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生素C的鉴别试验

维生素C的鉴别试验

维生素C的鉴别试验
维生素C的鉴别试验

维生素C 的鉴别试验、含量测定

041410122王磊 实验目的:

分析维生素c 性质,并分析其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药物简介:

生素C 即L-抗坏血酸:一般动物都可以利用体内葡萄糖代谢途径来合成维生素C 。但人类、猿猴、天竺鼠及一些鸟类、鱼类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 ,需通过食物来供应身体所需。因此,维生素C 是一种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C极易受到热、光和氧的破坏。

一、维生素C 的性状检测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微黄;水溶液显酸性反应。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为190~192℃,熔融时同时分解。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约含0.10g 的溶液,在25℃时,依法测定,比旋度为+20.5°至+21.5°。 二、维生素C 的鉴别试验

(1)方法 取本品0.2g ,加水10ml 溶解后,取溶液5ml ,加硝酸银试液0.5ml ,即生成金属银的黑色沉淀。

(2)方法 取本品0.2g ,加水10ml 溶解后,取溶液5ml ,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实验原理:

1.与硝酸银反应的原理

维生素C 与硝酸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黑色金属银沉淀。

3

3

2.与2,6-二氯靛酚反应的原理

2,6-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呈玫瑰红色,在碱性介质中显蓝色,与维生素C 反应后生成还原型无色的酚亚胺。反应式如下:

6

5

43

21

O

OH

HO

O C OH H CH 2OH

O

H Cl

Cl

N

O

O

H Cl Cl

H OH

三、维生素C 的杂质检查

杂质检查项目包括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炽灼残渣、铁、 铜、重金属、细菌内毒素。 1.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方法:取维生素C 供试品3.0g ,加水15ml ,振摇使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将溶液经4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取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2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3。

维生素C 及其制剂在贮存过程中易氧化变色,且颜色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深。《中国药典》规定采用测定吸光度的办法控制有色杂质的限量。 2.铁盐、铜盐的检查

方法:(1)铁的检查(原子分光光度法)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本品5.0g 两份,分别置25ml 量瓶中,一份中加0.1mol/L 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

对照溶液的配制:另一份中加标准铁溶液(精密称取硫酸铁铵863mg ,置1000ml 量瓶中,加1mol/L 硫酸溶液25ml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 ,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0ml ,加0.1mol/L 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A)。测定方法及判定标准: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248.3nm 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若对照溶液(A)和供试品溶液(B)测得吸光度分别为a 和b ,则要求b ﹤(a-b )]。

(2)铜的检测方法与铁相同。

由于微量的铁盐和铜盐会加速维生素C 的氧化、分解,《中国药典》规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铁盐和铜盐的检查。 四、维生素C 的含量测定(碘量法)

1.方法 取本品约0.2g ,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 与稀醋酸10ml 使溶解,加淀

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秒钟内不褪。每1ml 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2.注意事项

(1)稀醋酸的作用:在稀醋酸酸性介质中,维生素C受空气中氧的氧化速度减慢。但供试品溶于稀醋酸后仍应立即进行滴定。

(2)加新沸过的冷水:减少水中溶解氧对测定的影响。

(3)预处理:测定维生素C制剂时,为消除辅料的干扰,滴定前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测定片剂时,片剂溶解后应滤过,取续滤液测定;测定注

射液前应加丙酮,以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的干扰。

实验原理:

1.原理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可被碘定量氧化。根据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即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反应式如下:

I

2

H+参考文献:2010版《中国药典》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用I 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C 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维生素C 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 C O C C C C CH 2OH O OH OH H OH H + I 2C O C C C C CH 2OH O OH H H O O + 2HI 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 2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耗I 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 的含量。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等物质的量关系:n(Vc )==n(I 2) 即:3 10)(176 %(2 -?=?I C cV V m 试样) ∴ Vc %= 试样) ()(176.02 m cV I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析天平,250ml 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 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基管架,25ml 移液管。 (2)试剂 医药维生素C 药片,HAc(2 mol/L ),淀粉(0.5%),Na 2S 2O 3标准溶液(0.1 mol/L ),I 2标准溶液(0.1 mol/L )。

三、实验步骤 1. 0.05 mol·L -1 I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将3.3g I 2与5g KI 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水(切不可多加!)研磨,待I 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 ,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 2S 2O 3 标准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水、5mL0.5%淀粉溶液,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次。 2. 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约0.2g 维生素C 片(研成粉末即用),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0mL 、10mL 2mol·L-1 HAc 和5mL0.5%淀粉指定剂,立即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稳定的蓝色, 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计算维生素C 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试样1 试样2 试样3 维生素C 的质量/g 滴定前液面读数/ml 滴定后液面读数/ml 滴定消耗I 2溶液的体积/ml 维生素C 的含量% 维生素C 的平均含量% 计算公式: %1001000 )()()()(68668622??= O H C O H C I I W M V c C 维生素 式中c——I 2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所用I 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C6H8O6)——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g/mol); W(C6H8O6)——称取维生素C的质量(g)。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为了解国内V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方法以"维生素C 或抗坏血酸和测定"为检索词对1994~2002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理工A、B和医药卫生专辑进行篇名检索,对所得有关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文献数据分别以年代、作者区域、载刊等级、样品类型、测定方法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核心期刊载刊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5.69%,电化法占18.63%,色谱法占12.75%;复杂被测样品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0.92%,色谱法占19.54%,电化法占10.34%.结论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 注意事项 3.1 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偏磷酸-醋酸提取液将样品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C。 3.2 某些果胶含量高的样品不易过滤,可采用抽滤的方法,也可先离心,再取上清液过滤。 3.3活性炭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坏血酸的作用,故活性炭用量应适当与准确,所以,应用天平称量。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用2g活性炭能使测定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完全氧化为脱氢型,其吸附影响不明显。 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1) 在测定维生素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仪器 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波长的荧光计。 3.3.打碎机。 4.试剂 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乙酸及250ml水,搅拌,放置过夜使之逐渐溶解,加水至500ml。4℃冰箱可保存7~10天。 (2)0.15 mol/L硫酸:取10ml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200ml。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0.15mol/L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4.1.配制。 (4)50%乙酸钠溶液:称取500g乙酸钠(CH3COONa·3H2O),加水至1000ml。 (5)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3g硼酸,溶于100ml乙酸钠溶液(4.4)中。临用前配制。(6)邻苯二胺溶液:称取20mg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7) 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0.1g百里酚蓝,加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10.75ml,磨溶后用水稀释至250ml。 变色范围:pH=1.2 红色 pH=2.8 黄色 pH>4.0 兰色 (8)活性炭的活化:加200g炭粉于1L 1+9盐酸中,加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置于110~120℃烘箱中干燥,备用。 (9)标准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mg/ml):准确称取50mg抗坏血酸,用溶液(4.1)溶于5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100μg/ml): 取10ml抗坏血酸标准液,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至100ml。定容前试pH值,如其pH>2.2时,则应用溶液(4.3)稀释。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下述"标准"溶液(抗坏血酸含量10μg/ml)0.5、1.0、1.5和2.0ml 标准系列,取双份分别置于10ml带盖试管中,再用水补充至2.0ml。 5.操作步骤 5.1 样品制备 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称取100g鲜样,加100g偏磷酸-乙酸溶液,倒入打碎机内打成匀浆,用百里酚蓝指示剂调试匀浆酸碱度。如呈红色,即可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若呈黄色或兰色,则用偏磷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在测定维生素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仪器 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波长的荧光计。 3.3.打碎机。 4.试剂 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乙酸及250ml水,搅拌,放置过夜使之逐渐溶解,加水至500ml。4℃冰箱可保存7~10天。 (2)0.15 mol/L硫酸:取10ml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200ml。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0.15mol/L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4.1.配制。 (4)50%乙酸钠溶液:称取500g乙酸钠(CH3COONa·3H2O),加水至1000ml。 (5)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3g硼酸,溶于100ml乙酸钠溶液(4.4)中。临用前配制。(6)邻苯二胺溶液:称取20mg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7) 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0.1g百里酚蓝,加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10.75ml,磨溶后用水稀释至250ml。 变色范围:pH=1.2 红色 pH=2.8 黄色 pH>4.0 兰色 (8)活性炭的活化:加200g炭粉于1L 1+9盐酸中,加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C片中的V C含量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及紫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人体不能自身制造V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V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Vc。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 6H 8O 6。分子结构中具有二烯醇结构,其结构如下: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或乙醚。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具极强的还原性,性质活泼,易被氧化为二酮基而成为脱氢抗坏血酸。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有共轭双键,固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 根据维生素C在稀盐酸溶液中,Vc吸收曲线比较稳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其吸收值A的大小与维生素C的浓度c的大小成正比,符合郎伯—比尔定律: A=εbc 其中A为吸收度;c为试样中维生素C的浓度,mol·L-1;b为吸收池厚度,cm;ε为摩尔吸收系数,L·mol-1·cm-1。若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首先绘制出维生素C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出吸光度A,由测得的吸光度A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浓度,换算为药品中含量(mg/片)。。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1台,研钵1个,50mL容量瓶7只和500mL容量瓶1只,10mL移液管2支,100mL、1000mL烧杯2只。 2.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抗坏血酸),市售维生素C含片(100mg/片),冰醋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配制维生素C标准贮备液500mL(浓度约为1.5×10-4mol/L): 称取约0.0132g维生素C标准品于100mL的烧杯中,用超声波助溶后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摇匀,配成贮备液。 2.配制标准系列: 分别吸取上述贮备液1.00、2.00、4.00、8.00、16.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4.绘制标准曲线 以蒸馏水为参比,用上述标准系列溶液在 max处分别测出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5.样品测定 取3片Vc片剂研细,准确称取0.02g于100mL烧杯中,以去离子水稀释至500mL。移取样品溶液 5.00mL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在 max处测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1.绘制吸收曲线,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2.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

维生素c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郑世豪 {摘要}: 维生素C亦称抗坏血酸,具有氧化还原功能,广泛参与细胞间质的合成及解毒过程等作用,它能帮助减低臭氧、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毒性抑制膳食中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的合成,还具有降低血铅浓度的作用,既能保持皮肤弹性,延缓衰老,又有助于消除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故许多人把它作为防病治病的灵丹妙药,殊不知应用合理与否,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维生素C 测定原理、检测方法 引言 维生素C是可溶于水的无色结晶,是一种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维生素。维生素C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所以在医药上常把它叫做抗坏血酸。维生素C 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维生素C开始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有生理作用)。维生素C能保持巯基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起解毒作用等。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维生素C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荧光法、光度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 1.1测定原理 2,6一二氯靛酚法和碘量法是较常见的滴定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一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一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碘量法的原理:维生素C包括氧化型、还原型和二酮古乐糖酸三种,当用碘滴定维生素C时,所滴定的碘被维生素C还原为碘离子,随着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将以碘分子形式出现。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剂(淀粉)的溶液产生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1.2测定操作 2,6一二氯靛酚法:取适量的样品可食部,加入100 mL 2%草酸溶液,制成匀浆。取同一样品匀浆10g,加入1%草酸溶液20 mL,摇匀,用滤纸过滤,取5mL过滤液于锥形瓶中,用2,6一二氯靛酚钠盐溶液滴定(1 mL≈0.02 mgVitC),以淡红色存在30 s内不褪色为滴定终点。记录2,6-二氯酚靛酚钠盐溶液的消耗量,根据结果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mg/100 g)。 碘量法的原理:维生素C包括氧化型、还原型和二酮古乐糖酸三种,当用碘滴定维生素C时,所滴定的碘被维生素C还原为碘离子,随着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将以碘分子形式出现。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剂(淀粉)的溶液产生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C 1.1测定原理: Deutsch和Weeks曾经报道过一种检测维生素C的荧光分析法(OPDA),并被指定为维生素C的经典荧光分析法。在该方法中,维生素C先被活性炭(Norit)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HAA),DHAA再与荧光底物邻苯二胺(OPDA)结合生成荧光产物,通过对该荧光产物的检测实现对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孙振艳等[1]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维生素C的荧光分析方法。基于维生素C被Cu2+氧化为DHAA,DHAA进一步与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产生荧光协同增敏作用,通过对体系荧光强度的测定进行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 1.2测定操作: 荧光分析法(OPDA)的测定方法:称取一定量样品,研磨后用水浸泡,取清液加入适量1%草酸溶液,振摇约3min,加入0.2g已处理好的活性炭再充分振摇约3min后过滤,滤液加于两个25mL比色管再加入5.0mL缓冲溶液,,其中一管加入 2.0mL硼酸溶液(即空白)摇匀,放置15min后,两管均加入邻苯二胺溶液10mL,避光放置30min待测。样品荧光强度减去空白荧光强度值即为样品相对荧光强度值。 孙振艳等的荧光分析法:在25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 6 mL CuSO4溶液,2. 0 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2. 0 mL苯甲酸溶液,一定体积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5. 0 mLNaOH-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在35℃恒温水浴中加热30 min,将溶液流水冷却至室温,激发波长为308 nm,在发射波长408nm处,测量荧光强度F,以不含维生素C的试剂空白为F0,计算ΔF=F-F。

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维生素C含量测定 1、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2、碘量法 3、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碘量法 VC在水果中主要以还原型存在(还有氧化型及少量结合态),因此通常测定的是还原型VC J。VC属于不稳定维生素,尤其是在液态时,易被热、碱、氧和光破坏,氧化型VC更不稳定,在测定中易受杂质的干扰。采用二氯酶法测定VC极不稳定,易受到还原性杂质的干扰,所以测定VC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技术。选择合适的提取剂可以延长VC的稳定时间,提高VC的提取效率。VC在酸性溶液中相对稳定,因此试验中采用2%的偏磷酸、2%草酸、10%三氯乙酸、2%草酸+10%盐酸溶液作为提取剂,分别对5种水果中的VC进行提取,并采用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1 试验原料与试剂 1.1 原料 草莓、鲜枣、香蕉、西瓜、桃:市售,长春本地产。 1.2 试剂 1%淀粉指示剂,0.01 mol/L的碘溶液,2%偏磷酸,2%草酸,10%三氯乙酸,2%草酸+10%盐酸。 2 工作原理 碘可将VC氧化,且2分子碘可氧化1分子VC,碘遇淀粉变蓝,

C2H8O6+2I2!=C2H4O6+4HI。在提取的水果样液中加人淀粉指示剂,用0.01mol/L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样液变蓝且保持15 S不褪色时,记录所用碘液的体积,计算得VC的含量【。 3 步骤与方法 3.1 样品的制备 取各水果样品400 g清洗、沥干,将每份样品平均分成4份,即每份100 g,用破碎机破碎。在破碎的同时加人提取剂,以减少VC损失。之后,用榨汁机榨汁,然后每份样品分别用2%偏磷酸、2%草酸、10%三氯乙酸和2%草酸+10%盐酸提取。 3.2 VC含量的测定 在各份提取液中加人淀粉指示剂,用酸式滴定管装人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溶液变蓝15 S不褪色时即为终点,记录碘液的体积. 4 计算结果 VC含量的计算公式为(176/2)×0.01×V ,将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代人上式,得VC含量。 5 结论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方法原理: 维生素C总量包括还原型Vc、脱氢型Vc和二酮古乐糖酸,将样品中的还原型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进一步水解为二酮古乐糖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为了解国内V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方法以"维生素C或抗坏血酸和测定"为检索词对1994~2002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理工A、B和医药卫生专辑进行篇名检索,对所得有关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文献数据分别以年代、作者区域、载刊等级、样品类型、测定方法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核心期刊载刊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5.69%,电化法占18.63%,色谱法占12.75%;复杂被测样品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0.92%,色谱法占19.54%,电化法占10.34%.结论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 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 注意事项 3.1 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偏磷酸-醋酸提取液将样品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C。 3.2 某些果胶含量高的样品不易过滤,可采用抽滤的方法,也可先离心,再取上清液过滤。 3.3活性炭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坏血

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方案

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方案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维生素C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了解维生素C的还原性。 (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的方法。 (4)熟悉精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5)掌握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方法提要 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中,它具有保持肌肤润滑、防止衰老、抗坏血酸等作用,是人体必需的主要维生素之一,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类有机物[1]。维生素C在水果中主要以还原型(ASA)存在。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能溶于水、乙醇和甲醇,而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具有酸性和还原性,有4种异构体,即L—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L—异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天然抗坏血酸主要以L—抗坏血酸为主,其效力最高。抗坏血酸在合适的条件下,可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后的L—脱氢抗坏血酸在生物体内可还原为L—抗坏血酸,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故仍有生物活性。脱氢抗坏血酸可进一步被氧化,生成二酮古洛糖酸,而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在许多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主要以还原型抗坏血酸存在。维生素C的固体较稳定,水溶性最容易受氧化,所以测定VC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技术。水果中VC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2]、碘量法[3]、2,4—二硝基苯肼法[4]、荧光分光光度法[5]高效液相色谱法[6]和点位滴定法[7]等,这些方法都有所用试剂不稳、操作程序复杂、费时等缺点,为此,此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8],首先测定维生素C的标准曲线,以吸光度差值△A对抗坏血酸浓度C 绘制标准曲线,以此为基础测定样品的△A,并求得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本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准确、快速、稳定、试剂易得等优点。 维生素C是烯醇化合物,具有—C=C—基,在可见光区无吸收,在紫外区有吸收。按实验方法,分别对不同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与试剂空白溶液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通过吸收光谱曲线确定维生素C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又根据维生素C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与碱处理样品两者吸收光度之差,通过查标准维生素C 的标准曲线,即可计算样品维生素C的含量。这种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还适合深色样品的测定。 由于维生素C极度不稳定,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防止抗坏血酸的氧化是非常重要的。可采用添加偏磷酸、草酸的方法加以解决。因为它们均能抑制抗坏血酸的氧化酶,而起稳定作用。但由于2%草酸在波长200~400nm处有非常强的吸收,所以不能作为维生素C的提取液,而2%偏磷酸虽然在波长200~400nm处有微弱的吸收,可通过扣除其空白吸光值,便可计算出样品维生素C的吸光值差ΔA。因此,本实验选择2%偏磷酸作为分光光度法的溶剂。(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试剂与仪器 (1)试剂:标准抗坏血酸溶液(0.1mg/mL):精确称取抗坏血酸10mg(精确至0.1mg), 用2%偏磷酸溶解并定容至100mL,此溶液应贮存在棕色瓶中,最好现配现用; 2%(W/V)偏磷酸溶液,0.5mol/mLNaOH,

维生素c检测方法

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标准名称】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标准号】GB 6195-86 【标准文件】GB 6195─86GB 6195—86 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种植与产品)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果品、蔬菜及其加工制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不含二价铁、二价锡、一价铜、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不适用于深色样品。 2 测定原理 染料2,6-二氯靛酚的颜色反应表现两种特性,一是取决于其氧化还原状态,氧化态为深蓝色,还原态变为无色;二是受其介质的酸度影响,在碱性溶液中呈深蓝色,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溶液,对含维生素C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染料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由染料用量计算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3 仪器设备 a.高速组织捣碎机:8000~12000r/min。 b.分析天平。 c.滴定管:25ml、10ml。 d.容量瓶:100ml。 e.锥形瓶:100ml、50ml。 f.吸管:10ml、5ml、2ml、1ml。 g.烧杯:250ml、50ml。 h.漏斗。 4 试剂(凡未加说明者均为分析纯) 4.1 浸提剂 4.1.1 偏磷酸:2%溶液(W/V)* *偏磷酸不稳定,切勿加热。 4.1.2 草酸:2%溶液(W/V)。 4.2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mg/ml):称取100mg(准确至0.1mg)抗坏血酸**,溶于浸提剂中并稀至100ml。现配现用。 **一般抗坏血酸纯度为99.5%以上,可不标定。如试剂发黄,则弃去不用用。若要检查其纯度,可按附录B方法标定。 4.3 2,6-二氯靛酚(2,6-二氯靛酚吲哚酚钠盐)溶液:称取碳酸氢钠52mg溶解在200ml 热蒸馏水中,然后称取2,6-二氯靛酚50mg溶解在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冷却定容至250ml,过滤至棕色瓶内,保存在冰箱中。每次使用前,用标准抗坏血酸标定其滴定度。即吸取1ml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于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浸提剂,揺匀,用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15s不褪色为止。同时,另取10ml浸提剂做空白试验。滴定度按式(1)计算: 滴定度T(mg/ml)=C.V/(V1-V2) (1) 式中:T──每毫升2,6-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C──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 V──吸取抗坏血酸的体积,ml; V1──滴定抗坏血酸溶液所用2,6-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空白所用2,6-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ml。 4.4 白陶土(或称高岭土):对维生素C无吸附性。 5 测定步骤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制作人:薛钦时间:2016年5月20日 一、实验背景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中的维生素 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的维生素C代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经代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维生素C的作用: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7、水溶性强抗氧化剂,主要作用在体水溶液中。 二、实验目的 ● 1.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 2.维生素C含量可作为植物抗衰老和抗逆境的重要生理指标,也

可作为果品质量、选育良种的鉴别指标。 ● 3.水果、蔬菜保鲜贮藏必须测定维生素C含量,了解果蔬品质量 的高低。 ● 4.了解和掌握2,6-二氯酚靛酚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原理 ●2,6—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颜色反应表现为两种特性。一是 取决于氧化还原状态,氧化态为深蓝色,还原态为无色;二是受其介质酸度的影响,在碱性介质中呈深蓝色,在酸性溶液介质中呈浅红色。 ●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液,滴定含VC的酸性浸出液,染料被还 原为无色,到达终点时,微过量的2、6—二氯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浅红色即为终点。从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试样中还原型抗坏血酸量。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 强的还原性 ●将染料2.6-D 还原成无色的2.6-二氯酚靛酚 ● 2.6-二氯酚靛酚:强的氧化性 ●中性/碱性: 蓝色酸性:红色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O-------- C C C C O OH OH H 即: m(试样)V C% 176 3)l210^ 0.176(cV)|2 m(试样) 实验^一、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用1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 C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维生素 C分子 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1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 H 只H I | °| I C—CH20H + 12 —C ——C——C—C——CH20H + 2HI I II II II I I 0H 0 0 0 H 0H 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12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耗1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 C的含量。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等物质的量关系:n(V?==n(l2)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分析天平,250ml锥形瓶,100ml量筒,10ml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基管架, 25ml移液管 ⑵试剂 医药维生素C药片,HAc(2 mol/L),淀粉(0.5%),Na2S2O3标准溶液(0.1 mol/L), 12标准溶液(0.1 mol/L)。

三、实验步骤 1. 0.05 mol L-1 I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将3.3g I2与5g KI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水(切不可多加!)研磨,待I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82S2O3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水、 5mL0.5%淀粉溶液,用I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次。 2.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约0.2g维生素C片(研成粉末即用),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 100mL、10mL 2mol -L-1 HAc和5mL0.5%淀粉指定剂,立即用b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稳定的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 3次,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计算公式: 维生素 c/MMg)100% W (C6H8O6)汉1000 式中C ―― 12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 滴定时所用1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C 6 H806) ----- 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g/mol); W(C6H806)——称取维生素C的质量(g)。 四、注意事项

脉动中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

脉动中维生素C的检测 维生素C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作为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被添加于各种保健食品及饮料中,因此对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也较多。目前常规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碘量法等,但是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不稳定,遇热迅速分解,检测方法操作步骤复杂,具有试剂和试样溶液不稳定、灵敏度低、费时等缺点,尤其是有颜色的试样,其溶液颜色背景干扰大,对最终数据有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效、快速、稳定、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熟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操作规程; 3、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C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以维生素C标准品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维生素C含量。 1.标准曲线方程式为:Y=aX+b 2.根据标准曲线方程得到计算公式:X1=(Y1-b)/a (X1为样品中维C浓度,Y1为样品峰面积) 3.最后求出:C1=X1×N/V (C1为1ml脉动的维C含量,N为所取脉动稀释倍数=100ml/所取脉动体积,V 为所取脉动体积) 三、仪器、试剂 1、仪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仪、超纯水制备仪、千分之一天平、离心机 2、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醋酸、超纯水、脉动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液的制备: 维生素C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0.1219g维生素C,用0.1%醋酸溶液溶解,超声波振荡5min,再用0.1%醋酸定容至50mL,为标准溶液。分别吸取标准溶液0.05,

0.10,0.50,1.00,2.00,3.0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0.1%醋酸溶液定容,进样测定。 2、样品的前处理: 试样处理试样为液体时,吸取适量体积试样原液用20mL0.5%醋酸溶液作为稀释液,再用水定容至100mL;试样为固体时,称取试样1g用0.1%醋酸溶液溶解(按照试样液中维生素C含量0.5~700mg/L换算),超声波振荡5min,再用0.1%醋酸定容至100mL,过滤,用0.45m滤膜过滤,进样。 3、实验条件的选择 (1)色谱柱C18(250mm*4.6mm) (2)流动相含甲醇:含0.1%醋酸的水(10:90),流量1mL·min-1 (3)检测器紫外检测器,262nm (4)进样量20μL 4、测定 (1)将配制好的流动相甲醇、0.1%醋酸的水置于超声波发生器上脱气20min。 (2)根据实验条件,将高效液相色谱仪按照操作步骤调节至进样状态,待仪器液路和电路系统达到平衡时即可进样。 (3)依次分别吸取20μL的标准混合使用液和未知试液进样,记录各色谱图。五.数据处理及分析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成为解决生命科学、医药学发展中各种难题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中也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本实验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维生素C进行定量分析,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外标法,通过做出标准溶液浓度与峰面积的标准曲线进而对样品中的维生素C进行定量检测。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C、含量 1、引言 维生素C(VitaminC,V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V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人体内缺乏Vc时容易导致坏血病。同时,由于Vc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有力抗氧化剂并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它同时还具有防癌、预防动脉硬化、治疗贫血、抗氧化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Vc在蔬果中普遍存在,尤其是柑桔类水果中含量较高。樱桃、番石榴、辣椒、猕猴桃等水果中Vc含量在50- 300mg/100g。 溶于流动相(mobile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Pressur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HPLC系统一般由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等组成。其中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是关键部件。有的仪器还有梯度洗脱装置、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预柱或保护柱、柱温控制器等,现代HPLC仪还有微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制备型HPLC仪还备有自动馏分收集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