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 格式:pptx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25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一、民间美术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中国民间美术创作基于客观现实,但不完全还原客观,表达人们感受生活和认识事物的审美理想,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影响,丰富着内涵,体现真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显著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在物体实用性的基础上制造出可爱、错落、奇特的审美效果。
如:民间玩具的圆浑稳实不易破碎;藤编器皿透气性强;门神财神因职业不同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民间美术的人物造型追求完整的手法,在民间剪纸和木板年画中较为常见。
例如陕北民间剪纸中侧脸双眼的造型,山东门神年华和天津杨柳青年画中人物,无论是站立还是盘坐或者奔跑都是采用全身表现,很少有半身或局部;侧面的人物五官也是正面的画法。
民间艺术家在避免残缺的人物形象,构图饱满,突出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喜爱完整、圆满的审美心理。
中国自古以含蓄为美,许多民间美术的造型有象征意义。
在象征性方面,比如用谐音的方式,将一组画面表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金(鱼)玉满堂、早(枣)生贵子、福(蝠)寿双全、喜上眉(梅)梢:用喻意的方式,如百合、核桃喻百年好合,花生、灵芝喻长生不老;用符号的方式,如虎辟邪、鹰镇宅、五毒驱病消灾,抓髻娃娃辟邪招福。
民间美术用各种多种物象的组合传达着美好的理想与情感,这种奇特的审美蕴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民间美术造型从以概括、抽象性的手法,追求视觉符号的神似,展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质风貌。
在概括性方面,夸张、提炼、省略、简化,即扬长避短。
夸张的表现如民间的画诀“文人一根钉、武将一张弓、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
”简化,如陶、泥玩具的造型,绘上花纹才能活气。
在抽象性方面,抛开现实的,形象本身的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及其简单的形式,如点线面来概括现实形象。
织锦、刺绣、挑花大部分用用抽象的几何图案表现,如当地人能从“牛角花、螃蟹花、南瓜花”等织绣品几何图案中直呼出花的名字。
民间美术追求情感上的真,求神似不求形似,用朴素、真实的造型手法表现事物的面貌。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云南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服装结构和美术色彩成为了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服装结构和美术色彩两个方面进行云南彝族服装的特征研究。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主要包括上衣、下衣、臂套、腰带、饰物等。
上衣多为对襟衣,以襟、袖和下摆处的装饰为主要特点。
襟饰通常采用刺绣、织锦等工艺进行装饰,图案多为花卉、鸟兽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袖子采用多层泡泡袖或坠肩袖的设计,增加了服装的层次感和动感。
下摆处通常采用多层下摆的设计,锦缎、绢布等面料的落脚处还可以悬挂珠子、银锁等装饰物,使服装更加丰富多样。
彝族的下衣多为宽松的裙子,以其长及脚踝的长度和褶皱为主要特点。
裙子通常呈现出分层的效果,不同颜色的布料通过多层叠加而形成。
裙子的下摆处通常也会装饰有丝绸线、珍珠等装饰物,增加服装的华丽感。
臂套是彝族服装中独特的配饰,通常由银饰品、布料等材料制成,可以起到装饰和保护手臂的作用。
而腰带则是彝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腰带的款式各异,既可以用于束腰,又可以用于装饰,形成独特的风格。
在美术色彩方面,云南彝族服装以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为特点。
彝族人民钟情于红色、黄色、蓝色等鲜明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了喜庆、热情和幸福。
彝族服装的图案多以自然景物和动物为主题,如花卉、鸟兽等。
这些图案通常以刺绣、织锦等工艺表达,给人一种绚丽多彩、富有生机的感觉。
彝族服装上还经常使用珠子、金银锁等装饰物,使服装更加华丽而有质感。
云南彝族服装在结构和美术色彩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丰富多样的装饰和鲜明明快的颜色,展现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彝族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人美版专题第一篇:高中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人美版专题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课时:1课时时间:40分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
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
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
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学设计第一、根据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内容,把握教材基本精神,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第二、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教学难点:通过各类民间美术的介绍,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城市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根据以上的重难点,学生需要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因此我采取了一下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展示部分美术作品以及图片、纺织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选出哪些属于民间美术作品以及作品分类。
2、先不着急下结论,导入本课,通过以上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经过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加学习趣味性,挑战性。
二、讲授新课(一)通过预习让学生概括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劳动人民创造;存在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情感和观念;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创作和流传方式集体,与宗教民俗有密切联系。
)板书: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1、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反应的是什么内容。
教师做详细讲解:剪纸是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主要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
了解剪纸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
欣赏剪纸作品《五福捧寿》,领会剪纸艺术的严格要求。
总结剪纸种类:窗花、门笺、刺绣花样、顶棚团花、灯花等。
2、刺绣:提问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学生思考回答刺绣的应用范围: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
少数民族艺术的传统与现代一、少数民族艺术的传统少数民族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特的民俗文化的反映。
我国现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其中,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以其形态各异、风格独特而广受世人瞩目。
1.藏族艺术藏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群体,拥有众多优秀的艺术形式。
例如,藏族唐卡画是世界绘画宝库中的另一颗璀璨明珠,以艺术表现、佛教修行、学术研究、藏医学、民族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综合性表现,并被广泛应用于佛教文化艺术、民间文化艺术和现代美术领域中。
2.蒙古族艺术蒙古族艺术一直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蒙古族奏乐曲艺、风火轮、蒙古族大叉、哈达舞、蒙古族戏曲等都是蒙古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它们传承了蒙古族历史、文化和习俗。
3.维吾尔族艺术维吾尔族艺术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维吾尔族缝纫、刺绣、编织时,采用的工具、材料、图案和构图等,体现出较高的艺术实力和巧思。
同时,维吾尔族古典音乐、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也体现了其民族团结、风情、生活状态等特点。
4.其他少数民族艺术其他少数民族的艺术也各有特色,例如,哈萨克族有马头琴、木偶戏等艺术形式;朝鲜族有太极拳、脸谱、浴场舞蹈等艺术形式;壮族有三弦、板伞舞等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少数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少数民族艺术的现代化少数民族艺术的传统已经成为了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少数民族的艺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1. 融合现代元素少数民族艺术在现代化的改造中融合了许多现代元素。
例如,在傣族染色艺术方面,在传统的染色工艺上,加入了现代化的染料和工艺技术;在藏族唐卡画方面,已经出现了基于数字化和现代化手段创作的唐卡作品。
2. 创新艺术风格在少数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中,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地创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以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使学生:1.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基本美术文化背景,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2. 学习与探讨我国少数民族的绘画风格、特色以及在创作中如何运用和表达民族元素;3. 掌握基础调研方法和初步分析技巧,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资料收集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任务1. 学生需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相关信息,如传统工艺、民族服饰、特色绘画等;2. 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形成简要的文字描述或图片展示,并准备在课堂上的小组分享。
二、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将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理解与感受;2. 教师讲解:教师将针对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特点、发展历程及艺术价值进行详细讲解;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少数民族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三、作业实践1. 绘画作业:学生需以所选择的少数民族美术元素为主题,完成一幅绘画作品;2. 调研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该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调研报告,包括该民族美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个人感悟等;3. 作品展示:学生将作品及调研报告在下次课时进行展示和交流。
三、作业要求1. 绘画作品需体现所选少数民族的美术元素,色彩搭配合理,构图得当;2. 调研报告需内容详实,结构清晰,能准确表达该民族美术文化的特点和价值;3. 小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调研与绘画作业;4. 按时提交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创意、调研报告的撰写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2. 同学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品和调研报告,取长补短;3. 综合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给出综合评价成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2. 对优秀作品和调研报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继续努力;3. 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第3课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包括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绘画、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和制作。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学习,真正理解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多元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感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广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品、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吗?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请看一看这些图片(或视频),你们能从中看到哪些与汉族不同的特点吗?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他们的服饰、建筑和艺术品颇具民族特色。
教师:非常好。
今天我们将学习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们所熟悉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建筑,然后跟我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闭眼想象后)我想到了藏族的长袍和蒙古包。
教师:很好。
你们想象出了一些具体的图像。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2、学习内容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每个方面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优质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优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概况与特点。
能够掌握少数民族的壁画、头饰、服饰、建筑等的艺术特点。
合作完成以“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为主题的书签设计制作。
过程与方法:采用讨论、赏析、交流的方式,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并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民族美术文化的自豪感。
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包容多元文化。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代表性的美术文化的概况与特点。
2、能够掌握少数民族的壁画、头饰、服饰、建筑等的艺术特点。
3、合作完成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书签制作。
解决措施:1、给学生提供网络或者相关读物,有目的性的安排学习任务,以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的概况与特点。
2、分组讨论,以图片和影视资料辅助学生,以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解决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欣赏我国漆画家乔十光的作品《泼水节》。
提出问题:这幅美术作品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傣族泼水节的的场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美术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
二、探求新知、落实难点(1)了解欣赏上述民族服饰首先观看少数民族图片,欣赏少数民族服饰,并尝试区分不同少数民族服饰特色,通过少数民族服饰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还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2)欣赏更多少数民族美术文化表现形式师生欣赏苗绣、新疆艾德莱丝绸、银饰、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藏族唐卡、苗族风雨桥、云南白族民居、客家族土楼让学生欣赏更多类型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类型。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课后点评以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为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评。
一、多元的美术形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术文化。
少数民族的美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壁画、刺绣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其中,壁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艺术形式,可以在少数民族的住宅、寺庙等建筑中看到。
壁画以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展现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独特的艺术风格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与汉族的艺术有很大的差异。
少数民族的美术作品通常以饱满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彩为特点,充满了原始和野性的力量。
例如,藏族的唐卡绘画以其独特的线条和色彩呈现了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而彝族的木雕作品则以其精细的雕刻和丰富的图案展示了彝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民俗传说。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艺术的创新。
一些少数民族艺术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独具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例如,维吾尔族的艺术家玉苏甫江·阿不都热扎克通过对传统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和创新,设计出了一系列现代化的维吾尔族刺绣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四、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不仅仅是各个民族内部的文化传承,也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少数民族的美术作品往往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元素,展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例如,壮族的苗绣作品中既有苗族的传统图案和刺绣技法,又融入了壮族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国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丰富多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风格。
少数民族的美术作品不仅展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体现了民族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艺术的创新,展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其特征十分鲜明且具有代表性。
它不但反映了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还融合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关于民间美术的特征。
一、题材广泛民间美术作为表现民间生活、民俗节庆和神话传说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题材十分广泛。
民间美术的题材可涵盖自然景观、生物、人物、字画、剪纸、面具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天地人为主要题材,同时也表现了人们的情感、信仰和民族性格。
以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为例,剪纸的题材大多取材于民间的传说、戏曲、风俗习惯等,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能展现出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能彰显出民众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
二、形式多样民间美术的形式多样,表现了处处暗含着文化的民俗、宗教、神话、传说,时刻保留了古老文化的珍贵遗产。
比如木雕、石雕、泥塑、服装、头饰等多种形式,它们所用的材料和工艺决定了其表现特点。
民间美术的手工制作方式、技艺技法和装饰风格,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征。
石头雕刻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已有很高的创作水准。
而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木雕艺术的发展十分繁荣,其工艺精湛、形式多样,创作出了大量高水准的作品。
三、以民间艺人为主导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而民间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间艺人的努力和创造。
民间艺术是在人民群众中不断流传的,最初是由一些民间手工艺人传承下来并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而民间艺人的创作直接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支持,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地传承,将民间美术文化不断推进到新的高度。
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间美术作为民族艺术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它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充分反映了民族生命力、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
例如,在中国的蒙古族中,有一种独特的绣花工艺——蒙古族刺绣。
这种刺绣风格甚为独特,展示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