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例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
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中用于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药物,但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产生、不良反应增加等问题。
在肿瘤科,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治疗手段复杂等因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肿瘤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收集肿瘤科在_____时间段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
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使用频率、联合用药情况、用药指征、用药疗程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评估用药的合理性。
二、结果(一)抗菌药物使用概况在调查的_____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_____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_____%。
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包括_____、_____、_____等。
(二)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_____,其次为_____、_____。
(三)联合用药情况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_____例,占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_____%。
联合用药的组合主要有_____、_____等。
(四)用药指征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主要包括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手术预防感染等。
其中,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用药指征。
(五)用药疗程抗菌药物的平均用药疗程为_____天,最短为_____天,最长为_____天。
三、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一)用药指征明确大部分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具有明确的指征,如发热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明确的感染灶等。
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无明确感染证据的情况下使用了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药物的过度使用。
(二)药物选择合理在药物选择方面,大多数医生能够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可能的种类以及患者的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但也存在个别药物选择不当的情况,如对于某些轻症感染使用了高级别抗菌药物。
抗肿瘤植物药用药分析发表时间:2015-12-09T09:30:13.3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康士剑[导读]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卫生院抗肿瘤植物药对患者病情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卫生院黑龙江铁力 152511 【摘要】目的对目前抗肿瘤植物药的使用状况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统计我院抗肿瘤植物药的使用情况,对药物疗效进行分析。
结论抗肿瘤植物药对患者病情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抗肿瘤植物药;分析;合理用药0引言植物药的抗癌成分繁杂,作用机制也各有不同,许多尚未明确。
根据其化学成分分为生物碱类、木脂体类、柄型大环类、萜类及蛋白质类。
其中疗效可靠且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生物碱类及木脂体类。
1硫酸长春碱1.1药动学口服吸收不规律。
静注后在血中迅速消失,并分布到各组织,但很少透过血脑屏障,半衰期α相为3.7分钟,β相为1.65小时,γ相为24.8小时。
80%的药物与蛋白质结合,部分与血小板结合。
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胆汁排泄,尿中排出量不到5%。
1.2药理作用长春碱是由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二聚体生物碱。
体外实验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主要作用于M 期,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也可抑制RNA和脂质的合成。
1.3适应证 1.3.1恶性淋巴瘤特别是对霍奇金病疗效较好。
本品与阿霉素、博莱霉素、达卡巴嗪组成的ABVD方案用于对MOPP方案耐药的霍奇金病,与 MOPP方案交替用药治疗霍奇金病,可提高疗效。
1.3.2绒毛膜上皮癌疗效也较好。
1.3.3其他如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皮肤癌、肾母细胞瘤、睾丸肿瘤等。
1.4剂量与用法 1.4.1静注成人150μg/lg(一般10mg),儿童250μg/kg,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0~30ml稀释后静注或在输液时静脉冲入,每周 1次,4~6周为一疗程。
一般每次剂量不应超过300μg/kg,总量60~80mg。
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在医疗领域中,肿瘤科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复杂,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并发症具有关键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肿瘤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肿瘤科共接诊了_____例患者。
在这些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量为_____例,占总患者数的_____%。
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
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如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
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
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等,也有一定的使用比例。
二、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肿瘤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包括:1、化疗后骨髓抑制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此时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2、手术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肿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时,存在切口感染的风险,术前和术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和控制感染。
3、肺部感染。
由于肿瘤患者身体虚弱,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三、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在对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时,发现大部分情况下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合理的。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例如,在某些病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过长,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菌群失调。
还有部分病例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明确,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四、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管理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肿瘤科采取了一系列的监测与管理措施。
1、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水平。
xx—xx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7T00:56:58.585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2期作者:赖桂香[导读] 分析2020年-2021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状况。
赖桂香福建上杭县医院药剂科福建上杭县 364200【摘要】目的:分析2020年-2021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状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021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药物品种、用药金额、构成比及增幅、用药频率(DDDs)。
结果:2020年、2021年各类抗肿瘤药物年使用金额呈快速增长,其中烷化剂类药、抗生素类药增幅最多,分别为61.63%、27.95%。
培美曲塞二钠、奥沙利铂、吡柔比星、依班磷酸钠在2020-2021年抗肿瘤销售金额中均排前10位,其中培美曲塞二钠销售金额排在第1位,依班磷酸钠销售金额有所下降,吡柔比星、奥沙利铂销售金额有所上升。
他莫西芬、阿那曲唑片、培美曲塞二钠、氟尿嘧啶、卡铂注射液、托瑞米芬片、环磷酰胺在2020-2021年DDDs抗肿瘤中排前10位。
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药物品种增加有助于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进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合理用药根据WHO的2011年报道,2008年癌症引起全球760万人死亡,预计2030年,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将>1100万[1]。
且随着肿瘤发病率上升,肿瘤内科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因此,合理、有效地应用抗肿瘤药物,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周期[2]。
研究指出,肿瘤患者住院期间抗肿瘤用药使用率较高,且存在用药重复、疗程不适宜等状况,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3]。
鉴于此,本研究分析2020年-2021年某三甲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现状,旨在为临床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抗肿瘤植物成分药物的分析王娜1 孙重明2(1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50040;2黑龙江省医院药学部 150036)【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18-02我国应用植物来源和动物来源的中草药防治各种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从植物中寻找抗肿瘤药物,在世界上亦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还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抗癌药。
1硫酸长春碱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吸湿性强,遇光和热,颜色逐渐变黄;易溶于水,溶于甲醇、氯仿,难溶于乙醇;熔点284~285℃,其游离碱熔点为211~216℃(分解)。
1.1 鉴别(1)取0.1mg本品,加1%硫酸铈铵的磷酸溶液1~2滴,显紫红色至暗紫红色。
(2)其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在215与264 nm处有最大吸收。
(3)其水溶液显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1.2 检查(1)酸度:10mg本品,加10mL水溶解后,pH值为3.5~5.0。
(2)溶液的澄清度:10mg本品,加5mL水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3)其他生物碱: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甲醇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甲醇稀释成每1 mL中含0.20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分别吸取5μL上述两种溶液,分别点在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12:6:1:1的石油醚(沸程30~60℃)-氯仿-丙酮-二乙胺作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超过2个,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4)干燥失重: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8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质量不得过12.0%。
1.3 含量测定取约5mg本品,精密称定,置50mL容量瓶中,精密加5mL水溶解后,边振摇边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另-50mL容量瓶中,再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光光度法测定264nm波长处的吸光度,按吸收系数( )为179计算,即得。
三种肺癌患者常用的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肺癌患者应用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总结分析植物来源抗肿瘤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的不同。
方法调查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肺癌患者204例,均应用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的化疗方案,设计调查表,采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对治疗肺癌的三种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造成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得出血液学不良反应TP方案最低(P<0.0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EP方案最高(P<0.05),神经系统毒性NP方案最高(P>0.05),心脏毒性TP方案最高(P>0.05)。
进一步分析得出血液学毒性中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NP方案最高(P>0.05),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达61.1%(P<0.05)。
非血液学毒性中TP方案脱发、肌肉关节酸痛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最高(P<0.05)。
结论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不同化疗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差异应给予足够关注,以减轻或防止其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肺癌;不良反应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品种众多,疗效显著,用于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其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导致化疗失败[1]。
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肺癌患者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时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植物来源抗肿瘤药之间的不同,实现个体化给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山东省立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204例,其中男104例,女100例,年龄范围10~85岁,以原发肿瘤为准进行疾病分类,且经病理学证实,应用化疗方案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NP、EP、TP)。
查阅肿瘤患者病历,填写《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肺癌患者ADR发生及用药情况调查表》,包括病案号、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治疗次数、KPS 评分、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的用法用量、ADR发生情况等,用Foxbase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原始数据统计学处理(不良反应的判断参照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2])。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谢桓;王鸿梅;张鉴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
【年(卷),期】2013(032)006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调查分析肿瘤患者应用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治疗的肿瘤患者256例,设计调查表,采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采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化疗方案71个,化疗次数834次.应用后临床症状得到相应改善,肿瘤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不同化疗方案,各方案中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均不同,作用互补,能发挥共同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用,提高化疗效果.
【总页数】3页(P360-362)
【作者】谢桓;王鸿梅;张鉴
【作者单位】淄博张店区中医院,山东,淄博,255035;淄博临淄妇幼保健院,山东,淄博,255400;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J], 谢桓;王鸿梅;张鉴;
2.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药理机制、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 [J], 曹丽荣;王鸿梅;李军
3.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J], 范春玲;王玉洁;刘岩峥;柴艳冬;雷旭东;许颖
4.我院2012-2014年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利用分析 [J], 范春玲;王玉洁;刘岩峥;柴艳东;雷旭东
5.三种肺癌患者常用的包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J], 谢桓;王鸿梅;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癌症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寻找自然、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上。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多样的化学结构以及相对较低的毒副作用,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从植物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类型、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因其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了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
这些药物可根据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每一类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按化学成分来分,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萜类、木质素类以及其他化合物。
生物碱类,如长春新碱和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和槲皮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多糖类,如香菇多糖和茯苓多糖,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效果。
萜类和木质素类化合物则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细胞毒性、抗血管生成等,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从作用机制来看,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这些作用机制使得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许多植物来源的药物具有多靶点作用,能够同时针对肿瘤细胞的多个生物学过程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植物来源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毒性,能够在减少副作用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植物来源的药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因其丰富的种类、独特的生物活性以及多靶点作用机制等特点,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县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高燕【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4(21)23【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tibacterial usage in our hospital and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levels of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Three hundred inpatients from departments of internal medicine,surgery,gynecology,and pediatrics from July to December in 201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e usage rat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reached 59.33%(178/300).The variety most frequently used was cephalosporins accounting for81.90%(181/221), of which the cephalosporin in third generation took the majority accounting for 42.99%(95/221).The top three varieties were ceftazidime,cefuroxime,and cefmetazole.The rate of irrational drug usage was 26.97%(48/178). Conclusion The antibacterial agents used in our hospital is not so reasonabl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vocational study of medical staff and supervision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ntibacterial agents used in safe,effective,standard and rational way.%目的: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并探讨对策,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报告在肿瘤科的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肿瘤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一、肿瘤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肿瘤科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全面监测和统计。
共收集了_____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_____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_____%。
从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来看,排名前列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
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最为广泛,占总使用例次的_____%。
二、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主要的适应证包括预防感染和治疗感染。
预防感染主要用于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的情况。
治疗感染则多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等。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部分适应证把握不严格的情况。
例如,对于一些无明显感染指征的患者,也预防性地使用了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估1、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以及病原菌的可能类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但也存在个别药物选择不当的现象,如对于某些严重感染,选择了抗菌谱较窄的药物。
2、给药剂量和频次大部分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频次符合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的要求。
但仍有少数病例存在剂量不足或给药频次不合理的情况,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3、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是为了增强抗菌效果、扩大抗菌谱。
但在联合用药时,也存在部分不合理的组合,如两种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联合使用。
4、用药疗程用药疗程的长短差异较大。
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后过早停药,可能导致感染复发;而有些患者则用药时间过长,增加了耐药菌产生的风险。
四、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1、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治疗导致的免疫力低下,感染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了抗菌药物的使用。
2、治疗方案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胃肠道黏膜损伤等,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使得抗菌药物的使用需求上升。
抗肿瘤植物药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抗肿瘤植物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当前医药市场中,抗肿瘤植物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需求,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少的副作用成为了其优势所在。
本报告旨在对抗肿瘤植物药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投资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抗肿瘤植物药市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框架进行介绍,包括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论述。
此外,还可以简要介绍每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串联,以及各个章节对整篇文章的贡献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需要清晰地表达出整篇文章的逻辑框架和分析思路,为读者提供对文章整体内容的预期和理解。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抗肿瘤植物药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了解当前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同时探讨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可靠的市场参考,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和决策。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市场信息,帮助他们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抗肿瘤植物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1.4 总结: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抗肿瘤植物药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抗肿瘤植物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更好的安全性,因此在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投入的增加,抗肿瘤植物药的治疗效果和适用范围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提升。
同时,随着抗肿瘤植物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更多的成功案例,市场前景将会更加明朗。
然而,市场上依然存在着诸多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因此,抗肿瘤植物药生产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力量,提升产品质量,以及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抗肿瘤植物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引言抗肿瘤植物药是指用植物提取物作为主要药物成分的抗癌药物。
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重视和对植物药物疗效的认可,抗肿瘤植物药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抗肿瘤植物药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概况抗肿瘤植物药市场目前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肿瘤患者数量的增加,对抗肿瘤植物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兴趣和认可度提高,推动了抗肿瘤植物药的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目前,抗肿瘤植物药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制药公司、研究机构和植物提取物供应商。
这些竞争者通过不断研发新药、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展市场推广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1.植物提取物研究和开发的加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增加,对植物提取物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将会加大。
2.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发展:新兴的技术如基因编辑和细胞培养技术等将为抗肿瘤植物药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更多可能性。
3.市场规模扩大:随着抗肿瘤植物药的市场认可度提高和市场需求增加,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4.国际合作加强:国内外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加强,共同推动抗肿瘤植物药的发展。
市场前景抗肿瘤植物药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认可度提高、市场需求增加和科技创新的驱动,抗肿瘤植物药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结论抗肿瘤植物药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竞争激烈,但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增加,有着稳定的前景。
我们鼓励制药公司、研究机构和植物提取物供应商加强合作,推动抗肿瘤植物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共同分享市场机遇。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范春玲;王玉洁;刘岩峥;柴艳冬;雷旭东;许颖【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肿瘤患者应用包含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化疗方案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至8月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病例224例,设计调查表,采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采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化疗方案12个,化疗次数701次.应用后临床症状得到相应改善,肿瘤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组成的不同化疗方案,各方案中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均不同,作用互补,共同发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疾病类型及每个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提高化疗效果及对化疗的耐受性.【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6(035)005【总页数】4页(P382-385)【关键词】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化疗方案;疗效【作者】范春玲;王玉洁;刘岩峥;柴艳冬;雷旭东;许颖【作者单位】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显著的临床疗效,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肿瘤患者使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依据。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8月应用含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的方案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病例224例,其中男96例,女128例,年龄范围8~76岁,采用序号顺序逐一选择,其病理诊断均来源于病理组织学,且病人均进行了药物化疗;疾病分类,以原发肿瘤为准。
256例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并探讨防治方法。
方法分析256例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的感染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感染率为55.8%。
按原发病种分类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骨髓瘤(83.3%)、AML(75%)、ALL(66.6%)、肺癌(33.8%)、胃癌(31.4%)、卵巢癌(23.5%)和乳腺癌(21.6%);男女比例为1.1∶1,感染最易发的部位是肺部58.0%和胃肠道14.0%,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其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
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46.9%,低于国家卫生部规定。
结论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与肿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基本一致,随着骨髓抑制程度的增强,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呈正相关。
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手术及不良反应情况等因素影响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植物来源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感染感染性疾病是癌症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1]。
恶性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措施均是造成患者严重或反复感染的原因,控制感染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应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化疗的25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分析256 例患者,男130例,女126例;年龄(56.76±5.4)岁。
其中肺癌68例、乳腺癌46例、淋巴瘤26例、胃癌24例、卵巢癌23例、食管癌12例、ALL 9例、AML 8例、大肠癌7例、骨髓瘤6例、盆腔癌2例、其他肿瘤25例。
均接受化疗,排除放疗兼化疗同时进行者。
骨髓抑制程度Ⅰ度55例,Ⅱ度53例,Ⅲ度32例,Ⅳ度17例。
本组共有143例(55.8%)患者发生感染。
其中男75例(57.7%)、女68例(54.0%)。
肿瘤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1-07-13T09:37:59.8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魏恂[导读] 分析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围手术期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魏恂(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德阳 618000)【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024-02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围手术期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0年德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病人采取随机抽样,共30份病历进行调查。
结果 100%的病人术后运用了抗生素,Ⅰ类切口有12.50%使用了术前给药,II类切口90.9%使用了术前给药,联合用药率为50%,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合格率术前70%、术中93.33%、术后3.33%。
结论所有30份病历无一例全部符合合理用药的所有要求。
其中存在较大问题的主要是术中给药,术后预防用药的时间。
【关键词】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理用药【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tumor patient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for perioperative reasonable prevention antibiotics, provides the basis. Methods The 2010 Deyang people's hospital cancer patient by random sampling, a total of 30 copies of case investigation. Results 100% of the patients performed using antibiotics, class I have 12.50% use of incision preoperative surgery, class II incision 90.9% used preoperatie surgery, combination 50%, rate of antimicrobial clinical application preoperative 70%、rate of intraoperative 93.33%, and postoperative 3.3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ll 30 cases of no one fully meet all requirements of the rational drug use. There are mainly the larger issues intraoperatie dosing, postoperative prevention medicine of time.【Key words】 Antibacterial drugs Perioperative Rational drug use 虽然肿瘤病人分类很多,例如:鼻腔与鼻窦恶性肿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睾丸肿瘤、膀胱肿瘤、小肠肿瘤、椎管内肿瘤等,但是总体来说,肿瘤病人是一类免疫力低下的特殊群体,为其采取治疗手段又极具损伤性,易引起粒细胞减低患者更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也就更平凡。
120例肿瘤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罗彬【摘要】目的了解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9 年10 月到2012 年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肿瘤手术患者120 例,分析其用药的不合理.结果本组病例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者占30.00%(36/120),治疗性用药和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存在问题为用药时间过长,换药频繁,重复用药,联合用药搭配不合理等.结论肿瘤手术患者自身抵抗力低,感染因素多而复杂,抗菌药物的应用尤为重要,所以亟待加强对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的管理.【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17【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肿瘤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性【作者】罗彬【作者单位】450000,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目前,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特别在外科临床手术中可以作为减少手术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尚缺乏统一的规范与认识, 在控制感染的同时, 也因其过量或使用不当引发了新一系列的问题, 如抗生素的预防范围过大, 有些医院对一般的清洁手术及轻度污染手术这类没有必要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手术广泛使用抗生素, 既增加了医疗费用, 又容易产生耐药菌株[1]。
通过了解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 分析其用药的不合理, 进而为临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合理依据。
现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10月到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肿瘤手术患者120例, 年龄2~80岁, 平均52.2岁,其中, 男75例, 女45例, 依次记录患者的临床诊断、手术类型、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对每次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天数及给药途径等相关信息进行逐项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