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定向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5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定向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
B.如图乙,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C.如图丙,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高
D.如图丁,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高
2、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3、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 )
A.是次声波 B.是超声波
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传播不需要介质
4、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的音色不同
B.敲击鼓面发声,是因为鼓面正在振动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面对面交谈是因为真空可以传声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_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__________产生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3、 “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隔墙有耳”、“贴地听声”等实例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播声音;“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水下的鱼也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_______体可以传声。
4、民乐团合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昆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5、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440m处鸣笛,经过2.5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
(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 2、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开采,变得越来越匮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求:
(1)该处海底的深度?
(2)能否利用这种方法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3、某海洋科学考察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从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信号历时4s,已知海水中声速为1530m/s。求此处海底深度为多少米?
4、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7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5、寒假,晓宁同学和爸爸妈妈去桂林游玩,在漓江泛舟,若船以5m/s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晓宁开心的大喊一声,经2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求:
(1)2s时船和声音走的距离各是多少?
(2)晓宁大喊时与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3)晓宁听到回声时与前方高山的距离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a)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_____(选填“a”、“b”、“c”或“d”);
(2)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 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_____;
(3)如图(b)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 _____,响度相同的图是 _____。
2、如图(a)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测量声速。实验中小华应 ___________ (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听到声音时结束计时。
如图(b)所示,是一种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使用说明书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1毫秒=0.001秒)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___________ 毫秒。
(2)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于是他把铜铃固定在图(b)所示位置(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后敲打铜铃。若该结论是正确的,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会 ___________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毫秒,则此时声速约为 ___________ m/s(保留一位小数)。
3、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______。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得出______的结论。此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为______(选填“转换法”、“实验推理法”或“控制变量法”)。
4、(1)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80 0.76
D 钢 80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数据如上表格所示: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为______; (2)该探究实验所应用到的物理实验方法是______。
5、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乙所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表:
序号 橡皮筋长短 橡皮筋粗细 振动快慢 声音
甲 相同 细 快 尖锐
乙 相同 粗 慢 低沉
(2)如图丙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塑料球弹起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塑料球被弹起高度较大,而且音叉二次发出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_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频率是否有关;
②实验(2)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
【详解】
A.用力敲鼓,改变的是敲击的力度,影响了振动的幅度,则可使响度变大,故A错误;
B.振动产生声音,故B错误;
C.如图丙,笛子振动的幅度比二胡大,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笛子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频率大于二胡,故笛子比二胡的音调高,故C正确;
D.敲击水杯时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这里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智能音箱接收语音信息,并根据用户的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的频率在人耳可接收范围,不是超声或次声,且可以在空气中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到人耳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解析】
【详解】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响度。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鼓面发声,是因为鼓面正在振动,故B正确;
C.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的表面接近真空,月球上可以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 振动 不能
【分析】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2]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