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二版)第二章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实验2.1之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二版)第二章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实验2.3之实验报告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二版)第二章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实验2.3之实验报告四、实验2-3报告1.通过上述实验,恳请提问以下问题(1)顺序搜寻与索引搜寻有何相同?答:顺序查找命令是按表的排列顺序依次搜索满足条件的第一条记录;是倚赖索引文件用不计搜寻的算法去同时实现的。
比如,在2个记录中搜寻一个满足条件的记录,使用不计搜寻的算法则不逊于多10次比较即可顺利完成搜寻,而顺序搜寻则最多须要比较1023次。
顺序搜寻速度较快,适合于记录数比较太少的数据表。
而索引查找是在已打开的索引文件中搜索索引关键字与指定表达式匹配的第一个记录。
其优点:算法简单,且对表的结构无任何要求。
可用于查找未索引或已索引的表文件。
特别注意:顺序搜寻中,locate和continue就可以用作当前工作区(2)sum命令与replace命令存有什么相同?答:sum是对当前表的指定数值型字段或全部数值型字段纵向求和;而replay命令是成批修改表字段值的非全屏编辑命令。
1.sum命令就是数值字段议和命令,replace命令就是表中记录修正命令。
2.sum命令的预设范围就是all,replace命令的预设范围就是next1.3.replace命令同表达式的值夏秋间修正多个选定字段的值,sum命令就是对当前表的选定数值型字段或者全部数值型字段横向议和。
4.命令格式不同。
例replace命令中additive还能对备注字段有用10(3)在对表中展开分类汇总前必须必须对分类字段搞什么操作方式?答:在对表进行分类汇总前表文件必须先打开或建立该字段的排列或引序。
若没有排列或索引,先建立索引或排序。
(4)如果必须将数据表文件转换成其它软件系统能发送的格式,用什么命令同时实现?答:表内容的复制命令:copyto[][for件>][fields][[type][sdf/xls/delimited[with/withblank…]]](5)能够直接用赋值语句修改字段变量的内容吗?应该用什么命令?请问:能够,可以用replace和with。
数据库应用实验报告数据库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库应用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如企业管理、医疗保健、教育等。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数据库应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实现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应用,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使用了Python编程语言来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
MySQL是一种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高性能、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四、实验过程1. 数据库设计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结构。
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包含学生信息的表,其中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年龄等字段。
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2. 数据库创建在MySQL中,我们使用SQL语句来创建数据库和表。
首先,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_info"的数据库,然后在该数据库中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的表。
表中定义了学生信息的各个字段,并设置了相应的数据类型和约束。
3. 数据录入在数据库创建完成后,我们可以开始录入学生信息。
通过Python编写的程序,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年龄等信息插入到数据库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数据库中保存学生的信息,并进行后续的操作。
4. 数据查询在数据库中,我们可以使用SQL语句来查询特定条件下的数据。
通过编写相应的查询语句,我们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满足条件的学生信息,并将其显示出来。
这样,我们可以方便地查找和管理学生的信息。
5. 数据修改除了查询功能外,数据库还支持对数据进行修改的操作。
通过本次数据库应用基础实训,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创建、查询、维护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Data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定义、创建、查询、维护数据库中的数据。
2.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库的一种类型,它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表格由行和列组成,行代表记录,列代表字段。
关系数据库通过关系模型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3.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开发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对数据库的需求,确定数据库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通常使用E-R图表示。
(3)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如关系模型。
(4)物理设计:根据逻辑模型,设计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如文件组织、索引等。
4. 数据库创建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创建视图等。
5. 数据库查询使用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子查询等。
6. 数据库维护数据库维护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迁移等。
1. 安装数据库软件在计算机上安装数据库软件,如MySQL、SQL Server等。
2. 创建数据库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如:CREATE DATABASE mydatabase;3. 创建表在数据库中创建表,如:CREATE TABLE students (id INT PRIMARY KEY,name VARCHAR(50),age INT,class VARCHAR(50));4. 查询数据使用SQL语句查询数据,如:SELECT FROM students;5. 数据库维护备份数据库:BACKUP DATABASE mydatabase TO DISK = 'C:\backup\mydatabase.bak';恢复数据库:RESTORE DATABASE mydatabase FROM DISK = 'C:\backup\mydatabase.bak';四、实训心得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数据库操作实验报告数据库操作实验报告一、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数据库操作是数据库应用开发中的基础,通过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和表的设计方法;3. 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4. 实现对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
三、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MySQL,操作系统为Windows。
MySQL是一个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稳定性和高性能的特点。
四、实验步骤1. 数据库的创建在MySQL中,可以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来创建数据库。
首先打开MySQL命令行界面,输入以下命令:```CREATE DATABASE mydatabase;```其中,mydatabase为数据库的名称。
执行完毕后,即可创建一个名为mydatabase的数据库。
2. 表的设计在数据库中,表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
表由多个列组成,每个列包含一个特定的数据类型。
我们可以使用CREATE TABLE语句来创建表。
例如,我们创建一个名为students的表,包含学生的姓名、年龄和性别信息:```CREATE TABLE students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name VARCHAR(50),age INT,gender VARCHAR(10));```其中,id为主键,自动递增;name为字符串类型,最大长度为50;age为整数类型;gender为字符串类型,最大长度为10。
3. 数据的插入通过INSERT INTO语句可以向表中插入数据。
例如,我们向students表中插入一条记录:```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age, gender) VALUES ('Tom', 20, 'Male');```执行完毕后,即可向students表中插入一条记录,包含姓名为Tom,年龄为20,性别为Male的学生信息。
实验2.1 数据查询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T-SQL语言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查询的方法,包括简单查询、多表连接查询以及嵌套查询。
2.理解在数据库表中对暑假的UNLL值的处理方式。
3.掌握T-SQL集合运算。
二、实验内容对提供的数据库LibraryLib,按以下要求进行查询操作:1.查询图书价格在15~30元之间的所有图书的书名、书号、出版日期、价格和库存册书,且结果按书号进行升序排序。
2.查询图书名称中包含“计算机”的所有图书信息。
3.查询借书应归还日期在2009年8月1日前的用户账户。
4.找出还没有联系电话的出版社信息。
5.查询所有图书的平均价格。
6.查询各个出版社的图书的平均价格。
7.查询已经归还且超期图书数至少超过2本德借书证号及其超期图书总数。
8.查询库存册数低于10的图书书名、库存数和其出版该图书的出版社名称。
9.查询一年相同月份里出版的不同图书的书名、出版日期和出版社标识。
10.查询用户信息和该用户的借出图书标识、应归还日期。
如果该用户没有借阅图书,只显示该用户信息。
11.查询借阅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且尚未归还的用户总人数。
12.查询借阅了书名包含“Delphi”和“编程”的图书且还未归还这些图书的用户姓名、图书名、应归还日期。
13.查询借阅图书应归还日期为“2009年8月1日”前且库存册数小于10的图书的用户姓名、所在院系、联系电话、借阅图书的出版社名称、书名。
14.找出和书号为“730200899X”的图书有相同购书数量的图书名称、书号、出版社标识及库存数。
15.查询图书价格高于出版该图书的出版社的所有图书平均价格的图书名称、出版社标识和图书价格。
16.查询在书库中的从来没有被读者借阅过的图书信息。
17.查询有图书价格大于或等于标识为“2”的出版社的所有图书价格的出版社标识。
18.查询每一本图书的书名、图书书号、出版社标识、图书价格及该图书书号的前一个书号。
19.利用集合运算,查询图书号为“5084-3567-7”或“7050191836”的图书名称、书号和库存册数。
数据库基本操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进行实践,掌握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基本操作方法,加深对数据库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并通过Navicat连接数据库。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 创建数据库通过Navicat连接数据库后,点击“新建数据库”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库名称,并选择合适的字符集和校对规则,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成功创建数据库。
2. 创建数据表在已创建的数据库中,选择要创建数据表的数据库,然后点击“新建数据表”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表名称,然后根据需求添加各个字段及其属性,最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成功创建数据表。
3. 插入数据在已创建的数据表中,选择要插入数据的数据表,然后点击“插入数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照字段的顺序输入要插入的数据,最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成功插入数据。
4. 查询数据在已创建的数据表中,选择要查询数据的数据表,然后点击“查询数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根据需求选择查询条件,并选择要查询的字段,最后点击“执行”按钮即可成功查询数据。
5. 更新数据在已创建的数据表中,选择要更新数据的数据表,然后点击“更新数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根据需求选择更新条件,并选择要更新的字段及其新值,最后点击“执行”按钮即可成功更新数据。
6. 删除数据在已创建的数据表中,选择要删除数据的数据表,然后点击“删除数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根据需求选择删除条件,最后点击“执行”按钮即可成功删除数据。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数据库的理解。
在创建数据库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字符集和校对规则,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存储和比较。
在创建数据表时,需要根据需求合理设计字段及其属性,以便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存储和查询。
在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条件和字段,以便对数据进行精确的操作。
数据库上的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存储和组织大量的数据。
为了使数据能够高效地存储和检索,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一系列基本操作,本实验将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一、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库是使用数据库系统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例如MySQL、Oracle)提供的命令或图形界面来创建数据库。
在命令行中,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database_name;2.创建表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通过表来组织的,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二维表格。
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创建表:CREATE TABLE table_namecolumn1 datatype,column2 datatype,column3 datatype,...其中,table_name是表的名称,column1、column2、column3是表的列名,datatype是列的数据类型。
3.插入数据一旦表创建完成,我们可以通过INSERTINTO语句将数据插入到表中。
语法如下:INSERT INTO table_name (column1, column2, column3, ...)VALUES (value1, value2, value3, ...);其中,table_name是表的名称,column1、column2、column3是表的列名,value1、value2、value3是要插入的值。
4.查询数据查询是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操作之一,可以通过使用SELECT语句来查询数据。
语法如下:SELECT column1, column2, ...FROM table_nameWHERE condition;其中,column1、column2是要查询的列名,table_name是要查询的表名,condition是查询条件。
5.更新数据更新数据可以使用UPDATE语句来完成。
数据库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图1-1
图1-2
单击下一步,打开向导的选择目的对话框,该对话框用于指定将数据复制到何处。
这里
图1-3
单击下一步,打开向导的保存、调度和复制包对话框。
使用默认设置。
单击对话框的下一步,打开向导的完成信息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显示了当前任务的摘要信息,单击
图1-4
单击完成,结束数据复制工作。
服务器管理器主要用于启动、暂停、停止和检查本地服务的状态,稍后的内容将详细介绍如何管理服。
,可选择
3
服务管理器窗口中,、和
、和
任务栏中看到服务管理器的指示器图标。
可用鼠标右击服务器管理器的指示图标选择“退出”结束
图1-6
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图1-8
事件探察器可监视服务器和数据库活动(如死锁数、严重错误、跟踪存储过程和
事件探察器数据捕获到SQL Server表或文件供以后分析,还可以逐步重播在
5
2.导入导出数据
7
9
11
IIS中配置SQL XML支持——虚拟目录
备注:
1、表头及以下的栏目和内容,不得更改;其它栏目的位置可以适当调整,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页。
2、本课程包含多次实验,请每次实验项目填写一份。
最新数据库实验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数据库的创建、查询、更新和删除等基本操作。
3. 学习并实践SQL语言在数据库管理中的应用。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8.0- 开发工具:MySQL Workbench实验内容:1. 创建数据库- 使用MySQL Workbench连接到MySQL服务器。
- 执行CREATE DATABASE命令创建名为“StudentDB”的数据库。
2. 设计数据表- 在“StudentDB”数据库中创建学生表(Students)和课程表(Courses)。
- 学生表包含字段:学号(ID)、姓名(Name)、年龄(Age)、专业(Major)。
- 课程表包含字段:课程号(CourseID)、课程名(CourseName)、学分(Credits)。
3. 插入数据- 向学生表和课程表中插入一定数量的示例数据。
- 使用INSERT INTO命令并指定具体的值进行数据插入。
4. 查询操作- 实现对学生表和课程表的基本查询,如查询所有学生信息、查询特定专业学生信息等。
- 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查询,并尝试使用WHERE子句进行条件筛选。
5. 更新和删除操作- 修改学生表中的部分数据,如更新学生的选课信息。
- 使用UPDATE命令进行数据更新。
- 删除课程表中的某些课程记录。
- 使用DELETE FROM命令进行数据删除。
6. 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 在创建数据表时设置主键、外键等约束。
- 尝试插入违反约束的数据,并观察数据库的响应。
实验结果:- 成功创建了“StudentDB”数据库以及相应的学生表和课程表。
- 插入数据操作顺利,能够正确输入数据至指定数据表。
- 查询操作无误,能够根据不同条件检索所需数据。
- 更新和删除操作执行正确,数据表中的记录得到相应修改。
- 完整性约束有效,违反约束的操作被数据库拒绝执行。
第1篇实验名称: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实验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班实验学号:12345678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数据库概念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设计。
3. 学会使用数据库设计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
4. 能够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库的创建、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二、实验内容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分析需求,确定实体和实体间的关系。
- 设计E-R图,表示实体、属性和关系。
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
- 设计关系模式,确定主键、外键等约束。
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包括字段类型、长度、索引等。
- 设计存储策略,如数据文件、索引文件等。
4. 数据库实现- 使用DBMS创建数据库。
- 创建表,输入数据。
- 使用SQL语句进行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三、实验步骤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分析需求,确定实体和实体间的关系。
- 设计E-R图,表示实体、属性和关系。
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
- 设计关系模式,确定主键、外键等约束。
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包括字段类型、长度、索引等。
- 设计存储策略,如数据文件、索引文件等。
4. 数据库实现- 使用DBMS创建数据库。
- 创建表,输入数据。
- 使用SQL语句进行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实体:学生、课程、教师、成绩。
- 关系:学生与课程之间有选课关系,教师与课程之间有授课关系。
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号)。
- 课程表(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教师号)。
- 教师表(教师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 成绩表(学号,课程号,成绩)。
一、实习目的本次数据库应用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库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数据库的创建、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为今后从事数据库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5日三、实习地点XX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数据库基础知识学习(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数据库、数据表、视图、索引等。
(2)熟悉关系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和视图。
(3)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实体-关系模型、规范化理论等。
2. 数据库设计实践(1)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包括数据表、字段、主键、外键等。
(2)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处理,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根据业务需求,创建视图,简化数据查询操作。
3. 数据库查询与操作(1)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包括简单查询、条件查询、连接查询等。
(2)掌握数据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
(3)了解数据库事务的概念,掌握事务的提交、回滚和隔离级别。
4. 数据库安全与备份(1)了解数据库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用户权限、角色等。
(2)学习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基本操作,确保数据的安全。
五、实习过程1. 第一阶段:数据库基础知识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同时,参加实验室组织的相关讲座,加深对数据库知识的理解。
2. 第二阶段:数据库设计实践以学校教务系统为例,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首先,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数据表、字段、主键、外键等。
然后,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处理,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最后,创建视图,简化数据查询操作。
3. 第三阶段:数据库查询与操作运用所学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库查询与操作的理解。
4. 第四阶段:数据库安全与备份了解数据库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用户权限、角色等。
数据库基本操作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掌握数据库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对数据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引言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灵活地应用数据库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操作;2. 学习数据库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数据的方法;3. 理解数据库的查询操作,掌握查询语句的编写和执行;4. 了解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操作。
三、实验过程1. 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操作数据库的创建是指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
我们可以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来创建数据库,指定数据库的名称和一些其他的属性。
数据库的删除是指将数据库从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删除。
我们可以使用DROP DATABASE语句来删除数据库,指定要删除的数据库的名称。
2. 数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数据的增加操作是指向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数据记录。
我们可以使用INSERT INTO语句来向数据库中插入新的数据记录,指定要插入的数据和数据所属的表。
数据的删除操作是指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记录。
我们可以使用DELETE FROM语句来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指定要删除的数据记录所属的表和一些删除条件。
数据的修改操作是指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
我们可以使用UPDATE语句来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指定要修改的数据记录所属的表和一些修改条件。
3. 数据库的查询操作数据库的查询操作是指从数据库中检索所需的数据记录。
我们可以使用SELECT语句来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指定要查询的数据记录所属的表和一些查询条件。
SELECT语句可以使用WHERE子句来指定查询条件,可以使用ORDER BY子句来指定查询结果的排序方式,还可以使用LIMIT子句来限制查询结果的数量。
第1篇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数据库应用水平,培养具备数据库设计、开发、维护等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参加了数据库应用实践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数据库应用能力。
二、实训目标1. 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2. 掌握数据库设计、开发、维护等基本技能;3.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与原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然后,深入了解了关系型数据库的原理,包括关系模型、关系代数、SQL语言等。
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我们学习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
在实训中,我们以一个实际项目为例,进行了数据库设计。
3. 数据库开发数据库开发主要包括数据表创建、数据插入、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开发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数据库编程语言,如PL/SQL、T-SQL等。
4. 数据库维护数据库维护是保证数据库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我们学习了数据库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维护方法。
在实训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数据库维护的基本技能。
5. 数据库安全与保护数据库安全与保护是数据库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学习了数据库安全的基本原理,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等。
在实训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数据库安全与保护的方法。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据库应用的基本知识等。
2. 实训实施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完成了以下任务:(1)学习数据库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2)进行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3)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开发,包括数据表创建、数据插入、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4)学习数据库维护,包括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5)学习数据库安全与保护,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等。
四、实验2-2报告1.通过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LIST ____RECORD____=DISPLAY,而DISPLAY____ALL____=LIST。
(2)执行了LIST命令后,EOF()=___T__。
(3)执行了GO TOP命令后,BOF()=.T.,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执行了GO TOP命令后,记录指针移动到表文件的第一条记录上,尔BOF()是测试记录指针是否在文件头的函数,首记录和文件头并不是同一个位置。
(4)如何用LIST/DISPLAY命令显示备注字段内容?答:LIST是是滚动显示当前表中的指定记录,如果要显示备注型字段的内容,则必须在LIST命令中指定备注型字段名;DISPLAY分屏显示当前表中的指定数据。
(5)你认为用REPLACE对表文件记录进行修改,与用BROWSE命令修改有什么不同?答:REPLACE命令是成批修改表字段值的非全屏幕编辑命令;而BROWSE 命令具有现实和修改表内容的功能。
(6)SET DELETED ON/OFF语句对被逻辑删除的记录有何影响?答:此语句制定标有删除的记录是否参与其他命令的处理。
SET DELETED ON表示逻辑删除标志有效,既有删除标记的记录不参与处理;SET DELETED OFF表示逻辑删除标志无效,既有删除标记的记录参与处理。
(7)通过实验,请你归纳当EOF()为.T.时,RECNO()为多少?当BOF()为.T.时,RECNO()为多少?答:当EOF()为.T.时,RECNO()为末记录;当BOF()为.T.时,RECNO()为文件头。
(8)用SORT命令建立排序文件后,紧接着用LIST命令却看不到排序结果,为什么?答:因为还没有使用use打开对应文件(9)建立索引文件时,有一个可选参数[UNIQUE],它有什么意义?你能举例说明吗?答:[UNIQUE],当多个记录的<索引表达式>值相同时,只有其中第一个记录的值记入索引文件。
四、实验2-1报告
1.通过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表文件的总长度与其中各个字段的长度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因何在?
答:记录长度记录长度=各字段宽度之和+1,多一个字节用来放删除标记。
如果大两位为删除位和空值位。
表文件总长度=记录长度*记录数。
(2)有哪些常用的字段类型其宽度是系统规定的?日期型字段的宽度是多少?
答:逻辑型,日期型,备注型,通用型,二进制备注型,整型,日期时间型,双精度型,货币型,Blob,这些字段类型其宽度是系统规定的。
日期型字段的宽度是8.
(3)如果以只读方式打开表,能修改表的结构吗?
答:不能。
(4)用LIST与DISPLAY显示表结构有什么区别?
答:Display的默认范围为当前记录,display structure的显示格式是分页格式; list的默认范围为所有记录, list structure的显示格式是连续滚动显示.
(5)备注型与通用型字段的内容存放在什么文件中?
答:存放在与数据表同名,扩展名为.ftp的备注文件中。
(6)在通用型字段中链接或嵌入OLE对象的区别是什么?
答:链接是指信息所在的位置,OLE对象就是该信息本身。
2.实验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