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两大战略
- 格式:pdf
- 大小:309.87 KB
- 文档页数:4
2013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的工作理念,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00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9.0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243.70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3734.04亿元,增长12.6%。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292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701美元。
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6%。
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和67%,分别比上年提高2.7个和0.6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84万公顷(4677.60万亩),比上年增长2.1%。
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6.08万公顷(841.20万亩),比上年增长2.4%。
烤烟种植面积25.49万公顷(382.35万亩),比上年增长7.5%。
蔬菜种植面积84.77万公顷(1271.55万亩),比上年增长9.5%。
中药材种植面积11.75万公顷(176.25万亩),比上年增长57.4%。
全年粮食产量1029.99万吨,比上年下降4.6%。
其中,夏粮产量240.71万吨,增长8.5%;秋粮产量789.28万吨,下降8.0%。
全年猪存栏1604.10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出栏1832.28万头,增长5.6%。
贵州未来的发展趋势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未来贵州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贵州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大数据战略”已初见成效,成为了中国大数据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未来贵州将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深度开发贵州的旅游资源。
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如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果园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风情等。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三、促进贵州农业现代化。
贵州有着优质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条件,未来将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四、加强贵州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位置,与周边省份和国家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未来贵州将加强与云南、四川等省份的合作,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交流,推动贵州与周边地区的互利共赢发展。
五、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未来贵州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六、推动贵州的教育和科技创新。
贵州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
未来贵州将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教育和科研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贵州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总之,未来贵州将以经济转型升级、旅游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区域合作、环境保护和教育科技创新为主要方向,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贵州还将加强党的领导,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贵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地域文化(专)》5205050经典例题精析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每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对给分,填不对不给分。
)1.(3分)地之一。
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答题要求:每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对给分,填不对不给分。
)11.(3分)贵州下列被称为凉都的是()。
A、遵义B、水城C、贵阳D、都匀12.(3分)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活动而形成的。
A、迁徙B、出生C、战争D、动荡13.(3分)2014 年 1 月 6 日,国务院正式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为()新区。
A、县级B、地级C、省级D、国家级14.(3分)“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为重点。
A、工业B、农业C、商业D、服务业15.(3分)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A、安顺市B、铜仁市C、六盘水市D、黔东南州16.(3分)明代诗人( )曾说:“江南千重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A、袁中道B、刘伯温C、刘基D、张羽17.(3分)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A、遵义B、凯里C、贵阳D、都匀18.(3分)苗族乐器最著名的是()。
A、唢呐B、芦笙C、古瓢琴D、铜鼓19.(3分)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0.(3分)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分别是()。
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B、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多选题(共10题,共30分答题要求:每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对给分,填不对不给分。
)21.(3分)贵州苗族舞蹈种类很多,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以下属于苗族的舞蹈的有()A、芦笙舞B、反排木鼓舞C、“锦鸡舞”D、“多耶舞”22.(3分)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开展的“三大改造”是()。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专升本《地域文化》形考任务2题库(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
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A)。
单选题(1 分) 1分A.湄潭文庙B.阳明书院C.甲秀楼D.天台山2.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C)两条底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单选题(1 分) 1分A.稳定B.文化C.生态D.扶贫3.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C)。
单选题(1 分) 1分A.遵义B.凯里C.贵阳D.都匀4.(A)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
单选题(1 分) 1分A.青岩教案B.遵义教案C.开州教案D.安庆教案5.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A)活动而形成的。
单选题(1 分) 1分A.迁徙B.出生C.战争D.动荡6.2006 年5 月20 日,贵州省(B)申报苗族鼓藏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单选题(1 分) 1分A.台江县B.雷山县C.三都县D.黎平县7.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B)。
单选题(1 分) 1分A.安顺市B.铜仁市C.六盘水市D.黔东南州8.2014 年1 月6 日,国务院正式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为(D)新区。
单选题(1 分) 1分A.县级B.地级C.省级D.国家级9.(C)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
单选题(1 分) 1分A.生态宜居B.乡风文明C.产业兴旺D.治理有效10.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
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
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
单选题(1 分) 1分A.彝B.仡佬C.水D.瑶11. 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
单选题(1 分) 1分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2. 贵州十八个世居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是(A)。
贵州省情考试题型为:填空、单选、多选、简答、论述1、省情的概念P1 绪论第一句答: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基调P11最后一段3、答: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贵州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基调。
4、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P12 最后一段到P13第一段答:第一,;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第二,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牢牢把握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两个关键。
第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
第五,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5、天无三日晴对贵州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P2答: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大气降水比较丰富。
二是光、热、水基本同季。
三是立体气候明显。
从不利方面看,贵州大气降水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山高坡陡,降水流失较快,对降水的利用十分困难。
所以,灾害性气候是贵州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
6、地无三里平对贵州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P3答: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贵州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二是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
三是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基地。
7、贵州封闭半封闭状态形成的两个原因P7最后一段答:一是“地无三里平”的山区自然条件对发展交通通讯十分不利,阻碍了商品流通和信息交流。
二是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8、贵州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9、贵州的地貌特点P15 最后一段4—5句答: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10、贵州面上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P16第一段答:从面上看,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在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平均海拔541米,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海拔相差1625米。
未来贵州的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贵州的经济发展趋势可能表现如下:
1.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宽敞的土地,这使其成为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理想地点。
未来贵州可能继续发展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生态旅游的兴起:贵州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使其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门地区。
未来贵州可能继续发展生态旅游,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并提升贵州的知名度。
3.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贵州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未来贵州可能通过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农民收入。
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贵州省近年来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未来贵州可能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5. 跨境贸易的拓展: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未来贵州可能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跨境贸易,并推动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总体而言,未来贵州的经济发展趋势可能是多元化、高科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
政府将继续推动各项政策,吸引投资和人才,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是全国贫困面最广、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贵州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相对落后的产业结构、薄弱的基础设施和不平衡的发展水平。
然而,贵州也有着独特的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如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其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贵州应制定发展方略。
首先,贵州应加快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贵州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传统工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贵州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培育农业产业新优势,如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贵州还可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次,贵州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贵州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贵州应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提高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特别是要加快发展交通网,提升贵州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第三,贵州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贵州应制定科学的资源环境规划,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第四,贵州应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贵州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
贵州应加大投入,改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同时,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贵州应积极拓展对外开放。
开放合作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贵州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
可以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外宣传和形象塑造,提升贵州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总之,贵州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优势。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和巨大()。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和(“”)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和( )。
7.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和()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和()。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贵州省经济发展分析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多彩贵州旅游年示范省。
近年来,贵州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本文将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一、贵州省的地理特点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山地面积较大,地形复杂。
该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适宜,降水充沛。
这些自然条件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二、贵州省的经济状况贵州省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生产占据了其经济的重要地位。
同时,贵州也是中国产茶大省,茶叶出口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贵州还以煤炭、铝业、冶金、能源等工业为支撑,其工业发展也相当活跃。
然而,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该省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草地和山地面积较大,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需要加大对交通和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以进一步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增长。
三、贵州省的优势产业1. 旅游业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公园、遵义会议旧址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贵州省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贵州省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通过全域旅游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在经济中的地位。
2. 矿业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铝土矿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贵州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外,贵州省还发展了锌、铅、银等有色金属矿业,为贵州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农业贵州省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
该省还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如贵州毛尖茶、黔味五花肉等,深受市场欢迎。
贵州省还注重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贵州省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
首先,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贵州省的交通运输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贵州省情》复习参考资料一、贵州"十二五"将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当前贵州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慢。
因此,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强调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可以起到牵头管总、抓纲带目的作用。
全会分析认为,贵州是一个有4000万人口的省份,工业化不可逾越。
工业化是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既体现在工业的快速发展上,又包含着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推广运用,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工业上连一产、下连三产,工业可以反哺农业、带动服务业。
为此,《建议》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有序发展产业园区"四个方面,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行了部署。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煤炭、化工、冶金、有色、建材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贵州工业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发展成为重要的资源节约型产业。
把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产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煤炭精深加工,提高煤炭工业总体水平。
二是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立足于贵州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继续壮大电力、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等支柱产业,通过支柱产业的市场扩张推动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坚持扩大省外市场与保证省内用电并重,调整优化电力结构,深入实施"西电东送",积极发展新兴能源,巩固壮大电力支柱产业。
发挥"贵烟"和"茅台"的名牌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三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是改变贵州工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要依托贵州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尽快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
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两大战略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贵州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在这一过程中,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两大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以说贵州是以生态资源为主要优势的省份之一、贵州山川秀美,温度适宜,具备发展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天然条件。
贵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与自然和谐共生。
贵州坚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倡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
同时,贵州坚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加快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贵州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是“大数据战略”和“扶贫战略”。
贵州是中国的信息化试点省份之一,具备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天然优势。
贵州政府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通过引进国内外大数据企业,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支持大数据企业创新和发展。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大数据中心之一,如“贵州云谷”成为了贵州大数据产业的代表。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贵州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为其他行业带来了创新和转型的机会,推动了贵州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是大数据战略和扶贫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将为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不过,贵州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的短缺等问题,贵州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地域文化(专) 02 新 -0001填空题(共 10题,共 30分)1.(3 分 )2018 年底,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为1710.72 47.52%。
到 2020 年常住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以上。
2.(3 分 ) 贵州的史前文化以 观音洞文化 为代表。
3.(3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分 ) 毕节市管辖的 1 个自治县是 自治县。
4.(3 分 ) 开宝七年( 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中引为“惟尔974 年),矩州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贵州”句,这是“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5.(3 分 ) 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截至2018 年全省共有 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 252 个民族乡。
6.(3 分 ) 贵州高原是中国 古人类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的发祥地和7.(3 分 ) 清朝改土归流后,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交织,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爆发了(“ 乾嘉起义 ”)和(“ 咸同起义”)。
8.(3 关岭布依族苗族分 ) 安顺市管辖的 3 个自治县是 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紫云苗族布依族 自治县。
9.(3 分 ) 截止 2018 6 3年底,贵州省辖贵阳、 遵义等个地级市, 黔东南等个 民族自治州;有9个县级市、 52 个县、 11 个民族自治县、 15 个市辖区和 1个特区。
10.(3 分 ) 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黔东南苗族侗族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
单选题(共 10题,共 30分)11.(3 分 ) 贵州下列被称为凉都的是()。
A 、遵义B 、水城C 、贵阳D 、都匀12.(3 分 ) 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活动而形成的。
A 、迁徙 B 、出生 C 、战争D 、动荡13.(3 分 )2014 年 1 月 6日,国务院正式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为()新区。
A 、县级B 、地级C 、省级D 、国家级14.(3 分 ) “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 )为重点。
《贵州省情》总结1000字左右篇一:贵州省情总结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 +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16.(3分)明代诗人( )曾说:“江南千重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A、袁中道B、刘伯温C、刘基D、张羽17.(3分)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A、遵义B、凯里C、贵阳D、都匀18.(3分)苗族乐器最著名的是()。
A、唢呐B、芦笙C、古瓢琴D、铜鼓19.(3分)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0.(3分)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分别是()。
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B、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多选题(共10题,共30分)21.(3分)贵州苗族舞蹈种类很多,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以下属于苗族的舞蹈的有()A、芦笙舞B、反排木鼓舞C、“锦鸡舞”D、“多耶舞”22.(3分)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开展的“三大改造”是()。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少数民族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
23.(3分)贵州清王朝统治时期,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交织,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爆发了()。
A、乾嘉起义B、顺康起义C、康乾起义D、咸同起义24.(3分)“十三五”以来,贵州强力推进()三大战略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A、大扶贫B、大数据C、大生态D、大旅游25.(3分)贵州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四帮”服务包括()。
A、帮搬迁B、帮融入C、帮就业D、帮解困26.(3分)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A、青岩教案B、遵义教案C、开州教案D、安庆教案27.(3分)()图书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目录。
A、《苗族文化大观》B、《珠郎娘美》C、《叙根由——仡佬族古歌》D、《苗族贾理》28.(3分)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在贵州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3月28日)赵克志日期:2011-03-28 来源:新华网/ztpd/2011-03/28/content_22388171.htm同志们: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按照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对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进行动员部署。
战书书记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主持省委常委会作了专题研究,一会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大会表彰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的三位代表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加快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习近平同志2004年2月3日在浙江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民营经济,主要是指产权明晰、民间经营的经济,一般包括个体私营、集体和国有民营经济。
”从贵州的实际看,我们可以认为,除去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其余都是民营经济。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我省的潜力和希望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特别是2006年我省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42条”,2009年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了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主基调和实施两大战略的重要任务,召开了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等,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