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强化混凝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关键词:污水水处理强化混凝我国中小城镇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1/2,但处理率一直很低。
原因主要是二级处理能耗大、运行费用高,在短时间内难以普及;而一级处理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主要污染物去除率低。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是近年来开发的污水处理工艺,该方法投加低剂量的混凝剂能有效地处理污水,还能提高SS,BOD,TP等污染物的去除剩。
研究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技术作为我国现阶段城镇污水过渡处理措施,对缓解各地政府由于资金严重不足而无法开展污水处理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强化混凝技术原理强化混凝是指常规混凝处理过程中,在保证浊度去除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来实现提高有机物去除率的工艺过程。
这是基于混凝剂投加量的提高或反应PH条件控制的混凝过程。
强化混凝是在现有水处理工艺设施上的改进与提高,通过对混凝剂的筛选优化、混凝剂剂量与混凝反应过程及反应PH 条件的控制强化来实现,同时必须兼顾前、后续流程的运行工况(而非简单的基于混凝剂投加量的提高或反应PH条件控制),才能达到真正强化目的。
混凝法强化一级处理机理与给水中混凝沉淀机理一样,即通过投加混凝剂,使微小悬浮固体、胶体颗粒脱稳、凝聚形成较粗的絮凝体,从而提高沉淀效率。
污水处理很大程度是固液分离的技术,强化一级处理的目的就是集中在如何提高初级处理的固液分离效果以达到达标排放或减轻二级处理的负荷和如何才能实现高效、实用、紧凑的处理工艺。
强化混凝技术中的固液分离效果可以通过化学絮凝作用来实现。
在非强化一级处理工艺中,初级沉淀池中没有去除的污染物为<0.1mm的细小颗粒。
这些微小的颗粒由于受到周围水分子热运动的冲击,具有不同程度的布朗运动特征,阻碍了他们的下沉运动,往往使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悬浮状态。
利用有效的混凝剂,恰当的混合条件以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絮体,小于0.1mm的颗粒可以通过化学混凝作用从污水中去除。
2 强化混凝技术的影响因素2.1混凝剂类型的影响作用很多实际运行中,不同混凝剂对于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和氮磷的去除效果不同。
高强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高强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简称HS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高抗裂性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可达到100MPa以上。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HSC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HSC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一、水坝工程水坝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重要建筑物,其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力和地震力。
为了保证水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HSC在水坝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坝本体结构:水坝本体结构是水坝的主要承重结构,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采用HSC可以使水坝具有更高的抗震性和承载能力,提高水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水闸:水闸是水坝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控制水流量和水位。
水闸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力和冲击力,因此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采用HSC可以提高水闸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延长水闸的使用寿命。
3.泄洪道:泄洪道是水坝中用于排放过剩水流的通道,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力和冲击力。
采用HSC可以提高泄洪道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减少泄洪道的渗漏和变形。
二、渠道工程渠道工程是将水引入到灌溉区域的重要工程,其主要结构是渠道。
为了保证渠道的畅通和稳定性,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HSC在渠道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渠道结构:渠道结构是渠道的主要承重结构,需要使用高强混凝土。
采用HSC可以提高渠道结构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延长渠道的使用寿命。
2.渠道闸门:渠道闸门是用于控制水流量和水位的重要设施,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力和冲击力。
采用HSC可以提高渠道闸门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减少闸门的维修和更换次数。
3.渠道涵洞:渠道涵洞是渠道中用于穿过山区和河流的通道,需要承受巨大的地震力和水压力。
采用HSC可以提高渠道涵洞的抗震性和承载能力,减少涵洞的损坏和维修次数。
三、水处理工程水处理工程是将污水处理成可供使用的水的重要工程,其主要结构是水处理设施。
强化混凝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发展摘要:强化混凝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供水压力大的现状,并且能更好地促进完善我国的水处理工程技术,有力地推动我国水工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强化混凝;水处理;混凝剂;水质前言: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我国修改了水质量标准,以往的常规混凝技术将不能再保证人类的用水水质安全,国家在加大经济发展的时候,对环境保护却没有重视,我们的生活用水水质越来越得不到可靠的保证。
强化混凝技术可以使污水得到更好处理,而其不需要改变目前的水处理工艺设施,所以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我国水资源不足现状,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带动水工业的前进。
1 强化混凝技术分类强化混凝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混凝剂的筛选优化;(2)混凝剂剂量与混凝反应过程;(3)投加助凝剂;(4)预氧化强化混凝;(5)泥渣回流改善沉淀和澄清效果等几种工艺,从而达到强化混凝的目的。
1.1混凝剂的筛选优化这几年,我们也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对处理污水提出了新要求,也开始对复合型絮凝剂研究有了一些进展,聚合铝铁、铝硅、硅铝、硅铁以及聚合铝,铁与活性致浊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等复合型絮凝剂陆续研究出炉,而且通过聚合铝,铁复配工艺,得出了聚合铝硅和聚合铝铁等多品种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混凝剂的起效原因在不断摸索清楚,特别是在既定水系和水质条件(包括如预氧化、预加酸碱等前处理过程所引起的水质变化)添加混凝剂后研究形态其转化规律,通过添加不同形态、粒度大小、荷电特性的混凝剂后特性摸索清楚后,选择和优化混凝剂就有了新线索,根据水体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不同的水质目标,优化筛选高效混凝剂,确立最佳工艺去除目标。
比如於斯,程晓如等研究表明在处理富磷污水时,除了氯化铝的除磷效果不大理想外,硫酸铝、硫酸铁和碱式硫酸铁都能达到出水总磷5mg/L左右的要求,除磷效果达到水质要求。
1.2 混凝剂剂量与混凝反应过程混凝过程是集众多复杂物理化学乃至生物反应于一体的综合反应过程,在既定的条件下,包含了诸如水溶液化学、水力学、不断形成与转化的絮体之间或碰撞或黏附或剪切等物理作用及其微界面物理化学过程等。
强化混凝工艺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本论文阐述了混凝是饮用水处理中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工艺,除了去除浊度等常规指标以外,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饮用水水质。
关键词:强化混凝水处理有机物水质强化混凝(enhanced coagulation,ec)是在常规混凝处理基础上提出来的。
强化混凝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外均有很多成功的实例。
近几十年来,有关混凝技术领域的研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果,且面临着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强化混凝是仅次于生化处理的污水处理主流技术。
1强化混凝机理强化混凝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条件使有机物去除范围和去除率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其作用机理阐述如下:胶体稳定性的增加是由于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在无机胶体颗粒表面形成有机保护层,造成空间位阻或双电层排斥作用。
混凝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
一般认为混凝过程是混凝剂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进行电中和使其脱稳,从而形成细小的颗粒,继而絮凝为大而密实的矾花,并通过吸附架桥或网捕作用使脱稳的胶体生成粒度较大的絮凝体,再通过沉淀与过滤进行分离去除。
而水中分子质量较小、溶解度较大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酸类中的富里酸等)在一般混凝条件下去除率很低。
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不易被混凝剂的水解产物——金属氢氧化物所吸附,有机物不但增加了胶体表面电荷,而且造成空间位阻效应。
但是,如果通过改善混凝处理条件,即在低ph、高混凝剂用量的强化混凝条件下形成大量金属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形态且使其正电荷密度上升,同时低ph条件会影响有机物离解度和改变水中有机物存在形态。
有机物质子化程度提高,电荷密度降低,进而降低其溶解度及亲水性,成为较易被吸附的形态。
2强化混凝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2.1材料及方法2.1.1材料及水质试验污水取自山东某镇生活污水集水井。
污水水质见表1。
表1实验污水水质所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使用时配成5% (质量分数)溶液;硫酸亚铁(feso4),使用时配成5% (质量分数)溶液;阳离子絮凝剂(pam),实验室合成,使用时配成1% (质量分数)的溶液。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确保人民生活用水的安全,混凝技术成为了水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混凝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一、混凝技术的基本原理混凝技术是指利用混凝剂将水中的悬浮物、絮状物、胶体等微小颗粒形成较大的凝聚体,使其沉降或浮于水面,并通过过滤、沉淀等方式将其分离出水体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混凝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给水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细小颗粒在混凝剂作用下发生聚集,形成较大的凝聚体,这些凝聚体随后通过沉降、浮升等方式从水中分离出去。
混凝剂一般分为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两大类。
常用的无机混凝剂有氧化铝、硫酸铁、氢氧化铁、氢氧化钙等;有机混凝剂一般为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
这些混凝剂能够改变水中颗粒的表面电荷应力,使颗粒之间发生凝聚,从而实现净水目的。
二、混凝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混凝前处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混凝技术通常被用于污水的初级处理阶段。
当污水中存在大量的悬浮物、胶体和其他微小颗粒时,通过混凝技术可以将这些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凝聚体,便于后续的沉降、过滤等处理。
混凝前处理还可以有效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提高处理效率。
2.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混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泥脱水和固液分离过程中。
混凝技术可以使污泥中的颗粒形成较大的凝聚体,有利于后续的脱水处理,减少能耗和处理成本。
3. 工业废水处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大量的废水排放。
这些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和固体颗粒,通过混凝技术可以将这些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凝聚体,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处置。
三、混凝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1. 自来水厂在自来水处理过程中,混凝技术被用于除去水中的浊度和色度物质。
通过加入适量的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凝聚成较大的凝聚体,进而通过过滤等手段将其分离出去,从而提高水质。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对混凝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混凝剂的种类、添加剂的选取、搅拌速度的控制等方面。
对混凝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也有不同程度的探讨,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着重探讨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混凝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1.2 研究意义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课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环境越来越受到污染,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技术作为水处理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在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和有机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过程中。
研究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混凝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各种杂质,改善水质,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用水安全。
混凝技术能够减少水处理的化学品使用量,降低水处理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混凝技术的研究还能够推动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绿色环保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深入研究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其机制和优化方法,对于提高水质、保护水资源、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混凝技术原理混凝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混凝剂将水中的悬浮物质凝聚成较大的团块,并沉淀到底部或通过过滤等方式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混凝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物理吸附和化学沉淀。
物理吸附是指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质之间的吸附作用,使悬浮物质在混凝剂的作用下聚集成较大的颗粒。
这种聚集可以通过静置或搅拌等方式加速,形成更大的团块,便于后续的分离处理。
化学沉淀是指混凝剂通过与水中的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物质,将水中的杂质一同沉淀下来。
这种反应通常是通过混凝剂中的化学成分与水中离子的化学性质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混凝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沉淀两种作用方式,将水中的悬浮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从而实现水质净化的效果。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混凝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方法,它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水中杂质进行处理和去除。
该技术具有高效、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等领域。
混凝技术的原理是在水中加入混凝剂,通过电中和、絮凝、沉淀等过程使水中微小的
悬浮物、溶解物等杂质快速聚集成大颗粒,并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提纯。
常
用的混凝剂有氧化铁、氯化铝、碱金属硅酸盐等。
在混凝技术的应用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加药比例,以便达到最佳的混凝
效果。
其次,加药时间、搅拌速度等操作参数也需要进行控制和调整。
此外,混凝过程中
必须注意控制水中的pH值,避免过高或过低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混凝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自来水、污水处理,还可以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和
水源地水质提升等方面。
对于污水处理而言,混凝技术是前期预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可
以有效去除悬浮物等杂质,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有力保障。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混凝技术
的应用可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避免其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在海水淡化方面,混凝技术则可以应用于初期预处理中,通过混凝使海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等杂质得到去除,为后续处理提供优质原水。
水源地水质提升方面,混凝
技术可以用于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混凝沉淀处理,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提高水的
透明度和净化度。
总之,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大幅度提升水的品质、降低水
的污染度和净化成本。
随着人们对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有更
大的空间和潜力。
新标准下强化混凝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李红梅,张铁财,李安文(郑州自来水总公司水质监测中心,郑州 450013)摘要:面对水源污染与新标准的提高,常规混凝工艺对天然有机物(NOM)及消毒过程中形成的消毒副产物(DBP)已不能达到较高的去除率。
本文通过强化混凝、强化混凝的主要方法、强化混凝去除NOM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介绍了一种改进水处理工艺提高有机物去除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新标准、强化混凝、水处理、有机物去除2007年7月1日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共106项(常规42项、非常规64项)。
新标准从原国标的35项增加到106项,增加了71项,其中毒理学指标项目增加很多,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有机物由5项增至53项,反映了对水质安全的重视和对更多水质污染物的控制要求。
如今面对水源污染与新标准的提高,常规混凝工艺对天然有机物(NOM)及消毒过程中形成的消毒副产物(DBP)不能达到较高的去除率,为了获得优质的出水,就必须改进工艺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而强化混凝就是目前经济有效的饮水处理单元技术之一。
1 常规水处理中的混凝自来水厂的传统常规水处理一般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
常规水处理的工艺、运行重点是确保浊度、细菌和余氯达到目标要求。
混凝作为常规水处理工艺中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就是通过投加混凝剂,利用电性中和、吸咐架桥和网捕沉淀等作用将污染物聚集成高质量的矾花,这些矾花可能通过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工序除去。
混凝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流程的运行工况、出水水质及运行费用。
因此混凝在净化提高水质从而增加有效水量中起关键作用。
2 强化混凝强化混凝是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为控制水中NOM的最好方法。
强化混凝是指在常规混凝水处理过程中,在保证浊度去除率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来实现提高有机物去除率的工艺过程。
强化混凝侧重于在现有水处理工艺设施上的改进与提高,通过对混凝剂的筛选优化、混凝剂的剂量与混凝反应过程及反应pH条件的控制强化来实现。
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在污水应急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通过对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在北京某污水处理厂能力提升应急工程的应用研究认为: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具备在我国污水应急处理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对城市污水中的TP、COD的去除率较高,但对污水中的氨氮去除效果不好,建议通过将其与现有的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以达到较好的整体处理效果。
[关键词] 污水应急处理工程;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1 引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所研制成功第一套高梯度磁分离工艺并开始用于水处理领域。
从1999年开始,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在美国经过长达八年多的实验性研究、生产性试验以及工程化,成功的完成了连续三年的生产性试验运行记录,获得多项专利[1]。
加载混凝磁分离的技术应用已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典型村镇循环经济构建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加载混凝磁分离国际合作和推广”在建设部立项以发展中小城镇市政设施建设。
2 工艺原理磁分离技术是将物质进行磁场处理的一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该技术是利用元素或组分磁敏感性的差异,借助外磁场将物质进行磁场处理,从而达到强化分离过程的一种新兴技术。
磁分离技术中的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是利用外加磁加载物的作用增强絮凝以达到高效沉降的目的。
其原理是向污水中投加少量混凝剂、磁种等与污染物絮凝结合成一体,然后通过高效沉淀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磁种通过磁鼓分离器回收循环使用。
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的优点是整个工艺的停留时间很短,对SS、TP等在内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好,出现反溶解过程的机率非常小,另外系统中投加的磁种和絮凝剂对细菌、病毒、油及多种微小粒子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对细菌、病毒、油、重金属及磷的去除效果比传统工艺要好,由于对磷的去除效果奇高,切断了藻类生长的营养源,对藻类生长的控制效果特佳。
3 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磁加载强化混凝技术以前在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原因是磁种的回收技术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而现在这一技术难点成功的被突破,磁种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并且己于1999-2007年成功的完成了长达多年的验证性试验。
强化混凝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强化混凝的原理强化混凝是一种用于处理水和废水中悬浮物的方法,它通过加入化学混凝剂并施加外力来促使悬浮物快速聚集和沉降。
其原理基于以下两个主要过程:1.混凝:添加化学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或硫酸铝(Al2(SO4)3),将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团簇。
2.强化沉降:施加外力,如机械搅拌或加入混凝剂后的静置,使悬浮团簇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迅速沉降到底部形成混凝物。
强化混凝能够有效地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包括悬浮颗粒、悬浮油和胶体等,从而改善水质和废水的处理效果。
强化混凝的应用条件要实现有效的强化混凝过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适宜的混凝剂选择:根据待处理水和废水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混凝剂。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硅酸盐等。
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可以提高混凝效果。
2.适宜的混凝pH范围:不同的混凝剂对 pH 值的敏感性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混凝剂对 pH 值的要求,调整待处理水和废水的 pH 值,以获得最佳混凝效果。
3.适宜的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剂的投加量对混凝效果有直接影响。
投加量过少可能导致混凝效果不彻底,投加量过多则会浪费资源。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投加量控制。
4.适宜的搅拌和静置时间:对于机械搅拌或加入混凝剂后的静置,需要根据水的特性以及混凝剂的类型和投加量等因素来确定适宜的搅拌和静置时间。
过长或过短的搅拌和静置时间都可能降低混凝效果。
5.适宜的温度和湍流程度:温度和湍流程度也对混凝效果有一定影响。
较高的温度和适当的湍流程度可以促进混凝剂与水中悬浮物的接触,提高混凝效果。
6.预处理要求: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水和废水,如含有高浓度的盐类、油脂或难以聚集的微细颗粒等,需要预处理,如改变pH 值、加入助凝剂、改变温度等,以提高混凝效果。
以上条件的满足将为强化混凝提供良好的操作基础,促进悬浮物的聚集和沉降,提高水质和废水处理效果。
结论强化混凝作为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添加化学混凝剂和施加外力来促使悬浮物快速聚集和沉降。
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强化混凝技术可以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使饮用水水质质量更高,并且通过了实验的验证。
文章从强化混凝技术的内涵、应用机理、实施方法、影响因素、负面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强化混凝技术,并就其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标签:强化混凝;给水处理工程;天然有机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水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并与国际接轨,需要将净化技术不断地发展、提高和完善。
饮用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去除水源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而净化技术是人们在与污染作斗争的过程中得到的。
混凝技术在给水净化处理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经济、简便的处理技术,是控制天然有机物的最佳方法。
1 强化混凝的内涵强化混凝(简称EC)是指通过在常规处理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混凝剂、新型混凝剂或助凝剂再或者其他的药物控制一定的pH值来加强混凝和絮凝,从而提高去除天然有机物的效果减少消毒的副产物,保证饮用水的健康。
常规工艺改造有增加深度处理构筑物,如活性炭吸附技术;加强预处理构筑物,如生物预处理;不增加常规工艺前、后的净化构筑物,在现有工艺上进行改造,如强化混凝、过滤、消毒灯,但强化混凝技术具有投资少、不需要構造新的物質、不占土地和经常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更适合改造。
2 强化混凝的优势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进行混凝处理的时候进一步加强混凝与絮凝作用,从而使得常规处理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能够更好,对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行最大限度的消除,从而使得饮用水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
通过混凝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且相比于增加深度处理方法以及生物预处理方法,强化混凝技术属于强化常规水处理的方式,它的成本更加低,而且也不会占用土地,十分适合对于原有体系进行改造。
表1为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
3 机理及常用方法通过改变混凝条件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范围和去除率。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原理、分类和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技术在传统水处理、新型污染物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通过对混凝技术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各个领域中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未来,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和集成化,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混凝技术的重要性必须得到重视,并且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混凝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为解决水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混凝技术,水处理,应用探讨,原理,作用,分类,传统水处理,新型污染物,工业废水,前景,发展趋势,环境保护。
1. 引言1.1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包括混凝技术的原理与作用、分类、在传统水处理中的应用、在新型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本文还将对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发展趋势以及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今后的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混凝技术的原理与作用混凝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其原理和作用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在水中形成较大的团聚体,从而便于沉降或过滤。
混凝技术的作用包括:1. 结合作用:混凝剂中的阳离子与水中的阴离子相结合,使悬浮物颗粒带电性降低,从而减小排斥作用,有利于颗粒凝聚。
2. 吸附作用:混凝剂中的活性组分与水中的颗粒物质表面发生吸附作用,使颗粒之间形成连接点,促进颗粒的凝聚。
3. 中和作用:混凝剂中的阳离子中和水中的阴离子,使水体的电中性增强,有利于凝聚体的形成和沉降。
混凝技术的原理与作用是基础中的基础,为后续的水处理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强化混凝工艺在胜利油田某水厂的应用提要:混合、絮凝是常规水处理工艺中基础的一步,也是水处理工艺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混合絮凝,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水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的去除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纯化水厂根据平原深水高坝水库原水水质特点采取小剂量不间断加药,通过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给水技术强化混合、絮凝效果,为油城人民提供优质供水。
关键词:混凝强化加药结合一、水源水质分析1、黄河原水水质分析。
黄河流域每年废、污水排放量已超过40亿吨。
最近几年,黄委会监测资料表明,黄河Ⅱ、Ⅲ类水占17%,Ⅳ、V类水和超V类水占83%,其中超V类水占28.9%,其污染程度在七大江河中列第二位。
水质污染,使黄河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胜利油田供水公司某水厂配套出水原水经常不达标项目为色度和浊度,季节不达标项目为藻类、化学需氧量、矿化度、氨氮,原水色度一般小于20度。
7、8月间库底水时色度达到25~26度,COD 3.62~40.2mgA,Cl-含量在115~586mg/1,总矿化度为590.18~1456.63mg/l(当黄河断流水库库存水到库底时,总矿化度增高)。
原水水温随季节变化为0~27℃,pH值为8.0~8.6,原水微量元素指标达到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属于三类水。
2、某水厂原水浊度变化分析。
该水库、水厂于21世纪初投产,日处理能力为10万方。
原水引水流程:3.8Km引水渠(泵提升)→沉砂池(沉砂后浊度达10NTU,泵提升)→水库(出水浊度达5NTU)→净化站。
黄河原水即引水渠原水浊度高达250NTU。
作为水处理工艺中预沉池的沉砂池,其沉砂流程约2000m、运行水深2.0m、水流截面宽500m,最大设计流量达16m3/s,沉砂流速0.016m/s,达到水库入口时,其浊度可降至10NTU左右。
同时可以将3341万方水库看作另一座预沉池,水深为5-8m,水库由于库容较大,相对蒸发面积和渗透量较小,每年只需进水一次即可满足全年供水要求。
浅谈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强化混凝技术目前在给水领域主要应用于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以求达到更高的饮用水水质要求。
依据国内外进行过的试验研究及应用,综述了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特别是电站净水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给水处理强化混凝水质目前严重影响净水水质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之一是水中有机物的控制与去除。
数十年来,国内外水处理工作者在有机物去除问题上已做过大量研究,探索过多种去除有机物的材料和方法。
近年来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1~3]为达到饮用水消毒/消毒副产物(D/DBP)第一阶段的控制目标——饮用水中总三卤甲烷(THMs)≤0.08mg/L,卤乙酸(HAAs)≤0.06mg/L,推荐采用的工艺有:强化混凝(enhanced coagulation)、粒状活性炭吸附(GAC adsorption)和膜过滤(membrane filtration),而且将强化混凝列为控制天然有机物(NOM)的最佳方法[2]。
水的混凝处理是常规给水处理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工艺,通常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同时也可以去除水中一部分有机物,但去除有机物的效率不高且波动范围较大,这主要与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形态有关。
目前给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混凝剂是Al2(SO4)3、FeCl3、PFS(聚合硫酸铁)、PAC(聚合铝),由于水的pH值直接影响到混凝剂的水解形态和水中微粒的表面特性,进而影响到混凝效果,因此对大多数原水而言,最佳混凝效果并不发生在微粒ζ电位为0时。
事实上,当混凝剂用量低时,获得较好混凝效果所发生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电性中和、吸附架桥;而当混凝剂用量高时,获得较好混凝效果所发生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网捕沉淀[4]。
天然水体中的有机物(通常主要为腐殖酸类有机物,其分子结构上常含有较多的-COOH 和-OH基团),按其在水中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悬浮态(包括单独存在的有机颗粒和吸附在水中微粒表面的有机质)、胶态和溶解态三种,悬浮态、胶态部分通常是些分子质量较大、溶解度较小的有机物组分,天然水中的有机物有相当一部分被微小固体颗粒所吸附[5]。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混凝技术是一种将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沉淀物的处理方法。
它是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有效解决水中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的去除问题。
本文将探讨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悬浮物的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通常是杂质、病原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等的载体。
通过混凝技术可以将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使其易于沉淀和过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胶体物质的去除:胶体物质是指粒径小于1微米的可溶胶,由于其小巧的颗粒大小和高度的稳定性,常常难以通过传统的过滤手段进行去除。
而混凝技术可以使胶体物质聚集成可过滤的物质,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胶体物质。
有机物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废水、农业和工业排放等源头。
这些有机物对水质造成很大影响,不仅影响水的透明度,还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混凝技术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与凝聚剂结合,形成较大的颗粒物并沉淀下来,从而有效去除有机物。
除磷和除氮:磷和氮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过高的磷和氮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生长。
利用混凝技术,可以加入适量的凝聚剂来与水中的磷和氮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达到除磷和除氮的目的。
高效性:混凝技术能够快速将水中的杂质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加速去除过程,提高水处理的效率。
经济性:混凝技术使用的凝聚剂成本低廉,处理成本相对较低。
适应性广:混凝技术适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水质,包括中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选取合适的凝聚剂及其添加量、混凝时间、混凝剂的稳定性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混凝技术在处理某些特殊水质时可能会出现凝聚剂和水中成分反应产生的副产物的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水质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其他水处理技术,如絮凝-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等,将混凝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和水质净化效率。
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强化混凝技术可以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使饮用水水质质量更高,并且通过了实验的验证。
文章从强化混凝技术的内涵、应用机理、实施方法、影响因素、负面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强化混凝技术,并就其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标签:强化混凝;给水处理工程;天然有机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水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并与国际接轨,需要将净化技术不断地发展、提高和完善。
饮用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去除水源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而净化技术是人们在与污染作斗争的过程中得到的。
混凝技术在给水净化处理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经济、简便的处理技术,是控制天然有机物的最佳方法。
1 强化混凝的内涵强化混凝(简称EC)是指通过在常规处理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混凝剂、新型混凝剂或助凝剂再或者其他的药物控制一定的pH值来加强混凝和絮凝,从而提高去除天然有机物的效果减少消毒的副产物,保证饮用水的健康。
常规工艺改造有增加深度处理构筑物,如活性炭吸附技术;加强预处理构筑物,如生物预处理;不增加常规工艺前、后的净化构筑物,在现有工艺上进行改造,如强化混凝、过滤、消毒灯,但强化混凝技术具有投资少、不需要構造新的物質、不占土地和经常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更适合改造。
2 强化混凝的优势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进行混凝处理的时候进一步加强混凝与絮凝作用,从而使得常规处理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能够更好,对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行最大限度的消除,从而使得饮用水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
通过混凝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且相比于增加深度处理方法以及生物预处理方法,强化混凝技术属于强化常规水处理的方式,它的成本更加低,而且也不会占用土地,十分适合对于原有体系进行改造。
表1为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
3 机理及常用方法通过改变混凝条件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范围和去除率。
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可以在无机胶体颗粒表面形成有机保护层,导致空间位阻或双电层排斥可以使胶体的稳定性能增加,而混凝是通过混凝剂进行水解得到的产物对水中的胶体进行电中和使其脱稳,形成小颗粒,逐渐絮凝为矾花,使得脱稳的胶体生成颗粒较大的絮凝体,进行沉淀、过滤并分离出去。
常用的强化混凝的方法有:加大混凝剂投加量,投加有机或无机絮凝剂,调整pH值,投加氧化剂,完善混合、絮凝等设备,铝盐混凝剂改为铁盐混凝剂。
比如水厂原水氨氮含量的增加会使得水处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在降雨严重的季节,原水氨氮含量增加的问题就更为严重,在进行给水处理的时候,最高的氨氮含量可以高达4mg/L,而正常的标准要求氨氮含量不能够超过1mg/L,这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技术来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将混凝剂PAC的投加量由平时的20mg/L增加到30-35mg/L,并且同时增加排泥的次数,减少底泥量,从而有效地改善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采取这样的措施之后,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80%左右,通过强化混凝技术还能够对于原水中的亚硝酸盐进行去除。
4 强化混凝的影响4.1 混凝剂种类无机与有机的影响不同,无极混凝剂的效果更好。
由于有机阳离子高分子混凝剂在天然水混凝过程中只能产生电中和作用并进行沉淀不能吸附有机物,但是与铝盐相比铁盐不仅可以起到电中和作用,还可以提供强大的吸附作用和网捕作用,由此证明铁盐更好。
4.2 混凝剂的投加量当混凝剂的投加量越大,去除率就越高,但过高的去除率导致胶体重新稳定,使得处理更加困难,具体情况要有实际情况而定。
(1)pH影响:pH值无论较高还是较低都对有机物的去除有影响,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范围。
(2)水中有机物的种类:腐殖物质越多,去除率越高,因为混凝对高分子量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
(3)水的碱度:在投加相同量的混凝剂时,水中碱度越高,pH的影响越小,通过对混凝剂的投加量的调整来改变水中的碱度从而改变去除率。
(4)污泥量:当投入大量的混凝剂时,水中由于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量必然增大,导致污泥脱水系统能力不足,达不到理想的去除效果。
(5)总药耗:混凝pH的硫酸消耗及pH的碱石灰消耗。
(6)溶解性有机物:加量后可以加快溶解溶解性有机物。
5 混凝处理技术5.1 改变加药和搅拌方式不同时间,不用地点不同的水厂原水的组成不同,这对混凝作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不同的水厂需要根据自身的水质和水温等客观因素选择合适自己的处理方法。
在混凝过程中,水与药剂在短时间快速混合后,一段时间内慢速搅拌使絮体对细微脱稳物质吸附,减少水污浊的有效措施是脱除水中的细微颗粒。
5.2 改进混凝反应器通过改进混凝反应器来改善沉淀和澄清的效果。
由于工业的发展,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中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能够检测到的微量污染物质种类也越来越多,水中有机物的控制与去除成为影响水质的问题之一。
6 强化混凝试验研究强化混凝是在常规混凝土处理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该技术对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尤其是富含腐殖酸类的有机物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而且通过前文中的分析我们也已经发现,该技术的成本较低,并且在原有处理设备的基础上稍做改造就可以进行实施。
通过试验证明,强化混凝处理的pH值一般都是控制在7-8左右,而且只有适当地提高混凝剂的用量,就能够对于许多水源中的有机物进行较为有效的去除,所以实质上对于强化混凝技术应用的关键就在于对于pH的调节。
要对于pH进行调节,可以通过直接加碱或者是使用碱化能力较强的混凝剂来加以调节,在给水处理工程之中,这些工艺都是十分可行的。
尤其是对于电站给水处理系统而言,其中一般都有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辅助的酸碱系统,所以更加容易实现混凝的pH值的调节。
在对于强化混凝技术加以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水处理系统中相关设备的防腐能力,因为对于pH进行调节,可能会导致混凝剂的腐蚀能力增强,所以如果相关设备的防腐能力不强,那么就极容易遭到腐蚀。
而且在应用强化混凝技术的过程中,还应该通过试验对于最佳的pH范围以及混凝剂的用量加以确定,依据当前的试验以及研究结果,要更好地对于强化混凝技术加以应用,还必须要注重强化混凝技术与其他工艺的配合,从而使得强化混凝技术能够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给水处理对于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7 混凝技术的应用现如今国内外均对强化混凝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常规处理比较起来,强化混凝技术需要沉淀池尺寸是常规处理的一半但在同样的沉淀池体积下,强化混凝技术可以处理常规处理的2倍这对于水污染严重、资金不足、排放水具有较大稀释能力的水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现代人能喝到干净、健康的天然水,环境工作者正在加倍的努力,随着饮用水的标准不断升高,对混凝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促使着混凝剂和混凝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材料和生物技术生产新型高效的给水处理剂,推广强化混凝技术,加强处理工艺和工程的研究。
研制生产出专用的絮凝剂并兼顾发展系列化的品种,对不同的水质使用不同的絮凝劑,但又因为同一地理环境下,水质大致相同,所以生产专业的絮凝剂使之产销更对路,生产工艺更加简单,操作更方便,成本更低。
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有机物特别是富含腐殖酸类有机物的一种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试验研究证明当pH值控制在8左右并且适当增加混凝剂用量,有更明显的去除作用。
在给水处理工程之中,对于强化混凝也进行了有效的应用,在进行给水处理的时候,运用强化混凝能够对于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物进行有效的处理。
在给水处理工程之中,对于强化混凝的应用重点是要对于pH值进行调节,比如說可以通过加酸的方式来进行调节,也可以使用酸化能力较强的混凝剂来进行调节,还可以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来进行调节,这些方式在工业给水处理工程中都是可行的。
强化混凝主要是提高了水处理系统之中相关设备的防腐标准,并且还能够有效地对于给水处理工程的费用加以降低,所以在给水处理工程之中对于强化混凝加以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黄河下游的南郊水厂之中,对于强化混凝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应用,南郊水厂所使用的是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氧化强化混凝措,因为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铁锰、臭味以及其它的毒副产物。
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是按照如下的工艺流程进行水处理的:首先使得原水经过微涡混合器,然后再经过小网格絮凝池,接下来经过斜管沉淀池,然后再经过V型滤池,最后流入清水池。
在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是聚合铁铝-S,混凝剂是按照最佳的药量来进行添加的,同时高锰酸钾复合药剂的平均投量达到11mg/L,并且依据原水水质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经过对于处理之后的水进行测定,发现在水厂没有投加PPC时,出厂水的浊度平均去除率为78.4%,而且十分的不稳定,在投加了PPC之后,出厂水的浊度平均去除率高达97.8%,所以可见通过添加PPC来进行预氧化,能够使得出厂水的浊度得到明显的降低。
同时,通过投加PPC对于原水进行预氧化,还能够使得高锰酸钾盐指数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测试,在南郊水厂投放了PPC之后,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从20.32%增加到了46.36%,进而降低了出厂水的高锰酸钾盐指数,有效地解决了南郊水厂所面临的耗氧量居高不下的问题。
在南郊水厂通过对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氧化强化混凝措施的应用,使得其出水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将浊度去除率提高了19.5%,CODMn 提高了26%,而且还有效地减少了生产的成本,所以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8 结束语强化混凝技术工艺简洁、投资少,与我国的技术经济相适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纵观世界,我国的给水技术越来越强,提高特殊水质的处理、发展混凝药剂和消毒技术、提高给水设备和系统自动化等各方面技术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李银.给水排水工程中防渗漏处理及预防措施[J].民营科技,2014(0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