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与站场
- 格式:doc
- 大小:44.28 KB
- 文档页数:3
铁路线路与站场复习题一1.关于无缝线路的基本原理:研究表明,钢轨内部的温度力的大小跟钢轨横断面积成正比,跟钢轨长度成无关。
2.关于铁路防爬设备:防止线路爬行的主要设备有防爬器和防爬撑两种。
3.关于曲线的组成:线路曲线是由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
4.关于竖曲线半径:《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竖曲线半径Ⅰ、Ⅱ级铁路为10000m,Ⅲ级铁路为5000m。
5.关于站台高度:邻靠正线或通行超限列车站台高度采用高出轨面300mm,其它线采用500mm。
6.关于区段站和中间站的区别:区别区段站和中间站的明显标志是在区段站上设有机务段。
7.关于区段站布置图型的确定因素:区段站的布置图型,主要根据正线、旅客列车到发线、货物列车到发线相互位置的不同确定。
8.关于编组站的分类:一个铁路枢纽内设有两个及以上编组站,根据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可将其分为主要编组站和辅助编组站。
9.关于路堤的概念:铁路线路路堤的形成是因为(A)A.路堤设计标高高于自然地面标高10.关于警冲标、信号机位置的确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B.在曲线地段安设警冲标,无需考虑曲线的限界加宽11.关于线路间距的确定:中间设有站台的两线路间的线间距一般取(D)D.站台宽+3.5米12.关于驼峰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驼峰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其辙叉号码不得小于(A)号A.613.关于相邻两道岔间插入直线段的最小长度:到发线上相邻两道岔对向布置在基线异侧,没有列车同时侧向通过两道岔,两道岔间插入直线段的最小长度采用(D)mA.D.014.关于双线铁路中间站及到发线数目:双线铁路中间站一般应设(B)条到发线,以使双方向列车有同时待避的机会。
B.215.关于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机走线位置:在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上,当机务段位于(A)时,无论正线是否外包机务段,机走线应设于上、下行到发场之间。
A.站对右16.关于区段站货场设置位置:当区段站货源、货流主要方向在站房对侧时,如机务段设于站对右的位置,将货场设于(A)为宜。
《铁路线路与站场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通类铁道运输服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轨道交通基础》《轨道交通信号设备与信号显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从事铁路线路和铁路车站相关作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专业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铁路运输组织工作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通类铁道运输服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各种铁路车站、线路的认知及其实践应用等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铁道运输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以及铁路车务、铁路客运、铁路货运等岗位需求,围绕铁路线路与站场识图及其应用的关键能力,反映铁路车务、铁路客货运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铁路线路和站场的认知、车站设备及图形的布置、车站作业的标准、线路和站场管理的流程”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铁路线路与站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铁路线路的组成以及编组站、区段站、中间站的作业管理流程和图型实践应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生产职业习惯。
1.了解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的特点,熟悉铁路线路的类别,掌握路基及桥隧建筑物的基本知识。
2.了解铁路站场布置的基本原则,掌握站场设备设施的组成、作用及特征,能对铁路站场股道和道岔进行编号。
《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48学时4. 学分:3学分5. 先修课程:铁路线路工程、铁路站场设计6.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铁路线路概述2.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设计3. 线路结构与施工4. 工业铁路站场概述5. 站场布局与设计6. 站场设施及施工7. 线路维护与养护8. 站场运营与管理9. 案例分析与实践10. 发展趋势与展望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及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参观铁路线路与站场工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讨论与提问:鼓励学生提问、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要求1. 掌握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2. 能够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解决工程问题。
3. 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铁路线路与站场的维护养护及运营管理。
4.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具备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占比30%。
2. 实践报告:参观铁路线路与站场后的实践报告,占比30%。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测试,占比40%。
4.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实践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设计原理》,,著。
2. 辅助教材:《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施工技术》,,著。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工程案例、政策法规等。
4. 实践教学资源:铁路线路与站场工程现场。
七、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第1-8周,每周4学时。
2. 实践教学:第9-10周,每周2学时。
3. 期末考试:第12周。
八、教学案例1. 案例一:某钢铁厂工业铁路线路设计与施工。
一、填空题1、我国规定以(辙叉号数)表示道岔的号数。
2、铁路线路是由(路基)、轨道和(桥隧建筑物)组成。
3、设备在车站中的位置,习惯这样来区别,站房同侧左端简称(站同左),站房对侧和站房正对位置称(站同右)。
4、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主要矛盾是(客货交叉)。
5、双向编组站共同的缺点是(折角车流作业不利)。
6 、中间站的客运设备有(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和(站台间的跨越设备)。
7、中间站一般采用(横列式布置)图型,个别采用(纵列示布置)图型。
8、线路间距留有安全空间的目的是:一是为了通行(超限货物列车);二是(保证行车安全及工作人员安全便利)。
9、我国重载铁路的运输方式有(单元式)、(整列示)和(组合式)。
10、出站信号机距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建筑接近限界为(2440)mm,距不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线路的建筑接近限界为(2150)mm。
二、选择题1、货物站台应高出轨面(0.5)米。
2、新建区段站,在不受地形、地质及其他条件限制时,机务段应首先考虑设在(Ⅲ)象限。
3、区段站机务段的位置应靠近(到发场)并有便捷的通路,以利机车及时出入段。
4、编组站无调中转列车的作业办理地点是(通过车场)。
5、下列编组站中是大型编组站的是(单向纵列式)。
6、机车车辆限界的最大半宽度为(1700)毫米。
7、下列道岔中,辙叉角最大的是(9 号).8、警冲标与绝缘节的距离一般为(3.5)米.9、车辆段要靠近(到发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程。
10、区段站咽喉布置时,应特别避免(调车作业)的交叉.。
11、单向纵列式编组站是(三级三场)。
12、为了便于装卸自行移动的货物,一般应设(尽端站台)。
13、如信号机的基本宽度为380mm,信号机柱中心距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一侧距离为(190+2440) mm。
14、旅客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为(1750)毫米.15、单向混合式编组站是(二级四场)。
16、双线铁路中间站应设(2)条到发线,以使双方列车有同时待避的机会。
《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作为工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2 课程目标(1)掌握工业铁路线路的基本构成、类型及特点;(2)理解工业铁路站场的布局、设计原则及其功能;(3)熟悉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的施工、维护及安全管理。
二、教学内容2.1 工业铁路线路(1)工业铁路线路的构成及作用;(2)工业铁路线路的类型及特点;(3)工业铁路线路的铺设及维护。
2.2 工业铁路道岔(1)道岔的类型及结构;(2)道岔的工作原理及维护;(3)道岔故障分析及处理。
2.3 工业铁路信号设备(1)信号设备的功能及分类;(2)信号设备的安装及维护;(3)信号设备故障分析及处理。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PPT、教材等教学资源,系统地讲解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3.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的施工、维护及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践教学8课时。
4.2 教学进度(1)第1-8课时:工业铁路线路基本构成、类型及特点;(2)第9-16课时:工业铁路站场布局、设计原则及其功能;(3)第17-24课时: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的施工、维护及安全管理;(4)第25-32课时:案例分析、讨论及期末考试。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1)课堂表现:30%;(2)作业完成情况:40%;(3)团队协作及讨论:30%。
5.2 期末考试(1)理论知识:60%;(2)实践操作:40%。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教材,用于系统地介绍工业铁路线路与站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铁路线路与站场知识点大一铁路线路与站场知识点大揭秘铁路系统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联系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
然而,除了乘坐火车旅行外,我们对于铁路线路与站场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铁路线路与站场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领域。
一、铁路线路铁路线路是铁路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起着承载火车运行的重要作用。
铁路线路由铁轨和道床构成,而铁轨分为曲线轨和直线轨两种。
曲线轨的作用是使火车在行驶中保持安全与舒适,它通过合理调整半径、超高和曲线长度,保证了火车的稳定性。
而直线轨则是保证火车在直线行驶时速度和稳定性的基础。
铁路线路还包括道岔和轻轨线路。
道岔是连接铁路线路的组成部分,它允许火车在不同方向和不同线路上行驶。
道岔的类型和功能有很多,如心轨道岔、尖轨道岔等,在保证火车安全的同时,提供了灵活性。
轻轨线路则是一种特殊的铁路线路,它常用于城市轻轨系统中,通过贯穿城市的高架或地下线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二、站场站场是铁路线路上的重要设施,为火车提供停靠和换乘的场所。
站场可以分为客运站和货运站两类。
1. 客运站客运站是为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包括候车室、售票厅、站台等设施。
候车室是旅客等待到达目的地的地方,它提供了舒适的座位和基本的生活设施。
售票厅则是旅客购买火车票的地方,它配备了自动售票机和窗口服务。
站台是旅客上下火车的场所,它根据火车的服务等级和长度进行划分,并配备了候车广播、车票检查等设施。
2. 货运站货运站主要提供货物装卸、仓储和分拨的服务。
它配备了货物仓库、货物分类和码头等设施,用于处理大量的货物运输需求。
货运站还与物流公司和货代公司等紧密合作,保障货物的安全和及时性。
除了客运站和货运站,铁路系统还设有货场、机务段和养护基地等,以保证运输的顺畅与安全。
三、铁路线路与站场的规划铁路线路与站场的规划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交通需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
1. 交通需求铁路线路与站场的规划首先要考虑交通需求,如客流量、货物运量等。
铁路线路与站场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铁路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具有运载量大、速度快、安全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
在铁路运输中,线路和站场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铁路线路和站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本项目旨在对铁路线路和站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评估现有线路和站场的运营情况,提出优化方案,以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减少运营成本,为铁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 目标和具体内容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优化铁路线路和站场的规划和设计,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线路规划通过研究国内外铁路线路建设和规划的经验,了解各种线路类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铁路交通需求的线路规划方案。
2.2 线路布局基于线路规划方案,结合地理环境、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线路布局设计,确定各个线路的走向和连接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线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率。
2.3 站场设施根据线路规划和布局方案,设计合理的站场设施,包括车站、换乘站、货物站等,考虑到客流量和货物运输需求,确保站场设施的容量和使用效率。
2.4 技术支持研究并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调度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等,提高铁路线路和站场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3. 研究方法和流程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和流程如下:3.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铁路线路和站场数据,包括线路长度、站点位置、载货量、客流量等指标,为后续分析和评估提供数据基础。
3.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目前线路和站场的运营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3 优化方案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线路和站场优化方案,包括线路规划方案、线路布局方案和站场设施方案。
3.4 评估和验证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估和验证,包括运输能力、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5 结果分析和总结对评估和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建议,为铁路线路和站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复习题一
1.关于无缝线路的基本原理:研究表明,钢轨内部的温度力的大小跟钢轨横断面积成正比,跟钢轨长度成无关。
2.关于铁路防爬设备:防止线路爬行的主要设备有防爬器和防爬撑两种。
3.关于曲线的组成:线路曲线是由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
4.关于竖曲线半径:《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竖曲线半径Ⅰ、Ⅱ级铁路为10000m,Ⅲ级铁路为5000m。
5.关于站台高度:邻靠正线或通行超限列车站台高度采用高出轨面300mm,其它线采用500mm。
6.关于区段站和中间站的区别:区别区段站和中间站的明显标志是在区段站上设有机务段。
7.关于区段站布置图型的确定因素:区段站的布置图型,主要根据正线、旅客列车到发线、货物列车到发线相互位置的不同确定。
8.关于编组站的分类:一个铁路枢纽内设有两个及以上编组站,根据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可将其分为主要编组站和辅助编组站。
9.关于路堤的概念:铁路线路路堤的形成是因为(A)
A.路堤设计标高高于自然地面标高
B.路堤设计标高低于自然地面标高
C.路堤设计与自然地面标高在同一水平面上
10.关于警冲标、信号机位置的确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警冲标的位置,在直线段设在距离相邻线路中心各位2米的地方
B.在曲线地段安设警冲标,无需考虑曲线的限界加宽
C.警冲标至道岔中心距离与道岔号数、线间距及连接曲线半径等因素有关
D.信号机最好与钢轨绝缘缝设在同一坐标处
11.关于线路间距的确定:中间设有站台的两线路间的线间距一般取(D)
A.5
B.5.3
C.5.5
D.站台宽+3.5米
12.关于驼峰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驼峰峰下线路采用对称道岔,其辙叉号码不得小于(A)号
A.6
B.7
C.9
D.12
13.关于相邻两道岔间插入直线段的最小长度:到发线上相邻两道岔对向布置在基线异侧,没有列车同时侧向通过两道岔,两道岔间插入直线段的最小长度采用(D)m
A.12.5
B.6.25
C.4.5
D.0
14.关于双线铁路中间站及到发线数目:双线铁路中间站一般应设(B)条到发线,以使双方向列车有同时待避的机会。
A.1
B.2
C.3
D.4
15.关于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机走线位置:在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上,当机务段位于(A)时,无论正线是否外包机务段,机走线应设于上、下行到发场之间。
A.站对右
B.站对左
C.站同左
D.站同右
16.关于区段站货场设置位置:当区段站货源、货流主要方向在站房对侧时,如机务段设于站对右的位置,将货场设于(A)为宜。
A.站对右
B.站对左
C.站同左
D.站同右
17.进路的定义:进路是指机车车列在车站行驶的径路。
18.辙叉号数的定义:辙叉号数又称道岔号数,实际上是辙叉角的余切值。
19.会让站的定义:会让站是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车、让车,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20.线路有效长的定义:线路有效长是指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碍信号显示、道岔转换和邻线行车的部分。
21.高速铁路的概念: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km/h及以上的铁路称为高速铁路。
22.关于小曲线半径对运营的影响:(不利影响)
①增加轮轨磨耗 ②加大维修量 ③行车费用增高
23.关于路肩的概念与作用:①路基面上道床坡脚以外无道砟覆盖的部分叫做路肩。
(或路基顶面两侧无道砟覆盖的部分叫做路肩。
)②路肩的作用:a.增强路基的稳定性 b.防止道砟滚落到路基面外 c.便于设置线路标志和信号标志 d.便于人员避车和暂时存放维修材料和机具。
24.关于缓和曲线的作用:①使列车由直线运行到缓和曲线时离心力逐渐增加 ②曲线受外轨超高时,使外轨超高逐渐增加 ③曲线轨距加宽时,使轨距加宽逐渐增加。
25.关于中间站得商务作业和技术作业:
商务作业---出售客票,旅客乘降,行李和包裹的收发和保管,货物的承运、保管与交付
技术作业---办理列车会让、越行和通过、摘挂零担列车的调车、取送车及装卸作业
26.关于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点:(9点)
①速度快②安全性好 ③运能大④能耗低⑤污染轻⑥占地少⑦造价低⑧舒适度高⑨效益好
27.关于区段站的设备:(五项)客运设备、货运设备、运转设备、机务设备、车辆设备
28关于曲线外轨超高的计算:
某条铁路其平面曲线半径为800m ,外轨超高为125mm ,求正常情况下列车运行
速度应是多少?
解 :根据题意,计算公式
R V H 28.11= h km V HR /6.954.325.31008.118001258.11====⨯⨯
所以,正常情况下的速度应为95.6km/h.
29.关于曲线附加阻力的计算
已知:AD 段是AH 区段中的上坡最大的一段线路。
平面纵断面情况如下,
i=5‰
设计坡度 i=6‰ i=0
线路平面
R=1400m R=350m
解:由A 向D 运行时,
AB 段 Wr=0 Wi=i=6 N/KN W AB =Wr+Wi=0+6=6 N/KN
BC 段 Wi=0 Wr=600/R=600/1400=0.43 N/KN W BC =Wi+Wr=0+0.43=0.43 N/KN
CD 段 Wi=i=5 N/KN Wr=600/R=600/350=1.2 N/KN W CD =Wi+Wr=5+1.2=6.2 N/KN
30.关于无缝线路的最佳锁定轨温的计划:
设武汉地区历年最低、最高轨温分别是-20℃和60℃,求该地区铺设无缝线路的最佳锁定轨温。
解:
42m in m ax +=+t t t 锁,2442
20-60=+=+)(锁T ℃
复习题二
1.关于线路的组成: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隧和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2.关于道岔号数与列车过岔速度的关系:道岔号数越大,辙叉角就越小,导曲线半径就越大,允许侧向通过道岔的速度就越高。
3.关于加力牵引坡度的概念:用两台或更多机车牵引的较陡坡度称为加力牵引坡度。
4.关于旅客站台的分类:旅客站台分为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两种。
5.关于货物线与到发线间距,当线间有装卸作业时不应小于15m,无装卸作业时不小于
6.5m。
6.关于区段站所办理的列车种类:在区段站所办理的各类列车中,以无调中转列车所占比重为最大。
7.关于横列式区段站机待线的设置位置:在设有机走线的横列式区段站,应在非机务段一端咽喉设置机待线。
8.关于驼峰范围的概念:驼峰范围是指峰前到达场(不设峰前到达场时为牵出线)与调车场之间的部分线段。
它包括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和峰顶平台。
9.关于坡差的概念:某变坡点左坡-2‰,右坡-7‰,则坡差是(B)
A.-5‰
B.5‰
C.-9‰
D.9‰
10.关于正线与到发线间的线间距:正线与到发线的线间距一般取(A)
A.5
B.5.3
C.5.5
D.站台宽+3.5米
11.关于道岔辙叉号码的选用: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不超过50km/h的单开道岔,其辙叉号码不得小于(D)号。
A.6
B.7
C.9
D.12
12.关于相邻道岔间插入直线段的最小长度:正线上相邻两道岔间对向布置在基线异侧,有列车同时侧向通过道岔,两道岔间插入直线段的最小长度采用(A)
A.12.5
B.6.25
C.4.5
D.0
13.关于相邻两道岔间插入直线段的最小长度:调车进路上相邻两道岔顺向布置在基线异侧,两道岔之间插入直线段的最小长度采用(D)
A.12.5
B.6.25
C.4.5
D.0
14.关于新建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机务段的设置位置:新建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首先应考虑机务段设于(A)位置,其次是站对左位置,对远期没有多大发展的区段站必要时也可考虑战对并方案。
A.站对右
B.站对左
C.站同左
D.站同右
15关于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主要矛盾: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主要矛盾是(A)
A.客货交叉
B.货调交叉
C.货机交叉
D.调机交叉
16.关于单线铁路区段站旅客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所夹到发线数目:单线铁路区段站旅客基本站台一般应与中间站台夹(B)条到发线。
A.1
B.2
C.3
D.4
17.关于双进路的概念:双进路是指到发线可供上下行方向使用。
18.关于机车车辆限界的定义:机车车辆限界是国家规定的机车车辆不同部位的宽度和高度的最大轮廓尺寸限。
19.关于越行站得概念:越行站是设置在双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越行的车站,必要时办理反方向列车的转线,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20.关于编组站的概念:为办理大量的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设有比较完善的驼峰调车设备的车站。
21.关于中间站牵出线有效长度的要求:中间站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应该满足调车作业的需要,一般不短于货物列车长度的一半,在困难条件下,或本站作业量不大时,可酌情缩短,但不应短于200m。
22.关于设置安全线的规定:设置安全线是为了防止岔线或站线上的机车车辆未经开通进路而与正线上的机车车辆发生冲突事故。
安全线的有效长度应不短于50m。
23.关于区段站的作业:(五项)客运作业、货运作业、运转作业、机务作业、车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