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控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套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5分)1.思维的特性包括: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2.根据解题者具有相关知识多少来划分,物理学家解决物理问题对他们来说是语义丰富的问题。
3.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在智力的PASS模型中,PASS分别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4.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5.语言的特征包括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6.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均、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7.人格的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人格成为一个整体。
二、选择题1.(A)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人格B.意志C.情绪D.注意2.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奋发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里所说的就是人格的( C )性。
A.独特B.统合C.功能D.稳定3.以下哪个不属于人格类型理论(C )A.单一类型理论B.多元类型理论C.矛盾类型理论D.对立类型理论4.在言语理解中,(A)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A.音位B.语素C.音色D.词汇5.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也就是说( B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呈现出一个“u”字形关系 B 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效率C,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动机水平6.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论,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A)A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 B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C各种作业成绩之间相对独立 D各种成绩之间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7.“高分低能”说明(D)A.知识与能力无关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D.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8.情绪的四维理论是( C)提出的。
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指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内部自我控制机制来控制自身思维、情绪和行为的一种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类生命力和自我成长的基础之一,它对于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来说至关重要。
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与成长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和成长与人类的生命历程、社会环境和个体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它是在人类进化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稳定性发展阶段在生命的前两年,婴儿通过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这是自我调控系统的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意识和拓展自我表达能力。
2. 转换性发展阶段在儿童时期,自我调控系统进入了转换性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掌控,并进一步拓展自我控制和表达的能力。
3. 坚韧性发展阶段在青春期,自我调控系统进入了坚韧性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提高自我表达和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健康的自我价值和信仰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的结构自我调控系统可以看作是由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的因素共同组成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自我调控系统的结构。
1. 内部因素(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及其存在和行为的认知和知觉。
它是自我调控系统中最基本的内部因素。
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才能有专注、自控等高层次的行为。
(2)积极的情绪状态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
情绪稳定的人更容易调控自己的行为。
(3)人格和价值观人格和价值观是人对世界和自己的根本认知,是对自我行为的引导作用。
拥有积极的人格和价值观会更抗挫折,更有动力和自信心地面对挑战。
(4)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是形成自我调控系统的内部因素。
学习经验丰富的人能更好地把握自我调控的关键点,做出更有效的自我控制。
2. 外部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环境是自我调控系统的外部重要环境,是影响自我调控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我调控系统VS自我意识人格结构中的自我调控系统和自我意识在历年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考查为主,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近年来,考查角度越来越多样化,且考生容易将二者混淆,需要广大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深入备考。
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
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监控、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人格结构自我调控系统(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质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等现象。
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
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当一个人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感;做出消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自我体验可以使自我认识转化为信念,进而指导一个人的言行;自我体验还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
如一个人在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时,会产生内疚、羞愧的情绪,进而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三)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如一个学生意识到学习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会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在行为上表现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
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大学普通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31.[单选题]以下属于人格结构中自我调控系统的是( )。
A)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B)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C)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D)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答案:C解析: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 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协调。
2.[单选题]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答案:D解析:3.[单选题]与冲动性相反的意志品质( )。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答案:D解析:4.[单选题]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是( )。
A)常规思维B)求同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答案:A解析:5.[单选题]少年期的思维是以( )为主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观思维6.[单选题]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性格的情绪特征的是( )A)情绪的强度B)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C)主导心境D)对行为目标的明确程度及自觉调控水平答案:D解析:7.[单选题]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答案:C解析:8.[单选题]“假提问题”属于()A)讲话程度上的阻抗B)讲话方式上的阻抗C)讲话内容上的阻抗D)咨询关系上的阻抗答案:C解析: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9.[单选题]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指的是( )。
A)知觉B)原型C)定势D)直觉答案:D解析:10.[单选题]与外显记忆有关的脑区是( )A)下丘脑B)内侧颞叶C)杏仁核和小脑D)胼胝体答案:B11.[单选题]因社会交往不良而形成的压力源属于()A)生物性压力源B)社会性压力源C)精神性压力源D)混合性压力源答案:B解析:社会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人的自我调节系统人本身为完整的自我调节系统。
心(精神):调节控制系统的中心。
能量系统(经络):可经由针灸或气功来调动(内宇宙和外宇宙)目标为: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
而变化之法可师天气施以睡眠、饮食、运动、药膳。
针灸:子午流注法(以十二经脉的六十六个经穴为主,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千、地支等逐日按时开穴的方法),灵龟八法,黄帝内经。
气功:为古医吐纳、导引术,以姿式、呼吸和意念来导引人体气(高能量)血,进行有益身心(阴阳气血的调和)的吐故纳新运动,以动作、呼吸、心神的修练,达到培育元气的目的,进而与天地呼吸同步(使人体气与天地气间进行交流---天人同一,同气相求)。
气功医疗,只是气功境界最基础的功能。
气:气分二种,眼耳口鼻皮肤所能察觉的宏观之气,古人称气。
另一种无形,用意、灵觉、心能,体察到的气,古人称炁。
两者同时存在,相互转化与制约,也时刻在变化中。
人事物中都存在着这些变化。
病之初起,多为功能性疾病,经质能互变期,变化为器质性疾病。
就生活起居或习惯而言,即为功能不得伸张,如晚睡,不定时进食,不运动,再来能量累积久了,进入了质能互变期就导致脏腑病变,而由外转内,由内扰外,变为器质性疾病期(欲病期)。
物质是能量经过运动而产生,能量波才是物质微粒的基础。
研究生命现象如果不了解生物能量,不确切掌握其运动规律,无法正确认知生命活动。
中医的中心学术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正是生命能量运动学说,古人称“天人合一”之学,宗旨为研究宇宙、生命的现象与原理,解决生命现象问题。
也可说是研究自然界的综合能场的周期运动,与人体生物能运动的密切关联。
宇宙间的自然、生命现象。
在时间、空间都具有节律性的周期变化,人体亦然。
据古圣研究,天之磁电场能有十称十天干,地之磁电场能有十二称十二地支,天地磁场形成了大系统—人体生命场。
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宇宙生命能量运动的节律。
整理者——赵新新人格一、人格概述(一)概念: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综合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品质。
★(二)特征: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当人格的各方面彼此协调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适应困难);d.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
e.社会性。
二、人格结构:包括:性格、气质、自我调控。
性格1.概念: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2.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性格结构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如谦虚或自负、利人或利己。
意志特征: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情绪特征: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理智特征: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惯于看细节还是轮廓灯。
3.性格类型:向性说&独立顺从说A.据个人心理的倾向性:外倾型&内倾型。
B.据个人独立、顺从的程度:独立型&顺从型。
★3.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培养(多用答案)……论述题加强“三观”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这样会增加这一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同时这样也在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解优秀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此外,用教师本身良好的性格去影响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重视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气质1.概念: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如何区分自我意识与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是教育心理学社会化发展与教育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这个知识点容易和心理学的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弄混淆,下面我们就她们的相同和不同点进行详细区分,希望对于大家今后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系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咱们先来说说他们的联系。
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而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他们同属于人格。
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而自我调控系统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其中,前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都基本上相同,比如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
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
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3)自我监控。
即属于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
而自我调控系统的三个子系统:(1)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
(2)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区别。
1.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所以在这里需要注意自我控制不能等同于自我监控,前者范围更广。
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心理学-人格(三)-1(总分91,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书《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称之为阴阳五行说。
它与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的人格类型三模式中的哪种模式相一致?______• A.单一型模式• B.对立型模式• C.多元型模式• D.综合型模式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人格类型概括为单一型、对立型、多元型三种模式,其中,阴阳五行说印证了多元型模式。
答案为C。
2.把心理活动指向于内心世界的人格特征称为______•**型人格B.外向人格• C.内向人格• D.均衡型人格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解析] 善于隐匿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做事谨慎。
情感内隐,藏而不露,深思熟虑,顾虑重重,不善交际,好内省,缺乏实际行动,适应环境困难。
把心理活动指向于内心世界的人格特征称之为内向人格。
答案为C。
3.善于把心理活动展现于外,情感外露,当机立断,独立心强,善于交际,有卓越的实行力与统率力的人格特征属于______• A.内向人格• B.外向人格•**型人格**+型人格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解析] 善于把心理活动展现于外。
如情感外露,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心强,善于交际,有卓越的实行力与统率力等。
把这种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的人格特征称之为外向人格。
答案为B。
4.使人们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方向发展,并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的因素是______• A.生物遗传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家庭环境因素• D.自然物理因素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解析]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名词解释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打破组织界限和组织内部职位界限的职业转移和职业流动。
工作生活质量:是指组织中所有人员,通过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的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进而导致人们更多的参与感,更高的工作满意和更少的精神压力的过程。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的过程。
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
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深层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在访问过程中,一个掌握高级技巧的调查员深入地访谈一个被调查者,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
投射技术:是一种无机构的非直接的询问形式,可以鼓励被调查者将他们对关心问题的潜在动机,信仰,态度或感情投射出来。
完成技法:常用的方法又分句子完成法和故事完成法。
第三者技法:给被调查者提供一种文字的或形象化的情景,让被调查者将第三者的信仰和态度与该情景联系起来,而不是直接地联系自己个人的信仰和态度。
探索性研究:是指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的了解,以便为今后更深入系统地研究提供线索和奠定基础。
解释性研究:是一种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回答为什么的研究类型。
立业期:是指个人从进入组织开始到适应组织并确立自己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战略的这一段时期人际亲和:指人对于建立维护发展或恢复与他人或群体的积极情感关系的愿望工作轮换:是指使员工在同一水平的职位上轮换工作,通过多样化的职业活动以提高能力避免职务专业化所产生的厌倦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展,扩大工作的范围,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种类,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扩大化应该充实工作的内容,给员工赋予更多的自由权,包括做决定和对工作实施更多的自我控制。
第八章人格[单选]“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体现了人格特性中的独特性。
[单选]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的人格结构系统属于心理特征系统。
[单选]自我调控系统的核心是自我意识。
[单选]在认知方式中,学生表现出反应快但准确性差的特点,其认知风格属于冲动型。
[单选]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
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沉思型。
[单选]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
他们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加工风格属于系列型。
[单选]有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这样才能解决好问题。
这种人的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同时型。
[单选]最先提出气质的类型取决于体液的观点,并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的学者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
[单选]首先确定了人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的学者是罗马医生盖伦。
[单选]有的人情绪爆发快,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
这种人的气质属于胆汁质。
[单选]有的人乖巧伶俐,惹人喜爱,他们的情绪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他们的优点。
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这种人的气质属于多血质。
[单选]有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情绪体验深刻,他们的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
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行为主动性比较差。
这种人的气质属于粘液质。
[单选]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体现在性格方面。
[单选]性格有好与坏之分。
[单选]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
自我调节机制个人自我调节机制个人自我调节机制是指个体通过自身努力来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思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自我调节机制:1. 情绪管理:个体可以通过认知重构、积极情绪表达和放松技巧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实践冥想、深呼吸和寻求社交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放松身心。
2. 目标设定:个体可以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个体保持动力和专注,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3. 时间管理:个体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和技巧来提高效率和组织能力。
例如,制定优先级、设定时间限制和避免拖延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4. 问题解决:个体可以采用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法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例如,分析问题、生成解决方案并评估可行性可以帮助个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组织自我调节机制组织自我调节机制是指组织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绩效和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组织自我调节机制:1. 绩效评估与反馈:组织可以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来监测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定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评估和反馈,组织可以及时调整员工的目标和行为,以实现更好的绩效。
2. 研究与发展:组织可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研究机会,以提高员工的能力和适应力。
通过不断研究和发展,员工可以适应变化的工作环境,并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 沟通与合作:组织可以倡导积极的沟通和合作氛围,促进团队内部的信任和协作。
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可以帮助组织成员共同解决问题,适应变化并实现共同的目标。
4. 制度与流程:组织可以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为组织的运营和管理提供规范和支持。
良好的制度和流程可以确保组织的稳定和高效运作。
自我调节机制对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重要的。
通过自我调节,个体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思维,提升个人能力和幸福感。
而对于组织来说,自我调节可以帮助组织适应变化、优化运营并实现持续发展。
自我调控系统(self-regulatory system)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察觉;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而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
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
自信心与自尊心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
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
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
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心灵捕手》浮华不过一场云烟
一个自我意识有问题的人,可能出现多种人格问题,比如没有自知之明,自我情感匮乏,缺乏自律等等。
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想更多的了解这个问题或者心理学,可以观看心理学界最经典的电影之一——心灵捕手,也许会对此有更深的体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