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经验】企业借款实际利率法的财税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161.22 KB
- 文档页数:5
【会计实操经验】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总结金融资产的内容有点繁杂,你说好好的直线摊销法不用,非得采用实际利率法,一会儿摊余成本,一会儿利息调整,非把”兄弟姐妹们”整糊涂才罢休.因为它不把购买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与债券成本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而作为债券的利息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这样就人为地增加了每期摊入到”投资收益”的处理了.幕末1:马老大说的真好,几句话就把书上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文字解释清楚了...按教材的标准说法,实际利率法是指按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我通过俯瞰教材,总结出会计实务中实际利率法的全部应用:另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不应用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法基本计算公式:①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②应收利息=票面面值× 票面利率;③期末摊余成本=初始金额-已偿还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公式扩展一:期末摊余成本=面值-尚未摊销的利息调整(折价发行)=面值+尚未摊销的利息调整(溢价发行);公式扩展二:期末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预计每年产生的利息流入的现值(实际利息-现金流入)+到期日产生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其中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成本为该年年初的期初摊余成本.东土难生:服了当初那一段翻来覆去地啃马老师一语戳破.马靖昊说会计:比如”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就很烦人,容易把大伙整成糊涂鸟.它无非是不把购买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与债券成本之间的差额直接作为”投资收益”,而是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这样,人为地增加每期摊入”投资收益”的处理.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第1篇一、引言借款利息作为企业或个人在经营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费用,涉及到税务处理问题。
在我国,借款利息的税务法律规定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
本文将从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原则、具体规定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原则1.合法性原则: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税收政策。
2.真实性原则: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应基于真实、合法的借款合同和相关凭证。
3.权责发生制原则: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计算利息费用。
4.合理性原则: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应遵循合理性原则,即借款利率和期限应与市场利率和期限相一致。
三、借款利息的税务法律规定1.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是借款利息税务处理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借款合同应具备以下要素:(1)借款人、贷款人的基本信息;(2)借款金额;(3)借款期限;(4)借款利率;(5)还款方式;(6)违约责任。
2.借款利息的计算(1)借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借款利息=借款本金×借款利率×借款期限。
(2)借款利率应按照市场利率执行,不得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
3.借款利息的扣除(1)企业借款利息的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2)个人借款利息的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4.借款利息的税收优惠政策(1)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企业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按照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其借款利息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个人所得税优惠:对个人购买自用住房贷款的利息支出,按照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案例1.企业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假设某企业从银行借款10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5%。
【老会计经验】准予扣除借款利息的财税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纳税人生产、经营期间, 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 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 准予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规定:纳税人向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 包括向保险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支出。
纳税人除建造、购置固定资产, 开发、购置无形资产, 以及筹办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外的利息支出, 允许扣除。
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合理的借款利息, 应当提供借款付息的证明文件, 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 准予列支。
企业借款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或者无形资产的受让、开发, 在该项资产投入使用前发生的利息,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原价。
合理的借款利息, 是指按不高于一般商业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借款费用是纳税人为经营活动的需要承担的, 与借入资金相关的利息费用, 包括:①长期, 短期借款的利息;②与债券相关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③安排借款时发生的辅助费用的摊销;④与借入资金有关, 作为利息费用调整额的外币借款产生的差额。
[案情说明] A医药制造有限公司, 1999年5月经当地有关金融部门批准, 向A医药制造有限公司职工发行了三年期债券, 年利率11%, 略低于当时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12%。
2002年3月, A医药制造有限公司向职工支付债券本金和利息, 这时的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9%, 已较1999年有大幅度下降。
[要求解答] A医药制造有限公司计算2001年应纳税所得额时, 准予扣除的利息应按1998年, 还是按2001年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为什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会计学堂,是深圳快学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线培训平台。
成立于2011年,拥有500余人的优秀师资团队,是国内领先的会计实操培训机构。
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是一家以技术和产品驱动的创新性培训机构,在线学员超过200万人次。
2015年3月,公司获得知名风险投资公司1000万的A轮融资;12月,会计学堂被腾讯教育评选为在线会计实操培训的第一品牌。
获得腾讯课堂“2013、2014年度最佳会计培训机构”荣誉。
平台介绍:教学特色:会计学堂脱离了纯理论方式,坚持学会就可以上岗的教学理念,所有讲课老师都是第一线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
会计学堂拒绝大学理论派,以实操为主导。
全真全套帐实操系统:会计学堂斥资300万打造的真账实操系统,是唯一一家采用金蝶K3及用友T3结合企业真实业务单据实操的培训机构。
学习的内容就是实际工作上岗的内容,学员在动手实操中轻松学会。
随时更新的课程:实时更新的课程,会计学堂所有课程均采用最新会准则和政策更新,每个月都会更新课程内容,让学员的学习不会落伍浅析企业间借款利息税务处理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紧缩,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受库存高企等因素的影响,去化周期长,资金回笼慢,许多的房地产企业正设法拓展融资渠道以解燃眉之急,如企业之间的借贷。
智慧源房地产税务专家李明俊仅就涉及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利息从税务角度作浅析。
假设:A公司于2014年初借款10,000万元给B企业,A和B公司均为非金融企业,对于借款利息,会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https:///ask/:一、A公司与B公司是否为关联企业,相互拆借资金是否应该收取利息、如何交税?1、企业间资金拆借是否计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发[1995]156号)规定:不论金融机构还是其他单位,只要发生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行为,均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再根据《关于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000]7号)规定:对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
【会计实操经验】利息费用的财税差异与纳税调整相关问题解析(一)关联企业间借款利息费用的税务处理1、企业向股东或与其他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借款数量不能超过其在企业的投资额的2倍。
2、应签定借款合同,并取得税务局代扣的利息票据。
企业向无关联的自然人借款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A.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B.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
企业向无关联的自然人借款支出应真实、合法、有效,借出方个人应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并开具相应的发票,支出利息方应取得该发票才可以在税前扣除。
3、履行关联借款的申报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借款需要在《企业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融通资金表中反映。
(国税函[2009]777号)4、企业向关联企业或投资者或公司股东借款,必须按照市场价值支付利息。
即若借贷双方存在关联关系,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利息收入并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5、公司将银行借款无偿让渡给别的公司使用,所支付的利息与取得收入无关,应调增应税所得额。
企业将银行借款无偿转借他人,实质上是将企业获得的利益转赠他人的一种行业,因此税务部门有权力按银行同期借款利率核定其转借收入,并就其适用营业税暂行条例按金融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且公司将银行借款无偿让渡给另外一家公司使用,所支付的利息与取得收入无关,应调增应税所得额。
6、应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以证明其利息支出的合理性。
(国税总局2011年第34号公告)的规定,企业在按照合同要求首次支付利息并进行税前扣除时,应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以证明其利息支出的合理性。
“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中,应包括在签订该借款合同当时,本省任何一家金融企业提供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
该金融企业应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可以从事贷款业务的企业,包括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
借款合同中的利息计算与税务问题借款合同是日常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机构之间及机构与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
在借款合同中,利息的计算及其相关税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乎借款人与出借人的合法权益,也与其财务管理密切相关。
利息的计算方式在借款合同中,利息通常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率进行计算。
利率可以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
固定利率在合同签署时确定,不会随市场变化而波动;浮动利率则会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行调整。
每种利率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对于借款人而言,固定利率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感,而浮动利率可能在市场利率走低时为借款人带来更低的利息支付。
利息的计算方式也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按月计息、按季计息、按年计息是较为常见的方法。
其中,按年计息的方式通常适用于大额借款,而月息和季息则更为灵活,适合短期的、小额的借贷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借款合同中应明确利息的起算时间、计算周期以及应支付的具体金额,以避免未来引发争议。
税务问题的解析与借款合同相关的税务问题主要包括借款人和出借人所需缴纳的税费。
出借人收到的利息收入通常被认为是个人或企业的营业收入,需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
具体的税率根据出借人的身份和收入来源有所不同。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为3%至45%不等,企业所得税一般为25%。
这意味着出借人需要在实际收取利息后,按照规定计算并申报相关的税款。
借款人方面,企业在支付利息时也需要注意税务筹划的合理性。
某些情况下,利息支出可以作为企业的成本进行税前扣除,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负。
在申请抵扣时,借款人需要确保利息支付符合市场合理水平。
如果借款利率远高于市场水平,税务机关可能会对此进行审查,甚至追讨相关的税款。
规定与合规要求国家对于借款合同及其利息计算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借款合同中,利率不得超过法律所规定的范围。
超出部分可能被认定为“高利贷”,出借人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借款合同的形式也非常关键,必须符合书面形式,才能在法律上获得保护。
企业借款利息支出的财税处理企业借款利息支出的财税处理长期以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不含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由于缺少有效资产抵押或担保,从金融企业取得贷款十分困难。
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少企业还选择了向金融企业以外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非金融企业)借款。
关于企业借款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规定,散布于多件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中,如果缺乏系统的综合理解,在会计涉税处理上就可能不够完善,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三十八条规定精神,一般情况下,企业向金融企业的借款利息支出(也包括浮动利息、加息、罚息),凭金融企业出具的利息单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利息支出,据实在发生年度的税前扣除;企业在资产购置、项目建设期间的借款利息允许据实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通过折旧或者摊销形式逐渐在税前扣除。
企业向金融企业支付的借款利息,也有不得据实扣除的特殊情形,将在下文表述。
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利息的涉税处理,重点关注企业与贷款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主要把握税前扣除要凭合法有效凭证,即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借款利率不能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的贷款利率;向关联方借款的,除符合凭证、利率的要求外,还要另行关注股东出资是否到位,关联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限制问题。
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按照企业与借款对象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分为两种情况:向非关联方(非关联自然人和非关联企业、单位)借款;向关联方借款。
一、向非关联方借款利息的扣除(一)企业向非关联自然人(包括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号)第二条规定的,允许扣除。
在实务中,把握好如下细节。
1、利率限制。
国税函[2009]777号第二条规定,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
【会计实操经验】企业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的财税处理一、应付债券1.一般公司债券(1)企业发行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财务费用” 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应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2.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的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按其权益成份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注意:可转换公司债券包括负债成分与权益成分,如涉及交易费用也要在负债成分与权益成分中分拆3.企业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按照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减去不附认股权且其他条件相同的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后的差额,确认一项权益工具(资本公积)。
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企业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企业借款实际利率法的财税处理
企业融资,包括向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借款,向关联企业和非关联企业借款,向境外企业和境内企业借款,无论是哪种情况,均可能产生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异,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利率法核算,除非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差异较小。
在税务上,对于实际利率法,对于关联企业税前扣除,对于境外企业等,均有不同的规定,为对其进行总体全面的把握,笔者以企业之间借款为例,对该业务做财税处理分析如下:
案例:某企业,从母公司处借款20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合同约定借款期限5年,合同年利率4%,每季度偿还一次,每次偿还20万,共偿还20次,共偿还利息20×20=400万元。
本金从第三年的第一个季度末开始偿还,每季度偿还一次,共偿还12次,每次偿还本金2000÷12=166.67万元。
一、账务处理:
1、科目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
”2501 长期借款,本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上(不含1 年)的各项借款。
”
“2701 长期应付款,本科目核算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
本案例为企业之间借款,因此不符合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