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配图)
- 格式:doc
- 大小:35.51 MB
- 文档页数:22
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服饰文化段艳冰 2013.11【少数民族简介】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
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
古代,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
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
满族妇女的旗袍最初是长马甲形,后演变成宽腰直筒式,长至脚面。
领、襟、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饰。
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精致,不仅镶上各色花边,而且还绣有花卉图案。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称蒙古袍;系腰带;蒙古靴。
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
维吾尔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面套斜领、无纽扣褂子,外系腰带。
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绣花背心。
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
朝鲜族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
白色是朝鲜族最喜欢的服装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故朝鲜族自古有 "白衣民族"之称。
回族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宁夏为主要聚居区。
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男子多留有大胡子!壮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治区。
在壮族聚居的农村,妇女的服装端庄得体,朴素大方蓝土家族土家族主要聚居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黎族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中南部。
黎族服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的贡献。
服饰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省。
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
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
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藏 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青海、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
藏族 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彝 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
居住分散,故各地在服装款式、图案、选色上各显特色。
其共同点是: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围腰等均镶有各种精美的花边和图案。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尊贵。
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
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
纳西族纳西族主要聚居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四川和西藏。
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
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其服饰中,最具特色之处就是纳西族妇女的羊皮背饰,一般用羊皮制成,披于背部,故俗称为“羊皮披肩”,它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象征纳西族人民勤劳勇敢,以辛勤的劳动换取甜蜜生活的炽热感情。
傣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各县。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
阿昌族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
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
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
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
瑶族: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保安族保安族的服饰与当地的回族、东乡族无根本差异。
男子平时戴白色号帽,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坎肩,蓝或灰色裤子。
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少妇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布朗族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
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
成年男子喜爱纹身。
布依族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
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和长裤。
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达翰尔族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男子夏天穿布衣,外加长袍,白布包头,脚穿皮底靰鞡,冬天戴狍头皮或狐狸头皮做的帽子。
妇女穿长袍,以蓝色为主,穿白布袜和花鞋,年节或喜庆时穿各色绣花绸缎衣,外套坎肩。
德昂族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
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Array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
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
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
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
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
在德昂族的饰品中,五彩斑斓的绒球也颇具特点。
东乡族西北回族相似,服饰上也带有回族的特点。
颜色素净,多青、蓝色或藏青色布制成。
少女结婚时,穿裙子或长袍。
出嫁后戴黑色盖头,中老年戴白色盖头。
东乡族男子的服饰是,多穿短衫和深色坎肩,下穿及脚踝长裤。
冬天穿山羊皮袄,在袖口处缝有黑色或红色的宽边。
侗族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
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 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 颜色装饰。
独龙族身披精美的独龙毯 已成为独龙人民特有的传统服饰。
一般男女上身用一幅独龙毯斜披并从腋下拉向前胸,前后的布片任其自然垂落。
腰间佩带弩弓、箭包和砍刀,浑身焕发出一种粗犷的野性。
哈尼族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 农耕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 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 化。
哈尼族一般喜欢用自己染 织的藏青色土布作衣料。
男子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
妇女着无领右襟上衣,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胸前和裤脚皆镶彩色花边。
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怒江僳羌族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
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羌族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 有灵,多种信仰的 灵物崇拜。
羌族生 活在川西北群山之 颠,自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羌人不论男女老幼皆喜饮酒,但从不酒后滋事。
畲族畲,意为刀耕火种。
勤劳淳朴的畲族妇女,不但是生产能手,也是编织刺绣的能工巧匠。
他们手工艺品种类丰富,色彩斑斓,风格独特。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 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 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同 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
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
在越南,京族是主体民族。
水族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
“水书”是我国少数民族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土族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 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色彩搭配和谐自然,制作技艺精妙绝伦,充分体现了土族妇女高超的刺绣技艺和对美独特的感悟能力。
佤族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佤(w ǎ)族。
现有人口35万多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
佤族因居住地区不同,服饰也不完全相同。
与汉族杂居或受汉族影响较深的佤族,其服饰已和当地汉族没有多大区别,与傣族杂居或受傣族影响较大的佤族,其服饰则接近傣族。
景颇族服饰——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 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 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 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 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 镯。
妇女戴银首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
撒拉族撒拉族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边缘,总人口约10万。
撒拉族的传统服饰较多地保留着中亚、伊斯兰和游牧文化的特点。
男子多穿交领长衫、大裆裤,腰扎布带或丝巾,并佩戴约15厘米长的小刀。
头戴羊皮卷檐帽,脚穿短筒靴,妇女头披纱巾,身穿连衣裙。
妇女喜欢佩带长串耳环、戒指、手揭、串珠等首饰。
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仅有3000人。
珞巴族的服饰充分体现着粗犷豪放的风格,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是他们服装的主要原料。
毛南族特,男穿蓝色土布长衫,腰 束有须腰带,包白头帕,女 穿蓝衣青裤,衣服长过膝, 袖口大至30厘米,领口、袖口、衣边、衣脚、裤脚皆用青布镶滚成大滚边。
【民族服饰的文化功能】(一)、维护生存需要的保护性功能他们以兽皮、树叶、竹木之类制作来保护身体,如独龙族的竹片护腿,彝族、拉祜族的绑腿等。
(二)、顺应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功能环境现象中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服饰穿戴。
如青藏高原气候恶劣,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羌族,珞巴族等民族常年穿的是厚实的长袍。
而西北的豪放使生活在那里的民族创造了古朴苍劲的服饰文化。
(三)、分辨社会角色的标识性功能1、性别角色2、年龄角色3、职业角色4、阶层角色(四)、记史述古叙事性功能普米族传统服饰既有性别、年龄差异,又有婚否、地域之别,还带有民族间广泛交流的历史文化印迹。
在日常生产劳动中,妇女们还喜欢穿羊皮褂。
皮褂有两种,一种是有袖子的开衫皮褂,一种是不作任何加工修饰的洁白羊皮褂,显示了其牧业文化遗迹。
(五)、装饰人体、美化生活的审美性功能(六)、图腾崇拜感应神灵的象征性功能瑶族服饰的阶级性七星羊皮是纳西族妇女背上佩有装饰物的披肩,它是纳西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