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凤仙花》_(2)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22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时限40分钟)班级:姓名:等级:__________1.哥白尼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操作完成题目。
(1)实验中用到了凤仙花、剪刀、锥形瓶、红色水等器材,实验中用红色水的目的是__使实验现象更明显__。
(2)浸泡在红色水里的水仙花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凤仙花的叶变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_____运输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哥白尼小组记录的凤仙花的茎,请填一填。
(4)你知道哥白尼小组做的是什么实验吗?_____探究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__凤仙花茎的__纵切___图凤仙花茎的__横切____图2.伽利略小组把物体倾斜放置,有以下发现:(1)固体在倾斜时表面会_改变__,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__保持水平__。
(2)请帮伽利略小组画出液体的水平面。
(3)生活中人们是如何确定墙上的两个点在一个水平面的?(写一写或画一画)3. 如图所示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
(1)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34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管装上水。
由于太阳光的照射,一天中影子的顺序是西,西北,北,东北,东___(2)一天中,物体在太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的长短是如何变化的?_____影子的长短变化:一天中,早上影子较长,逐渐接近正午时影子最短,晚上影子逐渐变长。
大概影子长度变化为:长——较长——短——较长——长。
______5. 伽利略小组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拖动重4N的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
实验二:用弹簧测力计拖动重4N的木块,在毛巾面上运动。
实验三:用弹簧测力计拖动重6N的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
科学《种植凤仙花》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种植凤仙花》。
一、说教材本课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种植凤仙花是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
不同植物生命周期的具体表现不同,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是由种子繁殖后代的,这种繁殖方式叫有性繁殖。
也有一些植物可以由根、茎、叶发育成新植株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叫无性繁殖。
那么,绿色开花植物是如何由种子发育成一株植物?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同种子中的胚是新生命的幼体,种子萌发发育成新植物。
但是种子如何发育成新植物?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育成新的植物吗?种子萌发后植物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只有亲自种植一株植物,才能在实际观察中找到答案。
本节课立足于观察种子如何在土壤中萌发,以及为后续的研究活动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凤仙花的活动。
栽培活动是否成功,栽培的植物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做好观察计划、收集信息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2.能利用种植杯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3.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能用表格、图片、测量纸等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萌发过程的探究兴趣。
2.乐于运用长期观察记录的方法完成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生长依赖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具有保护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播种的方法以及种植杯的设计和制作难点: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以及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凤仙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凤仙花的特征2.能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3.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进行探究活动4.能正确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工具观察、测量并记录数据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今天教室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变漂亮了,有两盆花,大屏幕上也有鲜花的图片。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植物的名字吗?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生:荷花、玫瑰、牡丹、(大家不知道凤仙花)师:那这盆是什么呢?有谁知道?老师告诉大家啊,她叫做凤仙花。
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她,她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指甲花”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爱美的女性把它的花瓣捣碎成汁液,用来染指甲。
老中医也特别喜欢她,因为她可以入药,用来治疗跌打损伤。
今天呀,咱们就一起来观察学习一下凤仙花。
(二)新课教学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带的这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大,一个小。
一个高一个矮。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这株凤仙花高多少?周长多少呢?老师准备了一些工具,我找4个同学来帮助老师解答一下老师的疑问。
生:直尺和卷尺。
师:请2个同学来测量一下它的高和周长。
生:钱诚、刘蕊园。
师:下面我们仔细观查一下凤仙花的样子。
生:叶子、花、师:一步一步引导讲解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穿插请同学上讲台观察各个部位,不观察的同学可以看图片,大家来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器官有什么特征。
(三)课堂小结师:好,现在老师考考大家,我们都观察了植物的那些器官呢?老师呀,在上课之前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凤仙花,并且做了一张观察表,我们来看一看啊,这都说的是哪个器官呢?生:学生齐声回答。
(四)作业师:好,非常好。
那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这六种器官呢?好,下节课呀,请同学们给大家来说一说。
好,下课。
《金鱼》星沙实验小学郑水波教材分析:一、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旳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旳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旳过程。
2、我们熟悉旳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旳新生命, 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裔。
不一样植物旳种子, 它们旳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性各不相似。
但种子旳里面是相似旳, 均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 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旳环节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 1.要挑选那些饱满旳、没有受过伤旳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旳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旳小坑后再用土盖上, 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旳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 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旳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旳变化过程呢?(1)在透明玻璃杯旳内壁垫几层纸巾, 装进某些土壤, 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旳中间(不一样旳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 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测、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旳观测活动, 要做好管理、观测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测, 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 再长茎和叶。
植物旳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旳生长速度较快。
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旳作用: 1、吸取土壤中旳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通过科学家数年旳研究, 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 满足植物生长旳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植物旳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旳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托阳光提供旳能量, 运用二氧化碳和水, 制造出养料, 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2.在制造养料旳同步, 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旳氧气。
13、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花要通过花开花谢旳过程, 花凋落后成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旳一部分发育而成旳;果实中有种子。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指导实验名称: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有助于鱼的生存。
实验名称:鸟的翅膀是怎样帮助它们生存的实验器材:羽毛、滴管、小刀、盘子实验步骤:1、掂一掂羽毛,感受羽毛的重量与身边的哪些物品接近。
2、用小刀横切或纵切羽轴,观察羽毛内部的结构。
3、羽毛放在盘子中,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羽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羽毛的重量很轻,羽毛的羽轴是中空结构的,水很难渗入羽毛中。
实验结论:羽毛是中空结构的,质量很轻,具有防水性,有利于鸟飞行。
实验名称: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实验实验材料:试管、水、胶塞、棉花、植物油。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试管中。
3、在试管中滴入植物油(或用棉花、胶塞等吧管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管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处,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液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凤仙花(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3、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4、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5、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7 植物的茎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2017)一、选择题1.在观察植物的茎的时候,我们可以对植物的茎进行()。
A.横切B.纵切C.两种2.以下对水运送到植物的树梢上去有作用的是()。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茎内的管子3.()不属于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B.固定植物C.运输水分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茎可以代替根的作用B.植物的茎不止一种形态C.植物的茎都长在地面上5.土豆是茎的原因是()。
A.土豆有节和芽B.土豆上长有根C.土豆肥大6.下列不是长在茎上的结构是()。
A.叶B.侧芽C.花D.侧根7.我们吃的莲藕属于植物的()部分。
A.根B.果实C.茎8.下列植物的食用部分,()是植物的茎。
A.萝卜B.地瓜C.莲藕9.浸泡在红色水里的白色凤仙花过一段时间后花朵有什么变化?()A.没有变化B.变成红色10.我们食用的莲藕是植物的()。
A.茎B.果实C.根11.在观察植物的茎的时候,为了全面了解,我们可以对植物的茎进行()。
A.横切B.纵切C.横切、纵切12.下列属于植物茎的作用的是()。
A.吸收水分和养分B.运输水分和养分C.固定植物二、填空题13.茎的作用:( )植物身体,运输( )。
14.植物的根有植物、水分等作用。
茎能植物的“身体”,还能水分。
15.截取一段凤仙花的枝条放入红墨水中,通过( )切和( )切,我们看到茎的内部有一条被染红的线,就是( )。
证明茎有运输( )的功能。
16.植物的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等。
三、判断题17.对果树实施环割,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
( )18.植物的茎只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 )19.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植物的叶到达植物“身体”各处的。
( )20.用力拔草拔不出来,主要是植物的茎在起作用。
( )21.植物的茎都是生长在地面之上的。
( )四、连线题22.我们平常吃的水果、蔬菜是植物“身体”的哪一部分?请连线西红柿茎甘蔗种子花生米果实五、简答题23.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24.举例说说我们平常吃的蔬菜,有哪些是植物的茎?(至少答两种)六、实验题25.实验名称:探究茎能否运输水分我的猜想:。
《植物的“身体”》同步习题
基础达标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苹果树的树干和凤仙花的枝干有本质上的不同。
()
②地球上的植物形态多样,“身体”构成不完全相同,却都有各自的生存方法。
()
③植物的种子主要是用来给动物吃的。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凤仙花的繁殖靠的是()。
A.茎
B.种子
C.根
②苔藓植物没有()。
A.果实
B.茎
C.叶
③下列植物中没有茎、叶的分化的是()。
A.海带
B.葫芦藓
C.蕨
综合探究
(1)银杏树上结的白果常常被用作食物,你知道白果是银杏的什么吗?
(2)下图是水中的浮萍。
你知道这种植物的“身体”构成吗?
1/ 1。
凤仙花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凤仙花教学设计思想:观察一种植物,认识其主要器官,是这一课的重要内容,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爱护花草树木的建议,加强环保意识,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认识植物。
2.能模仿别人的计划制定本组的计划。
3.学会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够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进行探究活动。
2.能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3.能感受植物的美丽。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正确指认组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至少能提出一条改善周围植物生存环境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能运用工具观察、测量并记录数据。
难点:引导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材料与用具:凤仙花、直尺、卷尺、放大镜。
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第三课我们寻找了动物和植物,紧接着第四课我们就研究了小动物——蚯蚓,那么大家想想,今天我们该研究什么啦?学生回答。
(植物)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
(二)新课教学教师:大家翻开书P18,观察一下这四种植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
(叶子形状不同但颜色相同、花型不同等)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但是看书上的图片有些部分我们还是不能看清楚,所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种植物——凤仙花,让大家来观察。
(教师出示植物)◆活动1:观察凤仙花1.观察凤仙花教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你想怎样观察这株凤仙花呀?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组一:我们组想观察它的高度,周长。
小组二:我们想观察它的叶子。
小组三:我们想观察它的花。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2.5《养护凤仙花》教学设计课题养护凤仙花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3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
在凤仙花发芽、长出幼苗后,需要进行科学地养护,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凤仙花生长对水、土壤、阳光等自然条件的需求。
教材围绕“怎样养护凤仙花”科学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交流如何养护凤仙花。
通过对搜集资料的梳理,提出养护凤仙花的设想。
第二个环节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浇水的多少、不同种类的土壤对凤仙花的生长的影响。
第三个环节是搜集资料交流养护凤仙花还要注意施肥、光照等的影响。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凤仙花的生长需要水、土壤、阳光等自然条件。
科学思维怎样科学养护凤仙花。
科学探索(1)查阅相关资料对养护凤仙花的方法提出设想。
(2)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水量多少和不同土壤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
(3)搜集资料,了解肥料、阳光等自然条件对凤仙花的影响。
责任态度能坚持养护自己种植的凤仙花,并养成认真观察、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的习惯。
重点知道凤仙花的生长需要水、土壤、阳光等自然条件。
难点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水量多少和不同土壤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凤仙花的幼苗开始生长了,我们怎样养护才能让它们健康成长? 回答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养护设想怎样科学地养护凤仙花?搜集相关资料,提出我们的设想。
二、水对凤仙花的影响1、水对凤仙花的生长有什么影响?2、怎样给凤仙花浇水比较合适?3、教师:究竟谁说得对?4、设计对比实验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水对凤仙花的影响实验设计要合理施肥要每天浇水围绕表格讨论7天浇1杯水1天浇1杯水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时,只有一个条件是变的,其他条件都不变。
搜集资料,对养护凤仙花提出设想知道水对凤仙花生长产生影响提出自己设想知道设计方案注意事项怎样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取四盆发芽且长势一样的凤仙花,分成两组。
一组不浇水,1天浇1杯水;另一组7天浇1杯水,1天浇1杯水。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植物生长的变化-06-教科版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所示,风仙花的果实长在植株的( )。
A. 叶上B. 叶与枝之间C. 枝与茎之间【答案】C【解析】【解答】风仙花的果实长在植株的枝与茎之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凤仙花的花生长的位置。
2.根据收集到的凤仙花植株生长高度变化的数据可知,凤仙花开花后茎的生长速度( )。
A. 加快B. 减慢C. 不变【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收集到的凤仙花植株生长高度变化的数据可知,凤仙花开花后茎的生长速度减慢,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茎生长最快的时期是从生长期到花蕾期,生长速度比较慢的时期是从播种期到发芽期和从开花期到结果期。
3.如图所示,茶树的叶能伸展到一定的空间是因为它的茎具有( )作用。
A. 固定B. 支撑C. 运输【答案】B【解析】【解答】茶树的叶能伸展到一定的空间是因为它的茎具有支撑作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茎的作用: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运输水分和养料。
4.植物体各部分所需的养料是由( )来完成运输的。
A. 根B. 茎C. 叶【答案】B【解析】【解答】A、根的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不符合题意。
B、茎的作用: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运输水分和养料。
符合题意。
C、叶的作用: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的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茎的作用: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运输水分和养料。
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果实种子为了繁殖下一代。
5.茎具有运输功能,它运输的是( )。
A. 矿物质和氧气B. 水分和养料C. 氧气和肥料【答案】B【解析】【解答】茎的作用: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运输水分和养料,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的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凤仙花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活动3的教学。
观察凤仙花。
一、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或借助观察工具观察植物的细微结构。
2.能说出绿色开花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的。
3.能与其他同学分工进行观测凤仙花的活动。
二、教学过程1.活动分组进行,一般四人一组为宜。
小组内要进行分工,有人负责测量,有人负责记录。
教师要注意提示安全事项,例如,“不能损害花草树木”,“不能破坏植物的生活环境”等。
教师还应提示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植物的细微结构,指导学生认识组成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的名称。
2.建议在室外花园或温室中进行,农村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鲜花较多的大自然中进行,课文第18页上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对观察的对象有尽量多的选择余地,二是让学生对植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3.要让学生先对所观察的植物提出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选择所要观察的植物。
课文中给出的凤仙花只是一个提示,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学生的兴趣,选择所要观察的植物。
4.把观察结果填写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图表中。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要求的是画一株凤仙花的图。
在实际活动中,应该让学生画出所观察植物的草图,没有必要都去画凤仙花。
5.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思考,学生会发现不仅自己观察的植物,而且其他植物也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的。
课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记录、图文收集起来,以板报或文件夹的形式展示出来,促进学生进行交流。
种子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不同种子植物的各个器官的外形特征也有所不同。
标出下列植物的各个器官一、活动目标1.能找出不同种类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能辨别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基本器官。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教学过程1.通过标出教材中第20页上图中植物的器官,巩固活动1对植物的认识。
同时,对几种植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外形上的不同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素材5《凤仙花的一生》说课稿∣鄂教版一、教材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习《凤仙花》这堂课,以引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探索思考,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2、能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能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认识新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难点:能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四、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动植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对其特点能进行简单描述。
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的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五、教法阐述1、教法:新课标要求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应该具有开放性。
针对《凤仙花》这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等活动。
2、学法:新课标认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为此,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引出研究课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首先播放一组鲜花盛开,百花争艳的短片。
利用这些宜人的美景把学生引入今天的话题,使教学内容产生诱惑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