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机车车辆的中心最大高度为4800mm。
66.安全空间:建筑接近限界与机车车辆限界之间的空隙。
67.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简称为线路间距。
68.线路间距通常由机车车辆限界,建筑接近限界,超限货物装载限界,线间设备计算宽度和线间办理作业性质所需要的安全量等各种因素确定。
69.双线区间直线地段 直线建筑限界最小线路间距为4000mm。
49.线路纵断面由平道、坡道及设于变坡点处的竖曲线组成。
50.线路纵断面上坡度的变化点,叫边坡点。相邻边坡点间的距离,叫坡段长度。
51.《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线路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的绝对值Ⅰ、Ⅱ级铁路大于3‰,Ⅲ级铁路大于4‰时,应以竖曲线连接。其竖曲线半径Ⅰ、Ⅱ级铁路R竖=10000m,Ⅲ级铁路R竖=5000m。
车站线路实际有效长的推算:确定车站线路有效长时,首先应以车站平面图正线上的最外方道岔中心为坐标原点,计算出线路有效长的控制点坐标,然后利用有效长推算表推算出各线路的实际有效长
52.坡道附加阻力与列车重量之比,叫做单位坡道附加阻力。
53.如果在坡道上有曲线,列车在坡道上运行时所遇到的单位附加阻力应为单位附加阻力与单位坡道附加阻力只和。
54.将总的单位附加阻力换算为坡度成为换算坡度,又称加算坡度。
55.限制坡度是指用一台机车牵引规定重量的货物列车,以规定的计算速度作等速运行时所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道岔配列分类:异侧对向、同侧对向、异侧顺向、分支顺向、同侧顺向、异侧背向
渡线:为了使机车车辆能从一条线路进入另一条线路应设置渡线。渡线又分为普通渡线、交叉渡线及缩短渡线
线路平行错移的连接:在车站两平行线间的某一段,需要修建站台或其他建筑物及为某种作业需要而变更线间距离是,其中一条线路要平行移动,移动后的线路与原线路之间用反向曲线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