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渗透系数参考表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9
(水利水电)部分常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经验数值-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使用说明:1、资料涉及各行各业;2、资料出处为黄底加粗字体的为最新版本内容。
可按规范适用范围选择使用;3、资料出处非黄底加粗字体的为引用资料,很多为老版本,参考用。
水利水电工程部分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经验数值1岩土的渗透性(1)渗透系数《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139~140页土体的渗透系数值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62~63页岩土体渗透性分级Lu:吕荣单位,是1MPa压力下,每米试段的平均压入流量。
以L/min计摘自《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附录J 66页表F 岩土体渗透性分级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109页附录F (2)单位吸水量各种构造岩的单位吸水量(ω值)上表可以看出:同一断层内,一般碎块岩强烈透水;压碎岩中等透水;断层角砾岩弱透水;糜棱岩和断层泥不透水或微透水。
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 113页坝基(肩)防渗控制标准4注:透水率1Lu(吕荣)相当于单位吸水量0.01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 118页。
(3)简易钻孔抽注水公式1)简易钻孔抽水公式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公式1.57γ(h2-h1)K= ———————t (S1+S2)式中:γ---- 井的半径;h1---- 抽水停止后t1时刻的水头值;h2---- 抽水停止后t2时刻的水头值;S1、S2---- t1或t2时刻从承压水的静止水位至恢复水位的距离;H---- 未抽水时承压水的水头值或潜水含水层厚度。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927页2)简易钻孔注水公式当l/γ<4时0.366Q 2lK= ———— lg ———Ls γ式中:K—渗透系数(m/d);l---试验段或过滤器长度(m);Q---稳定注水量(m3/d);s---孔中水头高度(m);γ---钻孔或过滤器半径(m)。
工程地质手册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描述岩石或土壤渗透性能的物理量。
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岩石或土壤体积流量与渗透面积的比值,通常用字母k表示。
渗透系数的大小决定了岩石或土壤对液体(如水)的渗透性能,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地质中,岩石或土壤的渗透系数可通过实验测定或经验公式推算得到。
以下是一些常见岩石和土壤的渗透系数的范围:1. 岩石的渗透系数范围:- 一般砂岩:10^-3 ~ 10^-5 m/s- 粘土岩:10^-7 ~ 10^-9 m/s- 砾石和砂砾岩:10^-4 ~ 10^-6 m/s- 残积岩和基岩:10^-5 ~ 10^-8 m/s- 裂隙岩:10^-3 ~ 10^-6 m/s2. 土壤的渗透系数范围:- 粘土:10^-6 ~ 10^-9 m/s- 粉砂:10^-4 ~ 10^-7 m/s- 砂:10^-2 ~ 10^-5 m/s- 砾石:10^-1 ~ 10^-4 m/s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数值仅为参考范围,实际渗透系数的值受到岩石或土壤的孔隙结构、孔隙度、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具体工程项目,应进行现场或实验室测试以获得更准确的渗透系数数值。
工程地质中常用的渗透系数测定方法包括贯入试验、渗流试验和压实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提供岩石或土壤渗透特性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渗透问题的认识和处理。
工程项目中,渗透系数的大小对地下水的排泄和土体的稳定性具有直接影响。
通过合理地评估和应用渗透系数,可以预测地下水水位变化、避免土壤液化、减少地下水对结构物的损害等重要问题。
渗透系数是工程地质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渗透系数的测定值来进行参数的选取和分析,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使用说明:1、资料涉及各行各业;2、资料出处为黄底加粗字体得为最新版本内容。
可按规范适用范围选择使用;3、资料出处非黄底加粗字体得为引用资料,很多为老版本,参考用。
水利水电工程部分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经验数值1岩土得渗透性(1)渗透系数《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139~140页《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62~63页Lu:吕荣单位,就是1MPa压力下,每米试段得平均压入流量。
以L/min计摘自《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附录J 66页(2)单位吸水量一般碎块岩强烈透水;压碎岩中等透水;断层角砾岩弱透水;糜棱岩与断层泥不透水或微透水。
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3页注:透水率1Lu(吕荣)相当于单位吸水量0、01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8页。
(3)简易钻孔抽注水公式1)简易钻孔抽水公式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公式1、57γ(h2-h1)K= ———————t (S1+S2)式中:γ---- 井得半径;h1---- 抽水停止后t1时刻得水头值;h2---- 抽水停止后t2时刻得水头值;S1、S2---- t1或t2时刻从承压水得静止水位至恢复水位得距离;H---- 未抽水时承压水得水头值或潜水含水层厚度。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27页2)简易钻孔注水公式当l/γ<4时0、366Q 2lK= ———— lg ———Ls γ式中:K—渗透系数(m/d);l---试验段或过滤器长度(m);Q---稳定注水量(m3/d);s---孔中水头高度(m);γ---钻孔或过滤器半径(m)。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6页(4)水力坡降0~3、0,即Ⅰ允= Ⅰ临/2、0~3、0。
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139页出口保护情况下地基允许渗流比降见上表。
摘自《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水规总院李广诚司富安杜忠信等。
上海地区地基土分布及其工程性质表1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表2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表3盾构设计、施工所需参数备注:1、表中所列建议值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类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2、表中带“ *数据为利用本工程初勘及邻近浦三路车站~严御路车站区间、浦三路车站详勘报告数据并结合上海地区同类工程经验提供。
3、三轴UU、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渗透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室内基床系数为东明路~御桥路各车站及区间详勘试验数据综合统计成果。
4、扁铲、十字板试验为本次及浦三路车站详勘试验统计结果。
扁铲试验估算基床系数应力状态与实际工作中的应力状态不同,故KH值偏大很多, 实用时需根据不同应力条件,土性、工况及变形量乘以不同的修正系数。
第①1层填土:普遍分布,层厚变化较大,一般为0.6~4.0m,土质松散不均匀,杂填土为主,夹碎石、砖块等杂质较多。
第②层可分为②1、②3层2个亚层第②i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拟建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局部填土较厚地段该层缺失,夹薄层粉土,可塑为主,中压缩性。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局部分布,桩号SCK47+200〜SCK47+512段连续分布,其它地段呈零星分布,层厚变化大,桩号SCK47+200〜SCK47+451段(JK6号孔附近),由西向东层厚由3.0m渐厚至16.3m,JK6号孔向东逐渐尖灭。
该层土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松散,压缩性中等,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③层可分为③1、③2、③33个亚层第③1、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普遍,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土质软,压缩性高,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动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③2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局部缺失,该层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埋深厚度变化不大,夹薄层粉砂,流塑、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3. 经验估算法渗透系数k值还可以用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例如1991年哈森提出用有效粒径d10计算较均匀砂土的渗透系数的公式哈森(Hazen)(2-9)1955年,太沙基提出了考虑土体孔隙比e的经验公式太沙基(Kael·Terzaghi 1883~1963),近代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的创始人,1883年10月2日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地利)。
早期从事钢筋混凝土的研究工作,1912年获奥地利格拉茨高等工业学院博士学位。
1921~1923年,发表了饱和粘土的一维固结理论,提出了有效应力原理。
1925年出版了最早的《土力学》专著。
1929~1938年任维也纳技术大学教授,1938年后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他一生论著有200多篇,代表性的论著有《理论土力学》和《土力学的工程实践》。
1936年太沙基发起成立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并任协会主席至1957年。
(2-10)以上二式中的d10均以mm计,k值的单位是cm/s 。
这些经验公式虽然有其实用的一面,但都有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可靠性较差,一般只在作粗略估算时采用。
在无实测资料时,还可以参照有关规或已建成工程的资料来选定k值,有关常见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如表2-1 。
表2-1 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土的类别渗透系数kcm/s土的类别渗透系数kcm/s粘土<10-7中砂10-2粉质粘土10-5~ 10-6粗砂10-2粉土10-4~ 10-5砾砂10-1粉砂10-3~ 10-4砾石>10-1细砂10-3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1(a )图1符号 意义单位 k 土的渗透系数 m/d H 潜水含水层厚度 m S 基坑水位降深 m R 降水影响半径 m γ0 基坑等效半径 m Q基坑总涌水量m 3/d注:(1)、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 当为潜水含水层时: 当为承压水时: (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 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 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1lg()2(366.10r RSS H K Q +-=kH S R 2=kS R 10=πAr =2、基坑近河岸:如图1(b )符号 意义单位 b 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m Q基坑总涌水量m 3/d(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 如图2(a )图2符号 意义单位 h m (H+h)/2 m l 过滤器长度 m R 降水影响半径 γ0 基坑等效半径S 基坑水位降深 Q基坑总涌水量m 3/d02lg)2(366.1r b S S H kQ -=)2.01lg()1lg(366.10022r h l l h r R h H k Q m m m+-++-=)2(h H h m+=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 b>M/2 如图2(b )式中: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 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符号 意义单位 M 见表格上说明 m Q基坑总涌水量m 3/d(三)、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水源时: 如图3-a图3符号 意义单位 M 承压水厚度 m S 基坑水位降深 m k 土的渗透系数 m/d R 降水影响半径 m γ0 基坑等效半径 m Q基坑总涌水量m 3/d]14.0lg 25.066.0lg 2lg [366.1222lM b M l r l l rb s l ks Q -+++=)1lg(73.20r RMSk Q +=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符号 意义单位 b 见表上说明 m Q基坑总涌水量m 3/d(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4图4符号 意义单位 l过滤器长度 m M 承压水厚度 S 基坑水位降深 R 降水影响半径 γ0 基坑等效半径 Q基坑总涌水量m3/d)2lg(73.20r b MS kQ =)2.01lg()1lg(73.20rMl l M r R MS kQ +-++=(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5图5符号 意义单位 R 降水影响半径 m M 承压水厚度 H hγ0 基坑等效半径 Q基坑总涌水量m3/d)1lg()2(366.102r R h M M H kQ +--=。
第4章土的渗透性与土中渗流4.1概述我们在现场挖上时常常看到,只要上坑低于地下水位,水要源源不断渗出,给施工带来不便,为此常要抽水机抽水来保证施工,水能从上体中渗出原因在于,上是具有连续孔隙的介质,水能在水头差作用下,从水位较高的一侧透过上体的孔隙流向水位较低的一侧。
在水头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的流动现象称为渗透,而上体允许水透过的性能则称为土的渗透性。
研究土的渗透性,是土力学中极英重要的课题,这是由于:①.上是具有连续孔隙的多孔介质,与其它所有材料的物理性质常数的变化范囤相比,上的渗透性的变化范用要大得多。
实际上,干净砾石的渗透系数k值可达30cm/s,纯粘上的k值可以小于相差可达10山倍以上。
其他物理性质参数变化没有这么大。
②.上的三个主要力学性质即强度、变形和渗透性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在上力学理论中,用有效应力原理将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因此渗透性的研究已不限于渗流问题自身的范畴。
例如,控制上在荷重下变形的时间过程的渗透固结阶段,英变形速率就取决于上的渗透性:用有效应力原理研究上的强度和稳定性时,上的孔隙压力消散和有效应力的增长控制着上体强度随时间而增长的过程,而孔隙压力消散速度又主要取决于上的渗透性、压缩性和排水条件。
在无粘性上的动力稳圧性和振动液化的试验研究中,也发现其它条件相同时,渗透性小的土比渗透性大的土更易于液化。
③.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内许多课题都与土的渗透性有密切关系。
水在丄体中渗透,一方而会造成水虽:损失(如水库),影响工程效益,另一方面会引起上体内部应力状态的变化,如基坑开挖可能会造成基坑坑壁失稳、管涌、流砂等现象,使原有建筑物破坏或施工不便。
承压水补绐区lilHH图4-】地下水类型渗透一般是地下水造成的,存在于地面以下上和岩石的孔隙、裂隙或溶洞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反之,分布在江河、湖泊、海洋内的液态水,或在陆地上的冰、雪,称为地表水。
地下水按英埋藏条件,可分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
常用部分岩土参数经验值1岩土的渗透性(1)渗透系数《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62~63页《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附录J 66页(2)单位吸水量各种构造岩的单位吸水量(ω值)弱透水;糜棱岩和断层泥不透水或微透水。
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3页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8页注:透水率1Lu(吕荣)相当于单位吸水量0.01。
(3)简易钻孔抽注水公式1)简易钻孔抽水公式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公式1.57γ(h2-h1)K= ———————t (S1+S2)式中:γ---- 井的半径;h1---- 抽水停止后t1时刻的水头值;h2---- 抽水停止后t2时刻的水头值;S1、S2---- t1或t2时刻从承压水的静止水位至恢复水位的距离;H---- 未抽水时承压水的水头值或潜水含水层厚度。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27页2)简易钻孔注水公式当l/γ<4时0.366Q 2lK= ———— lg ———Ls γ式中:K—渗透系数(m/d);l---试验段或过滤器长度(m);Q---稳定注水量(m3/d);s---孔中水头高度(m);γ---钻孔或过滤器半径(m)。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6页(4)水力坡降允许水力坡降等于临界水力坡降被安全系数除,一般安全系数值取2.0~3.0,即Ⅰ允= Ⅰ临/2.0~3.0。
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139页土层与混凝土建筑物接触面间发生接触冲刷时的破坏比降除以1.5安全系数得出在无渗流出口保护情况下地基允许渗流比降见上表。
摘自《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水规总院李广诚司富安杜忠信等。
42页(5)土毛细水上升值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79页k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7页2土分类及状态、密实度(1)分类《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6页《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2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18页(2)密实度、状态判定N《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19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20页(4)原位测试有关参数《岩土工程手册》1995年4月第二版199页《岩土工程手册》1995年4月第二版202~203页《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48页《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50页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系数当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确定碎石土密实度时民,锤击数N63.5应按下式修正:N63.5=α1×N'63.5式中N63.5----修正后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α1----修正系数,按上表取值;N'63.5----实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常用部分岩土参数经验值1岩土的渗透性(1)渗透系数《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62~63页《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附录J 66页(2)单位吸水量各种构造岩的单位吸水量(ω值)弱透水;糜棱岩和断层泥不透水或微透水。
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3页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118页注:透水率1Lu(吕荣)相当于单位吸水量0.01。
(3)简易钻孔抽注水公式1)简易钻孔抽水公式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公式1.57γ(h2-h1)K= ———————t (S1+S2)式中:γ---- 井的半径;h1---- 抽水停止后t1时刻的水头值;h2---- 抽水停止后t2时刻的水头值;S1、S2---- t1或t2时刻从承压水的静止水位至恢复水位的距离;H---- 未抽水时承压水的水头值或潜水含水层厚度。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27页2)简易钻孔注水公式当l/γ<4时0.366Q 2lK= ———— lg ———Ls γ式中:K—渗透系数(m/d);l---试验段或过滤器长度(m);Q---稳定注水量(m3/d);s---孔中水头高度(m);γ---钻孔或过滤器半径(m)。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6页(4)水力坡降允许水力坡降等于临界水力坡降被安全系数除,一般安全系数值取2.0~3.0,即Ⅰ允= Ⅰ临/2.0~3.0。
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139页土层与混凝土建筑物接触面间发生接触冲刷时的破坏比降除以1.5安全系数得出在无渗流出口保护情况下地基允许渗流比降见上表。
摘自《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水规总院李广诚司富安杜忠信等。
42页(5)土毛细水上升值摘自长春地质学院《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8年79页k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37页2土分类及状态、密实度(1)分类《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6页《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2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18页(2)密实度、状态判定N《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19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GBJ15-31-2003 20页(4)原位测试有关参数《岩土工程手册》1995年4月第二版199页《岩土工程手册》1995年4月第二版202~203页《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48页《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50页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系数当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确定碎石土密实度时民,锤击数N63.5应按下式修正:N63.5=α1×N'63.5式中N63.5----修正后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α1----修正系数,按上表取值;N'63.5----实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渗透系数+基坑总涌⽔量计算公式汇总3. 经验估算法渗透系数k值还可以⽤⼀些经验公式来估算,例如1991年哈森提出⽤有效粒径d10计算较均匀砂⼟的渗透系数的公式哈森(Hazen)(2-9)1955年,太沙基提出了考虑⼟体孔隙⽐e的经验公式太沙基(Kael·Terzaghi 1883~1963),近代⼟⼒学及基础⼯程学的创始⼈,1883年10⽉2⽇⽣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地利)。
早期从事钢筋混凝⼟的研究⼯作,1912年获奥地利格拉茨⾼等⼯业学院博⼠学位。
1921~1923年,发表了饱和粘⼟的⼀维固结理论,提出了有效应⼒原理。
1925年出版了最早的《⼟⼒学》专著。
1929~1938年任维也纳技术⼤学教授,1938年后任美国哈佛⼤学教授。
他⼀⽣论著有200多篇,代表性的论著有《理论⼟⼒学》和《⼟⼒学的⼯程实践》。
1936年太沙基发起成⽴国际⼟⼒学及基础⼯程协会,并任协会主席⾄1957年。
(2-10)以上⼆式中的d10均以mm计,k值的单位是cm/s。
这些经验公式虽然有其实⽤的⼀⾯,但都有其适⽤条件和局限性,可靠性较差,⼀般只在作粗略估算时采⽤。
在⽆实测资料时,还可以参照有关规范或已建成⼯程的资料来选定k值,有关常见⼟的渗透系数参考值如表2-1 。
表2-1 ⼟的渗透系数参考值⼟的类别渗透系数kcm/s⼟的类别渗透系数kcm/s粘⼟<10-7中砂10-2粉质粘⼟10-5~ 10-6粗砂10-2粉⼟10-4~ 10-5砾砂10-1粉砂10-3~ 10-4砾⽯>10-1细砂10-3⼀、基坑总涌⽔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层分为完整井和⾮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井开凿在承压含⽔层中,⽽承压⽔头⼜⾼于地⾯时称承压井或⾃流井。
(⼀)、均质含⽔层潜⽔完整井基坑涌⽔量计算: 1、基坑远离⽔源时:如图1(a )图1符号意义单位 k ⼟的渗透系数 m/d H 潜⽔含⽔层厚度 m S 基坑⽔位降深 m R 降⽔影响半径 m γ0 基坑等效半径 m Q基坑总涌⽔量m 3/d当为潜⽔含⽔层时:当为承压⽔时: (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 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1lg()2(366.10r R SS H K Q +-=kH S R 2=kS R 10=πA r =2、基坑近河岸:符号意义单位b 基坑中⼼到河岸的距离mQ 基坑总涌⽔量m3/d(⼆)、均质含⽔层潜⽔⾮完整井基坑涌⽔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源:如图2(a)符号意义单位hmR 降⽔影响半径γ基坑等效半径S 基坑⽔位降深Q 基坑总涌⽔量m3/d 2lg)2(366.1rbSSHkQ-=)2.01lg()1lg(366.122rhlhrRhHkQmmm+-++-=)2(hHhm+=2、基坑近河岸:(含⽔层厚度不⼤时)b>M/2 如图2(b)式中:b为基坑中⼼⾄河岸的距离,M为过滤器向下⾄不透⽔⼟层的深度符号意义单位M 见表格上说明mQ 基坑总涌⽔量m3/d1、基坑远离⽔源时:如图3-a符号意义单位M 承压⽔厚度mS 基坑⽔位降深mk ⼟的渗透系数m/dR 降⽔影响半径mγ基坑等效半径mQ 基坑总涌⽔量m3/d]14.0lg25.066.0lg.1 2 2 2 l M b M lr llr b s l ks Q -+ + + = ) 1 lg( 73 .2 r R MS k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b为基坑中⼼⾄河岸的距离符号意义单位b 见表上说明mQ 基坑总涌⽔量m3/d(四)、均质含⽔层承压⽔⾮完整井基坑涌⽔量计算如图4符号意义单位l过滤器长度mM 承压⽔厚度S 基坑⽔位降深R 降⽔影响半径γ基坑等效半径Q 基坑总涌⽔量m3/d)2lg(73.2rbMSkQ=)1lg(73.2rMllMrRMSkQ+-++=(五)、均质含⽔层承压-潜⽔⾮完整井基坑涌⽔量计算如图5图5 符号意义单位 R 降⽔影响半径 m M 承压⽔厚度 H hγ0 基坑等效半径 Q基坑总涌⽔量m3/dr R h M M H k Q +--=。
上海地区地基土分布及其工程性质表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
表2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假定条件: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为1.50m,基础埋深d为1.00m,地下水位深度为0.50m。
)
表3 盾构设计、施工所需参数
备注:1、表中所列建议值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类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2、表中带“*”数据为利用本工程初勘及邻近浦三路车站~严御路车站区间、浦三路车站详勘报告数据并结合上海地区同类工程经验提供。
3、三轴UU、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渗透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室内基床系数为东明路~御桥路各车站及区间详勘试验数据综合统计成果。
4、扁铲、十字板试验为本次及浦三路车站详勘试验统计结果。
扁铲试验估算基床系数应力状态与实际工作中的应力状态不同,故KH值偏大很多,实用时需根据不同应力条件,土性、工况及变形量乘以不同的修正系数。
第①1层填土:普遍分布,层厚变化较大,一般为0.6~4.0m,土质松散不均匀,杂填土为主,夹碎石、砖块等杂质较多。
第②层可分为②1、②3层2个亚层
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拟建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局部填土较厚地段该层缺失,夹薄层粉土,可塑为主,中压缩性。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局部分布,桩号SCK47+200~SCK47+512段连续分布,其它地段呈零星分布,层厚变化大,桩号SCK47+200~SCK47+451段(JK6号孔附近),由西向东层厚由3.0m渐厚至16.3m,JK6号孔向东逐渐尖灭。
该层土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松散,压缩性中等,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③层可分为③1、③2、③33个亚层
第③1、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普遍,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土质软,压缩性高,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动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③2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局部缺失,该层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埋深厚度变化不大,夹薄层粉砂,流塑、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⑤层可分为⑤11、⑤1A、⑤12、⑤2、⑤3A、⑤3B、⑤4层7个亚层和⑤3T层一个透镜体。
第⑤11层灰色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该层土
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
第⑤1A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遍布,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松散~稍密,中压缩性,盾构在该层中掘进时阻力较大,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该层为场地内微承压含水层。
第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场地内分布较稳定,不均匀,土质一般,夹粉砂较多,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⑤2层灰色粉砂:场地内呈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桩号SCK47+451以西,以东该层基本缺失,但至ZK12号孔处附近又有揭露,埋深、厚度变化不大,该层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中密,中压缩性,土质较好,也为微承压含水层,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⑤3B层灰色粉质粘土,场地内普遍分布,软塑,中~高压缩性,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
第⑤3T层灰色砂质粉土,为第⑤3B层中的透镜体,仅JK6及CJ105处揭露,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稍密。
第⑤4层灰绿色粉质粘土,仅个别孔揭露,含氧化铁斑,可塑,土质较好。
第⑦层可分为⑦1、⑦22个亚层
第⑦1层草黄~灰色粘质粉土:埋深较深,仅部分钻孔揭露,夹薄层粘土,土质较好,稍密,中压缩性。
第⑦2层草黄~灰色粉砂:埋深较深,仅CZ106及JK12号孔处揭露,夹薄层粘土,土质较好,密实,中压缩性。
地下水由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及赋存于⑤1A、⑤2层中的微承压水、赋存于⑦层中的承压水组成,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泾流,受气候、季节、降水
量的影响而有变化。
场地⑤1A、⑤2层为微承压水层,⑦层为承压含水层,根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微承压水位及承压水位一般均低于潜水位,埋深一般为地表下3~11m,随季节呈周期变化。
根据本次承压水观测结果和初勘以及相邻浦三路站及严御路站详勘承压水测试结果,⑤1A层微承压水水位埋深 5.11~5.35(-1.35~-1.47m),根据⑤2层微承压水水位埋深约为5.29~6.10m(-0.83~-1.19m),详见下表2-3。
⑦1层层顶埋深在46.0m以下,⑦2层层顶埋深在52.8m以下对本工程没有影响,因此未做观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