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通流部分汽封改造
- 格式:pdf
- 大小:206.21 KB
- 文档页数:5
12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研究学生姓名:贾向宾学号: 2007LBH76018 所在函授站:北京教学站班级: 07级热能动力指导教师:谭欣星完成日期: 2009年3月目录1 改造的必要性1.1 机组概况1.2 机组实测热耗值与国际水平比较2 改造的目标3 改造的可行性3.1 原机组效率低的原因3.2 通流部分的改造措施3.2.1 汽轮机转子和汽缸3.2.2 轴承和轴承座4 改造施工4.1 改造前主要改造部件安装前的准备4.2 低压缸安装4.3 低压缸负荷分配4.4 高压缸安装4.5 汽机通流间隙测量调整4.6 通流间隙测量调整4.7 隔板套、隔板找中心5 改造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5.1 改造的效果5.1.1 改造后机组试运概况5.1.2 轴系的安全性5.1.3 改造后的经济效益5.2 存在的问题6 结论12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电力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目前发电与电网分离的机制已经确立,竞价上网成为必然趋势,不断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的经济性,降低煤耗成为各个发电厂重要任务。
国产125MW汽轮机最初设计于20世纪60年代,设计和制造技术落后,热力性能较差。
早期投产机组的运行热耗率大多在9000—9170kJ/kW·h之间,与制造厂的设计热耗率相比有较大差距。
随着汽轮机通流部分的三元流动设计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汽轮机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致使汽轮机的经济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尤其是随着汽轮机技术的进步,国际上一些工业先进国家亦将老机组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上,因为老机组采用新技术进行改造,不仅是效率的提高,出力的增加,而且可大大节省电厂的基建投资。
关键词: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汽轮机组是火力发电机组的三大主机之一,它的经济特性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发电厂的经济指标乃至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国家对发电机组设备的改造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设计改造就是其中一项。
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改造及效果分析尉帅摘要:汽轮机通流部分是工质在汽轮机的本体中流动做功所经过的汽轮机部件的总称。
汽轮机的通流部件主要是包括了截流调节装置、汽轮机静叶栅和动叶片、汽封和轴封及其它辅助装置。
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技术改造是提高机组的效率、进行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
本文简要分析了汽轮机流通部位改造的技术原则及主要内容,并对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国内企业改造汽轮机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组汽轮机;流通部位;改造;效果分析为了能够满足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近几年来,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的政策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稳步的推行,而火力发电厂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的消耗大户,降低火电厂供电煤耗对实现国家号召的节能减排政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国家电源建设高速发展,电力的供需矛盾日益趋于缓和。
节能降耗与发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发电企业的迫切需要。
供电煤耗是影响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火电厂热经济性的分析研究表明,电厂的煤耗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效率低。
虽然高参数、大容量的机组在我国陆续的投产,但是在我国,低参数、小容量的机组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从我国当前的机组运行的情况来看,机组的实际运行的供电煤耗率均大于设计值。
我国自20世纪8O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研究汽轮机组的技术改造的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通过围绕提高机组效率和电厂效益、改善污染环境、降低成本的理念,在现阶段,国内诸多企业纷纷将多种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融入到汽轮机改造之上,开始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国内的老旧机组的通流部分进行改造,以增加机组出力、降低电厂煤耗。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经过研究,已被证实是提高机组效率的有力措施。
1汽轮机本体改造的必要性采用最新的汽轮机设计技术对超临界660MW等级机组高、中、低压通流部分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提高通流效率,尽可能的消除内漏,从设计上提高机组整体效率并确保运行效率与机组设计效率趋于吻合,从而最终降低机组热耗率,提高机组经济性。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汽轮机通流改造汽封调整作业指导书2012年11月26日通则1、汽封径向间隙除用贴胶布法测调外,下半左右侧应用塞尺进行测量复查,塞尺厚度不超过3片,整圈汽封相邻两个弧段特别是汽封齿不得有高低错口;两弧段接触面用0.05mm塞尺应塞不进。
2、汽封间隙范围:实际执行值下限按照东汽要求下限,实际执行值上限为东汽要求范围的下限+0.10mm。
3、汽封间隙要求按照“上下”“左右”给出,但实际安装调整时适当考虑:对于高中压部分汽封左右侧间隙,应注意可倾瓦轴心轨迹与原椭圆瓦轴心轨迹差别,无特殊要求保持左右侧间隙一致。
高中压部分上侧间隙大于下侧间隙(中后除外);低压部分汽封注意区分左、右、上、下位置差别。
4、由于尖齿汽封与蜂窝汽封制造间隙大于宽齿汽封0.10mm,所以实际安装调整中无特别注明外主要以观察同一汽封块中宽齿的间隙为准,但为防止制造中的误差必须检查每处尖齿与蜂窝汽封的间隙。
5、高、中压部分叶根汽封间隙按照通流要求实测。
6、汽封块压板上膨胀间隙0.3-0.4mm,汽封块下膨胀间隙0.3-0.4mm。
压板阻挡汽封退让间隙>3mm。
7、汽封块退让间隙≥2.5-3mm,接触齿退让间隙≥2.5mm。
8、圆周膨胀间隙为上下部分的总间隙,上下部分分别为总间隙的二分之一。
可依照各热力级温度差别在要求范围内配做此间隙。
9、汽封齿与轴颈凸台轴向距离执行设计间隙标准(以汽封圈总图为准)。
汽封块脖颈间隙0.40-0.54接触齿轴向覆盖度满足转子±1mm串动量的覆盖高中压间汽封(第1列~12列)接触式汽封(东汽)尖汽封齿与转子设计间隙上、下0.65-1.025,左、右0.4-0.675 (东汽)宽汽封齿与转子设计间隙上、下0.55-0.975,左、右0.3-0.625尖汽封齿与转子径向间隙上.下0.60-0.70 左.右0.40-0.50宽汽封齿与转子径向间隙上.下0.50-0.60(2#机0.55-0.65)左.右0.30-0.40汽封块圆周膨胀间隙0.40-0.60 汽封块脖颈间隙0.25-0.40浮动齿与转子径向间隙0.20±0.05(2#机0.25±0.05)浮动齿圆周膨胀间隙0.40-0.50 浮动齿脖颈间隙0.40-0.50高中间汽封高压2-10级叶顶汽封中压1-5级叶顶汽封中压6级叶顶汽封低压正反6级叶顶汽封汽封结构形式与安装间隙汇总(单位:mm)。
浅析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及效果摘要:汽轮机是火力发电项目中的关键性动力设备,能够将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目前火电厂中的大部分现役汽轮机机组都存在着运行效益低的问题,因此进行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是现代化火电项目全面升级的要求之一。
在对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改造后,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机组改造前后的部分参数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经济效益降低的情况,经分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机组通流能力偏大、蒸汽参数偏低、缸效率偏低等,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实改造目标,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于汽轮机制造工艺的研究,科学应用过载补汽技术,合理设置机组初参数,加强调节级喷嘴的改造,加强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并优化汽轮机性能考核方式。
关键词: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效果电力能源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而火力发电是电力能源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为了贯彻执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环保理念,火电项目环保改造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就包括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项目[1]。
汽轮机是一种可将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是火力发电站中的关键性动力设备,由于设计水平及制造工艺的限制,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滑销系统卡涩、机组振动大、中低压转子弯曲等事故,影响到汽轮机机组的正常运行,使得火力发电工序由于设备故障而不得不中止,影响到火力发电的经济效益及生产安全。
因此,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火力发电厂对对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1.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对汽轮机通路部分进行改造,通常有以下4种改造方式:①通流部分的全面改造,将内缸、转子等零构件更换掉,这一方式适用于运行时间常、经济性差的机组;②通流部分的局部改造,一般情况下只改造汽封系统等部分关键构件,将内缸、低压转子等零件更换掉,这一方式适用于运行时间较短的机组,能够降低机组煤耗率;③机组的增容改造。
为响应国家火电项目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建设要求,各大汽轮机生产商家利用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对现役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汽轮机的经济性和环保性[2]。
科技成果——汽轮机通流部分现代化改造适用范围电力行业50-600MW各种形式的汽轮机行业现状与该节能技术相关生产环节的耗能现状为200MW及以下机组缸效率较差,300-600MW机组比国外同类型机组供电煤耗高出20-30g/kWh。
目前应用该技术可实现节能量13万tce/a,减排约34万tCO2/a。
成果简介1、技术原理采用先进的汽轮机三维流场设计技术,结合四维精确设计,对汽轮机通流部分及汽封系统进行优化。
2、关键技术(1)高压缸调节级,采用子午面收缩静叶栅;(2)高压缸压力级隔板静叶,采用新型优化高效静叶叶型;(3)中、低压缸隔板静叶,全部采用弯扭静叶片;(4)采用新型动叶叶型,改善速度分布,减少动叶损失;(5)增加各级动叶顶部汽封齿数,减少漏汽损失;(6)采用子午面通道光顺技术;(7)提高末级叶片的抗水蚀能力;(8)提高未级根本反动度,改善未级气动性能。
3、工艺流程现场对通流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大修将转子和隔板返厂加工,随后安装调整。
主要技术指标通过技术改造,高压缸效率提高4%-6%;中压缸效率提高1%-2%;低压缸效率提高7%-8%。
典型案例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1×300MW机组投资节能改造资金3843万元,使供电煤耗下降了20g/kWh,年取得经济效益2846万元。
投资回收期1.4年。
对另一台300MW机组投资6400万元进行改造,可使供电煤耗下降20g/kWh,年取得经济效益4519万元,投资回收期1.4年。
市场前景300-600MW机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主力机组,由于效率偏低和供电煤耗偏高,通过部分改造以提高经济性,将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手段。
预计未来5年,该技术在行业内可推广至80%,形成的年节能能力约为17万tce,年碳减排能力45万tCO2。
汽轮机组通流部件改造情况一、汽机通流部件改造情况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主要是指采用先进成熟的气动热力设计技术、结构强度设计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对早期采用相对落后技术设计制造的或长期运行已老化,经济性、可靠性较低的在役汽轮机的通流部分进行改造,以提高汽轮机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并延长其服役寿命。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国内在役的汽轮机开始进行改造,目前国内200MW及以下功率等级的汽轮机已有数百台实施改造,改造后汽轮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均有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改造效果。
近两年内,早期投运或采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技术设计制造的300MW功率等级的汽轮机也已有几十台进行了通流部分改造,为后续的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积累了诸多经验。
任何机组都会因具体工作环境的影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最常见的损伤原因包括固体颗粒的冲蚀、积垢、间隙增大、锤痕、异物损伤等。
其次,还有结合面或密封环的泄露和点蚀。
静、动部件的摩擦将会增大泄露及其相关损失。
引起摩擦的原因包括大的转子振动、静止部件的热变形、轴承故障、进水、固体颗粒冲蚀等。
除了因表面粗糙度增大,反动度改变,正常级内压力分布混乱造成的损失以外,结垢亦可引起较大的出力下降。
因为结垢后使喷嘴面积减小,限制了通流能力。
锤痕和异物损伤也会同样引起损失。
其它诸如进口密封环、内缸结合面及隔板间的泄漏可引起较大的损失,因为这些泄露流量中有的蒸汽旁通了若干级或整个通流部分。
上述原因导致汽轮机各级损失较大,级效率及通流效率低下,多数机组缸效率及热耗率达不到设计值。
300MW等级汽轮机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汽轮机多数不同程度的存在喷嘴室变形、高压调节级及中压第一级固体颗粒冲蚀损坏、内缸体变形严重、低压末级、次末级断裂、损伤故障、水蚀严重及其它影响机组可靠性的安全隐患。
汽轮机在投运若干年后,随着老化其性能逐渐下降变差而无法避免,在机组正常估算寿命期内,其故障率的大小往往呈现“浴盆曲线”式的变化,设备经多年运行后,在部件磨损阶段故障率会趋于增长。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作者:陈超欧彪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3期[摘要]汽轮机是用于发电的主要设备之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汽轮机的改造也在逐渐提升。
汽轮机通流部分是工质在汽轮机本体中流动做功所经过的汽轮机部件的总称。
对于这部分的改造有利于机组效率的提升,对与节能降耗是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简述了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必然性,之后对改造采用的技术特点、改造内容、效果做了探讨,以期为汽轮机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技术;内容中图分类号:TK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280-01为了加快实现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战略要求,近年来我国节能降耗的政策不断在各行中推行。
火力发电厂作为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部门,必须重视将节能降耗和发展紧密结合,实现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汽轮机是燃煤发电三大主机设备之一,目前在役300MW 等级的汽轮机多存在通流效率低、热耗率高等问题,这也是电厂煤耗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长期运行,机组实际供电煤耗率已远超过设计值。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以全三维气动热力设计体系为核心的第三代技术使汽轮机效率提高了1.5%[1]。
21 世纪初汽轮机设计开始进入第四代——非定常流体力学设计时代,使得结构设计更加可靠、简约,汽轮机效率又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此基础上,一些先进国家开始在原有热力系统基础上,引入第三、四代技术对汽轮机进行改造,以提高现役机组的出力和经济可靠性。
我国大型火电机组改造起步于1987 年,此后全国125MW、200MW 以及300MW 机组开始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地实施在役旧机组通流部分改造,以增加出力、降低电厂煤耗。
一、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必要性由于国产200MW及300MW汽轮机组设计年代早,限于当时设计技术水平和制造条件,加之运行时间长,主设备严重老化,热力系统过于复杂的通病,所以汽轮机通流部分效率较低,热耗、煤耗高,机组热力性能较差,与现代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相比,缺少竞争力。
600MW等级超临界汽轮机通流改造综述在当今的电力生产领域,600MW 等级超临界汽轮机作为主力机组,其运行效率和性能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提高,通流改造成为提升这类汽轮机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流改造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投运的 600MW 等级超临界汽轮机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限制,通流部分存在效率不高、能耗较大等情况。
同时,为了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电力市场的竞争压力,提高机组的热效率、降低煤耗成为当务之急。
通流改造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机组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通流改造的关键技术1、先进的叶片设计叶片是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机组的效率。
通过采用先进的三维气动设计技术,优化叶片的型线和扭曲规律,可以减少气流损失,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同时,采用新型的高强度材料制造叶片,能够提高叶片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汽封技术的改进汽封的作用是减少蒸汽泄漏,提高机组的内效率。
新型的汽封结构,如蜂窝汽封、刷式汽封等,能够有效地减少漏汽量,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3、通流间隙的优化合理控制通流部分动静部件之间的间隙,既能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又能减少泄漏损失。
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优化通流间隙,可以显著提高机组的效率。
4、热力系统的优化除了通流部分的改造,对整个热力系统进行优化也是通流改造的重要内容。
例如,优化抽汽系统、加热器疏水系统等,能够提高系统的热经济性。
通流改造的实施过程通流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和方案设计。
对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改造的目标和技术方案。
同时,要考虑改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确保改造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改造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
对改造所需的设备和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剖析350MW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施建冲(华能南通分公司,江苏南通 226003) 摘 要:分析了华能南通分公司引进的2台GE 公司设计制造的汽轮机性能偏离设计工况的原因。
介绍了改造方案和结果,并做了深入地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中图分类号:TK 267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03-04-21 华能南通分公司二期扩建工程容量为2×350MW ,是全套引进美国通用电气集团的具有二十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燃煤机组。
其中汽轮发电机为美国GE 公司设计制造,锅炉为美国B&W 公司设计制造,机组控制系统为美国Baily 公司设计研发的Infi90分散控制系统;工程总设计和配套设备的选型供货由美国Black&Veatch 公司总承包;#3、#4机组分别于1999年4月14日和7月12日顺利完成168小时考核运行。
投运以后机组运行稳定、可靠。
汽轮机主要参数:型号:D5T C2F -1067mm LS B 制造厂:美国GE 公司型式: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亚临界、凝汽冲动式额定出力(ECR ):350MW最大连续出力(MCR ):371.326MW 四阀全开出力(VW O ):379.906MW 汽机保证热耗:7790k J/kWh主汽压力/温度:16.67MPa/538℃再热汽压力/温度:3.67MPa/538℃主汽流量:1072m 3/h 再热汽流量:880m 3/h 给水温度:283.8℃汽轮机级数:22级,其中:高压9级,中压7级,低压2×6级,回热抽汽8级低压缸排汽压力:4.91kPa汽轮机控制系统:MARK Ⅴ型(DEH -电液数字调节)1 改造目的1999年9月和12月,华能南通分公司和美国GE 集团按照合同规定的ANSI/AS ME PT C6.1规范要求,由国家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院分别进行了#3、#4汽轮机性能验收试验,其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