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专题考点训练:专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508.50 KB
- 文档页数:8
复习目标1.掌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好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考点详析【高考真题】【2014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子云、威、徽、先觉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2分)(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法指津】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
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
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
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陈师道②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
白门,徐州城门名。
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
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③小市:徐州地名。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①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
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城门饱览山河风光,直到小市张灯才萌生归意,意兴盎然,轻松愉悦。
②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
颈联写元祐旧臣喜逢新政被召回,被流放贬谪的朋友终于能重回故乡,诗人为此感到喜悦。
③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
尾联写明知自己与富贵无缘,却又不能忘怀功名,难以自由自在归隐江湖.【解析】本诗首联两句写登楼所见的美好景色,重楼高耸,山河壮丽。
颔联两句洒脱轻松,因看到小市上灯,诗人才萌动归意,可见其游兴之浓;乘着和煦的春风回到家门,然而诗人的意兴仍然未尽。
颈联两句道出了诗人轻松心情的由来,因朝廷有重新起用旧臣的趋势,所以庆幸,语中带着喜悦和希望,但“白首”二字却包蕴着无限感慨,暗示出政治上派别斗争之漫长和严酷。
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既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又留恋仕途的矛盾心情。
阅读下面的金诗,完成第2题。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②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③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人日:旧时称农历正月初七。
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
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
②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诗歌鉴赏者从诗歌中走出来,拉开距离观照(审视)诗歌作品,用现代观念对诗歌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
初学阶段,一般不要求鉴赏者作出实质意义上的评价,只要求鉴赏者判断作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现出的思想倾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即使涉及到评价这一层次,也多是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以任选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多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热爱祖国及其山水,忧国忧民;②反对战争,追求和平;③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④咏史规劝统治者,揭露社会黑暗;⑤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⑥抒发个人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等情感。
总之,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范仲淹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守边抗击西夏。
“燕然未勒”意为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史载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①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伤感;②表现了戍边将士不曾破敌立功的抑郁之情。
词的上片是写景,体现戍边将士艰苦的环境:塞下秋天的荒凉、萧瑟,连南归的大雁都无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座早闭的孤城。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模板!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一思想内容类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屈原《离骚》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二、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2.看作者。
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
3.看时代。
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
4.看意象。
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5.看关键词句。
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走进诗人内心世界—诗歌鉴赏之品味思想情感感知高考设问方式考查角度分析两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两首诗歌的情感对比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全国卷Ⅰ)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016山东卷)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6江苏卷)某一段或一句诗歌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18江苏卷)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17全国卷Ⅲ)某个词、某个典故的思想感情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16全国卷Ⅰ)错因分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考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1.从基础知识看,知识积累不足,难以迁移运用。
2.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3.从作答步骤看,答题不够规范,内容概括不完整。
4.从答题技巧看,答题技巧欠缺。
有的层次不够清晰,有的阐述不够充实,有的以感代析。
温故知新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知识清单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①忧国伤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对点练1.[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2.[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
短烛荧荧悄未收。
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
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
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答:4.[观点态度]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桥晚兴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5.[思想内容]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最深层次,也是最普遍的考点之一。
热点题型一思想感情的概括例1、(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提分秘籍】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中都有重要体现。
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诗词的全局入手,要求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问的方式往往为“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词)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词)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人生态度)”等;一种是就某几句或某一句设题,结合具体诗句的内容、意境、语言或表达技巧等来考查。
【方法归纳】打开古代诗歌情感大门的5把钥匙1.借景抒情。
景和情之间有极强的关联性,考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分析判断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景与情大多有相似性,当然也有少数会以乐景衬哀情。
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以“春花”“秋月”等美好的景象来表达作者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2.以行显情。
诗歌中主人公的行为常常蕴含着情感,考生能敏锐地提取出这些关键点,然后对其进行准确分析,得出情感态度。
如【例1】开头两句中的“高卧”和“仰看”这两个动作细节,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惬意悠闲以及对这里的自然山水的热爱。
3.咏物抒情。
诗词中的许多物象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如长亭、柳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之情,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浮云常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松、竹、梅象征高洁超俗的情操等。
考生要熟悉这些常见的物象所表达的情感,并准确分析其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的感情。
基础题
一、(14届山东潍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8分)
小孤山
戴复古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小题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
(4分)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二、(14届河北百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声声慢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三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词名为“秋声”,词中共写了哪几种秋声?在描写秋声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
提升提
一、(14届东北三校高三联合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题。
[越调]柳营曲·范蠡①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
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
进西施一捻②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
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
看,一江春水向
东流。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
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小题1】此曲塑造了怎样的范蠡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
【小题1】
二、(14届陕西五大名校联合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
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②从容:悠闲舒缓。
③紫陌:京城郊外。
【小题1】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
【小题2】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6分)
【答案】
【解析】
三年高考题
一、【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
【解析】
二、(201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
三、(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