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损伤及其功能恢复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在当今社会,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为了保持健康、塑造身材,还是追求竞技成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运动中。
然而,运动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伴随着运动损伤的风险。
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运动者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还可能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因此,深入研究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策略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个人的身体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
例如,关节的灵活性不足、肌肉力量不平衡、柔韧性差等都可能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外在因素则涵盖了运动环境、运动装备、运动方式等。
不恰当的运动场地、不合适的运动装备以及错误的运动技巧都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策略。
首先,充分的热身和冷却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热身可以提高身体的温度,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即将进行的运动做好准备。
冷却运动则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减少肌肉酸痛和损伤的发生。
在进行热身和冷却运动时,应注意活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或不足。
其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训练计划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目标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制定。
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难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突然的剧烈运动。
同时,要注意训练的多样性,避免单一的运动方式对身体某一部位造成过度负担。
再者,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改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等。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使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得到均衡发展,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抗损伤能力。
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同样不容忽视。
在进行运动时,要遵循正确的动作要领,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如果运动姿势不正确,不仅会影响运动效果,还容易导致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运动装备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产生影响。
合适的运动鞋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减少对脚部和关节的冲击。
运动损伤修复的方法
首先,自我护理是运动损伤修复的重要一环。
当你受伤后,休
息是必不可少的。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避免进一步损伤。
同时,冰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此外,保持适度的活动和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也有助于恢复。
其次,物理治疗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修复方法之一。
物理治疗师
会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这可能包括热疗、冷疗、电疗、按摩、牵引等物理疗法,以及针对特定肌肉群的锻炼
和功能训练。
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修复方法。
非处方药物如非
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然而,药物
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不良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例如,严重的韧带撕裂、骨折或关节脱位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
复训练和恢复期的护理。
此外,还有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加速运动损伤的修复。
例如,
中医理疗、针灸、推拿、理疗等传统疗法可以通过调理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来加速康复。
运动康复专家、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也对运动损伤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运动损伤修复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自我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重要的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且耐心等待恢复过程。
浅谈运动损伤及其康复锻炼作者:裴军民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0期甘肃陇西县牙河九年制学校(748109)裴军民一般人都认为,运动员受伤后就在家中休养,而不做其他身体部位的训练,但这样将会极大地降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不利于今后的运动生涯。
实际上,伤后要尽量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锻炼,如上肢损伤时锻炼下肢,下肢损伤时锻炼上肢,并适当配合做腹背肌腱操。
当然,锻炼时应注意运动量及适当性,千万不要单独加大未受伤部位的训练量,来代替已受伤部位的功能负荷。
对于那些急性损伤的早期伤处可以暂时不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急性症状的消退,症状减轻后在不引起疼痛或疼痛明显加重的原则下,应及早进行康复锻炼。
因此,笔者对运动员常见的几种运动损伤的康复锻炼做一介绍。
一、韧带损伤的几种情况对于膝关节侧副韧带受伤的运动员,伤后1~2天就可以在粘膏带的保护下进行练习受伤腿的屈伸活动。
如果运动员的韧带发生了部分断裂的情况,就要固定损伤部位至少3周的时间,才能进行康复锻炼。
如果做了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那么应固定损伤部位4~6周的时间,之后,就要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负重直腿抬高练习等,并逐步增加负荷重量。
伤势好转且拆除了固定物后,要循序渐进地做膝关节活动练习,着重恢复股四头肌和屈肌的力量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如果出现前交叉韧带损伤时,要注意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练习。
如果是后交叉韧带损伤时,要着重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练习。
踝关节是运动员最容易损伤的部位,如果踝关节韧带受伤后,在1~2天内就可以在粘膏支持带的保护下进行走与慢跑的练习,7~10天之后就可以恢复训练。
如果出现较严重的韧带受损伤时,就要用石膏管型来固定踝关节1~2周的时间,练习行走时必须要用石膏加固,这样就不会出现二次损伤的情况。
如果出现韧带断裂的情况后不管做不做手术都应该固定踝关节4~6周,之后再做脚趾屈伸运动和踝关节的等长练习。
7~10日后就可以穿着有鞋跟的石膏靴进行慢走,等拆除了石膏后,就做踝关节的屈伸以及足的内外翻转活动练习和屈伸肌力练习。
体育运动康复学知识点体育运动康复学是一门关于运动损伤康复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的康复方案,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身体功能,减少并预防再次受伤。
本文将介绍一些体育运动康复学的知识点,包括康复原则、常见运动损伤及其康复方法等。
一、康复原则1. 个体化:每个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和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康复方案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包括年龄、性别、运动水平等因素的考虑。
2. 逐步恢复:康复过程应该是一个逐步增加运动负荷的过程,从轻微的活动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范围,直到完全恢复。
3. 综合治疗:康复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以促进恢复速度和效果。
4. 预防再伤:康复过程结束后,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告诉他们如何预防再次受伤,包括正确的暖身和拉伸、合适的装备和饮食等。
二、常见运动损伤及其康复方法1. 扭伤: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和肿胀。
扭伤康复的关键是控制炎症反应和恢复关节稳定性。
常用的康复方法包括冰敷、按摩、适度的运动和功能锻炼等。
2.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肌肉组织过度拉伸造成的损伤,常见于一些需要爆发力的运动。
康复的重点是促进肌肉的愈合和增强其弹性。
常用的康复方法包括热敷、温和的拉伸运动、物理治疗和肌肉功能锻炼等。
3. 韧带损伤:韧带损伤主要发生在关节部位,如膝盖、踝关节等。
康复的关键是恢复韧带的稳定性和关节的功能。
常用的康复方法包括保持关节的稳定、适度的活动、物理治疗和韧带功能锻炼等。
4. 骨折:骨折是骨骼断裂的损伤,常见于高强度碰撞性运动。
康复的重点是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加强骨骼的稳定性。
常用的康复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如钢板、螺钉固定)、器械辅助步态训练和适度的骨骼功能锻炼等。
总结:体育运动康复学是运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旨在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案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身体功能。
本文介绍了体育运动康复学中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康复原则和常见运动损伤及其康复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一,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处理方法:(1)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2)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处理方法: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
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
不要乱操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
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
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
)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方法: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
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方法: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
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处理方法: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运动损伤的预防: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浅谈运动性损伤及其功能恢复
摘要:青年学生由于身体的特点,正处于一个活动的高峰期,因此受伤的可能性也相应的增加了,如何正确的预防和处理运动性损伤是值得研究的。
abstract: ow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body, young students are in the peak of activity, the possibility of sports injury for them increases. it’s worthwhile to discuss how to prevent and deal with sports injury.
关键词:运动损伤;治疗;功能恢复
key words: sports injuty;treat;functional recovery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302-02
————————————
作者简介:王敏(1974-),女,陕西西安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0 引言
运动损伤是指从事体育运动时所发生的各种外伤和疾病。
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现象,它会给从事体育运动的人的健康带来损害,还可能造成终生残废,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另外运动损伤有时会给运动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对造成身体损伤的项目怀有恐惧感或对体育运动产生错误的看法,有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
所以在体育锻炼时,要按照生理卫生的要求遵守科学的锻炼原则和方法,避免
发生运动损伤。
如果发生运动损伤,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情加重,尽快恢复其功能。
各种运动损伤有其基本原因,而这些原因都是可能消除的,因而绝大多数的运动损伤是可以防治的。
1 运动性损伤的预防
1.1 要想减少和避免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先要从创伤的部位、程度、原因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才能解决问题。
1.1.1 运动性伤病的部位最常见的运动创伤是韧带和肌腱的急慢性扭伤与撕裂、肌肉的拉伤和软组织挫伤。
根据本省四所高校1237例运动创伤的分析,以下肢伤为最多共598例,占48.2%。
上肢伤次之,283例,占2
2.9%。
头颈部和躯干部则分别占0.8%和19.2%。
从表1中可以看出:损伤部位较多的,以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为最多。
这是因为踝关节周围的组织横穿踝关节周围,把踝关节当成杠杆,使脚随意活动。
膝关节结构复杂,杠杆作用最强,负重大保护结构少,不太稳定,很容易受伤。
1.1.2 运动性伤病的程度运动性伤病的程度一般分为三级:轻伤—指基本上不影响学习和练习,在三天内恢复。
中等伤—指伤后部分或完全不能参加练习,到医院治疗,在一个月内能基本痊愈。
重伤—指受伤情况严重,需要住院治疗或较长期停止练习者。
1.1.3 运动损伤的原因从表2中可以看出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存在内在和外在因素,外在原因属于环境条件的
大多是场地设备的缺点,如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场地过硬或过滑,器材安装不牢固,安放位置不得当;运动时的服装鞋袜不合适、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
运动时缺乏严谨的组织安排缺乏正确的辅导,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保护,场地太拥挤等。
内在原因是指运动者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有些青少年缺乏运动基本的技战术,动作不规范,对运动的空间、时间判断能力差,产生错误动作或动作变形致使受伤。
如打篮球接球手型不对使指关节受伤,踢足球时脚接触球部位不对致使踝关节扭伤。
有的学生思想上麻痹大意,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或冒失参加运动,情绪低落缺乏积极性,练习中畏难、胆怯、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或过分紧张致使运动受伤。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正式运动前不做或不认真做准备活动而发生创伤。
1.2 我们通过对创伤的认识,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下列预防措施:①准备活动要充分。
从表2中看出,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原因,有的学生对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认识不足,做准备活动马虎敷衍,有的学生在运动时不做准备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立即加入紧张的正式运动,因此发生伤害事故。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人体能从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由于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惰性,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相当长的时间内,内脏活动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不能满足身体运动的高度需要,突然开始剧烈运动,更容易导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甚至出
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现象。
也容易造成肌肉、韧带等运动器官的损伤。
而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的供血,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同时也能提高关节韧带的功能,防止肌肉韧带的损伤。
②遵守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合理的锻炼方法。
身体的基本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等,都是通过反复练习而逐步提高的。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希望收效快,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锻炼身体有它的规律性,一旦超越这个规律,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产生过度疲劳或运动创伤。
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运动内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如果练练停停,停停练练,会使锻炼所得的良好成果消退。
③经常检查和维修运动场地和设备,服装和运动鞋要适合不同项目和运动者的需要。
④在患病、练习过度或因其他原因较长时间没有参加锻炼而重新运动时,要循序渐进地参加锻炼,最好做到事前准备,事后整理。
⑤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锻炼,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必要时停止运动。
⑥集体活动时要防止一切粗暴行为,避免受伤。
2 运动性创伤的一些初步治疗
通过对运动性伤病部位的了解,我们可以主要从最常见的以下几个部位的创伤进行初步处理和建议做恢复性的练习。
2.1 腕关节附近的损伤处理:韧带拉伤后早期如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时多采用冰袋冷敷或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射外敷,可达到消肿、治痛和减轻炎症的效果。
恢复练习:①、握捏小球。
②、手持重物做腕屈、伸、旋转。
③、在台上按压手背做腕伸练习。
④、腕关节牵引做掌屈,背屈。
⑤、
斜俯撑和俯卧撑。
2.2 膝关节附近的损伤处理:伤后早期出现血肿或小腿异常的外展活动可根据伤情选用白药气雾剂外敷、在伤部周围按摩和热疗,韧带完全断裂的情况,应在临时固定后送医院作进一步的处理,以争取早期手术。
恢复练习:①蹲下或跪坐练习。
②上下楼梯。
③负重牵引膝关节伸屈。
④搁腿或压腿牵伸膝关节。
2.3 踝关节附近的损伤处理:伤后踝关节外侧疼痛,迅速肿胀,行走时脚不敢着地时可立即做强迫内翻实验,检查是否韧带断裂。
如果不是可用白药气雾剂喷射或用湿毛巾压敷,使受伤组织处于松弛状态,然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恢复练习:①脚底搓动木棍。
②、自己用手扳踝关节旋转和趾屈伸。
③、扶杆下蹲,脚跟不离地。
④、脚背负重作抗阻力翘脚练习。
3 建议和结论
①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应注意全面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②运动时合理安排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原则,不要过度疲劳,不要带病或病后初愈参加运动。
③运动损伤发生后应立即进行处理,以防伤势恶化。
首先受伤止动;第二步冷敷,加压,抬高,固定;第三步:送医院检查,诊断治疗。
④运动损伤后自己要正确认识,积极进行后期治疗和恢复性的练习,早日恢复健康。
在学校里不管发生何种程度的损伤,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家庭都是
不希望出现的,但我们不可能过多的限制学生活动的自由和权利,同时坚决反对借防止伤害事故为借口,回避或放弃那些可能存在危险的运动项目的教学现象。
那样不仅使学生失去了一些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机会,也违背了我们所提倡的教育要面向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理念。
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体育教育的指导者要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运动造成伤害的本质,对在运动中出现的损伤及时处理,并与学生、家长沟通,一同防范运动损伤于未然,不要因为运动损伤影响锻炼,更不要因为运动损伤造成心理障碍。
青少年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运动损伤,用科学合理的手段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参考文献:
[1]体育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81-86.
[2]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王永盛.现代运动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