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41.56 KB
- 文档页数:14
智库时代 ·63·财经智库贵州飞地经济园区发展探讨马海霞1 朱文挥2(1.贵州省信息中心,贵州贵阳 550001;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 550000)摘要:贵州在探索飞地经济园区发展方面尤其是在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管理运行机制等有关机制和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更加明确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现状和问题;发展模式和机制;发展探索中图分类号:F0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0-0063-002飞地经济园区是“飞出地”与“飞入地”两地共建共享的产业园区,是飞地经济的典型形态之一,是国内省(区、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涉及要素优化配置机制、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管理运行机制等制度建设和安排。
2017年中国政府有关部委专门出台了支持发展飞地经济的政策指导。
研究贵州发展飞地经济园区,对提升贵州开放合作、增添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贵州飞地经济园区发展现状到目前为止,省内合作的大龙经济开发区石阡产业园和贵阳·长顺扶贫产业园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而省外合作中临港遵义科技城、黔南·广州产业园、铜仁·苏州产业园等产业园也取得实质进展。
但同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历程贵州省内较早的飞地经济园区是2012年铜仁市石阡县政府在大龙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大龙石阡产业园和贵阳市与长顺县共建的贵阳·长顺扶贫产业园。
“十二五”后期至“十三五”中期,贵州与东部七个帮扶城市先后达成了建设共建产业园协议并部分启动,我们将这种以结对帮扶切入的共建产业园称之为帮扶型飞地经济,其中临港遵义科技城、毕节·广州产业园(毕节经济开发区)、黔南·广州产业园(都匀经济开发区)、安顺·青岛产业园区(西秀开发区)取得实质进展;六盘水与大连共建产业园区2018年7-9月完成了共建园区框架协议,黔西南与宁波的慈溪·安龙共建产业园(安龙经济开发区)双方也仅达成初步意见,凯里经济开发区与杭州经济开发区对凯里·杭州共建协作园尚在磋商中。
对贵州旅游业的认识和理解面试题摘要:一、引言二、贵州旅游资源的概述1.自然景观2.人文景观3.民俗文化三、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旅游业产值2.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3.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四、贵州旅游业的潜力与机遇1.政策支持2.市场需求3.旅游业融合发展五、推动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措施1.基础设施建设2.优化旅游服务3.旅游宣传推广4.保护生态环境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
贵州,作为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省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
本文将对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剖析,以期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贵州旅游资源的概述1.自然景观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这里有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美丽的荔波小七孔、古朴的镇远古镇等自然景观。
2.人文景观贵州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
有成千上万的鼓楼、风雨桥、苗寨、侗寨等人文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
3.民俗文化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苗、侗、布依、仡佬等17个世居民族。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如苗族的歌舞、侗族的鼓楼、布依族的服饰等。
三、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旅游业产值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总收入逐年攀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6.1%。
2.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旅游业对贵州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1.7%,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超过150万人。
3.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贵州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等。
四、贵州旅游业的潜力与机遇1.政策支持近年来,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年)》等。
贵州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刘明轩摘要:本文首先对贵州省近年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现状和优秀案例进行盘点,其次给出该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最后结合实际,对于贵州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进行展望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贵州省;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中更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贵州省在党中央“全面奔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指导思想下,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取得了一系列卓越进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对普惠金融概念的界定对于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初的解释为:政府和金融机构,在有限和能够承受的成本之下,对社会中有相应需求的各个阶层人士提供恰当的金融服务。
2015年,这一理念首次在我国官方发布的文件中出现,普惠金融的实施前提有两个,分别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而其宗旨是让老年人、残疾人、农民、贫困地区人民和小微企业等享受到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二、贵州省普惠金融现状和发展成就(一)普惠金融需求方现状1.个人需求主要集中于中期和长期小额贷款方面贵州省少数民族和农村人口占到了很大比例,因此很有必要关注少数居民地区和农村人口对于普惠金融的具体需求。
储蓄、保险和信用贷款分别是居民个人最主要的金融需求,而与前两者相比,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个人显然对于信用贷款的需求更为旺盛。
通过信用贷款,贵州农村地区居民可以将资金用于自身长远发展方面,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长期化。
2.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逐步放缓贵州省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主要由贵州农信社提供,而这些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等。
2012年至2020年《贵州年鉴》的数据显示,从2012到2017年,贵州省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呈逐年上涨趋势,但从17年到20年这三年间,小微“涉农”企业总贷款数量却停滞不前,这也说明了近年来贷款需求的逐步放缓。
贵州债务化解方案第1篇贵州债务化解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债务风险。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债务化解方案。
二、目标原则1. 目标: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逐步降低债务负担,恢复融资功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 原则:(1)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债务化解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2)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债务类型和风险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化解措施。
(3)协同推进: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债务化解工作有序推进。
(4)标本兼治:既解决当前债务风险问题,又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新增债务风险。
三、债务化解措施1. 偿债资金筹集(1)加大财政收入:优化税收结构,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收入。
(2)盘活存量资产:对闲置、低效利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理、整合、盘活,提高资产收益。
(3)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2. 债务重组(1)优化债务结构: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调整债务期限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2)债务展期:与债权人协商,对到期债务进行展期,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3)债务重组:对具备条件的债务进行重组,降低债务风险。
3. 风险防范与处置(1)加强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务举借、使用、偿还等环节。
(2)强化风险监测:建立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3)严肃问责:对违反债务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组织保障1. 成立债务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债务化解工作。
2.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债务化解工作。
3.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债务化解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2024年贵州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本文旨在分析贵州省旅游市场的现状。
贵州省作为中国的一个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浓厚的历史底蕴。
旅游业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贵州省旅游市场的规模、发展趋势、旅游产品和目标客户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贵州省旅游市场规模贵州省旅游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贵州省接待国内外游客共计XXX人次,同比增长XX%。
旅游业收入达到XXX亿元,同比增长XX%。
这表明贵州省旅游市场的规模在逐年扩大。
3. 贵州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3.1 旅游产品多样化近年来,贵州省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自然景点旅游,例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贵州省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特色旅游产品,如苗族风情之旅、茶马古道文化之旅等。
这些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3.2 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贵州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近年来,民族文化旅游在贵州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游客可以参观民族村寨,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这为贵州省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3.3 生态旅游的受欢迎程度增加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如大观河、贵州石林等,在国内外游客中享有盛誉。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的受欢迎程度也大幅增加。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贵州省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提倡绿色旅游。
4. 贵州省旅游产品贵州省的旅游产品多种多样,适合各类游客的需求。
4.1 自然景点旅游贵州省拥有众多的自然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镇远古镇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
4.2 民族文化旅游贵州省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其独特的资源之一。
游客可以参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村寨,了解他们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4.3 生态旅游贵州省的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大观河、贵州石林等景点吸引了众多热爱大自然的游客。
5. 目标客户贵州省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不同类型的游客。
2023年贵阳市酒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旅游经济十分发达,近年来酒店行业市场也呈现出不断扩大和提高的趋势。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竞争状况、服务质量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贵阳市酒店行业已有近600家酒店,总客房数约为5万间,其中五星级酒店19家,四星级酒店92家,三星级酒店200多家。
外来游客数量、
商务出差人数、国内游客人数逐年增长,酒店需求不断扩大,这也促使了市场的不断壮大。
二、竞争状况
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酒店行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但贵阳市的酒店市场状况还较为稳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酒店主要集中于市中心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区,而且竞争主要表现在设施和服务方面的提升上。
同时,部分新型酒店如民宿、客栈等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也给传统酒店行业带来新的冲击。
三、服务质量
在酒店服务质量方面,贵阳市的酒店普遍偏重物理舒适性,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星级酒店中,服务质量表现相对较好,但在三星级、四星级酒店中如遇到人力短缺、前台服务态度恶劣等情况时仍较为普遍。
此外,在宣传和品牌营销上,酒店集团品牌相对较疏弱,导致个别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容乐观。
四、市场前景
贵阳市酒店市场趋于成熟,自然增长空间已逐渐减小,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同时,在服务改善和品牌打造方面的加强,也使得贵阳市酒店市场有望上升到更高的水平,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品牌价值。
总之,贵阳市酒店行业市场规模大、竞争较为稳定,服务质量尚需加强,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和品质提升,市场前景看好,有望达到更高的水平。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贵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贵州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贵州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旅游资源贵州是一个山区省份,自然景观非常丰富。
贵州境内有多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赤水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等,这些景点都拥有非常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
此外,贵州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南明区等,这些地方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都非常具有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贵州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据统计,2019年,贵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2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6%左右。
这些数据表明,贵州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成为了贵州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贵州的旅游业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在于贵州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都非常独特。
此外,贵州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劣势在于贵州的旅游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有些地方的交通和住宿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此外,贵州的旅游业还存在着重景轻民、重大城市轻小城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
四、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贵州的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旅游市场的逐渐开放,贵州的旅游业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贵州的旅游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打造更多的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的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同时也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趋势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巨大经济体,我们拥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央一直致力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贵州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仍然能够享受一系列特殊政策支持,因而在“十四五”期间仍能够实现一个比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结合一系列因素,综合判断未来五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能够维持年均8%左右的增长速度;再加上2个百分点的物价上涨因素,名义增速达到10%左右。
2025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26700亿元左右(2020年价)或29300亿元左右(2025年价)。
按照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3770万人左右计算,则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7.09万元(2020年价)和7.78万元(2025年价),折合1万美元左右。
在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全省民生事业将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一系列平台载体影响的扩大,将有力支撑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但近期“黑天鹅”频出,困难不容忽视,增速明显下降也是必然趋势。
特别是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主要依靠投资带动之后必须更多依靠实体经济发展拉动。
二、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十四五”是新时代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第一个规划。
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之际,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1.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带来新机遇中央已经出台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纲领性文件,对包括贵州在内的西部地区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仍将大力支持贵州等地加快发展,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改善民生、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缓解相对贫困。
这是贵州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
2.特殊时期的特殊机遇我们目前面临一系列外部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完善国内价值链、促进区际开放合作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贵州最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也是扩大内需的重点区域之一。
物流工程与管理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物流论坛2021年第3期第43卷总第321期doi:10.3969/j.issn.1674-4993.2021.03.017大数据+背景下贵州省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吴益晶,曾海鹰(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随着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与大数据产业的结合变得更加密不可分。
在“大数据+”背景下贵州省物流行业向着更加智能、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贵州省物流行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其发展给贵州省的物流行业带来广袤的发展空间和经济的连带效应。
文中通过分析贵州省大数据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说明当前贵州省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同时提出大数据+背景下贵州省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大数据+;物流;现状;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21)03-0057-03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WU Yi-jing.ZENG Hai-ying(School 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Abstract]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big data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the combin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big data industry has become more inseparable.Under the background of"big data+”,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is developing in a smarter and more professional direction.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g data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mainst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and its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the vast development space and economic linkage effect to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big data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explain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Key words]big data+;logistics;status quo;development prospects随着电信、联通以及移动三大通信公司2013年与贵州省政府的签约完成,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开始受到重视,在贵州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于2015年开始举办数博会并取得卓越的成效,通过招商引资以及强化大数据的经营发展,大数据产业开始走上辉煌创造之路,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将贵州视为储存和发展数据的理想地带。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迈向更加美好新生活拿%乾兴平“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站在历史的峰峦登高望远,立于时代的潮头领航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这一指示要求,为“两个大局”下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贵州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明确了任务。
贵州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奏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时代最强 音,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着更 加美好的新生活逐梦前行,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前进动力,展现奋斗姿态,“牢 记嘱托、感恩奋进”在贵州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全省干 部精神状态好、群众干劲足,贵州大地英雄辈出,更加自 觉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维护”,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全面胜利,决不 辜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十三五”时期,是贵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发展动力活力最足、生态建设成效最好、人 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今曰之贵州,高铁飞驰,路网密 布,高山出平原,天堑变通途,发展空间优化,后发优势凸显;今日之贵州,脱贫群众感党恩,苗岭乌江齐欢腾,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均实现了“千年之变”,即将胜利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使命。
任务艰巨繁重,前景灿烂光明。
面向“十四五”新征程,贵州将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以创新为第一 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朝着参与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在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之后,续写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贵州精彩篇章。
创新发展,活力勃发。
以创新为“最强引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沧桑巨变,奋力集聚后发赶超新优势,迈向更加美好新生活。
148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2月T logy科技工艺技术刺梨产业是贵州省重要产业之一,对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
贵州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刺梨产业优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贵州省刺梨产业扩大发展范围,组建更多的产业基地,使刺梨产业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 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分析贵州省刺梨产业的发展,是在贵州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属于农村产业革命十二大产业之一。
对此,贵州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提出“举全省之力,将刺梨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脱贫攻坚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制订相关发展制度,出台众多发展政策,加大刺梨产业发展力度,带动各领域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与经济水平,促进农民致富发展[1]。
在2019年5月15日,我国政府部门召开相关会议,会议核心内容就是针对贵州省刺梨产业的发展加大研究力度,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刺梨产业,为贵州省刺梨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扩大刺梨产业的影响范围,为实现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 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1)在2019年7月3日,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为促进贵州省刺梨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引发相关政策,使各地区都对贵州省刺梨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还把《贵州省刺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选址在黔南,足以说明我国政府对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的重视度。
(2)贵州省刺梨集中连片种植面积约103 333.33 hm 2,种植规模全国第一,是全国唯一把刺梨野生变家种,并大规模推广的省份。
全省现有15个县(市)规模化刺梨种植,主产区分布在六盘水市、黔南州、毕节市与安顺市。
贵州省刺梨产业基础较好,加工企业数量多,科研有基础,具有资源独特性,发展前景广阔,对于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决战脱贫攻坚具有重要 意义。
(3)贵州省刺梨产品检验中心的建设与应用,为贵州省发展刺梨产业提供有利条件,并且政府部门还为其提供了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使各工作环节中都有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2]。
贵州织金发展现状贵州织金是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县级城市,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北部。
织金县地处黔南山区,气候温和,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誉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小江南”,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贵州织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织金县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
县境内有许多风景名胜和旅游胜地,如黄果树瀑布、五彩大地、千里岩峡谷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织金县政府积极引进旅游投资,加强开发和保护,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019年,织金县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数亿元人民币,成为继忠县之后贵州省第二个旅游收入超过亿元的县。
其次,织金县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
当地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织金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推广科技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织金县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强与外地的农产品交流与合作,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目前,织金农业已经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绿色农产品、生态畜牧业和农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方向转型,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再次,织金县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织金县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融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织金县加强农村的农田防护、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的生态品质。
此外,织金县还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贵州织金在旅游业、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未来,织金县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织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贵州省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District economy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
77
新时代贵州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张筑平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1
一、引言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在以“工业促农业、城市带农村”的战略下,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群众真正富起来,国家制定了诸多政策、措施推动农村经济迈出新台阶。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众多挑战,尤其是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云贵高原东部,土地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辖区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全省人口以农村人口为主,属于典型的多民族共居的山区农业省。长期以来,贵州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自然条件较差,山区多平原少,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模式为主,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贵州由于地缘、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农业、农村发展步履艰难。此外,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条件较差,思想观念守旧等因素使得农村贫困人口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脱贫致富,是新时代新时代贵州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
二、当前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国政府的历史使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发展好农村经济直接关系着贵州彻底摘掉“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的帽子,更关系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由于历史原因,贵州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导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日趋加剧。从地理位置上看,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内陆,在地区位置上处于劣势;从人口构成上看,贵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生产条件较差;从自然生态上看,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但其生态却属于脆弱区类型,十分不利于传统农业的发展。由于以上客观条件、主观因素的制约,贵州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因此,贵州作为农业贫困省,若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农村经济模式,基于自身的特殊优势、资源类型和生态特点,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农村经济模式。
贵阳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作者:区月华来源:《中国信息化》2020年第12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动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4-2019年全国数字经济对GDP贡献率连续六年达50%,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7%,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高于三次产业的贡献。
而贵州数字经济2019年增速为22.1%,连续5年领跑全国。
贵阳市作为全省领军核心城市及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节点城市,“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将持续领跑全省并持续成为驱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
(一)数字产业蓬勃发展一是大数据产业链初步构建。
已形成“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的大数据产业体系,汇聚微软、苹果、英特尔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实现了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是本地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强劲。
培育了易鲸捷、满帮等一批本土特色企业,其中满帮集团入选福布斯发布的中国50家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单;朗玛名列“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第39位;大数据分析应用典型企业数联铭品成为国家发改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合作单位。
三是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建成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互联网出省带宽从2014年的2200Gbps增加到现在的12000Gbps。
在全市范围内建设5G基站,实现数博大道、人民大道等骨干路网公共区域重点覆盖,建设完成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综合靶场一期工作。
(二)产业数字融合纵深推进一是加快推进“万企融合”行动。
全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逐年递增,2019年融合指数达到49.9。
公路干线“一站式”综合服务智慧信息平台、中国振华新一代通用质量检测工业APP等25个省级融合标杆项目,带动604户企业开展融合。
贵州茶文化的发展现状一、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茶叶产区,也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贵州茶文化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贵州茶文化的发展现状。
二、历史背景贵州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茶树生长。
早在唐代,贵州就开始种植茶树,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茶工艺。
明清时期,贵州的毛尖茶和碧螺春茶以其优良品质闻名于世。
此外,贵州还有一些特色饮品如苗族酸汤水和侗族油茶等。
三、现状分析1. 贵州茶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理念普及,人们对高品质的茶叶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政府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加大,使得贵州的茶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贵州茶叶产量达到18.5万吨,产值达到114亿元。
2. 贵州茶文化旅游日渐兴盛贵州是一个山水秀美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区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茶文化旅游日渐兴盛。
例如,贵阳市花溪区有着“中国茶都”之称,每年都会举办“中国国际茶博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茶商和爱好者前来参观交流。
3. 贵州茶文化创意产品丰富多样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贵州茶文化创意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例如,“花溪碧螺春”、“黔北毛尖”等品牌已经成为了贵州特色产品,并被广泛应用于礼品、餐饮等领域。
此外,一些创意产品如“茶道表演”、“侗族油茶体验”等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四、未来展望1. 加强品牌建设贵州的茶叶品牌建设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和知名度。
政府可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推广。
2. 发展茶文化旅游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可以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一些特色景点和线路。
3. 推广健康饮茶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推广健康饮茶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到贵州优质的茶叶资源。
第 1 页
2019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篇一:2019年贵州省大数据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9-2019年中国贵州省大数据行业发展现
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88785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
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
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
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
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
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
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
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9-2019年中国贵州省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调研
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1887855←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65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第 2 页
http:///R_QiTaHangYe/55/GuiZhouShengDaShuJuDeFaZhanQuSh
i.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大数据的出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深刻的技术与商业变革,已经
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家和企业间的竞争焦点,直接关系到国家
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等诸多方面。
贵州省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地带,连接成渝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走廊。近
年来,贵州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机遇,面向贵州经济社会
跨越式发展的需求,以大数据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坚持“应
用驱动、创新引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聚焦高端、确保安全”,
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挖掘数据资源价值,集聚大数据技术成果,
形成大数据企业集群,全面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大数据技
术创新能力和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
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
贵州省大数据建设成果不仅包括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还包括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云上贵州等大数据应用成果。在大数据企业发展
方面,截至2019年年底,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工商注册企业达1.7
万家;全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园区达25个;大数据信息产业
规模总量突破2019亿元,实现两年翻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
入比2019年增长7倍,年均增长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