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5、声音的传播教科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一
- 格式:docx
- 大小:501.48 KB
- 文档页数:6
教科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亲爱的同学们:练习开始了,希望你认真审题,细致做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练习。
祝你学习进步!一、填空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上课时,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2.月球上没有空气,面对面交谈时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3.神州十七号火箭发射时,方圆 10公里以内都能听到火箭升空的“隆隆”声,这不能说明的是( ),A.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更好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教室的各个地方。
5.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三位航天员在太空舱外的对话交流必通过通讯设备,这是因为不能传声。
二、判断题6.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7.潜水员在水中时只能听到水里的声音,听不到岸上的声音。
()8.“不敢高声语,恐惊灭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量强。
( )9.物体在水中也可以发出声音。
()10.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三、单选题11.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闪电B.空气C.雨水12.在水池边上拍掌,池中的鱼会受惊逃跑,声音的传播途径是()A.空气→水→鱼B.水池→水→鱼C.水池→空气→鱼13.通过玩“土电话”的探究活动,可以分析比较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请选出对于传音效果的正确判断是( )。
A.金属线好于棉线B.棉线好于金属线C.金属线与棉线的传音效果相同14.地震后一男孩困在倒塌的楼房里,他用砖头敲击自来水管,救援队及时找到了他。
该男孩巧用了 ( ) 。
A.砖头坚硬的特征B.钢管坚硬的特征C.钢管传声能力强的特征15.下列环境中,不用通讯设备无法听到声音的是()。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习题(含解析)教科版一、选择题1.声音在下列哪种物质中传播是最快的()。
A.空气B.水C.钢铁D.木头2.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听到彼此说话的声音。
A.介质B.无线电设备C.氧气3.小闹钟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所经历的过程是()。
A.闹钟—空气—耳朵。
B.闹铃—空气—闹钟的外壳—耳朵C.闹铃—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4.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这样听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在桌面上相比,()。
A.两者听到的声音样清楚B.耳朵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清楚C.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更清楚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
A.更快B.更慢C.不能传播6.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A.绳子中间挂一根小草B.绳子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C.绳子中间弯曲7.上课铃声响了,校园里的同学们都听到了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
A.一个方向的B.前后的C.四面八方的8.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A.纸B.笔C.桌面9.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哨子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我们才能听到B.只要有声源,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交谈10.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二、填空题11.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中传播。
12.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_________。
1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可以看到音叉的振动引起_________。
14.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振动传入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科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人们正常交流的音量在( )范围之内。
A、1~15B、40~60C、70~90【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在观察比较“鼓膜”振动的实验中:①“鼓膜”模型只能由气球皮、口杯和橡皮筋做成。
②在“鼓膜”上方制造远近不同的声音时,上面的纸屑跳动没有变化。
③在“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时,上面的纸屑跳动不同。
【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幅度越大。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影响钢琴发音不同的条件是弹琴的速度快慢。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音量越高。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在雷雨天,我们会先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再看到亮闪闪的闪电。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______,这是因为______;拉得松,声音______,这是因为______;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______,轻轻拨,声音______。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且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声音传播的原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来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能够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
2.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比较,声音传播规律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学习声音传播的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传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3.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错误的是()。
A.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B.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钟罩内,逐渐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铃声慢慢变弱直至消失。
此实验证明了()。
A.空气不能传播声音B.空气能传播声音C.声音传播与有无空气无关3.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从话筒传到听筒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来传播的。
A.空气B.纸杯C.棉线4.声音在()中的传播能力最佳。
A.空气B.水C.固体5.声音传播要借助它周围的物质,()中不能传声。
A.水B.空气C.真空6.潜水员在水底()地面上声音。
A.能听到B.听不到C.听不到可以看到7.相同条件下,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速度从慢到快排列正确的是()。
A.水、空气、钢铁B.空气、水、钢铁C.钢铁、水、空气D.水、钢铁、空气8.在古代,士兵在空旷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敌方骑兵军队的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快B.通过地面听到的声音比空气传播过来的声音要轻C.马蹄声只能沿着地面传播9.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变成“真空”,闹钟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小。
说明()。
A.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B.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无关C.闹钟在真空中停止了振动10.下面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钢管B.水C.真空二、填空题1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 ),并通过这些( )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 )体、( )体和( )中传播。
12.(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即便两个人离得很近说话,也听不见彼此说话的声音(不借助其他设备)。
13.我们把闹钟放进真空的玻璃罩内,当闹钟响起时,我们是否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填“能”或“不能”),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 )(填“有”或“没有”)14.声音是以______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______,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小学科学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解读与综合练习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但是,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在小学科学的教材《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中,对声音的传播进行了解读和综合练习,通过学习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和相关知识。
首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振动,形成压缩和膨胀的波动。
这些波动通过空气的传递,以特定的频率和振幅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这种传递声音的方式称为声波。
然后,声音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呢?声波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和传递。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会被挤压和拉伸,形成一个波前。
这个波前通过与周围空气分子的碰撞,将振动传递出去,形成一个扩散的波动。
这个过程是连续进行的,直到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
接着,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什么变化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基本特性的变化,即传播速度、传播路径和传播距离的变化。
首先是传播速度的变化。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在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声波传播的速度也不同。
其次是传播路径的变化。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物,如墙壁、物体等。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或散射。
例如,当声波遇到墙壁时,一部分声波会被墙壁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最后是传播距离的变化。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传播距离也会变短。
这是因为声波传播时,一部分能量会被空气分子吸收转化为热能,使声音逐渐减弱。
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强度与距离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以上的基本特性,声音的传播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例如,声音的频率和振幅会影响我们对声音的感知。
高频的声音听起来尖锐,低频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音量的大小取决于声音的振幅,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5.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的______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了。
2.声音传播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金鱼__________在桌上的鱼缸里流动,当敲击桌子时,金鱼立即受惊,敲击声传到金鱼有两条路径:甲是桌子——鱼缸——水——金鱼;是空气——水——金鱼。
其中传声迅速,使金鱼立即作出反应的路径是(填写:“甲”或“乙”)4.声音在20℃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米/秒,合________千米/小时。
5.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来海面共经过1.5 秒,求海水的深度。
(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00米/秒)
6.一辆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4秒钟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10米/秒。
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
7.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法国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铸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设管长为S,两次响声间隔时间为t ,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V2,试问:
(1)铸铁中声速V1的计算式。
(2)如果S=931米, t=340米/秒,那么铸铁中的声速是多大?
用心爱心专心 1。
因处于环境,因此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才能进行对话,第一单元声音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晶随堂学 ----------------------------------- 一、我们可以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1.如图1,将一个闹钟放入到玻璃罩中,当闹钟响起,我们能听到闹钟的铃声。
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后,()。
A,继续听到声音 B.听不到声音C 一会儿听到,一会儿听不到2.空气是怎样将铃声传播出去的呢?让我们用音叉表示闹铃,用水表示空气,仔细观察一番。
(1)如图,把敲击的音叉浸入水中,我们用耳朵贴着水槽,音叉发出的声音(选填“听得到”或“听不到”),同时观察到水中产生了许多 _________ O(2)从上述现象可以知道,音叉通过 发出声音,并引起水等其它物质,最终将声音传递到了我们耳朵中。
(3)实验中水槽一起振动了吗?倒掉水,把音叉立在水槽上,敲击后隔着水槽可以音叉发出的声音(选填“听得到”或“听不到”),证明音叉的振动也能引起振动。
(4)在图2实验中,音叉振动传递的顺序正确的是()。
A.音叉——水——水槽——耳朵B.音叉——水——耳朵C.音叉——水——水槽——空气——耳朵3.经过研究发现声音能够在、、中传播。
太空中的宇航员,图1图2图3迁移运用开拓视野二、在课堂上,我们研究了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请根据所学完成练习。
1如图是一个“土电话",通过''土电话”进行通话也能听得比较清楚,是因为()。
A.空气可以传声B.棉线可以传声C.纸杯能收集声音2 .假如把棉线换成细铁丝,则对方听到的声音更大,以下假设比较合理的是()。
A.铁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差B.铁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C.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不同3 .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传声本领不同,两位同学选用一米长、同样粗的铁棒、木棒、棉绳、塑料棒和音叉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传声物体铁棒木棒棉绳塑料棒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能能能能能否感觉到音叉的振动能能能能材料传声效果好较好差较差(1)通过此实验,我知道_______ 的传声效果最好。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3、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2、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说出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时,我将追问:为什么大家都听到了声音?贺卡传出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声音的传播》,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活动一:振动物体与声波。
我将结合本单元第二课所接触过的实验:用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水面波动,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动的,以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震动的物体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
在这基础上我会让学生玩一玩“土电话”小游戏,并通过思考“声音是怎么从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进一步感知声音的传播方式。
游戏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最新精选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5、声音的传播教科版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______,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是因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______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
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的缘故。
""
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
""
【答案】:
【解析】:
第13题【解答题】
我们看科幻片时,在太空中行走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要通过无线电设备来通话,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
在古代的战争中,由于通信设备落后,士兵们时常利用伏地听声音的方法听几里外的马蹄声,并判断敌人骑兵的多少和远近。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答案】:
【解析】:
第15题【实验探究题】
设计研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
声音的传播路线:______
用抽气筒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慢慢抽没,闹铃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______
我的结论:
______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