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芝教授诊疗食道癌经验探析_顾恪波
- 格式:pdf
- 大小:143.40 KB
- 文档页数:3
孙桂芝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经验用方
乳癌软坚消瘤方(组成:炮山甲6g,山慈菇9g,浙贝母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活血、软坚散结)肺癌平(组成:僵蚕10g,鼠妇10g,九香虫10g,川贝母6g。
功能:活血解毒、化痰散结、理气止痛、润肺止咳)
肝癌经验方(组成:生黄芪30g,杭白芍15g,炮山甲6g,鳖甲10g,龟板10g,藤梨根15g,虎杖10g,桃仁6g,地龙6g,水红花子10g,蛇舌草30g,生甘草10g。
功能:益气养血,软肝散结,清热解毒)
补血消积清肠饮(组成:生黄芪30g,黄精15g,鸡血藤30g,枸杞子15g,女贞子10g,炮山甲6g,鳖甲10g,红藤10g,败酱草15g,生甘草10g。
功能:益气补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脑瘤加味慈桃丸(1补肾填精:熟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土茯苓、泽泻。
2软坚散结:穿山甲、鳖甲、龟板、山慈菇、五味子。
3熄风通络散结:全蝎、蜈蚣、小白花蛇。
4补肾益脑:桑葚、桑螵蛸、核桃肉取象比类,引药入脑)
(樊岚岚整理)
---------------------------------------------。
孙桂芝教授论治肿瘤学术思想及从气血津液辨治大肠癌临床经验研究孙桂芝,1937年生人,籍贯山东。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中国癌症康复会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孙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已经40余年,中西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在中医肿瘤界具有较高声誉。
本文系统梳理了其学术思想渊源、全面总结了其学术思想内涵、详细分析了其治疗肿瘤的特色治法,并以病案为依据阐述了其辨治各种肿瘤的学术观点。
临床研究以方药为线索,基于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人机结合等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分析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的证治规律,进而总结其学术思想,并通过采集孙桂芝教授临证病例,形成前瞻性病例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验证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形成其辨治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获得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及传承人的高度认可,成熟度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目的]1.系统总结孙桂芝教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渊源、内涵及临床经验,凝炼孙桂芝教授论治肿瘤的学术思想,阐述其诊疗特色。
2.系统研究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的经验,重点对其用药经验进行总结,藉此探讨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的学术思想。
3.观察和验证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孙桂芝教授辨证论治大肠癌经验的稳定性可靠性,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临床经验,形成孙桂芝教授中医诊疗大肠癌方案。
[方法]1.理论研究部分①跟师实践通过跟师临诊,仔细观察老师四诊方法,认真做好跟师笔记、撰写月记,并对典型及复诊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分析老师用药经验和辨证思路,探索老师临证用药规律。
②研读经典认真研读老师所列中医古籍书目,虚心向老师请教,结合临床认真书写经典学习心得,夯实中医药理论功底。
孙桂芝、吴圣农、史兰陵、段凤舞、陈延昌肿瘤科秘验方孙桂芝肿瘤科方1.黄白解毒汤【处方]黄芪3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鸡血藤15克、槐花15克、败酱草15克、马齿苋15克、仙鹤草15克、白英15克【用法】水煎服。
【功能]功能益气补血,清热解毒。
【主治】大肠癌。
【加减】脾胃两虚加党参15克、白术10克、菟丝子10克、女贞子10克;脾胃不和加党参15克、白术IO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心脾两虚加党参15克。
枣仁15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大便秘结加冬瓜仁10克、火麻仁10克、番泻叶6克;大便溏加焦薏仁15克、诃子肉10克、儿茶10克;大便粘液或粘液血便加地榆10克、右榴皮10克、槐花15克、马齿苋15克;腹痛而胀加玄胡10克、香附10克、乌药10克、川楝子10克。
[方源]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
2.乳癌软坚消瘤方【处方】炮山甲6g,山慈菇9g,浙贝母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活血、软坚散结【主治】中晚期肿瘤3.肺癌平【处方】僵蚕10g,鼠妇10g,九香虫10g,川贝母6g。
【功效】活血解毒、化痰散结、理气止痛、润肺止咳【主治】肺癌4.肝癌经验方【处方】生黄芪30g,杭白芍15g,炮山甲6g,鳖甲10g,龟板10g,藤梨根15g,虎杖10g,桃仁6g,地龙6g,水红花子10g,蛇舌草30g,生甘草10g。
【功效】益气养血,软肝散结,清热解毒【主治】肝癌5.补血消积清肠饮【处方】生黄芪30g,黄精15g,鸡血藤30g,枸杞子15g,女贞子10g,炮山甲6g,鳖甲10g,红藤10g,败酱草15g,生甘草10g。
【功效】益气补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主治】肠癌吴圣农肿瘤科方1.扶正调气汤【处方】炙黄芪15g,生白芍15g,党参15g,当归12g,延胡索12g,川楝子9g,陈皮9g,炙甘草6g,降香3g。
【用法】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共煎取450ml,每日1剂,分2次服。
孙桂芝“治未病”思想在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中的运用刘声;雷娜;孙桂芝【摘要】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组织细胞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也是恶性肿瘤的最本质的表现,亦是当今恶性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仍未攻破的难题.目前恶性肿瘤的转移是90%病人死亡的原因,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是现阶段治疗恶性肿瘤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随师侍诊两年,对孙桂芝教授基于“治未病”学术思想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一些体会和思考整理如下,以便临床借鉴.【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19)005【总页数】3页(P517-518,556)【关键词】学术思想;治未病;恶性肿瘤;孙桂芝【作者】刘声;雷娜;孙桂芝【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53;北京振东光明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和学术研究40余年,先后承担多项国家中医肿瘤攻关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她熟读经典,学验俱丰,中西兼通,在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随师侍诊,聆听其教诲,对其有关恶性肿瘤的“治未病”学术思想有了一些的体会和思考,现不揣浅陋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道借鉴。
1 “治未病”学术思想概述癌症的演化是复杂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肿瘤一旦形成将很难控制和治愈。
因此,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念运用于肿瘤的防治中,是预防肿瘤发生、防止肿瘤病情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见于《内经》的多篇章节,意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和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及准则,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顾恪波大夫评价作为一位知名的医学专家,顾恪波大夫以其深厚的医术、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医学的执着追求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医学领域中,他是备受尊敬的一位大夫。
他的医术无疑是他重要的优点。
医术深厚顾恪波大夫的医术非常深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经过多年的医学实践,已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常常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一个非常准确的诊断,并且进行有效的治疗。
大夫医术的精湛是由每一次的经验积累而来。
顾恪波大夫有非常强的责任心和尽职尽责的态度,非常热心为患者服务。
临床经验丰富顾恪波大夫不仅医学知识丰富,还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他依据病情特点,准确地施行病情复查、治疗和预后评估,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科学原则,保证治疗的效果,也为患者们树立了一个专业、严谨的医疗工作形象,赢得了患者们的信任,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大夫的时刻保持严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管理方式是他的经验丰富度和深厚医术的保证。
对医学的执着追求顾恪波大夫尤为重视医学发展的前沿观察,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在医疗系统内活跃着,在探讨医学的发展方向上亦尽一分力。
他积极参与科研并亲自指导年轻的后辈,使年轻一代的医生在发展中有所提高。
他善于将成果转化为患者获得的利益,并在病人康复中不断完善治疗方法,建立了许多科研项目和慈善项目,也是多家医学机构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对于公共卫生和医学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顾恪波大夫是一位医术精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精益求精、治疗效果突出、兢兢业业的医学专家。
他对于医学的执着追求与高质量的工作标准使他的医疗的服务在众多医疗从业者中脱颖而出,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信任,他光荣的医疗事业必然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153第15卷 第5期 2013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5 May,2013乳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发病较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已高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
马松等[2]对1996—2005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8~10/10万人,农村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4~6/10万人,其中以25~59岁女性为主。
杨玲等[3]用Jionpoint 模型对常规监测的乳腺癌死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发现乳腺癌是我国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患者死亡率明显上升的趋势值得注意。
这些研究资料提醒我们,虽然当前在乳腺癌的诊疗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5年生存率较之以前已有明显提高,但仍应对女性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寻找切实有效的中西医诊疗手段和方法,及时给予患者最为恰当的处置,减轻治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防止其复发、转移,提高长期存活率,减少和控制死亡率。
研究表明[4],中医药在上述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导师孙桂芝教授在乳腺癌的中西医诊疗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她指出,当前的临床实践证明,乳腺癌宜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佳,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应及早手术治疗,术后可在放化疗基础上及早配合中药扶正祛邪,防止其复发转移,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现简介其诊疗乳腺癌经验如下。
1 乳腺癌病机本于“下虚上实”孙师指出,由于乳腺癌病灶直观定位于“乳腺”,《灵枢・经脉第十》中曾说“胃足阳明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肝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胁肋”,故古人多认为乳腺病变与肝胃二经有关,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就曾说过“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清代医家顾世澄在《疡医大全卷六・论分经络部位气血多寡》中亦指出,“人之气血,丑时归于足厥阴肝经,入期门穴,在于乳下,……其足阳明之脉,自缺盆下于乳,又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并引清代妇科名家傅青主《青囊秘诀》中所记载,曰“乳岩乃性情每多疑忌,失于调理,忿怒所酿,忧郁所积,浓味酿成,以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腾沸,孔窍不通,结成坚核,形如棋子……或因岁运流行,或因大怒触动,一发起烂开如翻花石榴”,由此可见乳腺孙桂芝教授诊疗乳腺癌经验探析顾恪波,王逊,何立丽,孙桂芝(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53)摘 要:导师孙桂芝教授在乳腺癌的中西医诊疗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主张乳腺癌宜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佳,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应及早手术治疗,术后可在放化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扶正祛邪,防止其复发转移,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临证经验*孙桂芝辨治恶性淋巴瘤经验顾恪波,何立丽,张丽娜,吴洁,孙岸歿,张晨,张明辉,孙桂芝(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孙桂芝教授在恶性淋巴瘤诊疗上经验丰富,认为淋巴瘤经过各种系统治疗之后的常态是体虚毒恋,中医辨治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扶正固本须围绕益肾填髓来实现,而益肾之先须考虑调和脾胃、理顺中气,以固后天之本,如此则正气自强,而邪不可干,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以期长期生存,乃至临床痊愈。
关键词:孙桂芝;中医;恶性淋巴瘤;扶正祛邪;经验SUN Gui-zhi^ experience in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malignantlymphoma by TCM theoryGU Ke-bo,HE Li-li,ZHANG Li-na,WU Jie,SUN An-tao,ZHANG Chen,ZHANG Ming-hui,SUN Gui-zhi(G u a n g'a n m e n Hospital, 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f Chinese M 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 C h i n a )Abstract:Professor S U N Gui-zhi has rich experience in the diagnosis a n d treatment of malignant l y m p h o m a using T C Mtheory. S h e considers that the no rmal state of l y m p h o m a after various systemic treatments is the evil poison is not clearing d u e to deficiency of the body. Strengthening the b o d y should be realized b y invigorating kidney a n d supplementing b o d y essence a n dmar r o w, regulating qi-flowing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of the acquired body, so that the healthy qi is self-strengtheningand the evil qi cannot be dried, to inhibit t u m o r proliferation, i m p r o v e s y m p t o m s, reduce toxicity and increase efficacy, i m p r o v ethe quality of life, prolong life, get long-term survival, a n d eve n clinical recovery.Key words:S U N Gui-zhi; Traditional C hinese medicine; Malignant l y m p h o m a;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 Experience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人体淋巴免疫系统的恶性 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和/或肝睥肿大,全 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并可伴有发热、消瘦、盗 汗、皮肤瘙痒等症状,属中医“恶核、瘰疬、鼠疮”等 范畴〜21。
名医经验 孙桂芝诊疗恶性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经验浅析郭秀伟,王 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 恶性胸腺瘤是进展缓慢的一类特殊肿瘤,患者多合并重症肌无力,目前以手术切除肿瘤配合放化疗和药物治疗为主。
孙桂芝教授对恶性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有独特的见解,诊疗时辨证论治,或益气健脾,或化痰利湿,或益气养阴,或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或活血软坚解毒抗癌,总以扶正与祛邪为原则,兼顾其他,每获良效。
[关键词]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孙桂芝;经验浅析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20.011[中图分类号] R7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20-2839-05[通信作者] 王辉,E -mail :Wanghui9890@ [基金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G40542) 胸腺肿瘤是胸部实体肿瘤中罕见的一个类型,虽为恶性肿瘤,但患者的生存期较长[1]。
重症肌无力为恶性胸腺瘤最常见的合并症,超过9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含有B 型胸腺瘤成分[2]。
恶性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多以病程长、难治愈、复发率高为主要特征。
手术是治疗胸腺瘤最常用的方法,治愈的机会较大[3],即便是不能手术或局部晚期胸腺瘤患者,放疗也可能使病灶范围缩小从而获得手术机会。
化学治疗对于恶性胸腺瘤患者相对敏感,单纯化疗仅应用于晚期广泛转移(如转移至胸膜、心包、重要脏器)者。
对于重症肌无力,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片)、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但不同的治疗方法存在不同的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在改善患者症状,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放化疗、手术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4-6]。
孙桂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第4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多项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中医药防治肿瘤科技攻关项目,在恶性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临证经验•孙桂芝运用露蜂房治疗恶性肿瘤经验何立丽,顾恪波,陈兰羽,吕文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孙桂芝教授通过近50年的长期临床实践应用,if:实露蜂房确丨丨'抗肿瘤作用,且沾热解毒、软张散结之功效较好,并有助阳解毒、通络散结、祛腐生肌、疗疮长肉之功,切合恶性肿瘤"癌#属热,易于腐血败肉而溃烂、出血、流水”同时有“久不收口”特征的病机,故常州之于食管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辨病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文章H•在总结孙桂芝教授运用露蜂房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经验,以供学者们参考关键词:孙桂芝;露蜂房;经验;恶性肿瘤;辨证论治SUN Gui-zhi'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 ent of m alignant tumor withNidus VespaeH E L i-li,G U K e-b o,C H E N L a n-y u.L Y U W e n-l i a n g(Guang'anmen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Beijing 100053, China )A b stract:Through nearly 50 years of long-term clinical practice, professor SUN Gui-zhi has proved that NidusVespae has anti-tumor effect, and it has good effects in clearing away the heat-evil and expelling superficial evils and softeningand resolving hard mass. It can also activating yang and expelling superficial evils, dredge collaterals and disperse knots,remove putrefaction and promote muscle formation, and cure sores and flesh growth. It is suitable for the theory that cancertoxin belongs to heat, and it is easy to rot blood and rotten meat, which leads to ulceration, bleeding and flowing water. At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pathogenesis of 'long time not closing'. Therefore, it is oft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gastric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breast cancer, lung cancer, ovarian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t tumors. The purpose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professor SUN Gui-zhi's experienc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idus Vespae in various malignanttumors for reference.K e y W O rdsi SUN Gui-zhi; Nidus Vespae; Experience; Malignant tumor;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 中医肿瘤学家、首席研究员、首都国医名师、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各种实体肿瘤辨治方面具有 丰富经验:笔者随孙桂芝教授学习、侍诊多年,略冇 心得,兹简要介绍其运用露蜂房治疗恶性肿瘤学术 经验以供学者们参考,并期待方家批评指正。
1.朴炳奎医案(3则)食管鳞癌1.朴炳奎医案(3则)案一:化痰活血祛瘀,养阴益气治疗噎膈食管鳞癌痰凝血瘀,气阴两虚之噎膈,以化痰活血祛瘀,养阴益气之剂收效。
患者信息:邢某,男,68岁。
初诊日期:2014年3月26日。
主诉:发现食管癌2月余。
现病史:患者2013年11月出现进食哽噎感,进行性加重,2014年1月23日,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食管中上段29~32cm见菌伞状隆起,考虑食管癌;后于301医院病理会诊:食管上段鳞癌,中低分化,后于307医院行新辅助化疗3周期,放疗30f。
刻下症:吞咽困难,咽痛,纳少,眠差,二便调。
检查:舌稍暗,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诊断:噎膈,属痰凝血瘀,气阴两虚。
西医诊断:食管鳞癌,化疗后、放疗后。
治法:化痰活血祛瘀,养阴益气。
方药:夏枯草15g,天冬10g,白花蛇舌草15g,莪术9g,土茯苓20g,生薏苡仁20g,陈皮10g,炒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苏梗10g,黄芪30g,太子参15g,白术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沙参10g,当归10g,生地12g,肉桂5g,甘草6g。
成药软坚消瘤片(院内制剂),西黄解毒胶囊(院内制剂)隔日交替服。
二诊(2014年5月28日):服上药后,症状减轻,现乏力,心慌,吞咽困难,余未诉及明显不适,脉弦,舌稍暗,苔薄黄。
上方去夏枯草、天冬、白花蛇舌草、生地,加急性子5g、金荞麦20g、乌药12g。
三诊(2014年12月24日):患者服上药后,症状明显减轻,诉咽食不噎,舌淡红苔薄,脉弦。
予方药:急性子5g,土茯苓20g,生薏苡仁20g,莪术9g,沙参10g,赤芍12g,石斛10g,陈皮10g,炒神曲10g,炒山楂10g,炒麦芽10g,白术15g,山药15g,枳壳10g,益智仁20g,黄芪30g,当归10g,肉桂3g,太子参15g,女贞子15g,乌药15g,甘草6g。
按:本案患者,食管癌放化疗后,正虚明显,中医认为,放疗为热毒,耗气伤阴明显,故朴教授治疗这种病人时,将益气养阴放在首要地位,常用枸杞子、女贞子、沙参、太子参、黄芪、生地、石斛、玄参等;用陈皮、苏梗、炒三仙、生薏苡仁、白术、枳壳等理气健脾培固后天之本,抗癌中药常用急性子、莪术、金荞麦、白花蛇舌草等,依患者具体病情辨证加减应用,现患者仍定期于门诊随诊。
44第14卷 第11期 2012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11 Nov .,2012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潜心研习和临床实践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学术底蕴丰厚,经验宏富,疗效卓著,于国家“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期间主持中医肿瘤攻关课题及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研制出健脾益肾冲剂、扶正防癌口服液、养胃抗瘤冲剂等一系列有效抗癌中药,临床运用造福广大患者,深受病患及行业同仁信赖与推崇。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略有所得,现简介其诊疗食道癌经验点滴如下。
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食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位于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第8位,死亡率第6位[1]。
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术后5年生存率仅在25%~30%[2]。
近年来虽然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食道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总起来说并不明显,在一些食道癌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3];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完善和普及,早期食道癌病例的发现率提高,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44%,而I期食道癌的生存率更可高达90%以上[2]。
孙师认为,这些科学研究充分说明,通过整合诊疗各个环节,对食道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5年生存率是可以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的。
尽管目前在食道癌的诊疗过程中,手术、放化疗等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对于缓解梗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有确切的疗效[4]。
孙师在40余年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诊疗食道癌的经验,她认为,食道癌主要表现为“噎膈”之证[5],而“噎膈”者,是患者“饮食梗噎难下”之状的生动描述;其根由主要在于“机械性吞咽困难”和“动力性吞咽困难”两个方面。
“机械性吞咽困难”主要是由于食道腔内发生梗阻或管腔壁受压,食道变形狭窄所致;而“动力性吞咽困难”主要是由于机体气血亏虚、气机紊乱,气血推动无力,食道蠕动减缓,饮食物在管腔内无力向下推动所致。
食道癌之“噎膈”证往往二因并存,是因为食道既受到癌肿之侵袭浸润,造成食管管腔内梗阻或食管壁受压,食道欠于通畅,又可因食道壁僵硬、脉络受阻,气滞血瘀,动力衰减,蠕动减慢,无力推动食物下行,故易发生“吞咽困难”、进食“梗阻感”。
因此,治疗食道癌之“噎膈”证必须首先要解决压迫梗阻和气血推动无力这两个主要矛盾。
孙师认为,解决癌肿侵袭浸润食道造成的机械性吞咽困难,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手术治疗,孙桂芝教授诊疗食道癌经验探析顾恪波,王逊,何立丽,指导:孙桂芝(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53)摘 要:孙桂芝教授是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在食道癌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她认为应根据食道癌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噎膈”进行对症处理,以解决患者机械性吞咽困难和动力性吞咽困难为首要目的,而后开胃消食、健脾养血,扶正祛邪,方能达到留人治病、带瘤生存的目的。
关键词:孙桂芝;名中医;食道癌;噎膈;经验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11- 0044- 03收稿日期:2012-05-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2970)作者简介:顾恪波(1974-),男,湖北京山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
通讯作者:孙桂芝(1937-),女,山东淄博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与研究。
E-mail :glycosy@。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SUN Gui-zhi Treating Esophagus Cancer GU Ke-bo,WANG Xun,HE Li-li,Advisor :SUN Gui-zhi(Oncology Department of 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Chinese Medi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China)Abstract :Professor SUN Gui-zhi is a famous oncologist of TCM and the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and Western medicine,and has abundant experience on treating esophagus cancer. She deems that treatment should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swallow firstly,and promote patients' appetite secondly,and then rectify t h e d e f i c i e n c y o f Q i a n d b l o o d o f p a t i e n t s ,a n d p r o m o t e t h e p o s i t i v e Q i a n d g e t r i d o f t h e e v i l Q i f i n a l l y . T h i s method will promote the equality of life and survival rate.Key words :SUN Gui-zhi ;famous TCM physician ;esophagus cancer ;dysphagia ;experience14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包括针对早期癌发展出来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ection,ESD)等,然后可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及病理学诊断,适当进行放化疗,可最大限度控制和缩小甚至根除癌灶,减轻其所引起的梗阻、压迫症状,则“机械性吞咽困难”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而后突出的问题即是机体气血不足,饮食物进入食道后得不到充沛气血之濡润、推动,因而易引起“动力性吞咽困难”,中医药在此问题上则可发挥其独特的调理作用,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调节脏腑机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固护后天之本,使得水谷精华变生气血之道顺畅,则气血生化源源不绝,而达到抗病祛邪、增强体质、延长寿命之作用。
孙师治疗食道癌,临床最常用方为“二术郁灵丹”,由白术、莪术、郁金、威灵仙、石见穿等药物组成,其中威灵仙、石见穿这两味“对药”可谓为治疗“机械性吞咽困难”而设,因为威灵仙可以扩张食管平滑肌、舒展食管内腔,而二者均有抗癌消肿作用,故二者合用,可减轻梗阻和压迫症状;而白术、莪术、郁金等则主要用于治疗“动力性吞咽困难”,因其合用可以补气活血、宣郁通脉,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有利于推动食物下行。
从组方原理来看,此方主要为解决病变局部存在的主要矛盾而设,故属“辨病”处方,可在辨证基础上随证施用,往往能较快缓解“噎膈”症状。
但是由于“噎膈”,患者往往还容易出现“饮食难下”以及“反食、反酸”等症状,孙师认为,此二者均根于胃气不和、失于通降所致,因此可进一步加重病情——饮食不下,则食物不能正常摄入胃中以腐熟、消化,化生为水谷精微来营养机体,孙师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必须在缓解梗阻症状的基础上辅以调和胃气,使其能正常和降,则可望逐渐改善患者饮食状况,使水谷食物能正常和降入胃,进而化生水谷精微,滋养机体,故孙师常常在“二术郁灵丹”基础上合用“调胃气方”(又称“金麦代赭汤”[5],由鸡内金、生麦芽、代赭石组成)、焦楂榔(焦山楂和焦槟榔)等以和降胃气,消食除积;并予以黄芪健中汤、当归补血汤等健脾和胃,促进水谷食物之运化,益气生血。
而“反食、反酸”者,则易因胃酸反流进一步灼伤食管,甚至热腐肉败而加重病情,故孙师常常根据病情需要再予联合小陷胸汤和左金丸以宽胸利膈、清热和胃、理气降逆,阻止胃酸进一步侵蚀食道,保护食道黏膜,必要时还可辅以瓦楞子抑酸、白及保护食道及胃黏膜。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食道癌与长期进食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热烫饮食或含有大量串珠镰刀菌的发霉变质食物、坚硬粗糙食物以及长期吸烟酗酒等引起食道黏膜反复损伤、修复,以及饮食物中缺乏营养、矿物质等因素有关。
古人亦认为“噎膈”证与饮食习惯有关,如《医碥》中曾说“酒家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医门法律》中阐释“噎嗝”证时亦谓:“滚酒从喉而入,日将上脘饱灼,渐有热腐之象……此所以多成膈症也”。
均突出“噎膈”证存在热邪伤津及热灼食管、腐血败肉的病机。
孙师认为,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一则饮食物中的致癌因素会损伤食道,导致食道黏膜反复修复、增生而致病;二则是食物中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不能正常化生为人体所需要的气血精华以濡润、滋养食道所致。
故总的来说,食道癌主要是由于各种不良饮食因素引起胃酸反流、食道“饱灼”,热炎津伤,气血不行,瘀郁内生,蕴化癌毒,故而凝结成块(甚至发生“腐血败肉”)而成本证;癌变形成后,又进一步耗气伤血,致使胃气不能和降、脾气亏虚而失于运化,气血精微生化无源,由脾及肾,阴阳并损。
故治疗该病时,须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行。
扶正,则宜健脾养血、益肾填精;祛邪,则宜针对病灶局部热毒凝结,气血不行,瘀郁化热,腐血败肉等病机,在辨病辨证基础上,辅以抗癌解毒、拔毒通络、活血止血、祛腐生肌等法,酌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除壅。
孙师通过总结临床经验,认为食道中、上段癌以鳞癌为多见,下段癌则鳞、腺癌均较常见,且“食道上段癌多兼火热,中段癌多有痰气交阻,下段癌多见痰湿蕴结”[6]。
此概“火热炎上”、“痰湿趋下”,而中段乃气机升降之枢纽的缘故。
故可根据癌灶部位的性质不同,分别酌以清热解毒、行气化痰、和胃除湿之法,偏于中上段、病理为鳞癌者可辅以天龙、僵蚕、北豆根、射干等治之;偏于中下段、病理为腺癌者,可辅以橘皮竹茹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等宽胸理气,化痰除湿。
病久而气血不足者,可以黄芪健中汤、归脾汤等化裁;脾肾两亏者,可以四君子加六味地黄丸或参芪地黄汤等为主方化裁。
此外,孙师认为食道癌与肝癌、乳腺癌等病一样,多与患者情志不舒有关;盖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脾气受阻,肝气横逆,久而久之,积郁成疾[7]。
故食道癌还须根据辨证,时时注意疏肝和胃或疏肝健脾之法的运用,孙师常根据患者病症分别以小柴胡汤或丹栀逍遥散辨证化裁,取效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