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课件探究燃烧之谜大象版
- 格式:ppt
- 大小:6.78 MB
- 文档页数:14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探究燃烧之谜大象版《探究燃烧之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有关知识与灭火的原理,掌握火灾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尝试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设计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并做简单的分析。
3、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乐于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分析、讨论、总结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学准备酒精灯、三脚架、铁片、镊子、蜡烛、火柴、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1、说到火,同学们都不陌生,火的发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如果稍不谨慎,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利和灾难。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组火灾对比图片。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看)3、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景象,给我们带来的是深深地震撼,在这里,老师想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些火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大火之后森林中什么被烧毁了,留下的还有什么?建筑中什么被烧毁了,留下还有什么?为什么有这种结果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燃烧的秘密。
板书课题:探究燃烧之谜二、猜想与实验刚才,同学们对起火的原因和燃烧需要的条件做了很多猜想,那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今天我们不可能到大火现场去研究,但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做模拟实验来揭开有关燃烧的秘密。
我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做个实验。
小组讨论:(1)纸片、木条、布条、石头、玻璃、铁条等不同的物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
像纸、木条、布条等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
可燃物(板书)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可燃物呢?在这些可燃物中那些物体更容易燃烧呢?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一个物体要能燃烧,这个物体首先必须是——可燃物。
2、可燃物又是怎样才能燃烧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的演示。
《探究燃烧之谜》【教学内容】大象版四下第六单元p73【要点】利用变量的控制,设计实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目标】(1)独立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并做简单的分析。
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认识燃烧需要的条件,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酒精灯、三脚架、纸片、煤、火柴梗、布条、石头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1、教师谈话:自从我们的袓先学会用天然火烤熟食物时,火就与人们的生活习习相关。
火的发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若稍不谨慎,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利和麻烦。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段视频。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看。
3、师述:这是1987年5月6日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原始林区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给国家造成了数亿元的经济损失,老师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起火灾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生:长期干旱。
生:有人不小心丢了火苗……师:同学们的猜想都很合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三课《探究燃烧之谜》。
二、猜想与实验1、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大火之后森林中留下的只有什么?(漆黑的山石)火灾为什么烧毁树木、花草、房屋,烧死了各种野生动物,却留下了山石?燃烧的起因可能是什么?2、四人一小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交流。
生:花草、树木容易着火。
生:动物容易被烧死。
生:山石不易着火……3、说得不错!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已学知识,结合对起火原因的猜想,说一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学生大胆猜想。
5、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刚才,同学们对起火的原因和燃烧需要的条件做了大量的猜想,那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今天我们不可能到大火现场去研究,但可以用身边的物体做模拟实验来揭开有关燃烧的秘密。
看一看,实验桌上的材料有哪些?这些材料和火灾事件中的哪些材料有相象之处?6、出示实验要求:用纸片、煤、火柴梗、布条、石头等材料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燃烧需要的条件,把过程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探究燃烧之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知道灭火的原理。
3、通过独立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并做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善与反思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激发学生关爱社会的情感。
3、通过对燃烧和灭火的利弊分析,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明白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应用它,使其造福于人类。
教学准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镊子、燃烧匙、蜡烛、火柴、蒸发皿、小石子、纸屑、木棒、实验记录卡等教学过程:1、谜语引入——猜猜“它”是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谁能猜出来?红红黄黄一枝花,家家户户不离它,温驯可爱让人亲,狂暴怒放让人怕。
你知道“它” 是谁吗?(猜一个字)生:火师:我们都知道火是一种燃烧现象,为什么说火“温驯可爱让人亲”呢?(学生回答。
)师:在人类的进化史中,学会了用火烤熟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使用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步,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师:又为什么说火“狂暴怒放让人怕”呢?(学生回答。
)师:是的,在另一面火灾对人类的施孽也是非常严酷的。
据中国消防网盘点,2014年全国全年接报火灾39.5万起,死亡1817人,受伤1493人,直接财产损失43.9亿元。
师:下面看图片(课件展示森林火灾的情况及火灾后的情景)2、课题展开(课件出示问题)森林火灾为什么烧毁了成片的树木、花草,烧死了各种野生动物,却留下了山石?想一下,燃烧是否需要一定的条件?根据已学的知识,猜想都有哪些条件呢?学生进行猜想。
(氧气、一定的温度、可燃物,教师展示)师:怎么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怎样来做实验?(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控制变量对照着进行的实验就是我们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