。
A、程序流程图B、N-S图C、PAD图D、判定表3、不属于详细设计工具的是(A)。
A、DFD图B、PAD图C、PDlD、N-S图4、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C)。
A、过程、子过程和子程序B、递归、堆栈和队列C、顺序、选择和重复D、调用、返回和转移5、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A)。
A、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B、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可以有多个出口C、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D、不使用goto语句三、简答题1、软件的详细设计阶段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算法设计;(2)数据结构设计;(3)模块接口细节设计;(4)测试用例设计;(5)数据库物理设计;(6)数据代码设计;(7)其他设计;(8)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并进行评审。
2、数据输入界面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答:在设计数据输入界面时应做到:尽量简化用户的工作、减少输入的出错率;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尽可能减少输入量并实现自动输入;对共同的输入设置默认值;使用代码或缩写;自动填入已输入过的内容;列表式输入; 数据分组输入。
3、代码设计的原则有哪些答:代码设计的原则是标准化、唯一性、可扩充性、简单性、规范性和适应性。
软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1.什么是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对开发出的软件很难满意。
(2)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3)一般软件很难维护。
(4)软件生产效率很低。
(5)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大。
(6)软件成本与开发进度难以估计。
- (7)软件技术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的需要。
2.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1) 开发人员方面,对软件产品缺乏正确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软件产品是一个完整的配置组成。
造成开发中制定计划盲目、编程草率,不考虑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2) 软件本身方面,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软件是逻辑部件,软件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方法论和规范指导,造成软件维护困难。
(3) 尤其是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原有软件开发方式效率不高、质量不能保证、成本过高、研制周期不易估计、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3.怎样克服软件危机?(1) 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长期以来从事各种工程项目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有效原理、概念、技术与方法,特别是吸取几十年来人类从事计算机硬件研究和开发的经验教训。
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努力作到良好的组织,严格的管理,相互友好的协作。
(2) 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并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克服在计算机系统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作法。
(3)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好的软件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
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集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很好的软件开发支环环境。
-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4.构成软件项目的最终产品:应用程序、系统程序、面向用户的文档资料和面向开发者的文档资料。
5.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从软件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淘汰的全过程。
软件工程(第五版)-习题及答案---第六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一、选择题1、UML的主要特点不正确的是(C)。
A、面对对象,表达能力强B、可视化建模C、面对过程,表达能力强D、统一标准2、静态建模图不包括(B)。
A、用例图B、协作图C、类图D、对象图3、用例图的模型元素不包括(D)。
A、用例B、系统C、行为者D、软件开发者4、类图的要素不包括(D)。
A、类名称B、操作C、属性D、对象5、时序图中的要素不包括(A)。
A、执行者B、对象C、对象生命线D、消息6、对象模型的描述工具是(C)。
A、状态图B、数据流图C、对象图D、结构图7、协作图的要素不包括(A)。
A、用例B、对象C、链D、消息8、类图反映了系统中对象之间的抽象关系,不包括(D)。
A、关联B、聚合C、泛化D、内聚9、下面(D)不是状态图的图符。
A、圆角的矩形B、实心圆点C、实心圆环D、椭圆10、描述类中某个对象的行为,反映了状态与事件关系的是(A)。
A、状态图B、数据流图C、对象图D、结构图11、动态模型的描述工具(C)。
A、对象图B、设计图C、状态图D、结构图12、表示对象的相互行为的模型是(A)模型。
A、对象B、动态C、结构D、静态13、有关类和对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对象B、对象是类的具体实例C、类是某一类对象的抽象D、类和对象的关系是一种数据类型和变量的关系14、用例图中用例之间的关系通常有关联关系、依赖关系和(C)关系。
A、协作B、聚合C、泛化D、内聚15、动态模型图包括: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和(C)图。
A、对象图B、设计图C、活动图D、结构图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用例图的三个要素。
答:用例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元素:①用例(Use Case):用例是系统的使用过程或要执行的动作序列,用来描述某个参与者使用系统所完成的功能。
在图中用椭圆来表示,用例名称可写在椭圆中或椭圆下面。
一、选择题1、汽车有一个发动机,汽车和发动机之间的关系是(B)关系。
A、一般具体B、整体部分C、分类关系D、is a2、火车是一种陆上交通工具,火车和陆上交通工具之间的关系是(D)关系。
A、组装B、整体部分C、has aD、一般具体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最主要特点是(C)。
A、模块B、抽象性C、继承性D、共享性4、软件部件的内部实现与外部可访问性分离,这是指软件的(A)。
A、封装性B、抽象性C、继承性D、共享性5、面向对象分析阶段建立的三个模型中,核心模型是(C)模型。
A、功能B、动态C、对象D、分析6、对象模型的描述工具是(C)。
A、状态图B、数据流图C、对象图D、结构图7、动态模型的描述工具是(A)。
A、状态图B、结构图C、对象图D、流程图8、在只有单重继承的类层次结构中,类层次结构是(A)层次结构。
A、树型B、网状型C、星型D、环型9、(C)模型表示了对象的互相行为。
A、功能B、动态C、对象D、分析10、在确定类时,所有(A)是候选的类。
A、名词B、形容词C、动词D、代词11、面向对象分析的原则不包括(C)。
A、抽象B、封装C、依赖D、继承12、常用动词和动词词组来表示(C)。
A、对象B、类C、关联D、属性13、在确定属性时,所有(B)是候选的属性。
A、名词B、修饰性名词词组C、动词D、词组14、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信息隐藏是通过对象的(A)来实现的。
A、封装性B、分类性C、继承性D、共享性15、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不包括(D)。
A、模块化B、抽象C、信息隐藏D、强耦合二、简答题1、面向对象分析通常要建立哪三种模型?它们分别描述系统的哪些方面?答:面向对象分析通常要建立三种模型,分别是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其中:对象模型描述系统的数据结构,它是用来描述系统包含的对象及对象之间关系的模型;动态模型描述系统的控制结构,它是用来确定各个对象之间交互及整体的控制结构的模型;功能模型描述系统的功能,它是用来描述系统要实现的功能的模型。
软件⼯程(第五版)--习题及答案--第三章⼀、判断题1、(√)软件需求分析阶段要确定软件系统要“做什么”。
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可作为可⾏性研究的依据。
3、(√)需求分析员可以参加最后的需求评审⼯作。
4、(×)画数据流图时可以加少量的控制流,使加⼯之间有时序的关系。
5、(√)结构化分析模型的核⼼是数据词典。
6、(×)在数据流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的是控制流。
7、(×)在软件⽣产过程中,需求信息的来源是项⽬经理。
8、(√)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软件的功能。
⼆、选择题1、需求分析最终结果是产⽣(B)。
A、项⽬开发计划B、需求规格说明书C、设计说明书D、可⾏性分析报告2、数据流图(DFD)是(A)⽅法中⽤于表⽰系统的逻辑模型的⼀种图形⼯具。
A、SAB、SDC、SPD、SC3、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不包括(C)。
A、软件验收的依据B、⽤户与开发⼈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C、软件可⾏性研究的依据D、软件设计的依据4、数据词典是⽤来定义(D)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
A、流程图B、功能结构图C、结构图D、数据流图5、结构化分析⽅法(SA)是⼀种⾯向(B)的分析⽅法。
A、数据结构B、数据流C、结构化数据系统D、对象6、在数据词典中,以下哪⼀项表⽰允许重复0⾄任意次(A)。
A、{ }B、0{ }C、0{ }nD、{ }n7、以下数据流图符号中哪⼀个表⽰加⼯(B)。
A、B、C、D、8、软件开发的需求活动,其主要任务是(D)。
A、给出软件解决⽅案B、给出系统模块结构C、定义模块算法D、定义需求并建⽴系统模型9、结构化分析的核⼼是(A)。
A、⾃顶向下的分解B、⽤DFD建模C、⽤DD描述数据需求D、⾃底向上的抽象10、需求分析的任务是(A)。
A、正确说明让软件“做什么”B、⽤DFD建模C、⽤DD建⽴数学模型D、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11、对于分层的DFD,⽗图与⼦图的平衡是指(B)。
一、判断题1、(×)测试是为了验证该软件以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需求。
2、(√)发现错误多的程序模块,残留在模块中的错误也多。
3、(×)白盒测试法是根据程序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4、(×)黑盒法是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5、(√)确定测试计划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制定的。
6、(√)集成测试计划是在概要设计阶段制定的。
7、(√)单元测试是在编码阶段完成的。
8、(√)集成测试工作最好由不属于该软件开发组的软件设计人员承担。
9、(√)为了提高软件的测试效率,测试工作需要有测试工具的支持。
10、(×)在做程序的单元测试时,桩模块比驱动模块容易编写。
二、选择题1、测试用例是专门为了发现软件错误而设计的一组或多组数据,它由(C)组成。
A、测试输入数据B、预期的测试输出数据C、测试输入与预期的输出数据D、按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数据2、测试和调试最大的不同在于(A)。
A、操作者的心理状态不同B、它们的行为取向不同C、使用的工具不同D、运用的方法不同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B)。
A、发现错误B、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C、没有发现错误D、证明发现不了错误4、白盒法和黑盒法最大的不同在于(A)。
A、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不同B、测试的任务不同C、应用的测试阶段不同D、基于的知识集不同5、单元测试阶段主要涉及(D)的文档。
A、需求设计B、编码和详细设计C、详细设计D、概要设计6、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A)。
A、确认测试B、集成测试C、验证测试D、验收测试7、软件调试的目的是(B)。
A、发现错误B、改正错误C、改善软件的性能D、挖掘软件的潜能8、进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A)。
A、尽可能多地找出软件中的错误B、缩短软件的开发时间C、减少软件的维护成本D、证明程序没有缺陷9、选择一个适当的测试用例,用于测试下面的程序,能达到判定覆盖的是(C)。
A、B、D 、10、在进行单元测试时,常用的方法是(A )。
软件工程第五版课后全答案准确对应书山答案一: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以系统化、规范化、可定量化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的学科。
它包括软件开发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以及软件工程实践中的管理过程。
答案二:软件工程的原则和概念1. 软件工程的原则:- 适应性原则:软件工程应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 开发可验证性:软件开发过程应可验证和检验。
- 风险管理:软件开发中应采取风险管理策略。
- 可扩展性:软件应具备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2. 软件工程的概念:- 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从提出需求到废弃的整个过程。
- 开发过程模型:指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可管理的阶段和活动。
- 软件需求:用户对软件的功能、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和期望。
- 软件设计:确定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并编写详细的规格说明。
- 软件测试:验证软件是否符合需求,并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
- 软件维护:对已经交付使用的软件进行错误修复、性能优化等活动。
答案三:软件过程和项目管理1. 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定义:软件过程是指为实现软件的开发和维护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活动。
- 软件过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等。
- 软件过程改进:通过评估现有过程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2.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概述:项目管理是指将规划、组织、指导、控制和评估项目活动的过程。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
- 项目管理过程:包括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阶段。
答案四: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1. 需求工程: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重要阶段,它涉及对用户需求的收集、分析和规格说明等活动。
- 需求获取: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从用户和相关人员中获取需求。
- 需求分类和排序:将获取的需求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规格说明。
2. 需求分析模型: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型来表示需求,常用的模型有数据流图、用例图等。
一、判断题1、(×)测试是为了验证该软件以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需求。
2、(√)发现错误多的程序模块,残留在模块中的错误也多.3、(×)白盒测试法是根据程序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4、(×)黑盒法是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5、(√)确定测试计划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制定的.6、(√)集成测试计划是在概要设计阶段制定的。
7、(√)单元测试是在编码阶段完成的。
8、(√)集成测试工作最好由不属于该软件开发组的软件设计人员承担.9、(√)为了提高软件的测试效率,测试工作需要有测试工具的支持。
10、(×)在做程序的单元测试时,桩模块比驱动模块容易编写。
二、选择题1、测试用例是专门为了发现软件错误而设计的一组或多组数据,它由(C)组成。
A、测试输入数据B、预期的测试输出数据C、测试输入与预期的输出数据D、按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数据2、测试和调试最大的不同在于(A)。
A、操作者的心理状态不同B、它们的行为取向不同C、使用的工具不同D、运用的方法不同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B)。
A、发现错误B、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C、没有发现错误D、证明发现不了错误4、白盒法和黑盒法最大的不同在于(A)。
A、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不同B、测试的任务不同C、应用的测试阶段不同D、基于的知识集不同5、单元测试阶段主要涉及(D)的文档。
A、需求设计B、编码和详细设计C、详细设计D、概要设计6、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A).A、确认测试B、集成测试C、验证测试D、验收测试7、软件调试的目的是(B)。
A、发现错误B、改正错误C、改善软件的性能D、挖掘软件的潜能8、进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A)。
A、尽可能多地找出软件中的错误B、缩短软件的开发时间C、减少软件的维护成本D、证明程序没有缺陷9、选择一个适当的测试用例,用于测试下面的程序,能达到判定覆盖的是(C)。
A、B、10、在进行单元测试时,常用的方法是(A).A、采用白盒测试,辅之以黑盒测试B、采用黑盒测试,辅之以白盒测试C、只使用白盒测试D、只使用黑盒测试11、白盒测试方法一般适合于(A)测试。
一、判断题1、(√)软件需求分析阶段要确定软件系统要“做什么”。
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可作为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需求分析员可以参加最后的需求评审工作。
4、(×)画数据流图时可以加少量的控制流,使加工之间有时序的关系。
5、(√)结构化分析模型的核心是数据词典。
6、(×)在数据流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控制流。
7、(×)在软件生产过程中,需求信息的来源是项目经理。
8、(√)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软件的功能。
二、选择题1、需求分析最终结果是产生(B)。
A、项目开发计划B、需求规格说明书C、设计说明书D、可行性分析报告2、数据流图(DFD)是(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的逻辑模型的一种图形工具。
A、SAB、SDC、SPD、SC3、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不包括(C)。
A、软件验收的依据B、用户与开发人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C、软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D、软件设计的依据4、数据词典是用来定义(D)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
A、流程图B、功能结构图C、结构图D、数据流图5、结构化分析方法(SA)是一种面向(B)的分析方法。
A、数据结构B、数据流C、结构化数据系统D、对象6、在数据词典中,以下哪一项表示允许重复0至任意次(A)。
A、{ }B、0{ }C、0{ }nD、{ }n7、以下数据流图符号中哪一个表示加工(B)。
A、B、C、D、8、软件开发的需求活动,其主要任务是(D)。
A、给出软件解决方案B、给出系统模块结构C、定义模块算法D、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9、结构化分析的核心是(A)。
A、自顶向下的分解B、用DFD建模C、用DD描述数据需求D、自底向上的抽象10、需求分析的任务是(A)。
A、正确说明让软件“做什么”B、用DFD建模C、用DD建立数学模型D、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11、对于分层的DFD,父图与子图的平衡是指(B)。
A、父图与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相同B、子图必须继承父图的输入与输出流C、父图与子图相应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名字保持一致D、子图可以自己的输入输出数据流12、DFD的每个加工都必须有(A)。
A、一个输入和输出数据流B、一个输入数据流C、一个输出数据流D、一个输入或输出数据流13、需求分析是分析员经了解用户的要求,认真细致地调研、分析,最终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并写出(B)的过程。
A、模块说明书B、软件规格说明书C、项目开发计划D、合同文档14、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以数据流图、(D)和加工说明等描述工具,即用直观的图和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软件系统模型。
A、DFD图B、PAD图C、IPO图D、DD15、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B)。
A、阶段性报告B、需求评估C、总结D、都不正确16、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
下面图符名称标识的图符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的是(A)。
A、控制流B、加工C、数据存储D、源点和终点17、DFD用于描述系统的(D)。
A、数据结构B、控制流程C、基本加工D、软件功能18、数据词典不包括的条目是(C)。
A、数据项B、数据流C、数据类型D、数据加工19、软件需求分析一般应确定的是用户对软件的(D)。
A、功能需求B、非功能需求C、性能需求D、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20、在数据流图中,有名字和方向的成分是(B)。
A、信息流B、数据流C、控制流D、信号流三、简答题1、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怎样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答: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要准确地理解旧系统、定义新系统的目标,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即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新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
具体任务是:明确问题定义、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做什么”,即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与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怎么做”,即着手软件需求的实现: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目标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
2、怎样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答:建立目标系统逻辑模型的一般过程:(1)由当前物理系统导出当前系统物理模型;(2)由当前系统物理模型,导出当前系统逻辑模型;(3)参考当前系统逻辑模型,设想出新系统逻辑模型。
3、数据流图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成分?答:数据流图是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
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过程。
它表示了系统内部信息的流向以及系统的逻辑处理功能。
数据流图的主要成分有四种: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数据流的源点和终点。
4、数据词典的作用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答:数据词典是数据的集合,它对数据流图中的各个元素作完整的定义和说明,是数据流图的补充工具。
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两者缺一不可。
其内容包括:数据流、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加工逻辑、外部实体6类元素。
四、应用题1、用SA方法对“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画出DFD图,并建立相应的数据词典。
解:“学生管理系统”的顶层图和0层图。
顶层图:成绩库部分数据词典:学生档案={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成绩库=学号+课程号+分数课程库=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考试成绩=学号+课程号+分数学号=”00001” (99999)姓名=2{汉字}4专业=”01”...”99”注:专业代号2位数字班级=”01”...”99”注:班级代号2位数字学分=0..992、某录取统分子系统有如下功能:(1)计算标准分:根据考生原始分计算出标准分,并将其存入考生分数文件。
(2)计算录取线分:根据标准分、招生计划文件中的招生人数,计算录取线分数,并存入录取线文件。
试根据要求画出该子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解:数据流图如下:3、某考务中心准备开发一个考务管理系统,其需求如下:(1)考生填写考试报名表,经检查合格后在系统中登记注册,并发给学生准考证。
(2)学生按照准考证要求进入考场考试。
考试完后将试卷交给阅卷站。
(3)阅卷站阅卷后把成绩表(包括每个考试科目、每个考生的分项分数)交给本系统并输入计算机。
(4)考试中心负责管理成绩评定标准,并将其交给阅卷站。
(5)系统把考试成绩通知考生,把考试成绩的统计结果交给考试中心。
(6)系统向考生提供按准考证号、考生姓名的考生成绩查询,将按科目的历年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和评分标准提供给考试中心。
(7)考生对考试成绩质疑时,系统根据准考证号、姓名可以查询考生某科目的各分项成绩,必要时可查阅阅卷站的试卷。
(8)系统保存并可查询历年每门科目的评分标准。
(9)根据考试成绩统计系统可以向考试中心提供试题难度分析。
请画出系统的数据流程图(顶层图和0层图)。
顶层图0层图:计算标准计算录取考 生原始分标准分标准分考生分数招生计划文件录取线文件招生人数成绩清单统计分析表 不合格报名表 考生名单报名表 准考证考务管理系统考生考 试 中 心合格标准阅卷站考试通知单错误成绩单0层图4、某单位人事部门拟对职工工作进行调整,细则如下:年龄满40岁以上人员,初中或高中文化,若是男性当修理工,若是女性当清洁工;大专文化当技术员。
年龄25岁至40岁,初中或高中文化,若是男性钳工,若是女性当车工;大专文化当技术员。
年龄不满25岁,初中文化脱产学习,高中文化当电工;大专文化当技术员。
请根据以上叙述运用三种加工逻辑说明写出它们的逻辑组合的关系。
解:判定表如下:设:性别: 男:M 女:F学历: 初中:A 高中B 大专:C年龄:小于25: C 25至40:Y 40以上:L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性别 M M M M M M M M M F F F F F F F F F 学历 A A A B B B C C C A A A B B B C C C 年龄 C Y L C Y L C Y L C Y L C Y L C Y L 脱产学习 X X 电工 X X 技术员 X X X X X X 修理工 X X 钳工 X X 车工 X X 清洁工XX化简后的判定表:单错 误成 绩 单成 绩 清统计分析表 考生通知单2统计 成绩合格标准考生名册报名表1登记 报名单不合格报名表 准考证考生名单1,10 2 3 4,13 5 6 7-9,16-1811 12 14 15 性别 -- M M -- M M -- F F F F 学历 A A A B B B C A A B B 年龄 C Y L C Y L -- Y L Y L 脱产学习 X 电工 X 技术员 X 修理工 X X 钳工 X X 车工 X X 清洁工XX判定树:结构化语言: IF 年龄>40 THEN SWITCH (学历) {CASE :“初中”IF 性别为“男” THEN做修理工ELSE 做清洁工 CASE :“高中”IF 性别为“男” THEN>4025-40年龄 学历 性别男------修理工女-----清洁工初中 高中 男 ---修理工 女 –--清洁工25-40 男------钳工女-----车工初中 高中 大专------------------------技术员 男 ---钳工 女 –--车工 大专------------------------技术员 初中-----------------脱产学习 高中-------------------电工大专------------------技术员做修理工ELSE 做清洁工 CASE :“大专” 做技术员ELSE IF 年龄>=25 且 年龄<40 THEN SWITCH (学历) { CASE :“初中”IF 性别为“男” THEN 做钳工 ELSE 做车工 CASE :“高中”IF 性别为“男” THEN 做钳工 ELSE 做车工 CASE :“大专” 做技术员 } ELSESWITCH (学历){ CASE : “初中” 脱产学习 CASE :“高中” 做电工CASE : “大专” 做技术员 }5、下面是一项货运收费政策:“航空运费”,重量小于或等于20kg 的货物,每千克6元,若重量大于20kg ,超重部分每千克6.5元,航空运费的最低起价是12元。
这项标准适用于国内航线,如果是国际航线,运费加倍。
请用判定树、判定表表达。
注:设重量为W(单位为Kg)重量<=2Kg ,重量>2Kg 且重量<=20Kg ,重量>20Kg ,分别用L 、M 、H 表示判定树:重量<=2Kg —— 12元重量>2Kg 且<=20Kg —— 6W 元 重量>20Kg —— 6.5(W-20)+120重量<=2Kg —— 24元重量>2Kg 且<=20Kg —— 12W 元 重量>20Kg —— 13(W-20)+240国内国际6、下面是中国邮政电子汇兑系统中汇兑资费计算加工中资费计算的方法:无论是本埠(县)还是外埠资费计算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