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7 爬天都峰
- 格式:docx
- 大小:134.28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图文讲解+练习17、爬天都峰1、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4、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5、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6、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 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7、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8、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9、“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10、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章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课文原文
17.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 “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黄亦波,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誓言的意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爬天都峰》的主题、结构,初步体会蕴含其中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文中难点词语的用法及含义。
2.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学会珍惜友情,珍惜承诺。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友情的尊重和珍惜。
2.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2.掌握文章中生词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借用山峰等自然景物来表达友情之深厚的意义。
2.理解文章的蕴涵信息及寓意,展开讨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入课文,《爬天都峰》。
二、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 ** 分组讨论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生字,引导学生相互学习,探讨生词的含义。
2.** 课文分析 ** 分段分析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重点探讨作者的借景抒情手法。
3.** 朗读练习 **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表达情感,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涵。
四、巩固提高1.** 阅读理解**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写作练习 **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与文章主题相关的作文。
五、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四、课堂反思这堂课教学设计合理,但在实施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借景抒情手法,有些学生对此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羞涩,不愿意积极发言。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引导和解决。
总的来说,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出了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理解,但在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希望通过后续的教学细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培养综合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原文】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___________本文作者黄亦波,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
(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第五单元第十七课爬天都峰内容分析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级、链”等6个生字,会写“级、链”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相”。
能正确读写“假日、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体会人物情绪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级、链”等6个生字,会写“级、链”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古以来都为人称道,景致独特,浑然天成,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黄山美丽的景色。
(课件出示黄山景点图片)2.这座著名的山峰就是天都峰,天都峰极其险峻,却有非常多的人慕名而来,今天,文中的主人公也来到了天都峰,那么他们最后爬上去了吗?期间经历了哪些困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
课件出示资料: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奇险陡峭。
登山石级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
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
鲫鱼背是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鲫鱼背。
【设计意图】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阅、理解词语的释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课件出示:级链攀相辫呵相: xiānɡ:相信 xiànɡ:相册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级链颤攀猴念辫呵4.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①指导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
②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着重指导“攀”字,书写时注意字的布局。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边读课文边纠正读音。
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预设: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一、品读课文,圈点思考。
1.默读课文,圈画出能看出“我”爬山前害怕、畏惧心理的词句。
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①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感受“啊”“哩”的语气变化以及情感色彩,从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中来。
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1)课件出示体现“我”决心爬上去的原因的相关语句。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预设:“我”和老爷爷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意思是天都峰又高又陡,攀爬的难度很大,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羡慕、敬佩,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交代了“我”是受老爷爷的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
师指导学生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语气来朗读这几句话。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体会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①朗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加以体会。
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预设: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及喜悦。
指导朗读:要读出对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
(3)阅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课件出示: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预设: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思考、行动、探究、争论的过程中,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1.教师范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乐。
三、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1.从爸爸的话中,思考:“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从中“我”还懂得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课件出示: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预设:“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爷爷都看到对方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
我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了决心,有了勇气,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联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课堂总结学习完这篇寓意深远的文章,我们知道了在人生道路上面临困难时不要胆怯,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日常生活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最终你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板书设计17.爬天都峰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1.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如要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我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2.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
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必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先找学生分角色来读课文,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内心的复杂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从而明白他们爬山过程的艰难。
以此达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