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题(一)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期末真题卷(1)(用时:10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运用。
(共4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坦.克(tǎn) 论.语(lún)雨.雪霏霏(yù)B.缝.隙(fènɡ) 澄.碧(chénɡ) 一曝.十寒(pū)C.单调.(diào) 处.境(chù) 戛.然而止(ji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精兵减政轻歌曼舞破琴绝铉潮汛B.别出心裁专心至志全神贯注占据C.司空见惯余音绕梁见微知著惊惶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A.比喻B.夸张C.引用D.对偶E.拟人(1)“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4.根据要求选出合适的一项。
(4分)(1)下列姓名拼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OuanɡXiu B.孟浩然——MenɡHɑoranC.颜真卿——Yɑn ZhenqinɡD.朱熹——Zhu Xi(2)下列是对赵孟楷书书法的欣赏,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
B.龙飞凤舞,奔放流畅。
C.结构严谨端正,平正宽绰。
D.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3)根据上联,下联所缺的词是( )上联:中华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炎黄子孙( )展宏图A.奋发图强B.才华横溢C.知识渊博D.德才兼备(4)下列对句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成功有诀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A.“喜新厌旧”是指追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是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C.“见利忘义”是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努力。
期末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39分)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分)强.迫(qiǎng qiáng) 模.样(mómú) 倒.映(dǎo dào)晕.车(yùn yūn)提供.(gòng gōng)内蒙.古(měng méng) 2.读拼音,写词语。
(8分)3.在下列各句中的两个错别字下画横线,并改正在括号中。
(8分)(1)边源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陷。
()()(2)魁悟的渔夫拖着被斯破了的渔网走进来。
()()(3)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带上雨帽,又抖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4)徽波粼粼的海面上,刹时间洒满了银光。
()()4.用“√”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最恰当的解释。
(4分)(1)全神贯.注A.连贯。
B.贯通。
(2)居高临.下A.靠近;对着。
B.来到。
(3)一筹.莫展A.筹划。
B.计策;办法。
(4)一望无际.A.彼此之间。
B.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B.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唯我独尊....的象兵。
C.“十一”长假,街上车水马龙....。
....,游人络绎不绝6.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3分)(1)“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他”比作“一座山。
”()(2)“这些木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________。
”横线处可以填入“余音绕梁”。
()(3)“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要保护地球。
(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人感动得落泪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老师的介绍,使我对京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一、字词擂台。
(19分)1.读下面的词语,每组全对的打“√”,有错的打“×”。
(2分)A. 静谧赏赐精兵间政落荒而逃触类旁通()B. 抽噎名誉积劳成疾司空见惯革故鼎新()C. 咳嗽厨房蜂拥而至囫囵吞枣寝不安席()D. 鼎盛书藉纷至踏来竭泽而渔脍炙人口()2.灵活运用课内课外的积累,根据要求填空。
(2分)(1)“唐国强、邓亚萍、杨澜”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这三个人的姓名按姓氏笔画排列依次为,按音序排列依次为。
3.我能用“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
(2分)()疾病()知识()信息()文明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
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像、、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
(3分)5.判断题,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4分)(1)“爷爷的腰板还比较结实”和“这塑料袋一点都不结实”中的“结实”意思一样。
()(2)“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所表达出的情感色彩是有区别的,不可混用。
()(3)“鹿”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比”部。
()(4)我国成语大都有丰富的内涵,下面的成语就是谈的用兵之法。
()围魏救赵暗渡陈仓釜底抽薪金蝉脱壳6.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下面是根据“马”的比喻义所填的成语,错的两项是()。
(2分)①粗略的看(走马观花)②走在前列(一马平川)③非常危险(盲人瞎马)④随便走走(快马加鞭)7.抓住加点的词语分析句意,然后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字的词。
(4分)(1)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年味变得()了。
(2)种树人十几天...才来一次——种树人来得()。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日子过得()。
(4)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镭提炼得()。
二、积累运用。
(26分)1. 展开想像写一写。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一、书写(9分)1.阅读下列文字,看拼音,写词语。
(1)提到làbāzhōu(_________),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tián tián nìnì(__________)的感觉呢?(2)我们chìluǒluǒ(_________)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这样回去。
(3)男孩yīwēi (______)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wúkěwǎn huí(________)地消逝,一派huāng liáng (______)。
(4)在科学lǐng yù(______)有所jiàn shù(______)的人,往往善于从sīkōng jiàn guàn(________)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二、选择题(10分)2.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间(jiàn)断书藉B.分(fēn)外严竣C.兴(xīng)旺机纾D.哄(hōng)堂大笑急遽3.与词语“翻箱倒柜”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悬崖峭壁夜幕降临大惊小怪追根求源B.取之不尽天翻地覆琴棋书画默默无语C.十年树木天涯海角闻所未闻心平气和D.受冻挨饿千锤万凿五湖四海喜出望外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B.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C.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D.芝麻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两小儿辩日》讽刺了孔子作为大学问家却不能回答两个孩子提出的问题B.《北京的春节》写了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九这段时间的情形C.《为人民服务》告诉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按时间顺序写的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科普类读物,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启迪智慧。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评试卷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quán suō zhēnɡ rónɡ hán hu fěi cuì zhǎn lǎnchōu yē wán qiánɡ dàn shēnɡ jiàn wēi zhī zhù二、形近字组词。
拘()哀()瓣()苟()衰()辨()三、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改成反问句。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2.扩充句子。
妈妈看报。
四、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1.《学弈》记述了两个人跟学下棋,一个,一个,告诉我们的道理。
2.《匆匆》是现代作家的一篇散文,作者发出了“你聪明的,告诉我,?”的感叹,表达了作者。
六、在下面横线上默写《七步诗》这首诗的作者是时期的。
诗中作者用 ______和比喻兄弟,其中“,!”两句画龙点睛地提示诗歌主题,表达了诗人七阅读乐园(一)课内阅读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作者提到 " 大年夜 " 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2)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女孩在抽出第一根火柴前心中在想些什么?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读“她的一双小手…… " 一节内容,将下面 4 个词语按小女孩心情变化的顺序重新排列。
统编版小学六下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4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4分)1.平时要尽力解决学习中的y íw èn( ),b ìmi ǎn( )把希望j ìtu ō( )在一蹴而就上,这种想法已经被zh èngsh í( )是行不通的。
2.对待错误要进行ch èd ǐ( )的p īp íng( ),这样才能有利于改正。
h ánh ú( )其辞,w éik ǒng( )别人下不来台,这样的做法与想法都不合适。
二、下列每小题的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来填在空格里。
(16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寄托 肿胀 艰贞不屈 负荆请罪B.徘徊 沸腾 焉知非福 独出心载C.防御 寂寞 万象更新 翻箱倒柜D.搅合 残暴 无独有偶 飞渡重洋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辨斗 不可思意 合不拢眼 小扣柴扉久不开B.通宵 神密 沧沧凉凉 打破砂锅问到底C.屏幕 军阀 锲而不舍 百思不得其解D.占锯 万不得己 专心致志 天街小雨润如酥 3.下列词语表达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远望 俯视 鸟瞰 眺望B.一律 清一色 通通 全都C.日夜不绝 日思夜想 夜不能寐 魂牵梦萦D.驰名中外 众人皆知 家喻户晓 举世闻名 4.下面的朗读停顿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寒食/东风/御柳斜 B .孰/为汝/多知乎C .思援/弓缴/而射之D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 与“通国之善弈者也”中“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通.夜不寝 B.通.晓古今 C.中西贯通. D.畅通.无阻6.下列诗词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道理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期末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基础知识。
(15分)1.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3分)(1)残暴(pào bào)的老狼把已经长大的小狼抛(pāo pōu)弃在了森林里。
(2)他连皮都没剥(bāo bō),直接生吞活剥(bāo bō)地吃了。
(3)他点燃(yán rán)了鞭炮(pào páo),迅速地跑开了。
2.下列画横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思援弓缴而射之(拉弓箭)B.走马观花(牵着马)C.为是其智弗若与(不如)D.赴汤蹈火(热水)3.下面诗句中,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一项是()(2分)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一下加点的部分,在表达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2分)A.一眨眼的时间......,你们就会长大,就会毕业离开母校。
B.烈日如火,仿佛要烤焦了那片树林..........。
C.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D.看到走失的小狗回来了,小亮高兴得快要发疯了........。
5.策划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2分)A.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分工、活动流程。
B.开头、主体、结尾。
C.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
D.活动的策划、活动的筹备、活动的举办。
6.读下面这段话,你认为与文段衔接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2分)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
,,。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màn)的小庑(wǔ)殿顶。
①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②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③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④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④②7.我们读过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下面陈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鲁滨逊因坐的船失事,流落到荒岛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卷(一)(用时:9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
(填序号)(2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卑鄙.(bì)咔嚓.(cā)B.焖.肉(mēn)晕眩.(xuàn)C.噙.泪(qín)哪吒.(zā)D.依偎.(wēi)藤蔓.(wàn)2.下列词语的书写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B. C. D.3.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匜”(yí)字的本义可能指的是()A.在某方面有特长B.表示人三面受困C.盛水洗手的用具D.医生诊病的动作4.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是()草原的那达慕大会上,蒙古族同胞们的欢声笑语。
A.响彻云霄B.悄然无声C.人声鼎沸D.锣鼓喧天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B.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C.盈盈..(平常)..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D.烈火焚烧若等闲6.以下哪句诗最适合用来规劝右图中的人?()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听了消防战士的演讲,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B.既然你答应了他要一起去园博苑,也不能失信。
C.看,弯弯的拱桥像彩虹一样横跨江面,多美啊!D.通过读书节活动,同学们阅读能力大大增加了。
8.快毕业了,小红想送一副对联给自己的恩师,以下选项最合适的一项是( )A.上联:鹤发银丝映日月;下联:丹心热血沃新花。
B.上联:喜学成建功立业;下联:盼含笑拥抱明天。
C.上联:书山论剑同窗情深;下联:学海引舟师长恩重。
D.上联:学海无涯展鸿鹄志;下联:金石满卷做栋梁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运动会上东东奋力夺得男子甲组60米比赛的冠军,累得昏迷不醒....。
B.每个人都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果错过了就无可挽回....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训练营。
(28分)1. 看拼音,写词语。
(8分)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将要迈入新的人生jiē duàn()。
六年的时光,令人难忘。
我忘不了bō li()窗外蓝蓝的天空;忘不了大家在biàn lùn()会上精彩的表现;忘不了给获奖同学的zhù hè ()的掌声;忘不了和伙伴们听xī shuài()的鸣唱、看qiūyǐn ()松土时的欣喜;忘不了pái huái()在老师办公室外róu cuo ()着衣角不敢进门的紧张……小学生活真让人难忘!2. 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1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乏.力(fá)严峻.(zùn)惊惶.(huáng)B. 苦闷.(mēn) 挽.回(wǎn) 花圃.(pǔ)C. 兴.旺(xīng) 剥.削(bāo) 休.止(xiū)D. 弗.若(fú) 挪.动(nuó) 潺.潺(ch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僻静寂寞衷思局势B. 眨眼恐俱依偎酷刑C. 袭击可靠荒凉领域D. 杂拌儿粉碎匪徒粗爆(3)“思援弓缴而射之”中“之”的意思是()A. 的。
B.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C. 它,指鸿鹄。
D. 这。
(4)填入下面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全市跳远比赛中,小华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小梅说:“小华,你勇夺第一,真了不起!”小明说:“小华,全市比赛高手如林,你能(),真是太厉害了!”A. 战无不胜B. 非同凡响C. 独一无二D. 摘得桂冠(5)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小明一有空就看电视,很少读书,他总觉得读那么多书没什么用处。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1)班级:姓名:成绩:第一部分识字写字(20分)1.在下面段落中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注意把字写美观。
(9分)北京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成功,这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bēi)。
首都北京获得了“双奥之城”的头(xián)。
人们将这份荣(yù)(zhuăn)化为投身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行动。
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là)月,总能看到人们(duàn)(liàn)的身影。
热爱体育的人们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洋溢着(bó)(bó)生机。
2.“撇”字第四笔的笔画名称是;“魔”字的部首是。
(1分)3.下列每一行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用“√”标出。
(2分)(1)剥削(xuē)一缕(lǚ)幅度(fŭ)哄堂大笑(hōng)(2)窜过(cuān)瑰丽(guī)凶悍(hàn)卓有成效(zhu6)(3)喧哗(huá)鼻祖(bí)憧憬(chōng)养尊处优(chù)(4)英俊(jùn)侵蚀(shì)阻击(zŭ)积劳成疾(jí)4.下列每一行中都有一个错别字,用“√”标出。
(2分)(1)插秧残暴生绣赤裸裸(2)捐赠栗子揉皱杂绊儿(3)展览抽屉机械麦牙糖(4)耸肩裂逢匪徒圣诞树5.将下列加点字与“语重心长”的“重”意思一样的一项,用“√”标出。
(2分)A.重于泰山B.尊师重教C.情深义重D.军事重地6.把“孰为汝多知乎”中“孰”字的正确解释,用“√”标出。
(2分) A.你 B.谁 C.判断 D.成熟7.把与“通国之善弈者也”中“通”字意思一样的一项,用“√”标出。
(2分)A.通夜不寝B.畅通无阻C.中西贯通D.通晓古今第二部分语言积累(4分)8.结合情境,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将妈妈的话补充完整,用“√”标出。
(2分)喜爱舞蹈的小林问妈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题(一)
姓名班级成绩
妙手丹青篇
一、认真书写下面这句话,你就是小小书法家!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妙趣横生篇
二、火眼金睛,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阴谋鬼计迫不急待爱不释手
B.书声琅琅再接再厉诲人不倦
C.焕然一新莫明其妙完璧归赵
三、对号入座,下面是关于动物的妙喻,请你用直线连接起来。
替罪羊比喻恩将仇报的人
寄生虫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孺子牛比喻兢兢业业的人
千里马比喻依附别人的人
白眼狼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四、百里挑一,某羊毛衫厂要制作一则广告,初拟了四条,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款式讲究花型特殊用料考究做工精致
B.款式大方花型别致用料考究做工精细
C.款式华丽花型不一用料优良做工用心
D.款式大方花型特殊用料上乘做工精密
五、照样子写词语,注意带点的字。
往事如.烟:、、。
历历
..在目:、、。
朝夕
..相处:、、。
妙语连珠篇
六、把你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
暑假里,你跟妈妈来到西湖游玩,看到湖中的荷花,你情不自禁吟诵出著名诗句:
在湖边休息时,有个小弟弟嘴里不停念叨着:“问渠哪得清如许──”,你听了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接着说:你坐在归家的火车上,发觉时间过得真快,不由得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里的几句话:
比喻人的纯洁无瑕我会用王昌龄的来形容;比喻人的清正廉洁我会用于谦的来形容;感慨时光飞逝,我会用苏轼的劝告自己。
妙语惊人篇
七、读下面的两段话,完成练习。
(一)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
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上面两段话出自课文,作者是。
2.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一天有哪些习俗?
3.请在上面两段话中找出相关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腊八粥的做法:
(2)作者对腊八粥的评价:
(3)腊八蒜的做法:
(4)作者对腊八蒜的感受:
4.过年时,你最喜欢做什么?
(二)
看到那满满一大盘姜丝肉,我忍不住记起王老师。
那时我在绥化师专上学,迷上书法。
恰好哈尔滨有一天大型书法展览,王老师组团参观,我作为唯一的女生参加。
王老师自学成才,教学严谨,训起人从不留情面,我一直怕他。
临行前一天,他下令:“明天早晨三点钟集合。
”然后挨个儿打量一遍男弟子,绝不客气地笑了笑,“晚了就别去,我不等。
看谁能睡懒觉。
”王老师惟独没有打量我,他最相信我这个用功听话的女弟子了。
可女弟子兴奋了半宿才睡着,一睁眼就四点了,血往上涌,头发竖起,脑袋一下大了许多。
跑到校门口,没人,腿一下就软下来。
“你可来了。
”吓我一跳,是同行中的一位,就站在附近。
我有了点儿安慰:“你也起来晚了。
”“我们都等你呢,王老师他们在北门。
我们也不知道你住哪儿,在楼下喊过半天呢。
”说完,他快跑着叫人去了。
我既高兴又紧张,听见一片脚步声过来,远远地偷看一眼,就讪讪地堆出一脸笑,等着挨训,王老师却只说了句:“快走吧。
”
因为我的迟到,误了第一班火车。
刚坐上第二班火车,我又开始头晕、恶心,哪好意思声张,只好硬撑着。
要吃饭时再也撑不住了,赶紧告退:“我先出去一下。
”吐出点儿东西,觉得好多了,擦汗时才看见王老师正焦虑地站在一边,我说:“好了,没事了。
”他却坚持派两个高年级男生陪我去医院。
我不高烧,医院不给急诊,他们还和医生吵了一架。
王老师见我没事,便断定:“准是你胃不好,胃寒。
”特意为我要了一大盘姜丝肉,我从不碰姜,胃也好,绝无胃寒,但在王老师的注视下却大口大口地吃了许多,我觉得吃药似的大口大口吃姜丝肉是我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好的检讨和道歉。
王老师看出我的努力,放心了:“这菜比吃药灵,吃完就好了。
”
毕业后,忙于工作和创作,我只好扔下书法。
每每想到有悖于老师的期待,总很内疚。
但我敢说,从王老师那里,我学到的决不只是怎样持笔挥毫写柳体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讪讪地:
有悖于:
2.王老师最初给“我”的印象是怎样的?
3.你是如何理解“从王老师那里,我学到的决不只是怎样持笔挥毫写柳体字”这句话的含义的?
4.你遇见的老师中有让你特别难忘的事吗?选一件最难忘的,简单写一段话。
妙笔生花篇
八、习作:六年的小学生活匆匆而过,你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一个翩翩少年。
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经历了许多事,或得意,或遗憾;也遇到了许多人,他们或亲切,或严厉……正是这些人、这些事构成你多彩的生活,让你渐渐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了哪些进步?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我不再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不再懒惰、不再伤心、不再娇气、不再自卑等)。
2.内容要真实、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