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4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患者部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
由于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
【临床表现】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急。
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躲,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可高达39Y(TC,一般持续2-3天渐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其病情轻、病程短、多可自愈,但发病率高,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需要积极防治。
近日中华医学会发布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 )》,旨在指导基层医院对急性上呼吸道感的诊治。
1 •病史: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咽干、咽痒为临床表现,可合并发热、头痛,咽炎患者可出现咽痒、咽痛。
2•查体:鼻腔黏膜、咽部充血、水肿、有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
肺部常无异常体征,如存在上气道梗阻,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3•辅助检查:(1 )外周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时,外周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2)X线胸片检查:一般无需此项检查,如需鉴别肺炎时可考虑。
诊断方法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
注;1 vnmH『O」33 kPa图1上感诊断标准与流程图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指征1. 患者持续高热,体温>39°C ,且经常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3d无效。
2•患者存在上气道梗阻,有窒息的风险。
3.短时间内出现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症状及体征者。
4•出现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或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者。
5—般情况差、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对症治疗1. —般治疗: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凉。
2. 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见表1。
表1常用解热镇痛药用法及注意事项用法注意事顼对乙fit氨基酚6~】2岁儿盍O・25g・>12岁丿US3诚人0・$&毎4~6"射1次用干解需连统使用不留过3d.用予镇療连续便用不出过5d阿司匹林儿賣570叩・kg讥次匕3~4次心成人0.3-0.6 gf次•必要时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d・用于镇痛连续使用每4・6小次不Jgi35d布洛芬U5 - 10哄•焙讥次叭.3次仏01人0・2 - 0.4 "最大限掘为2.4凶•用于解热连续便用f Sid 3d,化每4-6小时1次用TWffiiS续使用茶超过5d毎24小Bf用药不超过4次口浪溶液痢5JV2岁儿童按岸議5-10吨・kf •次匕£要时旬需4 ■6小时重复1次缓釋控驛剂处>12岁儿黄及成人毎次03-0.6g.2S7d酸氨匹林成A 0・9~18湫,2 次/d;儿110-25 mg-kg^-d-MTl 肉或静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列业每次2 ml.肌弟注紡口眼制SM~2片/次.3次/d不宜长期使用•造血功能障碍者禁用去耀片口服12片欣・1~3畑长期便用&致肾功能燥害双氯芬酸缓释控释剤型:或人50 m矶K・1・2加口服常释刑型:成人25・50咤次・2・3农/<1口f»*WjSI®24h 用值不613150 mg屿陳艮辛缓»WH:25-50mg.2?t/d■注:■无3•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可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也可用1 %麻黄碱滴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定义与分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 ~ 80%,细菌感染占20% ~30%。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一)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一般5~7 d可痊愈。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
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临床特征为声嘶、发声困难,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
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病程约1周。
(四)咽结膜热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三大症状。
病程4~6 d。
(五)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 ℃以上)。
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识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1.病史: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咽干、咽痒为临床表现,可合并发热、头痛,咽炎患者可出现咽痒、咽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一、疾病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本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
本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
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
3.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
4.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4.并发症治疗。
用药原则1.轻症病人口服板蓝根冲剂、复方感冒灵、蓝芩口服液、清开灵等及对症治疗为主。
2.有中度发热的病人可肌肉注射病毒唑或双黄连注射液。
3.合并细菌感染者口服复方新诺明或肌注青霉素治疗,高龄及病情严重者可以静脉使用1~2代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以选用喹诺酮类。
4.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快速产生细胞抗病毒作用,使临床情况好转;可以使用免疫增强剂。
疾病描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症状体征注意发热、头痛、咽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
体检:注意上呼吸道局部炎症改变及眼部表现。
注意心音强弱及心律有无异常。
疾病病因注意受凉、淋雨等诱因,有无感冒流行及与感冒患者接触史。
诊断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肺部疾病。
3.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它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
通常病情轻、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好。
但发病率高,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
(一)定义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约占70%~80%,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约占20%~30%,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1]。
(二)分类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有以下类型: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一般5~7 d 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
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该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
病毒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
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因为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
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急。
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开始出现畏寒或寒战、发热,接着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四肢疼痛、头昏头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3为规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的合理用药,《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发布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本文介绍药物治疗原则,与各个药物的用药目的和用法用量。
各个药物的禁忌症、不良反应、规格、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请详见指南原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细菌可直接引起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感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见图K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
注:1mmHg=0.133kPa图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流程药物治疗原则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治疗原则以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等措施为主,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抗菌药物;如判定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病原学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选择目标性抗菌药物。
见表1。
表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一)对症治疗1.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
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
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
3.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
(二)病因治疗1.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抱菌素、大环内酯类或瞳诺酮类。
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作业指导书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一)普通感冒(common cold)
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
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2-3天后鼻涕变稠。
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
一般经5-7天痊愈。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诊断】一、症状和体征1.普通感冒(common cold):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2.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很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较大。
可根据表现不同分为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胃肠型、其中肺炎型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
大部分患者可恢复,少数可以因为呼吸循环衰竭在5-10天内死亡。
SARS和禽流感都是属于这类病例,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3.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急性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咳嗽少见;急性病毒性喉炎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
4.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
5.咽结膜热: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
6.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
三、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可完全阴性,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增强,但无肺浸润阴影。
【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通常以对症处理、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指南
简介
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TI)是常
见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对上呼
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鼻塞、流涕、喉咙痛、打
喷嚏等症状。
轻度发热也可能出现。
病程多为一周左右。
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通常不需要进
行特殊检查。
治疗
1. 对于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当的补充维生素。
患者也可以使用鼻腔冲洗、盐水漱口等方法缓
解症状。
2. 对于有严重症状或高发热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如对乙酰氨基酚。
3. 抗生素不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因为多数上呼吸道感
染是由病毒引起的。
4.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建议患者尽早就诊,以排除
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预防
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主要依靠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接
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
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病程较短,自限性较强。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常规的支持性治疗已足够,不需要过度使用
药物。
同时,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也十分重要,个人卫生惯是预防感
染的关键。
以上为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指南的内容,供医务人员参考。
具体治疗方案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临床判断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