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 - 内科学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本章主要叙述由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系指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后者主要指膀胱炎。
肾盂肾炎、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根据有无尿路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又可分为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感。
复杂性尿感是指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
不伴有上述情况者称为非复杂性尿感。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原微生物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5%,其次为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柠檬酸杆菌属等。
约5%~15%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主要是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
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则多为肠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
其中变形杆菌常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见于血源性尿感。
腺病毒可以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真菌等也可导致尿路感染。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性尿感增多,耐药甚至耐多药现象呈增加趋势。
(二)发病机制1.感染途径(1)上行感染: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称为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
正常情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定居着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并不致病。
某些因素如性生活、尿路梗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可导致上行感染的发生。
天津医科大学授课教案
(共页、第页)
课程名称:内科学课程内容尿路感染
教师名称:杨定位职称:副主任医师教学日期:
授课对象:七年制教材版本:内科学7年制教材
授课方式:多媒体学时数2学时听课人数:90人
本单元或单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原因以及尿路感染的病理;熟知尿路感染的尿液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熟悉尿路感染的诊断流程及鉴别诊断;熟悉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尿路感染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并发症1学时
2。
尿路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1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熟悉、了解和自学)
重点:尿路感染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尿路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
难点: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以及尿液细菌学检查分析
对学生的要求:
1.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因及病理,细菌的致病力及机体的防御机制
2.熟悉熟悉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
查及影像学检查
3.熟悉尿路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尿路感染的治疗
原则
外语词汇:
Urinary Tract Infection,Acute Cystitis,Acute Pyelonephritis,chronic
Pyelonephritis,Asymptomatic bacteriuria,sterile pyuria
辅助教学情况
课件光盘
复习思考题
1.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有哪些?
2.何为复杂性尿路感染?
3.如何分析尿细菌定量培养的结果?
4.如何鉴别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
5.尿路感染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6.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参考资料:
1.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Brenner and Rector’ The Kidney. Sixth Edition. Edited by Barry M. Brenner.
Harcourt Asia W.B.SAUNDERS.
主任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