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6
七下3.2《青春有格》教案课题《青春有格》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知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
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健全人格:明白青春要有自己的格调,要有至善的追求。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重点问题:1 行己有耻的含义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3 止于至善的含义4 榜样的作用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引出本课主题——青春有格学生分组,写一写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如何理解“格”?讲授新课第一目:行己有耻探究一行己有耻含义思考:你知道这些名言的含义吗?提示: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思考:同学之间搞恶作剧的行为可取吗?提示:不可取,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身心健康。
阅读名人名言:行己有耻”,“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名言?学生分享关于此类的名言探究二行己有耻的要求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耻”的事?提示:知耻是有所不为的前提,用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思考:卢梭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人要有羞耻之心,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要反思其不良影响,并加以改正。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思考:高某某终身禁止进入熊猫基地参观,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如何看待王某的行为?提示:王某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其他车辆,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防沉迷系统、法律规定等都是外在约束,如何才能让学生戒掉“网瘾”?提示:外在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的目标,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但同时,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如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的价值,认识到青春是人生中宝贵的阶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
3.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的习惯,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自省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用于模拟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青春的认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4.巩固(5分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青春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本章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重要性,明确青春的价值,教育学生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青春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青春的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具备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青春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青春的价值,知道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题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青春的理解和感悟。
4.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青春的含义2.青春的价值3.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青春期含义、青春的价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青春时光1 青春的邀约1.1悄悄变化的我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指的是什么?它的地位是什么?⑴含义:青春期一般指人的发育过程中,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期。
⑵地位:它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⑴积极影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⑵消极影响: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带来烦恼。
4.青春期的我们身体发育情况为什么各不相同?⑴原因: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
⑵正确看待身体发育变化的态度:①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②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③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5.进入青春期,我们的矛盾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有哪些?⑴产生原因: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⑵主要表现:①反抗与依赖。
②闭锁与开放。
③勇敢与怯懦。
(除此外,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孤独与合群和、高傲与自卑的矛盾;情绪上表现为多变与固执等矛盾。
这些心理矛盾导致身心发展不平衡。
)6.青春期矛盾心理的积极影响有哪些?⑴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⑵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7.怎样调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方法)?⑴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⑵通过求助他人,学习更恰当的化解烦恼的方法。
3.2 青春有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通过举例、案例分析的方式理解并识记“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2.通过分析《大学》中的主旨让学生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通过探究与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识记“止于至善”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学习重点】1.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2.止于至善的要求(怎样做到止于至善)3.榜样的作用。
【学习难点】生活中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自主预习】知识点一:行己有耻(请自主预习课本28—2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行己有耻”的含义(1)孔子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2)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我们要()2.“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 我们要知廉耻,()②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不断提高辨别()③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真诚(),闻过而终礼,()④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树立()触碰()的事情不做,违反()的事情坚决不做。
⑤“行己有耻”需要磨砺我们的(),拒绝(),不断增强()3.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是什么?① ()②()③()知识点二:止于至善(请自主预习课本29—3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止于至善”的含义(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至善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的精神状态。
2.“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② “止于至善”需要每个人都可以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③ “止于至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将他们作为()④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
“日省齐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端正自己的行为。
3.榜样的作用① 榜样不仅是()还是()② 好的榜样昭示()③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那么()【合作探究】探究一: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