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单相奥氏体不锈钢时如何防止产生热裂纹
- 格式:docx
- 大小:14.34 KB
- 文档页数:2
低碳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的防裂措施摘要:本文针对低碳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对低碳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裂纹产生的机理进行简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低碳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的防裂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防裂措施1低碳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裂纹产生的机理分析1.1补焊时,由于时间太紧,开的坡口小,造成焊接接头中熔入过多的Q235钢成分,熔入的母材对焊缝金属有稀释作用,使焊缝中的奥氏体形成元素的含量减少,出现了淬硬的马氏体组织,导致焊缝产生裂纹。
焊缝的稀释程度主要取决于母材金属的熔入量,即“融合比”。
异种金属焊接时应尽量减小融合比。
因为融合比越小,焊缝金属中填充材料占的比例就越大,可有效地防止裂纹产生[1]。
1.2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降低,导致焊接接头产生裂纹。
焊接Q235钢与1Cr18Ni9Ti不锈钢时,在融合区出现脆性层,其原因有:①在焊接时,由于熔池边缘金属的温度较低,流动性较差,使熔化的母材金属和填充材料不能充分混合,其结果是在Q235钢一侧的焊缝金属中,Q235钢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大,而且越靠近熔合线,母材所占比例越大。
这样,在碳素钢母材一侧的熔合区金属中,容易形成与焊缝金属内部成分不同的脆性层,层的宽度为0.2mm~0.6mm。
②由于Q235钢含碳量1Cr18Ni9Ti不锈钢高,合金元素含量较少,因而使得Q235钢对焊缝金属的稀释作用较强,使熔和区的脆性层中含铬、镍量减少,形成组织为高硬度的马氏体,造成脆性增加,塑性和韧性下降。
③在焊接Q235钢与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时,由于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电阻率都比低碳钢大,而热导率又比低碳钢小,焊接后焊缝内部会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当热应力值超过焊缝金属的强度极限时,就会沿熔合线产生裂纹[2]。
2低碳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防裂措施分析2. 1克服母材对焊缝稀释作用⑴严格控制母材的熔合比。
焊接Q235钢与1Cr18Ni9钢时,将两种钢的熔合比控制在30% 以下,能有效防止母材对焊缝的稀释作用,并可获得奥氏体+ 铁素体的双相组织,焊接抗裂性显著提高。
以下为焊接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1、焊接裂纹的现象在焊缝或近缝区,由于焊接的影响,材料的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界面而产生的缝隙称为焊接裂缝,它具有缺口尖锐和长宽比大的特征。
按产生时的温度和时间的不同,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应力腐蚀裂纹和层状撕裂。
在焊接生产中,裂纹产生的部位有很多。
有的裂纹出现在焊缝表面,肉眼就能观察到;有的隐藏在焊缝内部,通过探伤检查才能发现;有的产生在焊缝上;有的则产生在热影响区内。
值得注意的是,裂纹有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有时在焊件焊后放置或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后一种称为延迟裂纹,这种裂纹的危害性更为严重。
2、焊接裂纹的危害焊接裂缝是一种危害大的缺陷,除了降低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还因裂缝末端的尖锐缺口将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促使裂缝扩展,最终会导致焊接结构的破坏,使产品报废,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通常,在焊接接头中,裂缝是一种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一旦发现即应彻底清除,进行返修焊接。
3、焊接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由于不同裂缝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理不同,下面就热裂缝、冷裂缝和再热裂缝三类分别予以讨论。
3.1、热裂纹热裂缝一般是指高温下(从凝固温度范围附近至铁碳平衡图上的A3线以上温度)所产生的裂纹,又称高温裂缝或结晶裂缝。
热裂缝通常在焊缝内产生,有时也可能出现在热影响区。
原因:由于焊接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存在着偏析现象,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在结晶过程中以液态间层存在形成偏析,凝固以后强度也较低,当焊接应力足够大时,就会将液态间层或刚凝固不久的固态金属拉开形成裂缝。
此外,如果母材的晶界上也存在有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则在加热温度超过其熔点的热影响区,这些低熔点化合物将熔化而形成液态间层,当焊接拉应力足够大时,也会被拉开而形成热影响区液化裂缝。
总之,热裂缝的产生是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防治措施:防止产生热裂缝的措施,可以从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两个方面入手。
控制母材及焊材有害元素、杂质含量限制母材及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和保护气体)中易偏析元素及有害杂质的含量。
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引言:不锈钢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是两种常见的不锈钢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材料常常需要进行焊接,以满足各种需求。
本文将对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进行详细介绍。
一、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铁素体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铁素体结构的不锈钢,其主要成分是铁、铬和少量的碳、镍等元素。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航天、能源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常见的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和氩弧钨极焊。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2.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材料通常选择铁素体不锈钢焊丝,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耐腐蚀性。
3.控制焊接参数:焊接参数的选择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
4.预热和后热处理:对于厚度大于4mm的铁素体不锈钢,需要进行预热和后热处理,以减少焊接应力和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
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含有奥氏体结构的不锈钢,其主要成分是铬、镍和少量的碳、钼等元素。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化工、海洋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
在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氩弧钨极焊和激光焊等。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2.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材料选择奥氏体不锈钢焊丝,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耐腐蚀性。
3.控制焊接参数:焊接参数的选择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
4.防止热裂纹的产生: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容易产生热裂纹,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如降低焊接热输入、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等。
低温焊接奥氏体钢时,预热是一种重要的工艺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淬硬和焊接裂纹的产生。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热措施:
1. 选择合适的预热温度:预热温度应根据具体的钢种和焊接工艺来确定。
一般来说,奥氏体钢的预热温度应高于其相变温度,通常在200℃~300℃之间。
2. 均匀预热:预热时应使整个焊接区域均匀升温,避免出现温差过大的现象。
可以采用分段预热的方法,即先对焊缝两侧进行预热,然后再对焊缝进行预热。
3. 使用预热设备:预热设备可以提供均匀、稳定的加热效果,使预热更加高效。
常用的预热设备包括电阻焊机、感应焊机等。
4. 保持预热温度:预热过程中应保持恒温,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可以采用加热元件或传感器来监控预热温度,确保预热温度稳定。
5. 充分焊接:在预热和焊接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焊接速度和电流密度,避免过度焊接和热影响区过大。
通过以上预热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奥氏体钢在低温焊接过程中出现淬硬和焊接裂纹的问题。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质量控制措施(1)热裂纹。
★防止措施:◇尽量使焊缝金属呈双相组织,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3-5%以下。
因为铁素体能大量溶解有害的S、P杂质。
◇尽量选用碱性药皮的优质焊条,以限制焊缝金属中S、P、C等的含量。
(2)晶间腐蚀:根据贫铬理论,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加热到450-850℃敏化温度区时在晶界上析出碳化铬,造成贫铬的晶界,不足以抵抗腐蚀的程度。
★防止措施:◇采用低碳或超低碳的焊材,如A002等;采用含钛、铌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条,如A137、A132等。
◇由焊丝或焊条向焊缝熔入一定量的铁素体形成元素,使焊缝金属成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铁素体一般控制在4-12%)。
◇减少焊接熔池过热,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焊接速度,加快冷却速度。
◇焊后稳定化退火处理(对耐晶间腐蚀性能要求很高的焊件而言):850℃/2-3h,空冷。
(3)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焊接接头在特定腐蚀环境下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延迟开裂现象。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比较严重的失效形式,表现为无塑性变形的脆性破坏。
●应力腐蚀开裂的宏观特征:裂纹从表面开始向内部扩展,点蚀往往是裂纹的根源。
断口上常附有各种腐蚀产物及氧化现象。
●影响应力腐蚀开裂的三要素:化学成分、拉应力、工作介质。
▲化学成分:不同的材料本身对于应力腐蚀敏感性有所不同。
▲工作介质:主要是介质的浓度和温度的影响:①对于碳钢及低合金钢的应力腐蚀开裂:◇H2S介质的存在:H2S的浓度达到饱和状态;H2S水溶液的温度在室温附近开裂倾向最大。
◇NaOH介质的存在:在超过5%NaOH的几乎全部浓度范围内都可产生碱脆,而以30%NaOH附近最为危险。
碱脆的临界温度约为沸点,碱脆的最低温度约为60℃。
②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氯化物介质的存在:几乎只要有Cl-存在,即可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温度升高,应力腐蚀开裂加速,在Cl-浓度少的稀溶液中,存在一个SCC敏感温度范围,一般在150-300℃。
影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的因素主要包括二个方面: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
分析后认为其防止措施是:1、冶金方面1)焊缝有害杂质的控制严格控制硼、硫、磷等有害元素含量。
对于不允许存在铁素体的纯奥氏体焊缝,可以加入适当的锰,少许的碳、氮,同时减少硅的含量。
2)改善焊缝结晶形态焊缝金属或母材中增添一定数量的铁素体组织,形成两相组织,有效防止热裂纹产生。
3)焊条和焊剂参照母材材质,采用低碳或超低碳以及含钛、铌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材。
对Cr/Ni≥1的奥氏体耐热钢,一般采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焊条,以焊缝金属含2-5%铁素体为宜;对Cr/Ni<1的奥氏体耐热钢,应保证焊缝金属具有与母材化学成分大致相近的同时,增加焊缝金属中的Mo、W、Mn元素含量。
对于工作温度在300℃以上、有较强腐蚀性的介质,应采用含有Ti或Nb稳定化元素或超低碳不锈钢焊条;对于含有稀硫酸或盐酸的介质,常选用含Mo或含Mo和Cu的不锈钢焊条;对工作介质腐蚀性弱或仅为避免锈蚀污染的不锈钢设备,可采用不含Ti或Nb的不锈钢焊条。
对于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奥氏体不锈钢,应采用纯奥氏体焊条,也可选用镍基合金焊条。
2、工艺方面1)选择正确的焊接工艺参数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应选用小电流、快速焊方式;多层焊时,为防晶粒长大,要等前一层焊缝冷却后再焊接次一层焊缝;厚板焊接时,为加快冷却,可从焊缝背面喷水或用压缩空气吹焊缝表面。
2)降低接头刚度和拘束度设计上减小结构的板厚,合理布置焊缝;在施工上合理安排焊件的装配顺序和每道焊缝的先后顺序,避免每条焊缝处在刚性拘束状态焊接,设法让每条焊缝有较大的收缩自由。
3)预热当奥氏体钢的刚性极大时,有时候也要进行预热,以防裂纹产生,而且裂纹的倾向会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总结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好、耐热性强、可加工性能好等优点的重要金属材料。
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加工和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其中焊接是奥氏体不锈钢加工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一些总结进行介绍。
一、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主要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焊、电子束焊等多种方法。
其中较常用的是手工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焊。
手工电弧焊以其简单、易上手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气体保护焊则可分为TIG焊和MIG焊两种,TIG焊使用惰性气体保护,其焊缝质量高,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MIG焊使用惰性气体和活性气体保护,其生产效率较高,但焊接缝质量相对较低。
针对不同的焊接要求,可以选用不同的焊接方法进行。
二、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预热温度的选择: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需要进行预热,其目的是通过预热来减少焊接时的热应力和裂纹。
预热温度一般选择在200-300℃之间,具体预热温度需根据奥氏体不锈钢的材质和焊接方法确定。
2、焊接电流和电压的选择: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电流和电压需根据焊接材料的厚度、管壁厚度等因素进行选择,同时需要根据实际焊接情况进行调整。
3、焊接速度的控制:焊接速度过慢会导致热输入过多,从而影响焊缝的强度和质量;焊接速度过快则会导致焊缝破裂、夹杂物等缺陷,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4、焊接环境的准备: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需在清洁环境中进行,否则会影响焊缝质量。
在焊接前需进行清洗和脱脂等处理。
三、常见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缺陷及其原因1、热裂纹: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存在热应力,当焊接温度过高、预热量不足或冷却速度太快时,会导致热裂纹的产生。
此时需增加预热量、降低焊接温度或采用慢冷却方式来避免热裂纹的产生。
2、焊接夹杂物:由于焊接时未清洁干净或镍等元素含量过高等原因,会导致焊接夹杂物的产生,从而影响焊缝质量,该缺陷可通过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准备好焊接环境以及加强焊接质量管理等方法进行修复。
奥氏体不锈钢的结晶裂纹
1.热膨胀系数大:奥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相对较大,因此在焊接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焊缝区域会经历显著的体积变化和收缩变形,导致较大的拉伸应力。
2.导热性差:奥氏体不锈钢的导热性能较差,使得热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温度梯度高,加剧了焊接应力的形成。
3.液-固相线距离大:奥氏体不锈钢的液相线与固相线之间的温差较大,这延长了结晶时间,并且易于产生枝晶偏析,其中杂质和合金元素可能集中于晶界,降低该区域的韧性,增加开裂倾向。
4.成分影响:如碳、硫、磷等元素含量较高时,在焊缝中可能形成低熔点共晶物,这些相在冷却过程中优先凝固并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纹。
5.冶金因素:焊缝金属中的合金元素分配不均或未能得到适当的控制,例如铬贫化区的形成,可能导致晶间腐蚀和力学性能下降,增加裂纹敏感性。
为了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过程中的结晶裂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填充金属,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裂纹性能。
-控制焊接工艺参数,比如电流、电压、焊接速度以及预热和后热处理温度,以减小焊接热输入和优化冷却速率。
-使用含有适量稳定化元素(如铌、钛)的合金来减少有害相的形成和改善焊缝组织性能。
-对关键部位进行焊前清理,避免油污、水分或其他污染物影响焊接质量。
-根据需要设计合理的接头形式和坡口尺寸,以分散焊接应力。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的成因及防止对策摘要:奥氏体不锈钢热裂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焊剂熔池中的冶金效应和内外部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母材和焊材的化学成分将影响焊接熔池中的冶金效果,焊接工艺措施是确保减小拉应力产生的有效手段。
为了有效地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的产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控制化学成分,采用低C、低S、低P、加入稳定化元素的母材和焊材;其次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措施,尤其将焊接线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防止产生大的内应力。
本文对0Cr25Ni20不锈钢的焊接热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目的是保证该种不锈钢的焊接实用性,防止产生焊接裂纹。
从焊接热裂纹的成因角度出发,采取热裂纹防止措施,保证0Cr25Ni20不锈钢的焊接质量。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防止对策不锈钢的种类按照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铬为主加元素的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从理论上讲,与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相比,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被认为是较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情况下该钢的焊接质量都能达到较高的使用要求。
在役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结构中,焊接接头出现热裂纹等问题案例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还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一、概述不锈钢药芯焊丝因其具有工艺性能优良、力学性能稳定等特点,国外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石化、压力容器、造船、钢结构和工程机械等行业。
我国处于不锈钢应用的高速增长期,不锈钢焊材的用量也随之迅猛增长。
采用不锈钢药芯焊丝来焊接是近二三十年来的事,在研发不锈钢药芯焊丝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过程中的热裂纹。
焊接热裂纹不仅给生产带来许多困难,还可能带来一些事故,危害甚大。
热裂纹是在焊接时高温产生的,故称热裂纹(hotcracking),热裂纹是由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二、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产生因素1、焊接结晶裂纹具有高温沿晶断裂的性质。
不锈钢焊缝热影响区出现裂纹的原因引言:不锈钢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化工、建筑等。
在焊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焊缝热影响区裂纹的问题,这给不锈钢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探讨不锈钢焊缝热影响区出现裂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热影响区的定义和特点不锈钢焊缝热影响区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焊缝周围的区域受到热影响而发生微结构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热影响区具有以下特点:1. 高温: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温度较高,一般处于临界温度以上。
高温会引起不锈钢晶粒的长大和相变,从而导致热影响区的性能变化。
2. 快速冷却:焊接结束后,热影响区会经历快速冷却过程,冷却速度较快。
快速冷却会导致不锈钢晶粒的细化和残余应力的产生,进而引发裂纹的形成。
二、裂纹形成的原因1. 残余应力:焊接过程中,由于热量的不均匀分布和快速冷却,热影响区内会形成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残余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导致裂纹的形成。
2. 晶粒长大和相变:高温会引起不锈钢晶粒的长大和相变,这会导致晶界的断裂和裂纹的生成。
尤其是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热量集中和焊接速度较快,晶粒的长大和相变更加明显,容易引发裂纹。
3. 焊接变形:焊接过程中,由于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影响,不锈钢焊缝周围会发生变形。
焊接变形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增加了裂纹的形成概率。
三、预防和解决方法为了预防和解决不锈钢焊缝热影响区裂纹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控制焊接参数:合理控制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避免热输入过大或过小,减少热影响区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从而降低裂纹的形成概率。
2. 采用适合的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如预热、后热处理等,可以改变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减少裂纹的产生。
预热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后热处理可以消除残余应力。
3. 使用适当的填充材料: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可以改变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提高焊缝的抗裂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及常见问题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专业技术)论文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及常见问题姓名 XXX学号 20092154XX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年级 2009级指导教师 XXX职称工程师2011年12月25日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及常见问题摘要: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焊接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
文章主要介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工艺要点,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产生热裂纹、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原因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组织;腐蚀1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项国防工业、生产工业的迅猛发展,不锈钢在航空、石油、化工和原子能等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其中奥氏体不锈钢是最通用的钢种,主要是以Cr18Ni8为代表的系列,奥氏体不锈钢(18-8型不锈钢)比其他不锈钢具有更优良的耐腐蚀性;强度较低,而塑性、韧性极好;焊接性能良好,其主要用作化工容器、设备和零件等,它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通常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因此这类钢具有良好的弯折、卷曲和冲压成形性;冷加工时不会产生任何的淬火硬化,尽管其线胀系数比较大,但焊接过程中极少出现冷裂纹。
从这一点看,其焊接性比体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要好。
但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焊缝及热影响区热裂纹敏感性大;接头产生碳化铬沉淀析出,耐蚀性下降;接头中铁素体含量高时,可能出现475℃脆化或δ相脆化。
2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2.1 焊前准备2.1.1 下料方法的选择奥氏体不锈钢中有较多的铬,用一般的氧—乙炔切割有困难,可用机械切割、等离子弧切割及碳弧气刨等方法进行下料或坡口加工。
2.1.2 坡口的制备在设计奥氏体不锈钢焊件坡口形状和尺寸时,应充分考虑奥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会加剧接头的变形,应适当减少V形坡口角度。
当板厚大于10mm时,应尽量选用焊缝截面较小的U形坡口。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特点及其焊接构件的质量控制摘要:文章阐述了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问题及产品焊接控制措施。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裂纹变形产品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p755.1前言不锈钢由于在钢中加入了较高含量的cr、ni等元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氧化性,中性及弱还原性介质中均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锈钢一般可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及双相不锈钢,在地铁车辆制造过程中以奥氏体不锈钢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特点及其焊接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具意义。
一、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问题及解决措施(一)、焊接接头的热裂纹1. 焊接接头产生热裂纹的原因单相奥氏体组织的奥氏体型不锈钢焊接接头易产生焊接热裂纹,这种裂纹是在高温状态下形成的。
奥氏体型不锈钢易产生焊接接头热裂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焊缝金属凝固期间存在较大的拉应力,这是产生凝固裂纹的必要条件。
(2)有害杂质的偏析及晶间液态夹层的形成。
2. 焊接时避免奥氏体型不锈钢焊接热裂纹的途径。
①采用适当的焊接坡口或焊接方法,使母材金属在焊缝金属中所占的分量减少②尽量选用低氢型焊条和无氧焊剂,以防止热裂纹的产生。
③焊接参数应选用小的热输入。
④选择合理的焊接结构、焊接接头形式和焊接顺序,尽量减少焊接应力。
⑤焊接过程结束和中途断弧前,收弧要慢且要设法添满弧坑,以防止弧坑裂纹的形成。
(二)、焊接变形与收缩奥氏体型不锈钢与碳钢相比,在物理性能上有很大差异,前者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焊后收缩。
其原因有:1.与碳钢相比,其电阻是碳钢的5倍,在同样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条件下的热输入要多。
2. 其热导率低,约为碳钢的三分之一,导致热量传递速度缓慢,热变形增大;3. 18-8型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又比碳钢大40%左右,更引起加热时热膨胀量和冷却时收缩量的增加,当然焊后的变形量就显得更加突出。
事实证明,焊接变形量的大小与焊接参数选择、焊接次序的正确性、操作的合理性都有一定的关系。
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1.引言1.1 概述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优良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使其成为许多行业中的首选材料。
然而,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裂纹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本文旨在研究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的相关因素,通过深入探讨奥氏体不锈钢的特性、热裂纹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的因素,来分析和总结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的有效方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奥氏体不锈钢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其基本特性。
随后,我们将重点探讨奥氏体不锈钢的机械性能,包括其强度、韧性和硬度等方面。
这将为后续对其抵抗热裂纹能力的研究提供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热裂纹产生的定义和分类,并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因素。
了解热裂纹的形成机制和相应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环境下的脆性断裂行为。
最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对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奥氏体不锈钢的抗热裂纹能力,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种全面的了解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的能力,并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相关因素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2.1中我们将介绍奥氏体不锈钢的特性,包括其组成和结构,以及机械性能。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的影响因素,我们将在2.2中详细讨论热裂纹产生的原因,包括其定义和分类以及影响因素。
最后,在2.3中我们将探讨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材料组成和结构对热裂纹的影响以及加工工艺对热裂纹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将得出结论,指出奥氏体不锈钢抵抗热裂纹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提高其抵抗热裂纹能力的方法。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受人的素质、加工设备、材料、工艺、环境五个方面的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缺陷的形成,有诸多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讨论焊接工艺的控制及缺陷形成机理,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接头碳化物析出敏化1、产生原因奥氏体不锈钢经过固溶处理后,组织均匀,没有碳化物相,具有最高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晶间腐蚀性能。
但经过焊接加热后,过饱和的碳从晶内析出向晶界偏聚,并与铬结合形成Cr23C6,即敏化。
由于焊接快速加热和冷却,使碳化物析出敏化局限在较窄的温度范围,随敏化温度下停留时间和钢的化学成分不同而变化,一般在600-850℃。
此外,并非整个焊件都会敏化,而只有焊接循环峰值温度恰好介于敏化温度之间的接头区域才会发生碳化物析出。
当碳化物析出后,将造成析出区晶界贫铬,这使得接头在随后的使用中可能产生晶间腐蚀。
2、防止措施防止敏化的关键是要避免或消除碳化物的析出。
因此主要从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的选择两方面来采取措施。
①选用超低碳或添加Ti、Nb等稳定元素的不锈钢焊接材料。
②采用小线能量,减小危险温度范围停留时间。
采用小电流、快速焊、短弧焊、焊条不作横向摆动,焊缝可以强制冷却,减小焊接影响区。
多层焊,控制层间温度,后焊道要在前焊道冷却到60℃以下再焊。
③接触腐蚀介质焊缝最后焊接。
④焊后进行固溶处理。
二、热裂纹1、产生原因①奥氏体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小和线膨胀系数较大,在焊接局部加热和冷却条件下,接头在冷却过程中可形成较大的拉应力。
焊缝金属凝固期间存在较大拉应力是产生热裂纹的必要条件。
②奥氏体不锈钢易形成方向性强的柱状晶焊缝组织,有利于有害杂质的偏析而促使形成晶间液态夹层。
③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焊缝的合金组成较复杂,不仅有S、P、Sn、Sb等杂质可形成易熔夹层,一些合金元素因溶解有限,也能形成有害的易熔夹层,促进热裂纹的形成。
2、防止热裂纹的措施①控制焊缝金属的组织:焊缝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时,不易产生低熔点杂质偏析,可以减少热裂纹的产生。
不锈钢奥氏体焊接裂纹
不锈钢奥氏体焊接裂纹是一种常见的焊接缺陷,通常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热输入和冷却速度不当导致的。
以下是可能引起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裂纹的一些原因:
1. 热裂纹: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低,焊接过程中容易在焊缝中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热裂纹的产生。
2. 冷裂纹:在焊接后冷却过程中,如果冷却速度过快,会导致焊缝中的氢不能充分扩散,从而在焊缝中形成裂纹。
3. 应力裂纹: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和结构本身存在的残余应力叠加,可能导致应力裂纹的产生。
为了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裂纹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适当调整焊接参数,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和冷却速度。
2. 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并确保焊缝金属的韧性、强度等力学性能与母材相匹配。
3. 在焊接前对母材进行预热,以降低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
4. 在焊接后进行消氢处理,以促进焊缝中氢的扩散。
5. 对焊缝进行适当的保温处理,以减少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6. 对于存在较大结构拘束度的地方,可以采取加装约束的方法来减小结构拘束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裂纹的产生,需要综合考虑焊接工艺、材料、结构等多种因素,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降低裂纹产生的风险。
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措施-回复如何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
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不锈钢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然而,在焊接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很容易发生热裂纹问题,这对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将一步一步介绍如何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
第一步: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对于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至关重要。
通常,可以采用TIG焊和MIG/MAG焊这两种工艺进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
TIG焊是一种较为温和的焊接工艺,能够获得较好的焊缝质量,减少热裂纹的发生。
而MIG/MAG焊则是一种高能量焊接工艺,需要更多的焊接热输入,容易引起热裂纹。
因此,在选择焊接工艺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焊接方式。
第二步:预热和后热处理预热和后热处理是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预热可以提高焊接材料的热导性以及焊接区域的热稳定性,减少焊接时的热应力集中,从而减少热裂纹的发生。
在预热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材料厚度和类型进行合理的预热温度和时间控制。
后热处理则是在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行再次加热处理,目的是进一步消除应力并增加材料的热稳定性,避免热裂纹的产生。
第三步:控制焊接过程和参数控制焊接过程和参数也是减少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的关键措施之一。
首先,在焊接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控制好热输入,以避免焊接区域的过热和过快冷却,从而减少热裂纹的风险。
其次,应注意焊接层的宽度和层数,适当减小焊道的宽度和层数,以减少焊接时产生的热应力。
另外,还需注意焊接过程中的气氛保护,确保焊缝的质量和性能。
第四步:选择适合的焊接材料和填充金属选择适合的焊接材料和填充金属也可以有效预防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
一方面,应选择具有较低碳含量和较高铬含量的奥氏体不锈钢作为焊接材料,以减少碳元素对晶界的敏感性,降低热裂纹的风险。
另一方面,在选择填充金属时,也应根据焊接工艺和材料要求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以确保填充金属和基材的化学成分和热膨胀系数的匹配性,减少热应力的产生。
焊接单相奥氏体不锈钢时如何防止产生热裂纹?
单相奥氏体不锈钢如0Cr25Ni20焊接时的热裂倾向比1Cr18Ni9Ti不锈钢要大得多,特别是在根部打底焊道以及弧坑处最易产生热裂纹。
但是这类钢不能依靠加入少量铁素体来提高抗裂性。
因为要在焊缝中形成铁素体,势必加入大量铁素体形成元素,这就使焊缝的成分和性能与母材相差太大,以致不能满足接头的使用要求。
此外,更多的铁素体还会使接头脆化。
焊接单相奥氏体钢时防止产生热裂纹的主要措施是:
1)适当提高含碳量,使焊缝中形成一定数量的碳化物,与奥氏体组织成双相组织。
通常认为,碳是引起热裂纹的主要元素,特别是在18-8型钢焊缝中,当碳的质量分数从0.06%~0.08%增加到0.12%~0.14%时,热裂倾向显著增加;如果继续增高0.18%~0.20%时,热裂倾向就更大。
因此对于18-8型不锈钢,总是力求降低焊缝中的含碳量,以保证足够的抗裂性能。
但是在单相奥氏体不锈钢中,由于含碳量比较高,已经高到足以引起热裂纹的程度,要限制它的含量已不可能。
这时如果再提高碳的含量,使焊缝中保持适量的碳化物共晶,由于这种共晶物的熔点低、流动性好,在熔池结晶过程中呈弥散分布,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并在熔池金属发生收缩和晶间薄层被拉断的瞬间及时填充到晶间的空隙中去,使裂纹不致产生。
2)在焊缝中加入适量的Mn、Mo金属元素,可提高抗热裂性,对于25-20型、15-36型等单相奥氏体不锈钢种,可加入质量分数为6%~7%的Mn或2%~5%的Mo。
又例如,0Cr25Ni20Mo2型的焊条A412,就有质量分数为2%~3%Mo。
3)严格控制焊缝金属中S、P等有害杂质的含量。
例如,焊接25-20型铸钢件时,如果用和母材成分相同的焊条或焊丝,只要焊缝中磷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15%,不再采取其它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