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复律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
- 格式:pptx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5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和手术房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目前,除常规的药物疗法之外,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及外科手术等多种非药物疗法正在兴起。
不同的手术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
一、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术可对房颤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射频消融可以破坏心房内折返环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输送至病变部位,从而消除房颤的病灶,从而控制房颤发作,缓解症状。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房颤及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房颤。
尤其是在房颤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射频消融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等优点。
与常规外科相比,射频消融术不需要进行胸腔切开,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
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利用先进的导引技术及精准的插管位置,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位置,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射频消融术的禁忌症包括心脏瓣膜病变、急性心肌炎等。
这些病症可能会对手术造成严重干扰,这种情况会对外科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并有可能使情况恶化。
有些房颤不适合射频消融术治疗。
比如,有些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一些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体质比较弱,外科治疗的危险性也比较大;此外,也有一些房颤的病人有其他的疾病,比如部分房颤患者同时存在心脏血管狭窄等其他病变,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然而,射频消融并不是房颤的唯一疗法,应根据房颤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房颤病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另外,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手术准备,比如停止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心电图检查等,这样才能让医生针对不同的病情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起搏器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从而控制心率。
心律失常和心电图阻断的房颤病人可使用起搏装置进行心律失常的治疗。
1例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病例分析一、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
因“发现房颤1年余,反应迟缓、言语不利2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018-03外院体检,查心电图示:房颤,患者无心悸、胸闷、胸痛、黑矇、头晕、乏力等,未诊治。
2019-03复查心电图仍为房颤,患者无不适,当地医院建议口服抗凝治疗,患者拒绝。
2019-07患者突发上腹不适,伴反应迟缓、言语不利、行动笨拙,就诊外院,查心电图示房颤,头MRI提示颅内多发缺血梗死灶。
8-5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查头常规MRI+T2*WI:左侧半卵圆中心及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
予阿司匹林0.1g qd抗板、阿托伐他汀20mgqn降脂,缬沙坦80mg qd、比索洛尔2.5mg qd、非洛地平5mg qd控制血压,期间因转氨酶升高停用阿托伐他汀,患者病情好转于8-29出院。
出院后患者规律口服阿司匹林、缬沙坦、比索洛尔、非洛地平治疗,无心悸、胸闷、胸痛、黑矇、头晕、乏力等,活动耐量可(步行3层楼无喘憋)。
10-14于我院门诊复查心电图示房颤,患者要求行射频消融术。
今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吸烟36年,约20支/1周,已戒烟12年;少量饮酒40余年。
入院查体:BP:139/83mmHg,P 61bpm,HR 70bpm,双肺呼吸音清,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无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粪便常规+潜血:OB 阳性(+),尿常规+沉渣:PRO NEGg/L,BLD NEGCells/μl,肾肝脂全:K 3.9mmol/L,Alb 42g/L,TBil 21.1μmol/L,hsCRP4.64mg/L,ALT 13U/L,Cr(E) 81μmol/L,TC 2.43mmol/L,TG 0.92mmol/L,HDL-C0.76mmol/L,LDL-C 1.39mmol/L,甲功2:正常,HbA1c 4.9%,肿瘤标志物:PSA-T1.680ng/ml,PSA-F 0.623ng/ml,F/T 0.37。
基金项目: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XLYC2002096)通信作者:夏云龙,E mail:yunlong_xia@126.com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之外董皓宇 杨乙珩 夏云龙(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科,辽宁大连116000)【摘要】目前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评估主要依靠CHA2DS2 VASc评分,但CHA2DS2VASc评分的特异性较低,需识别出能真正从抗凝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近年来对生物标志物、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及评价模型的研究不断涌现。
现从心房颤动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长期抗凝治疗的角度,针对目前除CHA2DS2 VASc评分以外的卒中危险因素及评分系统进行总结,为抗凝治疗策略的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卒中危险因素;CHA2DS2 VASc评分【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2 05 005AnticoagulantTherapyforAtrialFibrillation:BeyondCHA2DS2VAScScoreDONGHaoyu,YANGYiheng,XIAYunlong(DepartmentofArrhythmia,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00,Liaoning,China)【Abstract】Atpresent,theevaluationofanticoagulanttherapyforatrialfibrillationmainlydependsonCHA2DS2VAScscore.However,thespecificityofCHA2DS2 VAScscoreislow,soitisnecessarytoidentifypatientswhocanreallybenefitfromanticoagulanttherapy.Inrecentyears,studiesonbiomarkers,strokeriskfactorsandevaluationmodelsinatrialfibrillationpatientshavebeenemerging.Fromtheperspectiveoflong termanticoagulanttherapyafterradiofrequencyablationinatrialfibrillationpatients,thispapersummarizesthecurrentstrokeriskfactorsandscoringsystemotherthanCHA2DS2 VAScscore,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explorationofanticoagulanttherapystrategy.【Keywords】Atrialfibrillation;Stroke;Riskfactorsofstroke;CHA2DS2VAScscore 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房颤)及其相关的卒中事件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卒中事件的预测是房颤患者管理的关键环节。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前后的抗凝治疗何鹏义;木胡牙提;马依彤;张燕一【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前后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09年4月108例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和/ 或螺旋CT心脏成像检查排除心房内血栓;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短暂脑缺血或脑栓塞病史者或年龄>65 岁的房颤患者术前华法林抗凝治疗1个月,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结果 108例患者共接受肺静脉电隔离治疗116次(8例进行了第二次肺静脉电隔离术),隔离肺静脉348根.108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结论房颤患者在导管射频消融静脉电隔离手术前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和/ 或螺旋CT检查排除心房血栓,并在手术前后及术中进行规范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手术相关血栓栓塞并发症.【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4)008【总页数】4页(P794-797)【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血栓栓塞【作者】何鹏义;木胡牙提;马依彤;张燕一【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作为房颤治疗的有效手段得到迅速发展,但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渐普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血栓性卒中是房颤成功消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估计有症状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 0%~5%,而无症状,仅常规消融后头部MRI或CT检查发现的栓塞可能更多[1]。
研究表明,有症状的血栓事件发生率大约1%。
目前尚没有关于消融前进行适当干预减少血栓栓塞风险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1-2]。
达比加群在冠心病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应用谢华【摘要】目的:观察达比加群在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后达比加群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肝、肾功能指标等一般资料,治疗1年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出血风险.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循环栓塞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应用达比加群进行抗凝治疗可达到明显治疗效果且无需检测INR值,方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3)004【总页数】4页(P645-648)【关键词】达比加群;华法林;抗凝治疗;射频导管消融术;疗效;INR值【作者】谢华【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襄阳 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心房颤动作为当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也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展而呈上升趋势[1,2],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均是诱发心房颤动的重要因素。
冠心病以及心房颤动同作为心血管系统多发病,具有共同危险因素,因此经常存在合并的情况[3]。
由于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自身的特殊性,不断探讨其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水平。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进行射频消融且术后通过达比加群及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疗效、安全性等指标进行对比,探讨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应用达比加群进行抗凝治疗的疗效及价值。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对预后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预后往往受到影响。
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术后心律失常仍然是一种常见并发症。
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对其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还存在争议。
研究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系统分析不同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方式,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用药建议,进而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旨在探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方式,研究影响预后的因素,并评估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指导,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房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情况。
通过深入分析药物的应用效果,我们还希望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一些建议,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3 意义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在发生房颤后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卒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房颤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律。
射频消融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
通过深入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情况,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研究方向,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本研究对于提高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
2. 正文2.1 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十分重要,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
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围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杨承营,魏婷,潘敏,曾迪(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西安,719033)摘要:节律控制是房颤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既往药物维持节律控制的有效性较低。
目前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房颤射频消融术成为主要方案,所以房颤患者围术期的规范化护理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5年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护理的相关资料,探讨保证房颤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围术期护理策略。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节律控制;围术期中图分类号:R551.7;R47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977-2333(2221)03-119-05D0I:10.7619/jcmp.22200977Research progress 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for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rl fiOrillationYANG Cheagying,WEI Ting,PAN Min,ZENG Dl(Department of'Cardiology,Tangdu Hospital of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qf Chinese People's Piberatioo Army,Xi'an,Shaanxi,710233)Abstracy:Rhythm coutrol is ca imponaai pan of thd clinicai treatmedi fun atriai fiCrillatiou,ani thd edectiveaess of drugs to maintain rOythm control is low in tha pasi.At pnseat,namfreqredcy latiou of atmat finrillatiou based oa circomfereatiat pulmouao vein isolation hat become the main scOemc,so thd stanaarnizea periouerativv nrrsint foc patienio with atmat Unrillatiou cot dinetty atect thd edecO of scrgicot This stuly retroscectivvty analyzed thd ntrsing dath of patieatc with a-Ut finrillatiou treated by namfnqgqcy aaiatiou in5ydu,ant discossed thd penouerativv 矶简開strateaias to easoro tha success Uta of raaiofredueaco aaiatiou and reduco tha of complications.Key WOrCs:毗]^]finrillatiou;raaiofreuceaco aaiatiou;raythm coutrol;penouerativv pdou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已成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疾病,临床表现为血栓栓塞并发症和心力衰竭⑴。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对预后的影响【摘要】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会增加患者发生卒中等并发症的风险。
射频消融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房颤的两种主要方法。
本文探讨了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在正文部分介绍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常规应用、对预后的影响、选择相关因素、有效性评估以及不良反应。
结论指出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射频消融术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综合治疗策略有望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这些研究成果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相关研究为房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抗心律失常药物、预后、效果评估、合理应用、综合治疗1. 引言1.1 房颤的危害性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房颤的主要危害包括增加中风和血栓栓塞的风险,导致心功能不全,加快心脏疾病的进展,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房颤患者往往会出现心动过速、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房颤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房扩大、心房颤动、心肌梗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房颤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利用,给医疗系统和患者家庭带来经济压力。
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房颤至关重要,以减少其危害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房颤管理中,射频消融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其合理应用对于患者的好处不言而喻。
1.2 射频消融术的应用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烧灼心脏部分组织,破坏异常的电路,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射频消融术通常在心尖至心脏左右房的部位进行,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是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之一。
射频消融术通过干预心脏的电生理过程,可以有效减少心房的电活动失常,避免心房颤动频繁发作,进而减少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术能够更加根治房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血管事件的预后。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群包括: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治疗 ;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脏 ;穿刺静脉的选择通常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在X光的指导下,电极通过静脉送到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处,医生会选择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进行穿刺,这样导管可以直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行操作;而房间隔穿刺孔在术后可以自然愈合封闭;导管的尖端可以操纵定位,贴靠于心肌组织时可以记录局部心脏电活动,还可以进行心脏内的电刺激;其中一种电极尖端可以加热,进而用于消融掉导致房颤发作的异常心肌组织;这种消融仅仅对极少一部分心肌组织产生凝固作用;其产生的范围很小;尽管消融时产生的症状极少,但少数患者仍会有不适感;如果不适感较重,医生会应用一些镇静剂或止痛剂来缓解症状;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前准备包括:既往病史的系统回顾详细的体格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心电图检查心脏的超声心电图检查24小时心电图检查HOLTER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将会共同商讨适合您的治疗方案,进一步确定您是否具有此项手术的适应证;并将具体的医疗计划告知您及您的家属风险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如同其他的一些创伤性操作,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医生会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心,并通过一些防范措施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How successful is PVAI in trea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Success rates for PVAI are defined as restoring a patient's normal sinus rhythm while not being dependent on medications to control the heart rhythm.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has an 80 to 85 percent success rate with the first ablation. For those who have returned for further ablation, the successrate has been 95 percent.成功率PVAI手术成功的定义是指房颤病人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不再需要任何药物来控制心律;在本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一次成功率为80%-85%;术前注意事项:术前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长时间的心房顿抑,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所以术前应常规行食道超声TEE检查,检查是否有血栓形成;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疾病如果术前服用华发林,INR监测调至合适的范围术前的药物治疗通常术前三天停用华发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要自行停用任何药物,除非您已经将您的病情告知主治医生,让他帮助您做出决定应注意什么饮食手术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可以正常饮食;但是午夜12点之后请避免进食及进水或者咀嚼其他食物,主要包括:口香糖、薄荷等;如果您因为服药必须饮水,请尽量只喝一小口水;刷牙时也要避免吞咽水;穿着方面入院前请不要化妆和涂指甲油;穿舒适的便服;入院后我们将为您更换统一的服装原因,请将首饰包括结婚戒指和手表及其他贵重的物品放在家里;您随身携带的其他物品可放在柜子里入院时该带些什么;带上原先服用的一切处方药,但是最好在咨询过主治医生后,请他根据您的具体病情指导您服用;术前也可听听轻柔的音乐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手术开始时,护士将会为您建立静脉通道,主要是在手术过程中注入液体或药物我们将会通过静脉注入镇静药,这种药物会使您很快入睡,处于深度镇静状态,术前行常规消毒和铺巾颈部,胸部、手臂及腹股沟区将会进行消毒,准备手术手术在何处实施手术实施的地点为导管室监测设施术中我们将通过监测仪观察患者的心率及心律情况,主要应用的监测设施包括:除颤器/复律器-帮助转复过快或过慢的心率除颤器/复律器-帮助转复过快或过慢的心率心电图监测血压计测量血压标测系统—协助医生找到异常激动的起源点射频消融仪-消融心律失常血氧计—测量血氧饱和度X线透视仪-通过影像学观察消融过程心内超声-帮助重建心房,评估肺静脉血流情况如何通过血管将导管送至心脏当您处于深度镇静后,医生将会进行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的穿刺,然后通过这些穿刺点将导管送至心脏,通过其他装置发放射频能量,进行消融;同时还可通过监测系统观察心脏重建及肺静脉血流情况导管通过周围静脉先进入右心房,再通过穿刺针至左心房当导管准备好后,医生通过监视器观察心脏的传导途径,然后发放射频能量将异常激动隔离在肺静脉,从而阻断房颤的发生当消融完成后,电生理专家将会通过装置观察心脏内的电信号在消融过程中病人的感觉怎么样在消融过程中您将一直处于深度镇静状态,开始时可有烧灼感在发放射频能量的过程中您可能有轻微的不舒服感或胸部烧灼感;术中应保持安静,制动,并避免深呼吸;如果在术中感到疼痛,应让医生活或护士给您适当加药手术过程将会持续多久手术过程将会持续3到5小时医师将会撤除导管并在穿刺点加压包扎防止出血;穿刺点不需要缝线,只需绷带包扎手术之后,医生会将手术的大概过程及结果告知病人及家属手术之后会有什么感觉术后48小时内可能会出现乏力及胸部不适感,如果症状明显加重或持续时间很长请告知您的主治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症处理术后需住院吗术后制动6-8小时,一般需住院观察3天术后前三月须服用抗凝剂,如华发林预防血栓栓塞;同时需频繁监测INR评估华发林用量的指标,使之维持在合适的抗凝强度内;术后还需继续服用两、三个月左右的抗心律失常药术后三月内仍有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故术后还需继续服用两、三个月左右的抗心律失常药以对抗,必要时行复律治疗术后由应由您的家人陪伴您回家,无须长期卧床休息,可做适当的活动帮助恢复身体的功能如短时间散步应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回家后五天内不要游泳,洗澡尽量采用淋浴,避免盆浴;保持穿刺点干净和干燥通常术后48小时即可正常活动,但是在一个星期内应避免举起超过10磅的物品术后三月内您仍然可能会感觉到心悸甚至短阵的房颤感觉,由于术后心房肌存在顿抑,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当心脏功能完全恢复,就有可能转复;如果发生这些情况,请与医生联系;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与医生联系体温超过38.4摄氏度局部红肿或血肿房颤的症状术后三月我们也将为您制定详尽的随访,可能会做一下检查ECGHOLTER心脏彩超螺旋CTINR其他血液检查术后三月如果仍有房颤相关症状,可考虑施行第二次手术。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对预后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特点是心脏上室波动不规律,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减弱,血液容易凝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破坏心房内电生理异常的部位,恢复心脏正常节律,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
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对预后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在预后方面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合的药物也是重要的。
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临床疗效评价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才能更准确地了解药物对预后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对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房颤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术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预后的影响。
具体包括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来探讨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本研究还将分析影响房颤患者预后的其他因素,以更全面地评估射频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房颤患者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探讨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决定研究过程如何进行的关键环节,对于本研究来说,我们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我们将通过医院的病例数据库,筛选出2010年至2020年期间接受过房颤射频消融术并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
然后,我们将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数据提取和整理。
我们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分析,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对预后的影响。
我们还将对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和剂量等因素。
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成人房颤发病率为0.3%~0.4%,60岁以上发病率为2.0%~4.0%,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男性为女性的2倍。
著名的美国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资料显示房颤患者死亡危险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
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较正常人高出5倍,不同病因的房颤检塞发生率不同,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检塞危险是非房颤者的5.6倍,而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检塞危险则是非房颤患者的17.6倍。
在西方国家,非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占缺血性中风病因的15%-20%。
通过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和减少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
有实验证实,规范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使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降低65%~86%。
无论在2006年ACC/AHA房颤治疗指南中还是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颤治疗专家组关于房颤的“治疗建议”里,均对房颤抗凝治疗不吝笔墨,这反映了抗凝在房颤治疗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心房颤动同血栓栓塞的关系房颤与血栓栓塞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
房颤患者心房失去了主动收缩和舒张功能,血液不能正常充盈和排空,进而导致局部血流淤滞,为形成血栓的基础。
尤其是左心耳部位,其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甚至完全淤滞,加之左心耳内肉柱表面肌小梁凹凸不平,使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率极高,成为导致脑卒中及机体其他部位栓塞的栓子的重要来源。
国内外文献报道,与房颤有关的脑卒中80%以上来自于左心耳部位栓子的栓塞。
另外,血液在心房淤滞使凝血因子的局部浓度升高,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被清除,而且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也增高,血液黏度增加。
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流形成涡流,直接损伤心房壁的内皮细胞,使内皮下的基底膜及结缔组织裸露,促使血小板吸附、聚集其上,形成血栓。
还有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局部电荷促使血小板聚集等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
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后抗凝疗效分析【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严重时可引发卒中等并发症。
针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在射频消融术后的抗凝疗效。
研究发现,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并在射频消融术后有较好的抗凝效果。
利伐沙班在患者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确认。
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的进一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作用机制。
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抗凝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利伐沙班、射频消融术、抗凝疗效、安全性、影响因素、机制、疗效评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心房颤动患者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AF会增加患者发生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射频消融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AF患者,通过破坏心房内的异常电活动区域,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独特,能够有效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于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后的抗凝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本研究旨在分析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后的抗凝疗效,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药物选择和临床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后的抗凝疗效,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利伐沙班在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表现,以及其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
心房纤颤疾病简介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
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一般将房颤分为三种类型:阵发性房颤是指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率)的房颤患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 h ,但反复发作是阵发性房颤的重要特点。
发作持续48h以上未能自行转复而需要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后才能转复的称为持续性房颤;经治疗也不能终止的房颤(发作持续≥7天)为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它类型心律失常。
随着患者病程的发展,有的患者房颤复发常常出现某种条件依赖性,房颤发作与日常生活中的某种活动有关,即某种活动往往成为触发房颤的条件。
如劳累、饮食、生气、焦虑、熬夜,严重者甚至连上厕所、某种睡觉的姿势都会成为诱发房颤的因素。
上述条件依赖性,有很大的个性差异,这与个体房颤病的成因和病程进展有关。
房颤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诱发房颤的条件也会越多.疾病症状房颤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