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气质类型的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7.45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生气质类型与学习的关系第一篇:大学生气质类型与学习的关系人格与学习,人格与职业规划;大学生气质类型与学习的关系(1)大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学习是一项认知性很强的智力活动。
气质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与成就大小,但它影响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
(2)前苏联心理学家列伊切斯的一项研究表明,气质对智力活动特点和方式有明显影响。
某班有两位学生的特征,B有明显的抑郁质特征。
学生AA和B,A具有明显的多血质和胆汁质在学习时表现出精力充沛,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只需短时间休息就能恢复精力,很少见他疲劳和学习间歇;他能一下子关心很多事物,复杂情况和变化不会降低他的精力;他对了解新教材特别感兴趣,新的知识信息使他精神焕发、兴奋,且感到满足,但复习旧教科书时,缺乏兴趣。
学生B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很容易感到疲劳,需要休息或睡一会儿才能恢复精力;对简单作业要进行准备和沉思;学习新教材时常感到困难和疲惫,对复习旧教材表现出主动性,思维有着惊人的准确性和明晰性,抑郁质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生,也不妨碍他的智力发展和毕业时获得金质奖章,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细致性补偿了他智力活动的困难。
第二篇: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如果你在A组测试中取得高分,那么你属于多血质的气质类型。
通常具有活泼好动、灵活机智、反应迅速、性格爽朗、喜欢与人交往,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生活散漫等特点。
较适合从事记者、律师、公关人员、艺术工作者、秘书和其他社会工作者。
如果你在B组的测试中获得高分,那么,你就是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
通常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敏捷果断、进取心强、刚毅不屈等特点。
较适合从事运动员、勘探工作者、飞行员、探险者、演说家、营业员、宾馆招待员等职业。
如果你在C组的测试中获得高分,那么你就是粘液质气质类型的人。
通常具有稳重安静、反应缓慢、耐心谨慎、从容不迫、情绪不轻易外露、注意稳定难于转移、固执拘谨、因循守旧、精神怠慢等特点。
独特气质学生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描述独特气质学生以及他们的特点和价值。
独特气质学生的特点
独特气质学生指那些在学校中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才能的
学生。
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1. 创造性思维:独特气质学生具有非常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他们能够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独立性:他们善于独自思考和行动,不依赖于他人的意见和
决策。
3. 激情和热情:独特气质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充满热情,
并将这种激情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成果。
4. 坚持不懈: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毫不气馁地坚持
下去并取得成功。
5. 社交能力:尽管他们有独立性,独特气质学生仍然能够与他
人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并与他人合作。
独特气质学生的价值
独特气质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价值无法估量。
以下是他们提供
的一些重要价值:
1. 创新和进步:独特气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特观点为学校
和社会带来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创新和进步。
2. 良好榜样和鼓励者:他们通过自身成就和表现,成为其他学
生的榜样和鼓励者,激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独特才华和激情。
3. 多样性和包容性:独特气质学生代表了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
要价值。
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鼓励他人尊重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才能。
4. 领导力潜力:许多独特气质学生具有出色的领导能力,他们
的优秀表现和影响力可以激励其他人并推动整个团队向前发展。
结论
独特气质学生是学校和社会中宝贵的资源。
我们应该珍惜并支持这些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以激发他们的潜力并推动创新和进步。
创造力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评述
本文旨在综述创造力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创造力是指能够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想法和行为的能力,而人格则是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创造力和人格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认为人格的不同维度会对创造力的表现产生影响。
首先,研究表明,开放性、自我调节和观察力是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
开放性包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容忍不确定性和冒险精神,具有开拓思维的作用。
自我调节意味着个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情绪波动从而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观察力则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敏锐度,能够识别和发掘潜在的创造性资源。
其次,人格的负向特质也会对创造力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神经质、偏执和情绪不稳定等人格特质与创造力呈负相关。
这些负向特质通常表现为焦虑、自我怀疑和敌对情绪等,会阻碍个体的创造性表现。
最后,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也会影响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
例如,研究发现,女性在开放性和自我调节方面表现更好,因此在某些类型的创造性任务中表现更为出色。
而年龄方面,研究显示,青少年和年轻人在创造性表现上更具优势,可能与他们更大的好奇心和更少的社会约束有关。
综上所述,创造力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深入地探索人格对不同类型创造性任务的影响,并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造性表现差异,以更好地揭示创造力与人格之间的
关系。
人格特质与创造力表现的相关性研究人格特质是描述个体行为和心理差异的重要方面,而创造力则体现了个体独特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人格特质与创造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一直是心理学和创造力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人格特质与创造力表现之间的关联,并通过实证研究来支持相关性的论断。
研究历史表明,人格特质与创造力表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首先,创造力的代表性特质之一是开放性。
开放性个体具有对新鲜事物和想法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他们愿意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创造力。
同时,开放性个体往往在想象力和非传统思维方面表现出色。
研究表明,与其他人格特质相比,开放性与创造力的相关性最强。
此外,创造力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评价,对于持续投入和克服困难至关重要。
个体如果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通常会更有勇气面对外界的挑战,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
研究显示,对自身创造力有自信的个体往往更能在创造性任务中获得出色的表现。
此外,情绪稳定性和内外控制源也与创造力表现有关。
情绪稳定性个体通常能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不易被消极情绪所影响,有利于培养持久的创造力。
而内外控制源则涉及一个人对自身行为和结果的归因方式,内控型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对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外控型个体则更多认为外部环境或运气起主导作用。
内控型个体常常更加自主和有主见,并且更具有创造性。
在实证研究中,人格特质与创造力的相关性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例如,一项对300名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开放性、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稳定性是显著预测创造力表现的人格特质。
另一项针对职场员工的研究发现,内控型个体的创造力表现明显优于外控型个体。
这些研究结果都支持了人格特质与创造力的相关性。
尽管人格特质与创造力表现存在相关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格特质并不是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创造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社会支持和个人经验等。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人格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将描述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在性别、专业、家庭来源等方面的差异,考察高创造力倾向的大学生具有的人格特征,并且探索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人格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使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和卡特尔16PF量表对A大学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取得有效被试106人。
所有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
结论:第一,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体偏低,有创造力潜能的学生很少。
第二,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在性别、专业、家庭来源、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
第三,高创造力倾向的大学生具有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有恒性、高幻想性和高实验性的人格特征。
第四,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人格显著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人格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当今社会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造力的竞争。
创造力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核心推动力。
创造力倾向研究已成为最近几年学术界涉及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关系密切[1],高创造倾向大学生具有某些特定的人格特征[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具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素质,也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创新,是否能够实现培养目标的问题[3]。
1.2 理论基础目前在我国,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而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4]。
创造力是能力的最高表现,能力作为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是和人格的其他部分处于复杂的联系之中,它的发展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格结构中其它因素的制约[5]。
创造力培养包括创造性认知行为和创造性情意行为[6],创造性情意行为是指一个人对创造活动所具有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也就是创造力倾向,它包括性格上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创造力水平关系之研究姓名:赵小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高等教育学指导教师:李嘉曾20040319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创造力水平关系之研究赵小芳导师:李嘉曾教授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内容摘要;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始终是中国教育关心的问题,也是2l世纪中国教育面临的战略任务,而人格特征对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以在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为对象,考察他们在不同创造力水平上具有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现当代大学生创造力水平高低的人格特征差异,为相关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美国心理学家尤金·罗德塞的《创造力测试卷》对近1200名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创造力水平高低的人格特征差异明显,进而对不同创造力水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大学生提出相应的创造力培养要求,建议以教师的示范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大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作为培养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征、创造力oNTHERELATl0NSHIPBETWEENCoLLEGESTUDENTS’CREATIVITYANDPERSONALITYZHAOXiao—fangSupervisedbyProfessorLIJia—zengHigherEducationResearchInstituteSoutheastUniversityAbstract:Cultivatingcollegestudents’creativityisoneofthekeyissuesandalsoanobligatorydutyofChinaeductioninthe21stcentury.Theinfluenceofpersonalityoncreativityhasdrawnextensiveattentionineducationcircles.Thisresearchtakesthespecialgroupofcollegestudentsasitsresearchsubject,andanalysesthepersonalityonthedifferentcreativity,andconcludesthatthedifferencesintheircreativityisrepresentativeofthevarianceoftheirpersonalityThisconclusioncanServesasareferencefortheeducationreform.UsingthetestingpaperdesignedbyEugene,thestudyselectsabout1200studentsasitssubject.Theresultshowsthatgreatdifferencesinpersonalityexistamongthestudentsatratherdifferentcreativitylevels.Andthedetailedanalysisofthestudents’personalityisconducted0nthebasisoftheaboveconclusion.thewritersuggeststhatstudentsshouldbeprovidedwithpropercountermeasurescorrespondingtotheirlevelsrespectively,andthesecountermeasuresare:Theteachers’roleofexample,thebeneficialinfluenceofschoolculture,andstudents’subjectiveinitiative,etcKeywords:collegestudents;personality;creativityII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创造力调研报告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眼光,产生新的想法、观念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认可为一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以促进大学生个人创造力的提升。
第一部分:调查目的及方法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因素,分析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从大一到大四的本科学生,包括理工科类和社科类专业。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分析2.1 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造力整体呈中等水平。
其中,大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自我评价较高,但在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等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2.2 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因素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学习经验、社交环境和个人心理素质等都对大学生创造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3 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策略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策略:2.3.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高校应提供开放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背景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3.2 强调跨学科交叉学习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之外,参与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通过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造力的产生。
2.3.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经验。
2.3.4 鼓励实践与探索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等实践性项目,提供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升。
第三部分:结论与建议3.1 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创造力水平普遍较中等,且存在差异,同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这种个性心理特征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也总是和人的气质相关联的。
气质是影响学生能力发挥的直接的因素。
任何艺术活动都是人的主体性行为,而人的主体行为又受控于人的心理活动。
气质作为学生稳定的标志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最具个性的心理活动。
因此,声乐教师在声乐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而且还要认识和把握不同气质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规律。
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完善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能力,又可以使不同类型气质的学生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优化。
一、气质及其类型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人的比较稳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表现于人在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及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在日常生活中就观察到,人与人的气质是不同的,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
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黄胆汁、黑胆汁、粘液并据此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罗马医生盖伦(c,Galen)从希波克拉特(Hippocrates)的体液说出发,将人体内的体液的混合比例用拉丁语命名为“nmper―amentum”,这便是近代“气质”(,temDerament)概念的来源。
他把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加上道德品行等因素组成13种气质类型,后来,简化为4种气质类型,即流行于今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1.多血质、多血质又称活泼型。
这种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不甘寂寞,善于交际;既容易接受新事物,又容易见异思迁;表情丰富,体验强烈,脾气来得急也去得快;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
巴甫洛夫把这种气质类型的代表称为热忱而有显著工作效能的活动家。
2.胆汁质胆汁质又称不可抑止型。
创造力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评述创造力与人格是心理学领域内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该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加利福尼亚心理量表、人格三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多种人格测验及其与创造力的关系进行了回顾。
已有的研究的确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研究内容还有待丰富、研究方法还有待完善、研究对象还有待拓展,这也预示着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标签:创造力;人格;人格测验1 引言创造力(Creativity)是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以思维活动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为特点的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创造力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人格一词译自英文“personality”,最初来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
它是指个体行为全部品质的集合,是基本和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是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1]。
在人格理论中,人格结构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格测量的基础。
随着人格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人格结构的假设和理论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伴随着出现了多种人格量表。
因此,研究者们在试图探索创造力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时,所依据的人格结构理论及所用的量表往往不同。
2 创造力与加利福尼亚心理量表早期对人格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多使用的是加利福尼亚人格量表(CIP)。
如Parloff等人使用CIP对高、低创造力青少年及成人的人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创造力者比低创造力者更坚定自信、更坚强、更有进取心、更狂放不羁等[2]。
近年,Runco和Albert使用修订后的CPI研究天赋少年及其父母的人格与少年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少年的发散思维(DT)测验得分与其本人的CPI得分相关关系显著,而与其父母的CPI得分相关关系不显著[3]。
3 创造力与人格三因素模型上世纪中叶,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三因素模型。
创造性人格论文:大学生创造性的相关因素研究及特点摘要:从创造性人格,认知风格,情绪,创造性态度四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关于创造性相关因子的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的争论以及不足,结合各种前瞻性观点,总结创造性研究发展趋势的四个特点,并分析大学生创造性的特点。
关键词:创造性人格;情绪;认知风格;创造性态度创造性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当前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我们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我们将目光集中于作为知识经济发展动力的创新之上。
加强创造性研究,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创造性研究的回顾和特点的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创造性相关因素研究(一)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指,具有高创造性的个体所应该具备的人格特征。
这一个领域的开发,正是创造性的又一重要成分,文献检索结果统计显示,自1994年开始至2006年间,与创造性人格有关的文章总共有511篇[1]。
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吉尔福特(1967) [2]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阐述: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讲究条例、准确性、严格性;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敏锐的直觉、喜欢抽象思维和智力活动;富有幽默感;意志坚定,能够长时间专注于感兴趣的活动。
威廉姆斯(1980)对创造性人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四大特征,也叫“创造性个性倾向”,这四个纬度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与挑战性,并编制了创造性个性倾向测验量表。
对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由于研究任务的不同以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卡特尔等人使用16pf量表来研究美国杰出科学家的创造性人格,结果发现他们在智慧性、好强性、敢为性、敏感性上的得分显著比较高,而在乐群性,乐观性上的得分比较低。
谢光辉,张庆林同样采用16pf量表,研究对象改为获得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的大学生,则得出了高控制性、高敏感性和低乐群性的创造性人格特征[3]。
心理学气质的类型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的综合。
人的气质类型可以通过一些外在表现来观察和描述,例如:1、胆汁质:这种气质的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较粗枝大叶。
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勇敢果断,热情洋溢,但生性急躁,自制力差。
2、多血质:这种气质的人情感丰富,反应灵活,易受外界刺激,思维敏捷,但往往粗心大意,缺乏耐心和毅力。
活泼好动,交际能力强,但往往变化无常,注意力易分散。
3、粘液质:这种气质的人情绪稳定,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
安静稳重,自制力强,但往往过于保守,缺乏生气和活力。
4、抑郁质:这种气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多疑,内心细腻,但往往过于内向和悲观。
思维敏捷,有创造力,但往往过于谨慎小心,缺乏果断性。
这些气质类型并不是互相独立的,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多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人的气质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虽然没有一种气质类型是绝对的好或坏,但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并尽量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对于提高个人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心理学中,气质类型学说最早是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不同的人体内这四种体液的比例是不同的,从而决定了个人的气质类型。
这个学说得到了后人的发展和完善,例如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三液说”,将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和粘液质。
而苏联心理学家谢切诺夫则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的四种基本类型,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弱型。
虽然现代心理学已经不再使用体液说来解释人的气质类型,但这个学说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述一个人的气质特点:“他是个火性子的人”,“她总是慢条斯理的”,“他是个沉稳的人”。
这些词语实际上就是对人的气质类型的形象描绘。
除了以上四种基本的气质类型外,心理学还根据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等对人的气质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