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介绍(20120208)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9
大河西先导区大河西先导区概述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承担着国家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道路的重任。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导区。
发展目标三个层级区域范围根据《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区域范围规划区总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括三个层级。
一是规划区,包括岳麓区、高新区、望城县的含浦镇、坪塘镇、莲花镇、雨敞坪镇、乌山镇、黄金乡、白箬铺镇、雷锋镇、高塘岭镇、星城镇,以及宁乡县的夏铎铺镇、金洲乡、历经铺乡、玉潭镇、城郊乡,用地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二是核心区,包括岳麓区、高新区和望城县的含浦镇、坪塘镇、雷锋镇、黄金乡、星城镇、高塘岭镇,用地总面积约570平方公里。
三是起步区,包括岳麓区的滨江新城、岳麓山景区、含浦镇、坪塘老工业区、高新区等,用地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四区、三带”产业总体结构四区分别是黄金都市农业与农产品精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教文化产业区、高星综合功能区。
三带为金洲配套产业带、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带、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
先导区建设“三步走”第一步,起步阶段(2008—2012年),核心区骨架基本拉开,起步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第二步,快速发展阶段(2013—2020年),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核心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第三步,成熟发展阶段(2021—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带动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先导区基本建成。
滨江新城2010年1月19日,滨江新城片区规划已获得长沙市政府原则通过。
根据规划,滨江新城将建可容纳57万人的长沙复合型新都会中心。
总体规划:建成后可容纳57万人滨江新城片区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侧,是大河西先导区启动区的核心区。
片区呈南北狭长形,东临湘江风光带,西至银杉路,北达北二环线,南到潇湘嘴,规划区面积6.7平方公里。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综合交通枢纽是指结合不同交通方式,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和换乘服务的重要设施。
在城市发展中,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是一项十分关键的任务,它不仅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还能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如地理位置、交通流量、人口分布、发展趋势等。
首先,规划应考虑综合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尽量选择在人口密集地区或交通流量大的交通节点附近,以方便更多的人群接驳到综合交通枢纽。
其次,规划要充分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和特点,并设计相应的接驳和换乘设施。
例如,地铁、火车等公共交通可以与综合交通枢纽直接连接,而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可以通过停车场、自行车停放点等设施与综合交通枢纽接驳。
此外,规划也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换,使人们在换乘时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
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还需要考虑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流量。
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和发展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并相应地规划综合交通枢纽的规模和功能。
例如,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可能需要建设更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以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来优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和运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除了考虑交通运输的需求,还要关注人们的出行体验和便利性。
例如,综合交通枢纽应该设置便利的步行通道、无障碍设施和指引标识,方便人们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同时,还可以在综合交通枢纽周边设置商业设施、休闲区域等,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愉快和舒适。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和人们的出行体验。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应加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重要性,充分考虑交通的综合性和互联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
大连旅游攻略:参观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1. 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枢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综合交通枢纽更是引人瞩目。
位于大连市中心的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合了交通、商业、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了该市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
2. 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占地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坐落在大连市西岗区的人民广场附近。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它不仅拥有地铁、公交、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接驳,还提供了商业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便利。
3. 在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下一层,是地铁站。
大连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和13号线都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快速、高效的地铁交通网络。
乘坐地铁,你可以轻松到达大连的各个景点,如星海广场、金石滩、森林动物园等。
4. 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上部分则是公交车站。
这里有大连市内各个方向的公交线路,无论你要去哪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公交车。
而且,交通枢纽周边还建有自行车租赁点,方便游客选择自行车出行,享受更加自由和环保的旅行方式。
5. 除了地铁和公交,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还集结了高铁和普速铁路。
这里有大连站和大连北站两个重要的铁路车站,连接了京沈高铁、哈大高铁、沈大城际等多条铁路线路。
无论你是从大连到其他城市,还是从其他城市到大连,这里都是你的出发点或终点。
6. 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设计十分独特,融入了大连市的地域特色和海洋文化。
它采用了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外观,给人一种流线型的感觉。
夜晚时分,灯光璀璨,让整个交通枢纽变成了一座璀璨的城市明珠。
7. 除了交通功能外,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还融合了商业、文化等多种元素。
这里有大型购物中心、餐饮街区、电影院等休闲娱乐设施,让人们在等车的时候也能享受到便利和娱乐。
8. 参观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不仅可以感受到现代化城市的脉搏,还能深入体验到大连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简介
我们的文化:守正出奇,求知敏行
我们的理念:战略决定成败,人才关乎兴衰
大舞台。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成立于2008年6月,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肩负“为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径、为湖南经济增添新动力,为长沙城市构筑新格局”的历史使命。
大事业。
重点推进新城建设、产业发展和体制改革三大任务,经过4年左右的努力,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将建设成为“生态之城、文化之城、繁荣之城、创新之城”。
大成就。
迄今为止,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8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900亿元、新增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优化同步,产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统一,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协调。
1。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欧阳引擎(2021.01.01)项目名称: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承接时间:2008-7-16项目大类:综合交通规划项目小类:交通发展战略规划项目规模:规划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委托单位:合作单位: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交通规划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张国华、马俊来主要参加人:张国华、马俊来、王有为、杜恒、翟宁、戴继峰项目简介:为满足国家、“长株潭”一体化、长沙市对两型社会示范区-大河先导区提出的更高要求和其自身发展的必需,落实和深化大河先导区规划国际招标方案对综合交通系统的要求,解决大河先导区现状和潜在的交通问题,开展大河西先导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研究工作。
研究内容包括现状交通调查及已有总体规划交通评价分析、综合交通骨干网络战略模型分析、综合交通整体发展策略、对外交通系统、道路网络系统、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旅游及休闲娱乐交通系统、大型交通枢纽、停车场设施、货运及物流系统、近期交通建设规划等。
该研究以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高地目标为导向,支持大河先导区的总体规划落实,与规划方案综合深化形成互动和反馈,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骨架和体系。
详细介绍:1 项目背景在“中部崛起”、“两型社会”、“3+5”城市群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之下,2008年初长沙市政府提出将河西区120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作为长沙“两型社会”规划建设的起步区、示范区。
大河先导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示范区,其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战略在“长株潭”城市群的落实,但“长株潭”区域重要交通设施(空港、高铁及高速公路)均集中在区域东部,先导区处于“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的边缘地带,突破大河先导区交通“低谷”的地位和边缘困境,是本次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急需解决的最大困难;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示范区,大河先导区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战略是本次规划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长沙市已经完成大河先导区总体规划两阶段方案征集工作,方案的综合优化及起步区的城市设计工作都需要综合交通系统给予充分的支持,大河先导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纲要研究编制应支持大河先导区的总体规划落实,与规划方案综合深化形成互动和反馈,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骨架和体系。
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解析作者:赵巍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与城市功能相匹配,构建可持续发展、高标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交通发展目标。
本文旨在解析综合交通枢纽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交通枢纽与综合交通枢纽枢纽,《辞海》的解释为“比喻冲要的地点,事物的关键之处”。
以此类推,交通枢纽自然是交通的“冲要地点”和“关键之处”。
一般认为,交通枢纽地处于两条或几条干线运输方式的交叉点上,是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枢纽从宏观上,指交通节点所处的区域或城市,即交通枢纽城市;微观上,指交通节点上办理客货中转、发送、到达的多种运输设施(包含线路、站场、交通工具、信息等)的综合体。
交通枢纽的形成受区位、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因素发展的影响;反过来,交通枢纽对于地区之间的联系、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又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大城市、大工业中心、大型海港或河港、空港往往都会形成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城市按汇集的主要运输方式可分为:铁路公路河海枢纽,如上海、天津、汉堡、纽约;铁路公路内河枢纽,如南京、武汉、莫斯科、法兰克福;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如北京、东京、巴黎;内河公路枢纽,多为中小城市。
综合交通枢纽是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干线所组成的交通枢纽。
随着城市规模大型化、人员流动高度化、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城市交通流量密集,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成为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
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间交通之间的衔接关键节点,其规划发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突破单一的交通功能,向多元化的城市功能拓展。
首先,综合交通枢纽具有交通功能,是城市交通空间的一部分,即所谓的交通节点。
其次,因其交通的便利性以及高度的可达性,吸引更多的城市功能(如工作、休闲娱乐、居住等)向其周边集聚,所以它又是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的一部分,即城市的空间场所。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一、规划概况二、2007年12月14日,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导区,进行国际招标。
经过两轮竞标,最后由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形成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三、规划区:湘江以西,涉及4个区县,15个乡镇,包括岳麓区,高新区,望城县的雨敞坪镇、乌山镇、黄金乡、白箬铺镇、高塘岭镇、星城镇,宁乡县玉潭镇、城郊乡、金洲乡、历经铺乡、夏铎铺镇,用地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公里。
四、核心区:黄桥大道以东,岳麓区,高新区,望城县的黄金乡、高塘岭镇、星城镇,用地总面积约570平方公里。
五、起步区:规划面积230平方公里,近期启动重点建设地区:包括岳麓区的梅溪湖周边地区、岳麓山周边地区、洋湖垸、坪塘片,用地总面积109平方公里。
六、规划目标和定位七、1、规划目标:八、着眼于带动全省、辐射全球,力争到2020年把先导区建设成为:九、“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低于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十、高新产业的集聚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以上,高新技术总产值4000亿元以上;十一、城乡统筹的样板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0000和40000元以上;十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十三、支撑发展的增长极——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亿元。
十四、2、发展定位十五、职能定位: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导突破区,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整合核心承载区,长沙市提升主体功能区。
十六、产业定位:湖南省产业先行先试区,长株潭产业转型示范引领区,长沙市高新产业核心集聚区。
十七、生态定位:全国知名的生态文明区域,资源节约的循环集约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标杆。
十八、城镇定位: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城市,新型增长模式的城镇典范,环境友好的山水宜居新城。
综合交通枢纽1.综合交通枢纽概述《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目前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交通运输整体效率不高的实际情况,以构建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为出发点,突出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并以此作为衔接的要点来突出交通运输方式衔接过程中资源的节约和集约,以及客运的“零距离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理念,并将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其具体体现形式,力求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间与城市内交通线路的紧密衔接和资源的节约。
(1)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
根据《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定义,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在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上形成的客货流转换中心。
按照综合交通枢纽所处的区位、功能和作用,衔接的交通运输线路的数量,吸引和辐射的服务范围的大小,以及承担的客货运量和增长潜力,可将其分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3个层次。
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②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③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2)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要求。
综合交通枢纽与结点城市融为一体,线路、站场的布设与城市发展、特征、形态等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制约、互为促进。
从交通基础设施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①区域交通线路在城市外围的衔接。
②区域交通线路与城市内部交通线路的衔接。
③区域交通线路与枢纽站场的衔接。
④枢纽站场的集疏运衔接。
2.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根据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可以把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上的客流转换中心称为客运综合交通枢纽。
它是一个集既有铁路、高速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综合体,能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多种交通工具的换乘、接续服务。
现代城市发展要求把铁路纳入城市交通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而体现最新设计理念的高速铁路车站整合了多种服务功能,不仅承担了铁路运输的基本功能,还是城市交通体系中重要的换乘中心,同时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这种多功能复合的综合体设计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交通的立体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多层次设置。
中国⼗⼤交通枢纽介绍北京是联结⼋个⽅向的全国最⼤的铁路枢纽,有京⼴、京沪、京九、京沈、京包、京通等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
郑州陇海、京⼴两⼤⼲线在此相交,沟通了东西南北⼗⼏个省的货物,连接徐兰⾼铁、京⼴⾼铁、郑渝⾼铁、郑合⾼铁、郑济⾼铁、郑太⾼铁等,郑州北站是亚洲最⼤的编组站。
⼴州是我国华南的⽔陆交通中⼼,京⼴、⼴深铁路与珠江航运在此汇合。
黄埔港是⼴州的外港,经这⾥的海内外旅客和进出⼝货物流通量很⼤。
武汉地处长江黄⾦⽔道与京⼴铁路⼤动脉的⼗字交汇点,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的⽔陆空交通枢纽。
上海是东部沿海地区最⼤的枢纽站。
既是京沪线和沪杭线的终点,⼜是我国远洋航运和沿海南北航线的中⼼,客流量和货运量极⼤。
成都有成昆、宝成、成渝三⼤铁路⼲线在此交汇,也是中西部最⼤的铁路客运城市之⼀和西南最⼤的综合交通枢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中西部最繁忙枢纽机场。
沈阳是连接五个⽅向的东北最⼤的铁路交通中⼼。
有哈⼤、京沈、沈丹、沈吉等⼲线交汇,过境运输量为东北之冠。
兰州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兰渝铁路等铁路⼲线交汇,是中国西部最⼤的路⽹性铁路枢纽,并列为全国性铁路枢纽。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连霍、京福、京沪等国家⾼速公路主⼲线在此交汇,京沪、陇海两⼤⼲线铁路于此相交。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
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全国⼲线公路⽹中最⼤的节点城市之⼀。
以上⼗⼤城市为⼩编⼼⽬中的排名,知道很多⼈会为此鸣不平,⼀些交通很好的城市却没有上榜,例如:哈尔滨、天津、包头、⽯家庄、济南、商丘、洛阳、重庆、昆明、株洲、南昌、南京、杭州、合肥等。
此排名只代表⼩编个⼈意见,欢迎下⽅评论,多多交流!。
好资料学习-----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解析作者:赵巍个全国性综合交建成42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国家“通枢纽。
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与城市功能相匹配,构建可持续发展、高标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交通发展目标。
本文旨在解析综合交通枢纽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交通枢纽与综合交通枢纽。
以此类推,交通枢纽自然是”“比喻冲要的地点,事物的关键之处枢纽,《辞海》的解释为交通枢纽地处于两条或几条干线运输方式的交叉点上,。
一般认为,和“关键之处”冲要地点交通的“”是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枢纽从宏观上,指交通节点所处的区域或城市,即交通枢纽城市;微观上,指交通节点上办理客货中转、发送、到达的多种运输设施(包含线路、站场、交通工具、信息等)的综合体。
交通枢纽的形成受区位、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因素发展的影响;反过来,交通枢纽对于地区之间的联系、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又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大城市、大工业中心、大型海港或河港、空港往往都会形成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城市按汇集的主要运输方式可分为:铁路公路河海枢纽,如上海、天津、汉堡、纽约;铁路公路内河枢纽,如南京、武汉、莫斯科、法兰克福;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如北京、东京、巴黎;内河公路枢纽,多为中小城市。
综合交通枢纽是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干线所组成的交通枢纽。
随着城市规模大型化、人员流动高度化、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城市交通流量密集,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成为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
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间交通之间的衔接关键节点,其规划发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更多精品文档.好资料学习-----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突破单一的交通功能,向多元化的城市功能拓展。
首先,综合交通枢纽具有交通功能,是城市交通空间的一部分,即所谓的交通节点。
河西走廊中国西北部的战略要地与交通枢纽“河西走廊”是指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条狭长地带,因其位于黄河以西,故称为“河西走廊”。
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中原王朝的重要战略要地和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地理特点的角度出发,探讨“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一、地理特点地理位置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全长约1000公里,宽度则在50-200公里之间。
这个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交通价值。
地形地貌河西走廊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沙漠、戈壁等。
其中,祁连山脉和天山山脉是两个重要的山脉,它们为这个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此外,河西走廊还拥有一些绿洲和河流,这些地区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气候特征河西走廊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这个地区的降雨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此外,这个地区还经常受到风沙和干旱的影响。
二、历史价值河西走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这个地区是中原王朝与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防线。
通过控制河西走廊,中原王朝可以与西域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同时也可以防止西部少数民族的入侵。
因此,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政治意义。
三、经济价值河西走廊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重要。
虽然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但是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而祁连山和天山山脉的水资源则使得这个地区的农业发达。
此外,河西走廊的畜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这些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文化价值河西走廊的文化价值也非常重要。
这个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历史。
同时,河西走廊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西北交通之咽喉—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它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
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
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粮仓。
河西走中国处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
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海拔1,500米左右。
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
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平原,属石羊河水系。
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发达。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中原往通西域的必经要道,古有丝绸之路,今有第二条亚欧陆桥,兰新高铁,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也经过这里。
河西走廊东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
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粮仓。
,其南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
其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
自汉朝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来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重要通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国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
现在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河西走廊南部的祁连山脉其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
祁连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疏勒南山团结1峰海拔为6,305米,这基本上接近了青藏高原大多数山峰的高度。
祁连山北侧和南侧分别以大起大落的明显断裂由高山一下降至平原,北坡与河西走廊的相对高度在2,000米以上,而南坡与柴达木盆地间仅1,000多米。
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的总平面规划布置原则及规划作者:刘花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第6期【摘要】针对交通枢纽总平面规划布置相关内容,以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为例,从布置原则和规划方面入手,做了简单的论述。
为了能够提高换乘效率,提高城市运输效率,通常需要集中铁路和客运等交通方式,建立综合交通系统。
为了保证交通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合理规划布局。
【关键词】大河西;交通枢纽;总平面规划;布置原则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布局城市交通枢纽,有着必要性。
合理布局和规划综合交通系统,对运营服务保障功能、停车站功能等的发挥,有着积极的帮助。
现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城市交通枢纽设计要点。
1、项目概况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如图1 所示,总用地面积8938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8623 平方米。
地上建筑分为两大功能区,分别为客运备班功能区和地上商业功能区。
其中客运备班功能区包括换乘大楼、车辆备班楼;地上商业功能区。
包括T1 写字楼及T2 写字楼、购物中心及T3 写字楼。
2、项目规划设计方案2.1 设计思路首先,基于持续发展层面的设计。
此项目建设区域处于现代服务核心区域,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商业开发的重点区域,为了能够满足未来交通需求。
在进行总体规划时,考虑西站商业用地的可能,同时综合考虑汽车西站、公交枢纽、轨道车站、枫林路、西二环立交的一体化建设,形成综合客运枢纽。
其次,基于交通流层面的设计思路。
由于中大型车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行能力,因此对于不同的交通流,在空间上,要合理分离。
公路客运车辆为直接到发车流,应尽量迅速地组织到周边的快速路和条件较好的城市主干道上。
基于此,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客运高架桥,并与综合交通枢纽的公路客运站房、停车场等重新进行规划建设,以及与南边的公交停保楼重新进行规划协调。
最后,基于土地资源利用层面的设计思路。
结合西站的规划建设,在满足客运功能的基础上,对地块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长沙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分析
谭倩
【期刊名称】《黑龙江交通科技》
【年(卷),期】2018(041)011
【摘要】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是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创建“两型社会”的示范性工程,由于地理位置的复杂性,枢纽在各方面面临着多种交通挑战.针对本枢纽周边现状及功能定位,提出设计理念与原则,介绍了枢纽总体布局方案,研究了交通需求及设施规模,分析了外围道路集散系统与核心区交通组织方案,最后总结了规划、设计过程出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总页数】3页(P225-227)
【作者】谭倩
【作者单位】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
【相关文献】
1.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分析 [J], 焦长洲
2.长沙市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屋顶绿化技术 [J], 蒋阳瑞
3.长沙市河西汽车西站交通枢纽工程桥梁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J], 蒋翔;王琛
4.试论长沙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布局设计 [J], 柳伍生;陈华锋
5.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长沙市河西区总体规划设想 [J], 陈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
1
“TOD”
团队:
业主:长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交通:同济大学交通学院(需求)、MVA(动线)、AECOM(智能交通)、CB(仿真)支持:交通运输部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局
全球环境基金
建设目标:“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最佳实践案例”、国家示范工程、长沙西交通枢纽中心技术指标:
换乘联运:地铁、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出租、社会车辆零换乘,与机场、城铁联运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竣工时间:2014年12月
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35万平米、建成6万平米
交通换乘量:25万人次/日;对外发送量:8万人次/日
交通功能区面积:19万平米;商业功能区面积:22万平米
地铁直通通道:6个;P+R停车场:2500个
商业综合体:国际品牌商务型酒店、专业写字楼、SOHO公寓、购物中心、步行街
持有物业:酒店、购物中心
销售物业:SOHO公寓、写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