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类型篇-人际传播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83
人际传播原理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在面对面的传播中,主要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使传者与受者直接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并共聚一堂,促膝交流,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
而在以媒体为中介的传播中,媒体主要包括电话、交互电视、计算机网络、书信等,这些媒体可以使传者与受者克服空间上的距离限制,从而提高传播的效率。
人际传播的主要目的和动机包括获取信息、建立与他人的协作关系以及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在人际传播中,外观形象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它所传达的信息形成人际传播中的第一印象。
同时,自我表达并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它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价值尺度。
总的来说,人际传播是一种复杂而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交流情感、共享文化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传播的功能与类型一、传播的功能(一)传播的社会功能1、获取信息2、知识教育3、文化传承与交流4、舆论监督与引导5、社会化途径6、调节身心(二)传播的负功能1、媒介情境的非真实化2、信息庸俗化3、文化殖民化4、思维行为惰性化二、传播的类型(一)内向传播信息交流活动。
(二)人际传播1、含义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
2、特点:(1)运用双重手段,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更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要。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非制度化,主要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
平等的传播活动。
3、研究焦点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所谓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从个人角度来说,它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而言,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
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意见领袖”、“两级传播理论”、“创新及扩散”理论等。
(三)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
ABC(四)群体传播1、含义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2、群体的本质特征(l)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参与群体活动的个人都是带着某种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关心、兴趣等而集合到一起的。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3、群体的作用(1)群体对社会的贡献•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
•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
它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面对面的传播,另一种是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微信是属于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它是通过手机网络平台,以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与对方进行人际交流。
传输内容的丰富性。
微信用户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片及显示地理位置等方式显示当前的用户状态,同时朋友圈的用户可以以语音、视频等手段即时发表评价,满足了人们个性化表达,这也可看作是人际传播方式的一种延伸,视频语音等同于面对面传播,但同时也是属于依靠媒介的非面对面传播。
2、信息沟通的即时性。
微信能够显示用户的地理位置,可以选择性的信息沟通,同时作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及时了解自己关注的人和事,同时它可以借用微博网站、即时聊天软件发布各种消息并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
传播情境的明显性。
微信的传播实质上是作为一种人际沟通的方式,它会因为个人和环境因素,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沟通,同时利用语音、照片、表情等隐藏或表露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利用软件功能显示地理位置,这就构成我们所说的传播意境交流内容的私密性。
微信具有密码保护功能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的个人资料、聊天内容等。
他人很难盗取相关资料。
根据人际传播的动机,可以将人际传播分为两类:一是满足性人际传播,二是手段性人际传播。
微信作为一种人际传播,同时具备有两种动机,因而也可以分成满足性人际传播和手段性人际传播。
1、微信中的满足性人际传播。
满足性人际传播的重点不在于沟通的功利性或实用性目的而在于沟通行为本身以及由这种沟通所达到的一种自我满足,是一般的社会性需要。
尤其是人际感情需要的满足功能。
微信这种感觉满足性人际传播行为主要体现在问候、情感交流、闲聊、娱乐等等方面。
2、微信中的手段性人际传播。
手段性人际交流的根本着眼点在于把交流本身视为手段和工具以寻求某种功利性的结果或目的。
它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告知性的交流,这是一种以告知为主要目的的行为,目的在于使受众接受某种信息的交流,比如班长以微信形式告知同学们考试的相关信息;二是劝服性交流,以劝服为重点的交流,其特点在于不仅传播有关信息,而且还强调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使受众在信仰、行为、思想、价值观念上都受到改变。
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以下是 8 条关于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的内容及例子:1. 人际传播啊,那可是人与人之间超直接的信息交流啊!就好比你和朋友面对面聊天,分享生活点滴,这可不就是人际传播嘛。
比如你今儿个遇到啥好玩的事儿了,赶紧和闺蜜说,她的回应又反馈给你,这过程就是人际传播呀!2. 人际传播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呀!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有问有答,像下棋一样你来我往呢!你想想看,你和同事讨论工作问题,你说一句他回应一句,多有意思呀,这就是人际传播互动性的体现哟!3. 人际传播中每个人的角色都很重要呢!就如同一场精彩的戏剧,你我都是主演啊!比如家庭聚会时,爷爷讲过去的故事,其他人倾听、提问,每个人都在这个人际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位置呀,不是吗?4. 人际传播的信息传递那可是多样化的呀!不只是语言,还有表情、动作等呢。
就像你和朋友聊到兴奋时手舞足蹈的样子,这些非语言的表达也是人际传播的一部分呢,多神奇啊!5. 人际传播的效果可是很明显的呀!你一句话可能就会改变对方的想法或心情呢!比如说你鼓励朋友去尝试新事物,结果他真成功了,这就是人际传播产生的巨大影响呀,厉害吧!6. 人际传播的情境也是很关键的呢!在不同的场合说同一句话效果可不一样哦!像在严肃的会议室和在轻松的咖啡馆说话的氛围就完全不同呀,这对人际传播多么重要呀!7. 人际传播可是能建立感情的呀!想想看,和好朋友的深厚情谊不就是一次次聊天交流中积累起来的嘛。
好比每次和老友聊天后,感情就又加深了一层,这就是人际传播的魅力所在啊!8. 人际传播就是这么独特又不可或缺呀!没了它,我们的生活得多无趣呀!我们每天和别人交流互动,感受着人际传播带来的一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呀,难道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人际传播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它让我们与他人紧密相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情感。
传播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一) 五种类型的传播1. 内向传播也称自我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传播信息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
包括正常形式(如感觉和知觉)和异常形式(如入睡)两种类型。
2. 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所有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是一个人或群体不借助机器设备与另一个人或群体互动的传播方式。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3. 组织传播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的交流信息的过程。
因此,组织传播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包括信息、相互依赖的各部分、传播网络、传播过程和传播环境五个要素。
4. 群体传播群体是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群体传播就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
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5. 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生产和传递公共讯息的过程,这些讯息的目标为庞大的、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
包括发送者、接收者、传播渠道和传播讯息。
(二) 符号1) 符号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可以表示具体存在,也可以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
2) 它是有意义的,是一种有意义的象征物。
3) 符号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三) 约哈里之窗1955年美国约瑟夫∙卢夫特和哈瑞∙英汉姆提出了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里窗口”(四) 传播效果模式1. 子弹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用于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的信息 别人了解 的信息别人不了解躯体或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
但是这种理论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什么是人际传播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和他人之间的交往。
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
我们将此称为“人际传播”。
基于人际传播媒体形式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人际传播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
所谓直接传播,指的是古来已有的传播者和受体之间无需经过传播媒体而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类语言、体态语的传递进行的信息交流。
直接传播是指在现代社会里的各种传播媒体出现后,人际传播不再收到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交流。
这就大大拓展了人际传播的范围。
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个人独白或自言自语等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出的语言,不会构成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
人际传播是企业形象(CI)的传播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企业的外部公众之间的沟通。
人际传播的具体形式很多,如与员工的交谈,与客户的交流或电话联络,企业举办的报告会、恳谈会、洽谈会、联欢会、演讲会、座谈会等等。
应当根据不同的传播目的、对象、内容、情境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人际传播形式。
人际传播的网络人际传播的网络是相互交流信息的人们之间所形成的某种交往状态的模式。
在社会错综复杂的交往关系中,一个人可以定位于多种人际传播网络的模式中。
国外的学者为了测定不同的传播模式对于解决问题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在与人群体中设定4种人际传播网络的实验,即环型网络、链型网络、丫型网络、轮型网络。
上图中的小圆圈代表参与传播活动的群体成员,代表成员之间的双向传播关系。
可见,每个成员都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4种网络对于解决问题具有不同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